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研究
時間:2022-09-28 14:59:09
導語: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積極的學習動機可以改善學習效果。調查顯示,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的動機普遍不強,導致英語學習效果也一直不夠理想,推進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順利開展,必須強化專業英語學習者的動機。構建可行性的策略,強化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
關鍵詞: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中最為常見的名詞,心理學中具體指的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習者行為、引導學習者行為和維持學習者行為的心理內部過程,促使個體在學習過程中開始和維持某類行為。可以說,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直接決定了個體的行為方向。教育心理學中,學習動機指的是學生心理產生的一種內部動力,該動力可以推動學生產生或保持學生行為。而英語學習過程中興趣、動機、態度等都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
一、學習動機的內涵及其理論
1.學習動機內涵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會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誘因,成為努力學習的源泉,同時學習動機的強弱、分類等還會影響學習者學習時間的分配,學習策略的選擇以及學習持久性的保持。一般來說,學習者如果學習動機越明確,往往學習積極性越高,在學習過程中會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更加合適的學習方法,并且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反之如果學習者學習動機水平較差,那么學習動機往往不夠明確,不會學習,不具有維持學習的能力,同時對待學習搪塞敷衍,缺乏信心,學習效果往往較差。2.學習動機理論關于學習動機理論的研究,在教育領域有兩個重要的理論,一個理論是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感”動機理論,另外一個Harmet提出的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理論,前者主要從心里層面對學習動機進行了分析,阿特金森認為,學習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動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1)想要獲得成功的學習動機;(2)害怕失敗獲得的學習動機。或者對于學習動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語言學習方面,關于第二章語言學習動機,Harmer將其分為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在動機,就是學習者通過學習可以感受到愉悅感,自己本身就具有興趣,即使在生活中,遇到相應的人或事物,也會不由自主地想用英語表達。外部動機,指的是學習者在學習第二種語言的過程中,是為了避免某種懲罰或者為了獲得某種獎懲才進行學習的,比如高校內,有些大學生學習外語為了避免掛科,還有些學生是為了獲得相應的學分等。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可以在強化學習者行為的同時,引導學習者從心底產生需要學習的需求,使其表現得樂于學習,從而形成一個學習—動機—學習的良性循環。關于外語學習動機,加德納曾經做了深入的研究,其認為外語學習動機包含四方面內容:學習者學習外語的目的;學習者學習外語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學習者想要通過學習達到什么樣的目的以及對學習目的的期盼;學習者外語學習態度[1]。加德納還認為,外語學習動機也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融合型動機,指學習者因為真正的興趣去學習外語,希望用外語和其他人進行溝通,另外一種是工具型動機,指學習者為了某些特殊的目的,將外語作為一種工具去學習,比如為了通過某些考試,為了畢業后找到相關工作等。在加德納動機理論中,融合型動機是核心[2]。
二、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特點
1.自我實現型有些地方高校非英語與專業的英語學習者,其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英語學習興趣,從內心渴望學習,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自綜合素質能力。學習者往往具有這樣的心理:英語學習可以滿足其展示自身能力和風采的需求,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流利的口語水平不僅可以得到老師的肯定,還能獲得同學的羨慕和欽佩。對于這類學生來說,學習英語可以幫助其收獲自信,幫助自我實現,獲得滿足感。2.履行義務型地方高校內非英語專業中,大部分英語學習者都是這種類型,其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履行學習義務,希望通過學習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順利拿到畢業證書或者獲取四級、六級證書,這些人認為只有獲得這些證書,畢業后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履行義務型的學生,是為了達到某種功利性目的而學習的,學習的欲望并不是自主產生,所以學習過程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不能保持良好的持久性,比如,在過去,很多本科院校有這樣的規定:未通過四級考試,不予發放畢業證書,面對這類規定,大部分大學生往往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校撤銷了這樣的規定,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3.模糊不清型很多學生進入高校后,從繁忙的高中生活中脫離出來,學習態度也開始發生轉變,往往不具備明確的英語學習目的,甚至不知道為什么學習英語,在學習行為上表現得也十分積極,不會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英語學習過程存在較大的盲目性。
三、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
1.興趣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為有效的內在動力。但是地方高校內,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普遍認為英語學習難度較大,即使掌握了,后面生活和工作中也幾乎用不到,錯誤地認為英語學習沒有必要。而學生心里一旦存在這樣的思想,也不愿意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到英語學習中,最終的英語學習效果肯定不理想,而成績的不理想,反過來又會打擊英語學習積極性,讓英語學習陷入惡性循環。2.時間進入到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有很多,尤其進入大學二年級后,課程計劃中,專業課的設置更加密集,而大學英語只是一門公共基礎課,在大學,公共基礎課的學時是每周4個學時,另外,大學生在在規劃學習時間的時候,也會為專業課規劃更多的時間。而英語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學習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時間投入不足,就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再加上很多高校內的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四六級考試,學習過程往往急于求成,將英語學習作為一種途徑和任務,內部真正的學習動機水平一直處于低下的狀態,學習效果也就得不到改善。3.心理焦慮高校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感,因為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或者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不知道如何解決,內心焦慮,自信心受挫,面對虛心和考試,形成緊張不安和極具恐懼的情緒。