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學在麻醉學科本科教育的優勢

時間:2022-10-02 10:27:09

導語:網絡教學在麻醉學科本科教育的優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教學在麻醉學科本科教育的優勢

隨著網絡技術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普及應用,網絡醫學教學越來越多的開展于本科醫學教育工作。特別是近一年以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網絡教學在日常本科教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網絡教學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網絡技術手段實施的新興地、開放式的教學手段[1]。網絡教學與傳統授課和現有的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模式(Research-basedlearning,RBL)相比較,具有以下優勢:可使用電腦或者智能手機訪問互聯網客戶端、反復多次免費使用、資源共享、可實現非同步學習、師生互動性強以及實時探討[1、2]。這種因新冠疫情普及化的新興教學方式突破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更是對教學模式的創新,適應了當今時期高校教學模式面臨的重大轉變,是信息時期的發展方向,更是未來醫學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1在麻醉本科教學中開展網絡教學的優勢

1.1信息同步性更強

臨床麻醉本科的教學不僅局限于學生掌握傳統書本上的醫學基本理論、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技能,還需要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即了解現代醫學的發展歷程,了解民族醫藥學的瑰寶,了解國內外醫學發展的最新研究?,F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的推廣普及,信息的更新速度更是日新月異,網絡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了麻醉學科的歷史演變進程及新技術新手段的在線視頻、電子資料。通常這些信息在本科生教材中出現較少,可能與需要經過較長周期的臨床論證與實踐檢驗有關,這就使得這部分信息出現相對滯后性。而網絡醫學教學恰恰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學內容通過隨時更新的網絡信息不斷出現在學生的視野中,極大地加強了知識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本科學生知識的獲得不再局限于更新較慢的傳統教材[3],還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在及時、快速地了解前沿學科的新技術新方法,及時獲取專業指南和專家共識以更新觀念,以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導學習,在提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同時,也為第五年臨床實習期提供符合臨床實踐的基礎。

1.2資源共享開放性

旨在培養高層次麻醉學人才是麻醉學醫學教育的培養目標,2018年國家七部委為麻醉學科建設發布指導意見時指出:麻醉學科是健康中國建設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提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因而,麻醉本科期間的培養重點就著眼于具有良好思想品格與職業道德、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擁有科學思維、善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綜合能力,能分析并解決基本的臨床實際問題的高層次麻醉醫學生[4]。這一培養目標對學校教師團隊的業務能力、課程合理地設置和教學條件、教學設備配備所提出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用實踐檢驗了網絡教學在麻醉學本科教育的實施情況,凸顯了網絡教學模式的優勢,即匯集國內外多所高校的課程資源和師資力量的一種在線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通過精心制作了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授課內容的選擇,形成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其課程資源內容包羅萬象,涵蓋多學科,包含各個高校的精品課程,名師精講非常有助于麻醉本科生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1.3教學時間、空間、形式的靈活性大

近一年以來全球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如沿用傳統意義上要求學生在同一教室、同一時間集中的授課方式則受限制較多,該授課方式極易被學校的條件設施的所限制,面臨著需錯時錯峰上課、協調專業、班級、學生人數、協調教師、學生、教室資源而導致的多種制約。網絡醫學教學則不受此限制,只要擁有一部連接網絡的電腦或者智能手機就可以按學校的課程進度要求以及自身學習能力和研究方向進行學習,對學生、教輔、老師提供了極大地方便,完全輕松地實現了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的無接觸交流與互動,以往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上課時間和上課地點的安排模式被改變,提供了學生自由、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的機會,提高學生對時間的利用率。這就使得學生可以在家里或在寢室完成網絡醫學教育課程學習,無需擔心因課程安排、班級不同、學生人數過多、教室資源不足而導致的授課制約。網絡醫學的教學形式不僅僅有課堂電子板書、幻燈片播放和視頻演示,還有插入的文本、網頁鏈接,自動組卷的電子化課后考題等都已經作為本科醫學教學的內容,同時可以實現教師上課期間的內容的回顧,課堂成為師生間對于本專業知識的探討、互動的場所。由此,從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專業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5-6],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1.4活躍的課堂氣氛

