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在現代人的價值
時間:2022-09-30 10:04:57
導語:美學在現代人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城鄉居民面對的是高科技的工具,衣食住行較之遙遠的古代人,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茹毛飲血不在了,遍地爬行不在了,“出有車、食有魚”成了生活的常態。現代技術大大加長了人的手腳,不僅可以讓人到處旅游,還可以遨游太空。一方面,人類掌握了更多的駕馭自然界的能力,另一方面,現代技術對世界的威脅也在日漸加大。人類在自作孽帶來的災害面前,不得不反思魯莽行為的缺失。中西方學者憂心忡忡,試圖從古代先賢那里尋求治療現代人疾病的靈丹妙藥。這樣的努力盡管艱辛,但收效甚微。時代在發展,人類的思想變異也會越來越大。盡管很多人在停下腳步時會思考一下個人秉持的價值觀,但遺憾的是,睡夢中的理想永遠躺在睡夢之中,睜開眼睛還是要投入競爭的局勢當中。現代人面臨的困惑越來越多。面對義利的取舍,面對崇高與渺小的取舍,面對偉大與卑鄙的選擇,人們會時常感到迷茫。在生存的競爭法則里,處世的天平開始失去平衡。醫生見利忘義、教師失去愛心、律師偏向腐朽、官員為不公用權……這一切現象的發生,顯示出現代人心中的浮躁和失去原則的生活狀態。追問下去,如何造成這樣的結果?究其根底,還是要回到哲學話題上來。不知道生活的意義,為了生存而放棄了起碼的美學原則,吃相難看,是造成這種狀態的根本原因。
由此,美學應該走入現代人的視野。盡管美學依然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但美學所表達的意蘊,更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鮮花讓你靠近,美女會讓你眼前一亮,優雅的音樂會讓你歡欣,甚而,鳴叫的鉆天鳥也會讓你發生感慨,每一個人的人生,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美學感受。但的確存在這樣的情形: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個人生活在美好的環境里,不知其美,反而會怨天尤人;一個人做出了丑惡的行為,不知其丑,反而變本加厲,在丑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生活是一條十分復雜的路徑,有人選擇了康莊大道,每天過著欣賞美的生活,有人卻生活在丑惡之路上,以險惡之心生存著,可謂生不如死。美是美麗者的外衣,丑是丑陋者的內心。在美丑之間,選擇怎樣的生活,的確值得一個人去內心深處拷問!華夏之大,出眾的兒童到處都有。驚為天人的兒童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會贏得觀眾的陣陣歡呼,或者童年寫字,或者童年唱歌,或者童年練武,或者童年背誦古文……不一而足。同樣為人,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受到良好的技術教育,但有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沾染上了惡習。好吃懶做自不必說,就是那些滿地打滾撒潑的孩子,內心中養成了凡事通過撒潑就可以得到的習慣。可以想象,憑借這樣心境長大的孩子,內心該是怎樣的一種審美觀。在自私得到滿足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不會計較周圍人的感受。大學之所以出現高分低能的孩子,著名高校之所以培養出來更多的利己主義者,留學國外的高材生之所以出現令人恐怖的行為,原因就在于嬰兒時期美學教育的缺失。銜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最后卻丟失了金鑰匙,寒門苦讀的學生最后走向了治理國家的高位。這是美學觀念在悄悄發生著作用啊!嬰兒時期就要引導孩子接受最好的美學教育,知道什么言行是丑的,什么言行是美的。不可一味遷就孩子的生理需要。