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引領的實踐
時間:2022-09-30 14:47:09
導語: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引領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并針對創新創業提出多項保障措施,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在全國會議上強調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意義,他指出:“要加大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增強創新創業的服務能力,培育更多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新創業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它是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宗旨的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力求受教育者需要具備創新創業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首先,創新性表現在要求突出原始創新和技術突破的價值,在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教育模式、教育課程內容設置、教育性與就業性等方面尋求突破和創新,鼓勵院校培養面向“大國工匠”與能工巧匠的創意與創新,體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等模式創新,以及鼓勵面向院校大學生的教育性突破以及職業、崗位的創意及創新等。其次,實踐性表現在更注重育人的實踐性和落地性。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有深入田野調查后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以及創新創業相關配套政策等一系列實踐舉措,這些實踐操作可以檢驗以及預判創新創業教育效益等,都是實踐性的突出表現。
二、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的內涵
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大體可將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內涵分為:家國情懷、積極性和創造性、尊重并熱愛勞動、熱情和責任感、誠實和謙虛,以及自信自強。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具有政治性和滲透性特點。首先,政治性表現在要求價值觀教育趨向政治化、正向化以及時代化。隨著時代變遷,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存在多元發展的態勢,其中不乏錯誤的價值觀,這對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引領產生了挑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引領堅持政治性顯得尤為重要。其次,滲透性表現在顯性滲透和隱性滲透,顯性滲透是教育實施者通過多種教育教學方法綜合性滲透價值觀的灌輸,隱性滲透是教育實施者營造一種創新創業氛圍和環境,對受教育者進行心理建設,使受教育者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或領略到內在的價值觀。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引領的意義
高職院校進行創新創業價值觀引領直接決定了大學生步入社會對待創新創業的直觀態度、行為取向以及在創新創業職場上的價值選擇。因此,它不僅有理論意義,還具有實踐意義。一方面,創新創業價值觀引領有利于豐富創新創業教育學科理論體系,有效促進教育改革。首先,創新創業教育涉及創新創業理論課程、實踐課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人才培養實施與落地、課程思政的融通等。其次,創業教育涉及商業模塊課程的設置,如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以及心理等課程的設置。另一方面,創新創業價值觀引領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價值觀。大一大部分學生對待創新創業仍處于迷茫階段,大二和大三學生存在功利化和自我化現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價值觀引領讓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所了解,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責任意識、敢創會新意識和國家層面“大我”意識。
四、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引領的實踐:
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要打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品牌,強化大賽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作用。”大賽作為創新創業教育價值觀引領的標桿性實踐培育平臺,站在大賽培育平臺的角度,可從以下幾點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引領。(一)加強愛國主義價值觀引領,厚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家國情懷大賽是落實以賽促創的重要平臺,是創新國家戰略的重要推手,它有效推動了高等教育從就業教育向創新創業教育戰略轉型,也是促就業、保增長、求穩定的重要推手。教師在指導大學生參賽時,通過立足于創新國家戰略的視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價值觀轉變。同時,在此過程中培育中國自信、中國驕傲、熱愛中國的精神,項目從創新到創業,可樹立學生的創新創業信心、技術創新信心以及就業信心等,從一點一滴的信心構建家國情懷。(二)加強法治觀念價值觀引領,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性大賽具有商業性,商業性就意味著功利化趨勢,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涵蓋法制觀念和法制知識的教育,如勞動法、合同法、稅收征收管理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市場經營管理辦法等。教師在指導大學生參賽時,在涉及商業模式教育環節,在商業機會識別與利用、競爭與合作、資金及人員需求、現行法律法規限制等方面都具有可行性時,宣貫相關法律法規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環節,以此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性。(三)加強心理健康和抗壓價值觀引領,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大學生在參賽過程中通過信息處理、文字撰寫、組織統籌、歸納演繹等,有效提升了自身的職業核心能力,甚至會站在一個投資人的角度去審視項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是,比賽時間比較長,且項目孵化和培育的時間更是不可估量,在長時間的備賽和打磨過程中,容易產生倦怠等不良情緒和反應。基于此,教師在指導大學生參賽時,可進行心理疏導、抗壓能力調節以及正確直面心理壓力,加強心理抗壓能力建設和抗挫折價值觀引領,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果率。(四)加強勞動觀念和意識的價值觀引領,改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趨向性2020年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指出:“要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落實勞動教育。”大賽作為創新性勞動教育的重要抓手,教師在指導大學生參賽時,除了教育大學生智力勞動、提升生產性勞動能力外,更應該與大學生灌輸要敢于開展創新性勞動,要具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勞動不分貴賤,愿意從事并長期從事體力勞動事業,實現勞動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改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勞動趨向性。(五)加強多學科交叉、專創融合等價值觀引領,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學習的有效融合大學生通過在大賽中的高度參與,能更全面地提升研究創新能力,實現多學科交叉、專創高度融合。教師在指導大學生參賽時,針對不同的創新創業項目,開展針對專業性的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如設計一款針對老年人的多功能智能手杖,該項目涉及電子電氣類學科、計算機類學科、機械工程學科等,從一個項目的培育、設計、開發以及制作涵蓋多學科交叉、專創融合,有效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學習的有效融合。
作者:吳翔 祝楊帆 陳金豪
- 上一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檔案整理方法
- 下一篇:翻轉課堂在高校包裝設計課程的實踐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