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調查,學習中的心理焦慮主要有三種體現形式:畏懼交際、恐懼負面評價、考試焦慮,其中,具有畏懼交際表現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用英語很好地表達自己,所以在和他人進行交際的時候,會采取回避使用英語的態度,長此以往,這樣的學習態度也會成為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障礙;恐懼負面評價的學生,比較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傾向,過于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負面的看法和評價,為了逃避負面評價,也會采取回避的態度,這對于英語學習也是非常不利的;具有考試焦慮傾向的學生,害怕考試,也害怕考試失敗,為了避免失敗,會努力學習,希望獲得良好的成績,但害怕考試的心理也會對實際學習過程產生影響,使得他們不能專注投入學習,這類學生學習過程往往具有較大的被動性,如果一次成績不理想,也容易對英語學習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3]。4.對成績的錯誤歸因在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這樣的問題,對英語學習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可以按教師的要求去學習,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也都掌握了,但最終的考試成績卻不理想,經常出現這類問題,學生就會發生錯誤歸因,同時懷疑自己的能力,產生沮喪感,這樣一來,也就不能很好地堅持英語學習。英語學習中,這種現象十分常見,學生將一次考試的成功或失敗歸因于運氣,降低對下一次成績的期望,在行動上,也不會積極和主動。5.學習目的不明確如果說整個英語學習過程是一次旅行,那么學習目的是帆,掌握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只有學習目的明確的學生,才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效率也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對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來說,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視野,積極了解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態勢,以此為基礎,分析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制定更加科學的學習目標。但現實中,很少有大學生可以做到這些,調查顯示,大部分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日后的工作和英語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英語學習目的明確,導致大部分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英語,最終的學習效果也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6.英語基礎知識欠缺,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大部分高校內部,對于英語專業招生,都對英語高考成績具有較高的要求,換句話來說,進入英語專業的學生,高中英語基礎知識一般也較好,而其他專業的學生,大部分英語高考成績處于中下游水平,高中英語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充分,再加上英語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成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學習動機無法有效激發出來。
四、強化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策略
1.優化課程內容想要激發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優化課程內容可以說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近年來,各個高校都在打造“兩性一度”的英語“金課”,推進了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學英語“金課”將知識學習、能力提高和素質教育等結合起來,更加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而優化課程內容,打造大學英語“金課”,教師是關鍵,是核心,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學生發展需求、課程教學要求以及高校實際情況,堅持以“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也努力更正過去教師在課堂中主導地位的錯誤觀念,真正變成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同時作為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教師,也要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融入相應的人文教育,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養水平。轉變教學模式,從“灌輸式”的講解轉變為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式”學習,適當增加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培養。2.營造良好氛圍對于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來說,本身內在動機水平就較弱,如果再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學習動機會一直保持較低的水平。為此,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做好學情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所在,通過對其高考成績、日常測驗、英語實踐表達等分析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然后綜合考慮,設計豐富多彩的、交互性較強的課堂教學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比如,可以組織各類小型演講、迷你辯論賽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同時正確應用激勵性、鼓勵性語言。這樣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可以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同時這樣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培養學生英語思辨能力,讓學生即使處于真實的英語交際語境中,也可以臨危不懼,順利表達[4]。另外,大學生思維較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高,高校和教師可以定期開展,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課外活動,比如,英文的影視欣賞、外籍專家講座等,為他們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他們應用英語交流的動機。3.結合線上、線下教學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技術目前已經開始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中滲透,教育領域也不例外,特別是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后,國家為了減少聚集,鼓勵疫情期間,學校和教師應用線上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雖然傳統線下教學模式不可替代,但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作為高校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更新教育理念,結合線上、線下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線上教育資源,另外據調查顯示,對于線上教學,大學生普遍接受程度較高,因為這種學習方式更加自由,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建立線上聯系平臺,在平臺設置相應的模塊,比如,作業布置模塊、問題討論模塊以及教學資源發布模塊等,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渠道,讓學生在豐富教學資源和開放性教學平臺的支持下,可以進行個性化學習,從而有效激發和保持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5]。4.改善傳統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良好師生關系必須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作為高校和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個性交流空間,并且在教學中,注意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積極學習,以自己豐富的知識和高尚的品格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我也要成為和老師一樣的人的想法,從而達到激發他們英語學習動機的目的。