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流管理與冷鏈運輸研究
時間:2022-10-08 09:56:40
導語:食品物流管理與冷鏈運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傅莉萍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物流管理》一書,在對比分析國內外食品物流管理研究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詳細闡述食品物流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為食品物流管理中的冷鏈運輸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妒称肺锪鞴芾怼啡珪卜譃榫艂€章節。第一章至第五章依照食品運輸的前期環節,闡述食品物流管理的概念、采購與庫存管理、保藏技術、食品包裝和食品冷卻凍結技術。第六章和第七章指出食品在運輸加工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各類產品的流通加工和倉儲管理。第八章系統論述冷鏈運輸所需技術、管理模式、組織運營三方面內容。第九章以配送管理為主題,特別強調在食品冷鏈運輸作業管理中需要注意的要素,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冷鏈運輸各環節中的重點,為企業發展冷鏈運輸技術提供理論指導。冷鏈運輸有助于提高民眾生活品質,幫助農民持續增收,產業前景廣闊,但是當前依然有諸多因素制約我國冷鏈運輸發展,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冷鏈運輸基礎設施布局不合理。一方面是地區分布不合理。我國西部地區的冷庫無論是存量還是增量都遠低于東部地區;另一方面是冷庫規模不合理,大型冷庫多于中小型冷庫,肉類冷庫多于水果和時蔬冷庫。第二,冷鏈運輸成本高昂。根據現有數據,我國冷鏈運輸成本要比普通運輸普遍高出40%~60%,隨著全球能源短缺造成的價格上漲,冷鏈運輸成本也水漲船高,因此農產品經銷商亟需通過降低冷鏈運輸成本來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第三,冷鏈運輸過程操作不規范。操作不規范會導致我國冷鏈運輸無法做到全程冷鏈,而冷鏈斷裂會加快食品腐敗。第四,農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
我國主要農業生產單位依舊是家庭經營,總體組織化、規模化程度較低,極大地限制了農產品標準化步伐。尤其是鮮肉、海鮮、水果、時蔬類產品難以做到標準化生產,農戶產品在電商平臺上難以實現大規模銷售。農產品標準化的欠缺阻礙了線上交易的發展,進而從需求端直接抑制了冷鏈運輸發展。針對上文總結出的冷鏈運輸問題,結合書中基本觀點并聯系實際提出以下四個措施,以促進我國冷鏈物流發展。
第一,加強冷鏈運輸產業扶持。政府應從宏觀層面重視冷鏈運輸產業,將我國居民消費的偏好、趨勢與農業發展生產模式、銷售模式相結合,制定適合冷鏈運輸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同時加強冷鏈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目前不合理的分布狀況,制定冷鏈運輸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鼓勵物流運輸企業積極創新,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引入先進的冷鏈運輸裝備,降低運輸成本,幫助冷鏈運輸產業取得更好發展。
第二,積極促進冷鏈運輸技術創新。首先,鼓勵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積極研發、改進冷鏈運輸技術,推進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冷鏈運輸技術的創新。其次,加強對冷鏈運輸人才的培養,引導高校設立冷鏈運輸相關專業,開設相關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加強人才培養,并積極發展冷鏈運輸職業教育,形成多層次人才教學體系,為我國冷鏈運輸產業輸送多元化人才。再次,落實國家對于企業創新進行的減稅降費支持政策,鼓勵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強調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和地位。最后,加大對冷鏈運輸產業的資金投入力度,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金,豐富資金投入機制,降低企業冷鏈運輸創新風險,幫助企業解決發展冷鏈運輸產業中出現的資金不足問題。
第三,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標準化生產有助于我國農產品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是提高農產品冷鏈運輸質量的第一環節。相關主體需要通過組織創新實現農產品標準化,包括扶持輻射能力和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龍頭企業,鼓勵其與當地農民構建合作共享的利益機制,幫助農民完成農產品標準化。同時加強農產品與市場之間的聯系,形成廠家直銷等模式,完善農產品市場建設。
第四,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培養。實訓基地建設工作關系到高職院校的長久發展,也體現辦學特色。校企合作是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路徑,企業對市場的靈敏反應能力能夠較好地解決學校教育相對滯后于市場的問題,有利于克服學校獨自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存在的相對封閉、對市場反應遲鈍、設備更新困難等不足。同時,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既可發揮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理論方面的優勢,又可按照冷鏈物流企業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發揮企業精于工藝流程、生產制作條件完備等實踐方面的優勢,做到互補互助,統籌人才、資金和技術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
作者:范興兵
- 上一篇:高中美術教學創新鑒賞教學模式
- 下一篇:地方元代工藝美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