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科教學中法治教育滲透策略

時間:2022-10-09 08:48:13

導語:初中學科教學中法治教育滲透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學科教學中法治教育滲透策略

摘要: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法治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的策略。本文從初中學科教育中滲透法治教育入手,結合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討論了我國中學法治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在初中學科教學中實施滲透法治教育,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法治觀念,達到融法于教,法教共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學科;滲透教學法;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的目的是普及法律知識,增強人民對法律的認識,養成人民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加強法治教育工作,可以提高中學生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我的意識,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知法、懂法,具有法律意識,能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中學生。讓學生早日樹立法治理念,各學科老師應當共同努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法治教育,才能把法治教育很好地滲透到各學科的教育中。“滲透”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事物或勢力逐漸進入其他方面”。而滲透法治教育是指法律教育向中學學科的滲透,是指中學學科教師在常規教育的基礎上實現學科學習與法律教育同步教學,并且在不影響原有教學內容的前提下融入法律教育的一種法治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不同學科的特點和知識體系,確定與法治教育滲透的整合點,選擇相關學科的有價值的知識,使之成為法治教育的有用工具,以有效實現滲透法治教育的目的。通過對我國中學法治的研究,發現法治教育的內容分散,法治教育的模式僵化,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師忽視教材整合和資源開發,忽視法治教育的各種規律,忽視學生的主體體驗。針對德育和法律控制下中學生生命教育滲透中存在的問題,要全面滲透法治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以教師和教材的形式進行引導。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本文提出了有效的普及策略:將法治教育的內容融入教材,開發有效的法治教育資源,使用多種法治教育工具,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

一、初中學科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進一步加強法治與德育的教育,從法治的角度積極探索學生生活中的各種規律和法治體驗。同時,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積極探索德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識,幫助建立核心價值觀。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

中學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滲透應當引導學生建立基本的法治素養,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學生對拜金主義等消極思想的抵抗力。面對社會現象,客觀評價這些現象的合理性,讓學生了解生活,欣賞生活,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壓力。同時,隨著大數據信息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目前流行的直播平臺有“抖音”“快手”等。通過實施情感教育,學生可以深刻體驗道德與法律規范的實質是正確認定視頻的合理性,有選擇地觀看視頻內容。

二、當前初中學科滲透法治教育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初中學科滲透法治教育的現狀

美國大多數中學的滲透法治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歷史上重要法律事件為背景而展開的。與此同時,對于其他課程教學中,如數學、社會和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都會在適當的時機滲透法治教育,以達到法治教育的目的。當教師教授學科課程時,他們會引導學生考慮倫理、道德、法律和其他教育,通過學科滲透產生了微妙的影響。俄羅斯法律教育標準更是首次以中學特殊課程的形式引入。總的來說,在初中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國外主要以滲透法進行中學生法治教育,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國內初中學科滲透法治教育的現狀

各學科教學都注重法治教育思想的滲透。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多處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十多部法律內容的相關知識;數學教材中也有所體現;英語教材中,23篇課文也涉及了近20條法律法規的內容;歷史、地理等學科也或多或少地滲透了法治教育的內容。由此可見,中學的法治教育在中學生教育過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它不僅包括中國的法律制度和憲法知識的介紹,還對中學生的法治學習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根據《中小學法律教育指導綱要》,中學生法律教育也在為每個學段做準備。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絕大多數教育工作者都只是在研究法律滲透教學的方法,但沒有建立起教育實踐的滲透模式。

三、當前初中學科滲透法治教育的研究意義及研究價值

(一)當前初中學科滲透法治教育的研究意義

其研究初中學科滲透法治教育的意義有以下四點,一是加大學科融合力度。初中學生處于大量吸收各類知識的階段,在常規學科中注重法治教育的滲透,使學生能在長期的學科學習中輕松了解并掌握法律法規知識,并能在生活中自覺地遵守。二是在課程學習中滲透法治教育的案例分析,能使得課堂學習更有活力。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既能有效學習學科知識,也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三是增強初中學生的法治意識,使初中學生成為法律宣傳員,從而助力全社會的普法工作。四是目前學生法治觀念淡薄,校園霸凌等不良事件常有發生。因此,我們在常規的學科教學中應當不斷加強法治觀念和知識的滲透,提高廣大師生法律素養和法治意識。初中學科滲透法治教育,可以更好地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更好的保障校園安全,促進學生積極向上成長,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二)當前初中學科滲透法治教育的研究價值

近年來,由于社會、學校、家庭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不斷上升,對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中學生必須學習法律和法律知識。通過法律培訓,中學生的妨礙行為可以得到“治療”。將適當的知識融入中學課程。同時,法律知識的整合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提高情感理解能力,實現法律能力的提高。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接受正規教育的中學生的課程非常重要。將法治教育的內容有機地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加強法治意識的培養,形成完整的法治教育實施紀律體系。它已成為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障。探究將法治教育的內容、知識點通過多種有效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滲透于各科的教學中,形成各學科系統有效的教學實踐模式,將法治意識根植于學生內心,達成法治教育目的。轉變學校的法治教育理念,促進學校立德樹人、法治育人的工作的進一步落實。響應國家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法治基礎。青少年由于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有限,需要法律知識來為自己的安全保駕護航。不因無知而觸犯法律底線,在受到傷害的第一時間也能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初中學科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法治教育原則