人之所以區別于一般動物,表現在人有高級思維,人能自覺參加勞動,如果讓孩子懶于思維、缺少獨立意識,處處依賴別人,無異于讓孩子回歸原始人的狀態。更多家庭對孩子的愛,演繹為過度放縱。家庭教育缺失的組合,構成了民族發展的大問題。兒童的美學教育,不僅體現在藝術美的灌輸上,也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行為上,參與社會性活動的周到中。利他愛人、敬天愛民,學會善良,在生活中善于款待別人,這些美德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從自然美學中獲得滋養,在這滋養中,孩子們才會一點點真正強大起來。青年時代是一生的豆蔻時期,和幼年時代“小荷才露尖尖角”不一樣,這個時期也是確定人生走向的關鍵時期,更是審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量的閱讀,可以從前人那里汲取更豐富的美學知識;懂得向身邊的智者學習,才可以規避自己意識不到的問題發生;追求美好是青年人的內心愿望,但在追求美好的過程中,閱歷上的膚淺卻會讓一個青年人因為盲目和熱情而辦了壞事。要讓青春之歌唱好,關鍵要樹立更宏大、長遠的美學觀。少年立志固然可喜,但回頭浪子金不換的道理告訴我們,一旦在青年時期幡然醒悟,就會步入人生的大途。趨向偉岸的成功,培養高尚的人格,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學習,倍加約束自己的言行,從一點一滴做起,不去埋怨環境,是青年未來走向成功的美學理念。青年人精力旺盛,在這一階段,借助游覽,可以感受祖國的名山大川的美好,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可從自然界動植物的狀態中,塑造自己的物體形象和精神品格。一棵迎客松,足以讓青年矗立良久;滾滾長江水,也會成為青年思索的對象。足球健兒的形象會讓一個青年培養競爭精神。學會深入社會,與社會各界進行廣泛接觸,從弱者身上體會生活的艱難,從慈善家身上學到生活中的善良,從習武者身上感受“寶劍鋒從磨礪出”的英雄感,從科學家身上感受嚴謹的態度是成功的法寶。青年時代的活躍,不止停留在書本上,也要體現在生活中。
生活中多做善事,才能體會到扶老攜幼的美好;工作中善于思考,才會體會到創新的樂趣和科學美的價值;學習中注意養成美好的學習習慣,才會讓自己的一生始終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青年時代一方面可以堅持和調整少年時代的美學愛好,另一方面可以培養美學生活的重要技能。這一時期,學習是主旋律,心悟是關鍵。人到中年,仍需要對美學價值觀的堅守。中年之時光,如日中天。人生存的藝術日漸豐滿,與這個世界達成了暫時的平衡。對人對事的理解,更多了一些包容與超脫。人情練達需要做什么樣的文章?世事洞明需要研究什么樣的學問?這一時期,專注于更高層次的美學研究。讓青春的熱血平靜下來,更理性地看待周圍的一切。學會在高超的雜技訓練中的平衡術,更要學會“五個指頭”彈鋼琴的綜合工作法。壯年時代的現代人,對外,面臨復雜的工作體系,對內,承受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考驗,如何在生活中發現美,工作中創造美,學習中體驗美,對一個中年人而言,意味著對美深層次的理解。誰對美理解得到位、透徹,就會表現在待人接物上,就會體現在對人尊重上,就會深入到對科學真理的探知上,就能達觀地生活。中年時代能悟透各個領域美學觀念的,就會成為那個領域的佼佼者,文學愛好者成為作家,歌手成為歌唱家,愛好丹青的人成為著名畫家,精通商業美學的成為著名的儒商,善于談判的就會在國際舞臺上成為外交家……中年時期的美人圣手,歷代不缺,他們,或許引領一代風流,或者創造出巨大業績,或者以一種美好形象流傳于后世。成功中年人的行為,成為眾人模仿的對象。成功者的美學觀,不只表現在其對外的形態,更來自于他內心世界的無限豐富性。不能說世界是中年人創造出來的美好世界,但中年人提供的處世美學,卻成為這個世界上最雄厚的美好支撐柱。及至老年,人生之美相當于香山上的紅葉,柿樹上的果實,去掉了青澀,裹上了灑脫。老年之美,不應該是羸弱的形象,而猶如自然界中的植物,到了秋冬之交的美好季節。