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融入家國情懷教育
時間:2022-10-09 10:31:43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融入家國情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歷史學科在初中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通過歷史學科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中國與世界的歷史事件,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了解更多歷史,并且深入掌握我國與世界的整體發展過程,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更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加積極健康的發展與成長。
關鍵詞:初中歷史;家國情懷;歷史教學
歷史學科作為初中所有學科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對學生的進步與成長起著關鍵性作用,同時也逐漸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進度。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從而在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進步。如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科學技術有了很大提升,教育方面也得到很大進步,在新課改之后要求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需要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主要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進行分析。
一、家國情懷概述
家國情懷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具備的素養,同時在初中歷史學科中,家國情懷也是重要的核心素養之一,學生通過對歷史內容的了解、學習與掌握,能夠充分體會到如今的幸福來之不易,也能夠體會什么是家國情懷,從而對自己的國家充滿著大愛。家國情懷是一個民族進一步發展,突破現有階段發展瓶頸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民族發展的基礎。學生如果能夠自身具備家國情懷,那么也可以提高對自己的能力,從而有更高的責任感與歸屬感,學生自身也能夠擁有精神支柱,并且為了中華民族不斷努力奮斗,投身于祖國的事業中。因此,家國情懷更像是一種支撐祖國人民為了中華民族不斷努力奮斗的一個信念,同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最寶貴的精神寶藏。在新課改以后,國家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更多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更多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從而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一)保證愛國主義教育的順利進行
所謂的家國情懷,其實主要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祖國所包含非常濃烈的熱愛情感,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愛國情懷。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教學歷史內容,從而進一步融入家國情懷,為學生講解更多歷史上重大的事件,同時也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使學生感受祖國歷史上英雄人物自身所具備的愛國情感,以這樣的方式學生自身也能夠有滿滿的民族自豪感與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從而學生也能夠建立起真正的愛國情懷,提高自身品德與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能夠保證愛國主義教育順利進行。
(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
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充分了解中國與世界的歷史發展以及歷史重大事件,只有這樣才能夠創新出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事件,從而學生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歷史的發展途徑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與了解,而且學生也能夠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魅力以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充分學習歷史、掌握歷史也可以更好地觀察到未來以歷史的發展情況,作為借鑒也可以使我們明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可以避免走更多的彎路。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學生自身也能夠充滿更多的愛國情感,擁有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正確的指導與歷史觀念引導下積極健康地成長,從而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優化德育效果
在新課改之后,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為學生融入家國情懷,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提·76·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核心素養。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國情懷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因此,教師可以在歷史教學中充分融入家國情懷教育,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同時也能夠進一步了解與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同時教師以這種方式,還能夠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為學生講解歷史知識,而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培養則有所疏忽,培養家國情懷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民族精神,這樣也可以強化初中德育效果,有利于教師順利地展開初中歷史教學,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從而培養出綜合性人才。
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深入貫徹家國情懷的方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講授法,一般教師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解歷史內容,學生則在下面認真聽講,而且教師為學生講解的內容一般都是將教材中的知識提煉出來講解給學生。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會使學生在課堂中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也沒有得到提高,很難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這樣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熱愛歷史的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更充分,而不喜歡歷史學科的學生則越來越難提高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新課改之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要求更高,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創新出多樣性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更多地掌握歷史知識。而且教師采用知識延伸的方法,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教材知識,同時也能掌握更多有趣的歷史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針對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從而引領學生投入到情境中,感受飽滿豐富的歷史事件,引起學生對情境的思考與感受。然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教學問題,使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人都可以交流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想法,從而促進師生情感與生生情感,還可以營造歡樂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很自然的學生就能夠培養出愛國情感、家國情懷,同時還能進一步學好初中歷史知識,探索出歷史發展的規律與本質,促進初中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加強歷史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教師如果想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那么可以充分借鑒身邊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國外先進的教學方式,進一步創新出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信息技術已經基本上遍布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有效展示,講解出歷史課堂的教學重難點,同時以這種方式還可以快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較短時間內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有一個大致方向的掌握,教師就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學生擴充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可以將歷史與現代相結合,與歷史內容有關的現代化熱點新聞,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出來,進一步融入家國情懷,幫助學生提高愛國意識。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掌握信息技術手段,并且時刻關注社會中的熱點新聞,采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興趣,教師也可以以更加輕松愉快的內容,為學生展示沉重的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與掌握歷史。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歷史教學資源,幫助教師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組織開展各種歷史教學活動
在新課改之后,教師格外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課堂中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著重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加強對歷史事件的了解與掌握,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留出更多能夠自主思考的時間,以及更好的歷史知識學習環境,在課堂中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本節課所需要學習的內容,然后使學生自主進行課本的閱讀與瀏覽,提前掌握部分知識,然后在課堂中通過講故事的形式為學生講出本節課主要講解的歷史故事,故事講完之后,教師可以對主要講解的思想進行升華,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扮演歷史人物,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人物的經歷與內心思想活動,這樣也是在潛在地融入愛國情懷,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學生也能夠掌握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與美好未來都是來之不易的,都是前輩奮斗得來的,從而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開展歷史活動時,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將歷史知識與思想意識相結合,通過歷史知識的傳遞與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包含的愛國思想與愛國意識,教師需要對整體的活動提前做好準備與組織。其次,教師還需要對歷史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傳遞,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進行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學生也能對這種新穎的方式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定學習任務,對課堂的學習結果做出評價,如果學生掌握得較好可以做出表揚,掌握較差的也要鼓勵學生再接再厲。
(四)通過典型故事,培養家國情懷
在初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一些典型故事來幫助學生培養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從典型故事的開端、發展經過以及體現出來的思想,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從而引導學生對古人的智慧以及傳統文化的了解,進一步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中華民族發展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中華民族最典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與古人的創造力,也體現出如果想要發展,就需要不斷探索,不害怕困難的精神,這些都是現在的年輕人需要學習的內容,教師以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引導學生不斷努力奮斗,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奉獻自己的力量,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如今的中國也需要進行不斷的變革,這樣才能穩定立于世界之林,因此通過這樣典型的歷史事件教學,可以將家國情懷更好地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
(五)對比中外歷史,融入家國情懷
初中歷史內容之間都是具有很大的連貫性,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這一方面的特點,掌握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學生講解教學內容,并且適當做出拓展與擴充。而且作為歷史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內容并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知識,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做出延伸,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以這樣的方式才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了解更多歷史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學生也能夠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現代的問題。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也有利于學生培養堅定的前進方向與前進信念。因此,教師在展開歷史內容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將本國歷史內容與世界各國的歷史內容做出聯系,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以這些事件引導學生培養愛國情懷與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格局。例如,在教學《明治維新》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尋找相關的歷史資料,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同時還可以查找一些同一時期的日本歷史,這樣將日本與中國的發展情況做出對比,學生就能更加強烈地感受到當時中國遭受的侵略以及中國的慘痛經歷,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思考,只有不斷地發展才能夠強大自身。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與重大歷史事件;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愛國主義教育順利進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也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充分整合教學資源,從而幫助學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君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體現與運用——以萬榮縣六所初中為例[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8.
[2]任靜嫻.有情懷有力量——家國情懷素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界,2021(5):2.
[3]耿霞.淺論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2):1.
作者:田學波 單位:山東省鄒平市魏橋實驗學校
- 上一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成績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