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后提問的師生課后一問一答的互動方式相比,網絡醫學教學則擁有多元化地師生互動方式,供教師與學生之間實施互動及討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及重點內容不僅可以即時地發出彈幕向授課教師發起提問還可以選擇留言,同時同學之間也可以互動留言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及時地獲得教師專業的答疑解惑,也可以得到來自其他學生不同角度的知識點解讀,有利于師生之間就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開展有效率地探討。通過公共社會平臺(如騰訊會議、釘釘、校園網等),學生或者專業學者們實施即時學習、問題討論交流,分享學習心得[5]。這種多向性開放式的問題討論,可以加強學生的本科教學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的理解,使之對教學知識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超過既往單一的聽課所得,更加契合本科教學中“以本為本”的醫學生培養要求。

2在麻醉本科教學中開展網絡教學存在的困難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網絡教育在麻醉學本科教育中具有很好的實用前景,但也同時面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網絡課件問題。好的網絡課件并不只是麻醉本科教材的簡單搬家,還需體現出個性化設計(如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問答設計)、互動設計的特點,應在教學的同時設計好答疑方面的內容,這些都提示好的網絡課件不僅需要投入相當的精力進行設計,還需投入相當的硬件支撐及資金支持,不足的課件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7]。因此,開發大量的麻醉本科教學的網絡課件需要相當的人力成本及資金支持。就目前使用的本科教學網絡課件而言,往往是麻醉學專業帶課教師自己制作,在網絡教育技術方面知識不足,制作程序方面不夠簡化,而網絡技術人員對麻醉學專業知識的認識又十分匱乏。因此,麻醉學網絡的精品課件十分匱乏。而缺乏好的麻醉學網絡課件也就成為制約麻醉學網絡教育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從現實情況分析,目前我校已經集中人力、物力制作一些麻醉本科教學的經典課程、專家講座的網絡課件,并且安排了麻醉學專家教授定期在線答疑,課程也在校園網內試行,希望形成教、學雙方良性運作,形成共贏的局面,以利于推動麻醉本科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其次學生的學習體驗感缺失、學習效果課上難以評估、知識掌握程度有待提高[7]。通過目前網絡后臺分析,學習習慣問題、結果認證問題可以在課后分析學生學習效果。但有教師認為在課堂上缺乏面對面的眼神交流、微表情交流,很難及時發現被動型學習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及難點,因此部分師生認為學習學習效果欠佳主要與學習體驗感缺失、學習效果課上難以評估有關。如何保證教學效果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需要在麻醉本科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以期改善教學效果。首先,在學習習慣方面,我國的教育體制導致大學本科學生也如初高中時期一樣,學習主動性欠佳,更傾向于被動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而非主動地尋找和探索答案。因而,在實施網絡醫學教學時,應在給予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自我督促能力、分組討論成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網絡醫學教學使用初期難免會有人在學習過程中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感興趣的亞專業方向和未來自身發展方向等實際情況來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由被動接收知識的過程轉變為主動思考探索的過程。從而間接地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加強學生學習過程和自主學習的監控,改變傳統的單一期末考核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全面提高。與傳統的單一期末考核形式相比,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實現系統自動組卷、在線練習和考核、自動評卷、考后閱卷等功能,輕松地完成課后測驗和階段性考試,教師可以通過后臺查詢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答疑解惑時間可以與學生進行及時溝通。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更加全面實施專業能力培養為主的新的教學模式。如何能最大效率的發揮網絡醫學教學在麻醉學本科教育中的優勢,為師生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資源優勢,突出其信息同步性、資源共享開放性、時間、空間、教學形式的自由度大的靈活性、活躍的課堂氣氛的互動性等諸多優勢,能更好的適應新冠疫情下網絡教育在麻醉本科教育的社會需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高效能的網絡教學平臺仍是需要不斷探索的教學課題。

參考文獻

[1]富冀楓,張君慧,姜敘誠等.八年制醫學教育培養方案的構建和教育改革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S1):25-28.

[2]王忠惠,朱德全.MOOCs:希望與挑戰并存[J].四川教育,2014(05):26.

[3]王明達,李超,劉陽等.臨床實習網絡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20,22(10):763-766.

[4]池丹,劉彬,杜玉君等.臨床醫學在線教學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的實施及意義[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0,10(02):21-25.

[5]楊璐,唐寅,魏強等.新冠肺炎期間醫學網絡教育方式調查及探索[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0(03-25)

[6]張俊仕;李瑜;徐新娟;.關于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思考[J].新疆醫學,2015,01:121-123

[7]吳振華.美國網絡教育信息資源的現狀及發展成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

[8]曾育杰,祁方昉,張琳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醫學實習生臨床技能線上培訓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20,22(04):292-293.

作者:李瑾 古力帕日·克力木 戴慶 洪義 白磊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腔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