人生的終點即將到來,內心的驅動力卻向世界繼續貢獻著美好。老年人要干老年事,這是符合生存之道的美學。當你看到一位老者,不加修飾地頂一頭白發;當你看到一位老藝術家,字正腔圓地朗誦自己書寫的詩歌;當你看到一位老工匠,精心雕刻著一個雕像,樣子虔誠如一位初學者;當你看到一位老者,和更多青年人一起奔跑在馬拉松賽道上,你會感到屬于老年人的美好領域,依然充斥著這人生最后的階段。身邊不乏這樣的老年人:說話可人心,辦事招人喜,心底有活力,與人交往有熱情。外形的老,沒有驅散內心對美的追求。讓身邊的人十分欽敬!現代醫學讓老年人長壽。我見過一位老者,離休后,放情山野,身心愉悅。從自然之美吸納生存的力量。年超百歲,依然鶴發童顏。不少步入老齡的企業家,多了一絲悲憫情懷,企業規模大,卻格外穩健;稻盛和夫先生,也在其晚年,不要一份工資,拯救了瀕臨破產企業的大量員工,并投身中國的慈善事業。如何過一個富有意義的老年,在晚年發出照亮世人的光芒?這就需要超然的心態、奉獻的精神。老年人軀體雖老,但精神卻達到了最圓潤的境界。知道愛是世界上無堅不摧的力量,美與愛的結合,才能形成上善若水的真境界來。老年人對美的追求,蘊含大境界;老年人的童心,是看透一切回歸生命本真的美;老年人的心境,是寬容世界、善待眾人的美麗心情。老年人有少年人承受不了的耐心,有青年人厭惡不已的寬容,有中年人企望不及的超脫。你能說,這不是一種屬于老年人的灑脫之美?人生的不同階段,皆有不同的美景,掌握各自階段的美學原則,是人生自我平衡,實現人生美好過程的關鍵。美學是一門科學,美的生活離不開美學。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就要研究不同的美學。少年時期,對美學知識的學習,可以讓人受用一生。歷史上中國的私塾教育,將歷代先賢的道德美學植根于少年的心靈,讓其擁有了“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責任感。現代人身處高科技時代,還要不要對傳統美學原則的堅守?道德美學在今天,對每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有沒有作用?在越來越工具化的今天,我們還要不要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完成對這個世界的美學認識、美學貢獻和美學超越?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自然美給人一種昭示,藝術美給人以熏陶,人格美讓人成熟,人性美讓人偉大,心靈美讓人愉悅。研究這個世界上的美,不僅僅是要學會欣賞自然美,欣賞電影、戲劇、雕塑、舞蹈、文學、繪畫等藝術美的形式,還要能學會創作出更多具有復合價值的美來。懂得欣賞美,更應懂得用美的言行,貢獻給這個世界一份美好。少年有少年的自立,青年有青年的風華,中年有中年的敬業,老年有老年的晚霞,各美其美,有什么不好?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面對很多悖論。美的領域的拓展,也給人生不同的階段更多的選擇。美有其自然性,也與時空相結合。形成符合人類發展價值的美學觀,是美照射世界的基礎;跳出人類自身的狹隘,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也是美的觀念與時俱進的發展。人類創造了技術美學,技術美有時在毀壞著自然美,應該反思美的悖論帶來的階段性影響。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如何在美好中度過一生?就要在研究美、實踐美、創造美中度過一生。一個人可以不是美學家,也可以不去構建更多的美學觀念。但如何優雅地吃飯、如何有讓人爽心悅目的言行,如何度過高雅的人生,卻應是每個世人費思量的大問題。美學是個大概念,生活具有現實性。生活與美的密切結合,對人生增添了更多美好的意義。美學對現代人的價值貢獻,意義也就在這里。
作者:戴榮里
- 上一篇: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
- 下一篇:土木工程施工裂縫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