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內容分析

時間:2022-09-30 11:04:44

導語: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內容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內容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這門課的教學現狀,論述了土木工程施工傳統教學問題以及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改革重要性,并從課程結構及內容、教學手段及方法、考核方式、教學團隊上提出改革的可行措施。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

《土木工程施工》是安全工程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之一,綜合性強、內容豐富、實踐性強,在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作用。安全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將有一部分進入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施工管理等單位從事和建設工程施工事故防范、安全管理相關的工作。本課程是針對以上崗位開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基于我?!耙匀藶楸?、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使學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般規律和各主要工種工程施工工藝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與先進技術,以及各工種之間網絡計劃的基本原理,使學生具有解決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問題、工程項目計劃管理問題的能力,能夠從事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有關工作。根據國家對普通高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要求,為了適應應用型人才的發展需要,隨著“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以應用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成為了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

1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施工》這門課程涉及到很多相關的規章制度、法律條文,理論性較強,同時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綜合性強、發展迅速等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脫離實際生產,理論性強,晦澀難懂,不能很好地滿足安全專業畢業生的工作需要,具體表現如下。

1.1教學內容

以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源于“學科”體系,課程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教學抽象,所講授內容與實際工作差距較大。由于學生普遍缺乏工程實踐經驗,而本課程內容涉及到大量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施工工藝等,因此學生對所講授內容不能透徹地理解和掌握。學習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強,缺乏技能訓練,崗位工作能力差。同時傳統教學進程按照教材進行授課,每個章節獨立,學生在學完整門課后,所掌握的知識點零散,不能整合,與施工的實際工作順序不符合,造成學生對于一個項目從頭到施工完畢沒有清晰的認識,沒有項目施工的系統性,沒有邏輯性,學生解決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同時在本門課中,涉及到橋梁、房建、道路和隧道,用到材料相同性較強,基礎的施工工藝雷同,在不同地下工程及橋梁施工講解時,知識點重復,造成舊知識點被反復講解,新知識點講解時間被壓縮。

1.2考核方式

以往課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的是閉卷考試(占總成績70%)為主的考核方式,大多數學生在上課時不集中注意力,不做好復習和預習,考試前一周才臨時抱佛腳,對重點概念進行突擊,進行記憶,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早已忘記,是一種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而非以掌握施工技術為宗旨的學習。課堂上,教學效果以教師講授知識點的多少來判斷,課堂不能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課堂上是否聽懂、學生收獲是多少,并不知曉。

1.3教學團隊

很多老師想對施工課程進行改革,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為高校教師實踐能力不足,手中的教學案例多是網上下載,對實踐知識的理解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教學內容已與實際職業工作需求脫節而不自知。土木工程施工這門課涉及范圍廣,知識內容復雜,具有很強實踐性,同時施工技術發展迅速,施工工藝日新月異,部分教材的理論滯后于現場,而施工教師講授內容并沒有同步進行調整以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導致講授的內容過于老舊。同時土木工程施工教學團隊中,年輕教師較多,沒有現場施工經驗,對于施工知識只是停留在書本上,對于實際操作并不了解,同時由于年輕教師工作量大,施工現場環境惡劣等問題,沒有機會到現場進行實地學習,講授過程中照本宣讀,與實際工程聯系脫節,影響教學效果。為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打下牢固的基礎,全面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具有深遠意義。同時本課程具有以下應用前景:(1)本次課程改革有利于改善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2)本次課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安全專業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理論知識的工程應用能力,有利于我校畢業生更快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3)本次課程改革有利于突出我校的辦學特色,提高安全專業的招生就業率。

2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的內容

2.1課程結構改革

按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理念,重新梳理課程結構,改變傳統的按教材知識結構講授,將各章節順序重新融合,按照典型工程項目施工過程重新構建課程體系?!锻聊竟こ淌┕ぁ氛n程的傳統教學模式即是按教材章節進行授課,如圖1。從傳統教學模式流程圖可以看出,按教材編寫模式,各章節相互獨立,關聯性差,不能將各工種融合,學生對土木工程施工不能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不利于知識體系的融合。本次教學改革打破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傳統教學體系結構,擬設計一個以施工過程為主線的課程結構,以實際工程案例為依托,重新安排課程內容,將課程按照典型工程項目施工過程布置,將施工技術、施工工藝等知識點進行重新排序,通過3個學習情境,使得學生在頭腦中逐漸建立起工程施工的流程,學生通過學習、參與、完成工程項目,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工程施工技能,提高了專業行動能力和遷移能力,能夠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典型工程建設項目,以滿足畢業生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將各章節內容重新整合,如圖2。

2.2教學方法改革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際項目,教師以“工作過程”為引導,使學生了解不同工程施工工藝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與先進技術,以及各工種之間網絡計劃的基本原理。(2)本項目擬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利用雨課堂等平臺,上傳各章節PPT、教學視頻,學生可作為預習和復習的依據,課堂上發送隨堂測試,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及學習效果。并針對學生實際和不同的學習情境,在不同的步驟中采用講授法、分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把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嘗試各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3)課堂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以小組討論形式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工作小組的劃分有助于培養學生分工協作、溝通交流及自我表達等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整體職業素養。通過學習,使學生具有解決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問題、工程項目計劃管理問題的能力。

2.3考核方式改革

本項目改變傳統一紙定成績的考核方式,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增加測試比例,降低期末考試的比例,增大過程考核成績比例,由傳統的平時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70%,改為平時成績50%+期末考試成績50%,重點考察學生在上課期間對本課程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應用能力,如圖3。

2.4教學團隊技能增強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團隊在聘任教師時,首先,應選擇有施工工作經驗的老師,其次,對于年輕教師以及施工工作經驗少的老師,學校和學院支持教師利用寒暑假進行企業掛職鍛煉,學習當前土木行業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理論聯系實際,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在企業實踐中,及時了解專業崗位對崗位人員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并能夠積累最新的教學案例,為日后的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同時課程團隊可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工程施工新技術、新工藝,多向工程一線技術人員請教,加強自己工程時間能力,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3實施方案

(1)通過大量相關課改文獻,歸納總結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總結其優點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搜集整理工程案例。(2)根據其具體工作內容,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為指導,制定以應用為導向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方案。(3)利用假期到施工現場進行企業實踐,積累工作經驗,強化教師實踐能力。(4)在學生中正式開展《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教學。(5)改革實施一段時間后,項目組定期開展研討,分析改革的不足,解決問題后繼續推進;第一輪改革實施后進行課程改革初步總結,并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學生的接受情況;將改革過程與成果進行匯報,與其他教改課程組進行溝通探討,借鑒反思。

4教學效果

2021年利用假期,筆者參與到沈陽工學院學生食堂施工項目。該項目施工順序為挖基坑-獨立基礎+地梁-一層底板-一層柱子-一層梁-二層板-二層柱子-二層梁-屋頂,此次施工實習,讓我看到學到很多實踐知識,更好的為以后授課積攢教學案例。19級安全專業學生采用了改革后教學模式,整體教學效果較好,上課學生們能夠積極互動,并在討論時積極發表意見,每一個新項目學習時,已學過的知識學生通過課前溫故,新的知識由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學生的整體狀態好,都能夠參與其中。

5結語

本次課程改革針對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特點,從課程結構與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校企無縫銜接,可以提高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施工能力,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仍需在實踐中探索和解決。

參考文獻:

[1]羅勇,李詠梅,蒲成志.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組織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教學刊,2021,7(35):4.

[2]李俊,蔡可鍵,溫小棟.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52):3.

作者:王初秋 崔森 于淼 單位:沈陽工學院能源與水利學院 沈陽市建筑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