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生物作業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28 16:20:29
導語:農村初中生物作業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雙減政策和作業管理政策的出臺,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的一種大趨勢,而其中,作業布置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文章對在農村初中生物作業中落實“雙減”政策的探索進行反思,總結了課改經驗,對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雙減”政策;農村初中;生物作業模式;探索
一、作業改革的背景
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要求老師除了注重對高效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索運用之外,還要注重對高效作業方式的設計運用,在一些邊遠農村中學,生物教師的作業設計理念仍然是使用題海練習的方式,因此很容易導致學生作業量過多的情況,加上其他科目的作業,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負擔。這樣的負擔不僅不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探索新型作業模式,控制作業數量,提高質量勢在必行。本文以文山市秉烈中學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生物作業現狀調查,對在農村初中生物作業中落實“雙減”政策進行作業模式的探索。
(一)秉烈中學學生生物作業現狀調查
本次調查對回收的148份學生問卷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可以看出學生對生物作業缺乏興趣,應付了事,書面作業量多,形式單一。
(二)學生對生物作業缺乏興趣的原因分析
1.學生原因學生認識有偏差,認為小科目中考占分少;學生文化基礎薄弱、自學能力弱、對作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對初中生物作業的興趣度不高。2.家庭原因秉烈中學學生家長幾乎是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大多數在外打工,與孩子交流的時間較少,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有的交給爺爺,奶奶撫養教育,而爺爺、奶奶大多沒文化,對孩子要么溺愛,要么動不動就打罵,要么不聞不問,越來越多的離異家庭也給學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3.社會原因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電腦成了學生對社會好奇探究的工具。受娛樂文化、音樂、影視等影響,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以外的新鮮事物上,對學習成績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新的讀書無用論也有一定的市場。4.學校及教師原因學校由于老師流動大,年輕教師多,缺乏教學經驗等原因,各科成績都位于全市末尾。教師布置作業形式單一,多依賴現成的配套教輔資料,不僅作業量大,難度偏高,而且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距甚遠,缺乏實際應用性的作業設計,導致作業模式有量無質,學生缺乏興趣,難以完成,進而以不做作業、抄襲等方式應對,教師對待不完成作業的學生的處理方式也過于簡單,粗暴懲罰多,鼓勵引導少。
二、農村初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生物學習的初始階段,具有啟蒙性,科學設計作業,能夠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學好生物學科的自信。針對目前秉烈中學的生物作業現狀及新形勢的要求,作者對所教班級的生物作業進行了分層作業設計嘗試取得一定效果。
(一)作業設計的依據
1.關注整體性作業設計的整體性應當是生物教師和生物備課組需要關注的問題。備課組要協調安排好作業時間和總量,課堂作業盡量整合到教學設計中,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控制好學生的課后作業量。2.關注多樣性初中生物學學科作業可分為書面作業、拓展性探究作業和綜合性作業等。不同的作業內容作業形式也有差異,如書面作業以反饋評價單的形式完成,拓展探究性作業以過程性資料(視頻、照片、觀察記錄表、標本實物等)形式完成,綜合性作業以分享交流、繪畫作品等形式完成。行之有效開展多樣化的作業設計,使之成為學生理解重要概念、發展生物學關鍵能力,提升生物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3.關注差異性初中生物學作業設計應符合課標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設置難易度適中的作業。為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備課組教師可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分層分類地布置不同難易程度的作業,以增加作業的針對性和層次性,差異化作業可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欲望。4.關注指導性學生作業是教學反饋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做到將作業設計、作業批改、作業講評和作業反思進行一體化思考,不能只布置不批改或有批改不講評或應付性批改,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客觀點評。特殊情況或基于教學需求也可以選擇性批改作業,但要在一定時段內覆蓋全體學生,不得出現只有學生自評或互評現象。同時還要將作業批改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升。
(二)書面基礎與拓展性有機結合的作業模式
1.書面基礎作業設計原則:減量提質,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知識,幫助教師了解學情,檢測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具體做法:對學生分層,分層布置,分層要求。根據學生的興趣、習慣、接受能力和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情況,將學生劃分為A層(優等生)、B層(中等生)、C層(后進生)三個層次,A層作業目標為提高做題的效率,提升生物學習的能力和技巧;B層作業目標為熟練記憶基礎知識,逐步提高應用能力;C層作業目標為逐步完成本節基礎知識識記,逐漸培養學習生物的興趣和作業習慣。對學生的劃分,實施動態管理,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變化,適時對學生的分層進行調整。[1]例如:《生態系統的組成》的課后書面作業設計資料一:某校八年級一班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德厚水庫旁邊進行研學活動。他們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對該地的生物與環境進行系統的研究,并繪制了該濕地生態系統部分生物關系圖,如圖一所示。資料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德厚水庫游玩,部分游客亂扔垃圾,導致某種在生物體內難以分解的有毒物質進入該生態系統,并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影響了該濕地生態系統。為此,同學們對某條食物鏈中各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進行了檢測,并繪制了統計圖,如圖二所示。(1)圖一中生產者是?消費者有哪些?(任意兩個)(2)寫出圖一中任意一條食物鏈。(3)該濕地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4)觀察圖一,在該食物網中共有幾條食物鏈?鷺與魚的關系是?(5)若圖一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要增加的成分是?(6)通過觀察圖二,可以看出甲在圖一中對應的生物是?由此可見,人類活動影響了生態環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1)(2)(3)C層必做,本層學生應用能力十分薄弱,所以作業主要考察鞏固學生對本節基礎知識的記憶,讓他們通過閱讀教材就能找到答案,逐步養成主動學習、自覺作業的習慣。(4)(5)B層必做,難度適中,主要考察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要注重讀題能力、觀察分析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他們的解題水平。(6)A層必做,主要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幫助B層、C層學生樹立信心,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激勵他們積極挑戰更高層次的作業內容。