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程思政教育創新原則
時間:2022-09-29 15:00:55
導語:高校思政課程思政教育創新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教育階段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關鍵階段,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國民綜合素質水平。思想政治理論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課,能夠進一步貫徹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對高校教育教學發展探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于優秀人才培養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將基于標準化背景,立足于當前的思政課程教育教學學情,結合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尚存的一些問題,進一步提出優化舉措,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升。
1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邁入新時期,高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對于培養綜合全面人才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政建設的教育戰略,解決好人才根本問題[1],高校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并不斷加強思政課程教育標準化建設,與時俱進地豐富課程內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先進價值觀理念,并利用思政課程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2開展高校思政課程教育標準化創新的原則
思想政治課作為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課程,是高校教育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培養綜合型人才離不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道德引領。為了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教學,在標準化背景下,進行高校思政課程教育創新要遵循以下原則。
2.1黨建引領思政教育原則
思政教育是我國高校重要的戰略教育,要立足于優化黨組織結構,以黨建引領思政教育,以價值引領教育的思想原則。要加強黨建思政工作領導小組的團隊建設,構建校黨委書記、院(部)級黨總支書記、各黨支部書記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架構,并明確思政教育的權責和職能,制定思政教育的方針和目標。通過黨建引領,逐步落實到思政專業教師進行教育教學,以及落實到專職輔導員進行指導,形成黨建思政教育的合力,進而引領思政教育。
2.2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原則
在標準化背景下做好思政教育創新工作,并在正確價值觀引領下貫徹落實具體的思政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以學校各級黨支部為主要陣地,以黨建為主要領導核心的,黨的路線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執行路線,通過黨建到團建,團建到班建的一體化工作,貫徹落實思政教育中的常態化學習,并在正確價值觀引領下,開展內容多樣的思政教育活動,讓黨的路線方針切實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而以愛國主義、集體思想滋養大學生的價值觀和精神文化,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并不斷落實黨建工作標準化[3]。
2.3構建思政育人標準化格局原則
高校思政育人標準化是我國高校思政建設的重要格局和準則。我國高校思政教育是以基于黨委統一領導的有組織、有紀律的組織,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堅持黨政齊抓共管,并促進各支部共建聯動,工作涵蓋高校全體人員,因此需要建立思政育人標準化格局,以便更好地推進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建設和發展。
3開展高校思政課程教育標準化創新的載體
3.1思政課程載體
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教育教學探索。當前高校采用的教材具有很強的豐富性、層次性和引領性,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思政教育的教育內涵。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手段,使學生充分領悟生活的艱辛、革命的偉大以及祖國鏗鏘奮斗歷史。標準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離不開思政課程載體。思政課程包含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4],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材內容主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毛澤東思想、思想道德修養、法律法規基礎知識等作為重要的關鍵內容,是經過科學編選的教學內容,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領意義和社會價值,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人生觀、價值觀、合法權益等多個方面的思想深度培養,同時也對我國政治、文化的歷史發展進行了深度講解,具有綜合系統性。
3.2思政教育網絡陣地
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標準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離不開網絡陣地載體。高校要成立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牢牢把握網絡陣地的思政教育,結合新時代網絡信息化特點,積極完善媒體創新體系,對思政教育媒體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各種媒介的戰略性應用,將各種傳播手段系統性結合、發揮所長、優勢互補。高校網絡思政陣地還要積極搭建平臺、服務學生,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引導學生。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提供方向性指導。高校思政教育想要把握好網絡陣地,必須提升輿情應對能力,建立專業團隊,構筑全面的應對機制。
4開展高校思政課程教育標準化創新的路徑
4.1完善高校思政課程教育標準化創新機制
在標準化背景下,要做好思政課程教育需要依托于科學合理的制度建設,立足于教育教學提供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教學大綱、教學規劃、教學目標,要加大思政課程教育教學的管理制度建設,從頂層制度設計上來保障思政課程教育的有效開展。高校要積極組織和動員各級參與思政教育的教學研討活動,協調各部門,立足具體的學情,進行教學創新和教學突破。建立具有針對性和不同專業特性的思政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以科學合理的量表和機制來提高思政教學的實效性。還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提高所有任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落實,確保在教師隊伍的建設方面做到思想層面統一,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滲透路徑。
4.2提高高校思政課程教育創新的重視程度
要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首先應該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只有教師樹立了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教師要認識到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宗旨應該以育人為主,要從根本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進一步反饋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上。思政課程教育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理解,重視并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感態度發展和心理上的變化,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材,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4.3加強思政教育與其他專業教學有機銜接
思政課程教育教學能夠通過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的方式促進專業教學學習,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勞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綜合素養和技能能力水平。高校各專業之間具有較為顯著的差異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深度結合不同專業內容來開展。例如: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實踐教學內容可以是建設思政教育教學信息化平臺,以先進技術促進學校思政教育發展,通過親身實踐,提高學生對自身專業的全面認識,發揮自身價值。對外語專業的學生,實踐教學內容可以是參加英語志愿者活動,通過公益勞動的形式,使學生明白所學專業具有良好的社會價值,結合了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能夠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能能力。
5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有利于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對高校教育教學發展以及優秀人才培養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標準化建設,并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不斷豐富課程內涵,可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貫徹落實先進價值觀理念,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作者:呂文丹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護理學院
- 上一篇:風險控制與醫院醫療設備管理對策
- 下一篇:移動終端軟件開發技術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