5.兼顧學生的內在興趣與個人發展內在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兼顧學生內在興趣和個人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真實的英語試聽材料,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視野,發展和保持學生英語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在構建自身人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將語言學習納入進來,找準契機,做好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未來發展目標之間的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保持學生英語學習動機。6.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對于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來說,其學習目標設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其學習動機水平,一般來說,精準的、長遠的學習目標,可以顯著提高英語學習動機水平,反之則會降低英語學習動機水平,而具體的、近期的學習目標,可以保持學生學習動機的持續性,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作為非專業英語教師,也要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確保可以激發每一位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7.寓教于樂,提升教學質量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形式過于枯燥,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會表現得昏昏欲睡,而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可以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愉悅,讓他們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為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趣味性內容,比如可以將近期發生的新聞熱點,幽默趣事等引入進來,設計發散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8.增強學生語感和自信增強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的自信,不僅可以改善其英語學習水平,還有助于緩解其英語應用焦慮。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自信,保持學生長久學習動機的方法有:(1)將母語作為參照,雖然漢語學習和英語學習之間具有較大的差別,但兩者的本質都是語言學習,為了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自信,緩解學生焦慮,可以做好漢語學習和英語學習之間的對比;(2)在課堂上引入更多具有一定推理性、開放性和發散性的問題,對于學生的解答,教師給與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增加學習者語言使用成功經驗;(3)合理分解學習任務,組織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他人的優點,看到自己的不足,相互學習,取長補短。9.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某種角度來說,自主學習是保持學習動機的外在表現,或者可以說,學生只要可以自主學習,那么其就具備較強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課堂上,教師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或者幫助學生組織英語類活動,讓他們可以在真實的語境中應用英語,從而可以真正地成為學習和實踐的主體。10.促進學生正確歸因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韋納認為,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歸因,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提高學生動機水平。而正確的歸因永遠都是將成功歸因于努力上,到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和英語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談話,幫助他們正確歸因,讓他們認識到,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是努力程度不夠或者學習方法不當,然后促使其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摸索,調整學習方法。對于英語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要注意引導,首先肯定他們具有良好的語言天賦,然后引導其認識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才是獲得成就的直接原因,增強學生信心的同時,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動機。11.及時進行課堂評估,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就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這樣的評價模式往往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努力、態度等問題,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模式,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確保評價結果可以將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利用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此為基礎,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我評價,發現自己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及時改正,這種學習—反饋—學習模式,比較適合大學生群體,對于激發和保持其英語學習動機也具有促進的意義。
五、結語
總而言之,結合多年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就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強化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總結來說,影響大學生而英語學習動機的因素是很復雜的,包含成長環境、家庭條件、個體差異等,所以在強化學習動機的時候,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好學情調查,為每一個學生選擇最為有效的動機強化策略。英語學習不僅僅是知識學習的過程,還包含學生英語認知水平的發展過程和情感遞進的過程,但是不管學習過程如何復雜,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態度永遠都受意識和動機的控制,所以想要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必須增強學生學習動機,促使其在主觀上產生一種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成帥.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能動性投入研究——以川北醫學院為例[J].現代交際,2021(18).
[2]王珍.地方高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負動機影響因素與教學啟示[J].教師,2021(26).
[3]吳華.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教學探析[J].黃山學院學報,2021(4).
[4]王楠,徐紅霞,吳文靜.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8).
[5]張瑞華.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動態發展研究[J].海外英語,2021(14).
作者:卜夢然 單位:安徽三聯學院 外語學院
- 上一篇:應急物流配送路徑優化研究
- 下一篇:事業單位人事檔案管理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