通過這樣的分層布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和提高,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助力課堂教學質量提高。2.拓展性作業通過調查,針對秉烈中學的學生對生物作業缺乏興趣的原因和學生的意見,結合生物學的實驗方法和探究精神以及秉烈鄉的鄉土資源,拓展性作業設計的原則:一是生活化,要體現所學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用本章節學習的生物知識,分析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將知識徹底轉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二是實踐性強,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家庭資源,設計一些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自參與和體驗的活動,讓所有學生經歷“做中學”的過程,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2]拓展性作業對A層學生的作業目標是提升生物科學探究的思維與能力;對B層學生作業目標是掌握原理,能實際運用;對C層學生的作業目標是能對知識原理做出正確判斷和提高興趣。如《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的拓展性作業為:“家庭一日食譜調查”,讓學生周末列出家庭所吃的食物清單,A層學生要求結合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五類食物的結構比例,分析自己和家人的膳食是否合理,并對家人提出關于合理膳食的建議。B層學生要求對所吃的食物進行營養分類,并分析出各種營養所占的比例,判斷自己和家人的膳食是否合理;C層學生要求判斷出所吃的食物屬于哪一類營養物質。在完成此次作業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生物學知識,體驗了生物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關心他人,關愛生活,關注健康。又如:學習了《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后,拓展性作業設計為:“酸爽的感覺”,讓學生周末進行泡菜制作,并把作品帶到生物課堂展示評比。讓學生感受美食的魅力,帶著一顆吃貨的心去進行科學探究。作業中A層學生要求查資料說出使泡菜發酵的微生物及其發酵原理,分析泡菜的有益成分,提出科學的食用方法;B層學生要求查資料說出泡菜制作的步驟和原理;C層學生要求查資料說出制作泡菜的方法步驟。這樣既鞏固運用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是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了“生物科技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生物學,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從而使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三、農村初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實踐反思
(一)嘗試分層作業的收獲
1.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以“因材施教”為理論依據,根據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生物作業,使每個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就連大家公認的幾個“默默同學”也開始舉手回答問題;部分學生還會邊做邊標記,將不懂的問題拿到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課間,經常有學生詢問老師有關生物知識的問題,關心周末課后作業內容,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2.拓展性作業讓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也促進了教師的發展拓展性作業圍繞農村生活素材,與生活緊密相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內容靈活,可自主選擇,讓學生能力從不同角度得到提高。同時引導學生在作業中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特別深;當學生意識到所學的知識會馬上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時,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就越發有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而,他們對學習產生了一種更為積極的態度,這無疑能夠促進學生有效、長期發展,形成綜合能力,落實了核心素養的培養,但要設計好相應的作業,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思考,這樣教師的水平也得到相應提升。3.學生好的作業習慣逐步養成,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分層作業的實施,讓高層次的學生作業計劃性增強,學生對老師批改過的作業能做到認真更正錯誤,及時弄清原因,整理在筆記本上。當有的同學覺得作業困難,向他們請教時,他們會分享自己的解決方法,在他們的帶動下,大部分同學都會及時主動完成作業,提高了作業的有效性。八年級分層作業實施一個學期后,秉烈中學在文山市教體局組織的期末統一測試中,平均分也有所提高,從去年全市21所初中排名19進步到排名16,分層作業發揮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生物分層作業在實施中需完善的問題
1.完善作業設計的評價功能課后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徑。怎樣制定合理的評價體系,及時進行反饋,促進教師依據評價反饋對作業設計進行及時有效反思、調整,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是目前學校和教師急需完善的問題。2.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要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活動,在集體備課時將作業設計、批改、反饋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提前布置教師設計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書面作業,集體備課時大家討論修改,教師個人靈活運用,這樣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師資源,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3.豐富拓展性作業內容,滲透農業技術秉烈鄉屬于邊遠山區、大部分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初中畢業后會就讀職業高中,然后跟父母出去外地打工。而秉烈鄉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發展種植、養殖業,生物學科作為和農村當地建設最為緊密的學科,農村生物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將生物知識滲透到栽培、養殖技術中,對學生加強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終身的發展能力,為以后進入職高或就業打下基礎;還應多設計體現傳播現代化農業觀念,最新農業技術運用的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到自己將來在農村大有作為,提高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助力農村的經濟發展。總之,在新課程理念和“雙減”政策下,農村初中生物作業的設計要根據學科特點,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知識、能力、素養目標相結合,在作業設計的基礎性、趣味性、探究性、實踐性、靈活性等方面進行探索,不斷創新農村生物學課后作業設計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有效促進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風德.淺析初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幾點要求[J].新課程(中),2017(12):28.
[2]聶玲.初中生物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與實踐[J].文理導航,2019(6):74+78.
作者:劉川 單位:文山市第一初級中學
- 上一篇:BIM技術鐵路橋梁施工管理研究
- 下一篇:跨文化商務交際課程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