(一)學生為本的滲透法治教育原則

道德和法律教育應當以學生、學校和社會為主體,學習必要的法律法規,引導和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行為價值觀。滲透法治教育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思想實際進行。脫離學生之后,法治教育無法得以實施。脫離學生的法治教育只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形式,學生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同時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法治教育要滲透到中學德育和生活中,就必須以學生為本進行法治教育。學生不僅應該了解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法治教育,還應該了解自己對他人生命的看法以及人類對生活世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知道我們是否能在危機中幫助自己。在完全掌握學生具體情況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有明確的目的,充分發揮法治教育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法治教育。

(二)教師引導的滲透法治教育原則

正如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是一致的,法治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作為一名教師,請以世界一流的方式學習。”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法治知識,教師行為的展示,教師對學生知識或思維的引導和啟發,形成了完整的法治教育活動,因此,中學法治教育應滲透到初中學科的教學之中,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照顧者”和“心理健康管理者”,教師可以豐富和改善學生的精神世界。通過各種教育和實踐活動,學生可以了解和體驗生活,提高知識和技能的發展,促進學生生活的全面發展。

(三)教材為據的滲透法治教育原則

法治教育的教材中包含基本結論和一般示例,但為了讓所有學生學習法治知識以及能夠更好地應用,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開發各種教育資源,以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以教材為根本,滲透法治教育,培養學生自控的習慣,學會檢查自己的缺點,也不要盲目自責,通過自我約束和反省,積極適應并認真糾正自己的行為。

五、初中學科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法治教育滲透的策略

目前,學校在課堂上開展法治教育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滲透法治教育的課堂教學法并沒有廣泛運用。因為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僅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還經常受到打擊。法治教育使學生能夠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識,提升個人的法治素質。如果教師只使用一種教學方法來減少學生的課堂參與,教學質量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一)將法治教育融入課程設計過程

初中階段是年輕人成長的重要時期。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敏感。在《道德與法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設計課程,將法治教育與課程教學相結合,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保學生健康成長。例如,誠信課程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做出榜樣。可以總結學生的生活倫理標準,引導和總結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標準。

(二)將法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導入環節

將適當的知識融入中學課程。同時,法律知識的整合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提高情感理解能力,實現法律能力和法治能力的雙重提高。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將法治教育的內容有機地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加強法治意識的培養,形成完整的法治教育實施體系。

(三)營造法治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體驗

法治教育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科目,并且還要結合時代背景,重視學生的實踐,其研究的核心在于法治思想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營造法治教學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法治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應該有效地進行法治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不同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產生共鳴,從而加強他們的體驗,對于所教授的內容掌握得更加深刻。也可以運用現代教學設備,可以以圖像、視頻等方式來傳達所要傳遞的內容,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多媒體圖像就可以讓學生沉浸其中并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教師必須認識到,法治教育離不開教育環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創造“情學結合”的輔導環境,促進了“情學結合”教育環境中的情感共鳴,促進了學生參與道德和法律教育的愿望,并且對此進行改進。

(四)結合生活案例實現法治教育的有效滲透

在課程學習中滲透法治教育的案例分析,能使得課堂學習更有活力。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既能有效學習學科知識,也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道德和法律教育的相關內容是理論教育。應當以學生、學校和社會為主體,學習必要的法律法規,引導和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行為價值觀。在實施法治教育時,要把握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教師的法律能力。只有引入生活中的法治案例,我們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積極地學習相關知識,教師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青少年由于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有限,需要法律知識來為自己的安全保駕護航。不因無知而觸犯法律底線,在受到傷害的第一時間也能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六、結語

由于社會、學校、家庭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不斷上升,對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中學生必須學習法律和法律知識。通過法律培訓,中學生的妨礙行為可以得到“治療”。將適當的知識融入中學課程,同時,法律知識的整合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提高情感理解能力,實現法律能力和法治能力的雙重提高。將法治教育的內容有機地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加強法治意識的培養,形成完整的法治教育實施紀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學德育和學科教育中滲透法治教育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助于培養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歸納出初中學科內容蘊含法律法規的關系列表,探索建立學科動態教學有效滲透法治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注重課堂滲透與課后實踐,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告別傳統教育理論與實踐分離的研究狀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讓法治教育效果能夠在實踐中得以顯現,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學風.中小學生命教育論綱[J].教書育人,2003(01).

[2]郭成,于錫金,郭熹崴.生命教育的理論淵源與發展進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3]蘇長江.生命教育內涵辨析[J].經濟師,2012(06).

[4]張文麗,嚴學鳳.高中政治課的導入藝術探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6(3).

[5]馮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探究[J].教育,2018(21).

[6]潘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真、善、美”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07).

[7]張曉峰,侯麗杰.中學生命教育教學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9(08).

[8]曹雪利.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命教育改進措施探析[J].新西部,2019(21).

作者:楊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