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時間:2022-10-09 11:03:13
導語: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今,小學階段的教學開始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需要以多元化的培養策略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積累和運用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英語教學
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強調關注學生的發展,即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語言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大多數教師注重以講授知識為主,再加上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對教材過分依賴而無法在實踐過程中隨機應變,使學生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僅適用于參加考試,導致學生在口語、聽寫等方面無法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越來越注重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文化品格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注重對學生英語成績提高的基礎上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掌握更廣泛的英語知識,從而在提升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形成發散思維,并進一步培養學生所具備的內在品格。
二、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過程中的問題
(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既是相關教師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的前提,也是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設計與創新的主要依據之一。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學目標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數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仍然缺乏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導致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無法最大化,造成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設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過分依賴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而缺乏將教材與課外資料相結合的意識,使學生無法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而進行知識的吸收和技能的培養。
(二)缺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再加上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學生在剛開始接觸英語但無法提起興趣,也不會尋找恰當的學習方法,勢必對學生在今后的英語學習過程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如降低學生的自信心,對英語產生畏難心理等。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和影響,將教師作為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創新意識受到限制,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枯燥和乏味,同時也無法激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最終會造成小學英語的培養目標無法達成,也影響到了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教師缺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
大多數小學的英語教師都普遍存在著教學觀念相對滯后的現象,具體表現在教師更注重學生對英語教材知識點的背誦和默寫,對學生的英語成績過于重視而忽略了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一些年輕教師來說,他們缺少一定的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導致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對于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說,他們中的一部分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受和運用新型的教學觀念,從而導致學生的核心素養無法得到重視并進行有效的培養。
三、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融入故事背景,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只對學生進行語音、詞匯、句型等方面的解釋,而要通過英語聽、說、讀、寫的訓練,加強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促進學生的文化知識積累。實際上,不論是漢語還是英語,都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人文背景和文化現象,它們的傳承和發展都是在歷史環境中經過漫長的沉淀和演變而來。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從文化故事背景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感受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多樣性和歷史性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英語教材內容的難度不是很大,每單元的對話和文章內容都適用于日常生活和交流中,但是基于中英文化之間的差異,學生在語言運用過程中難免受到母語的干擾,例如,大部分學生將“老師”直接稱為“teacher”,不習慣用“Mr”或“Mrs”等稱呼,或者在面對別人的稱贊和贊許時,漢語中往往會以謙虛的方式表示,如“過獎了,一般般”等,部分學生便不善于以“Thankyou”方式回答。為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表達習慣,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貫穿英語文化故事的教學,將所涉及國家的歷史、地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的名詞、典故、俚語等融入到課堂中。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對于篇幅過長的英語材料往往會覺得難以理解而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所以在整合教材內容時,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英語能力,適當融入一些有關歷史、文學、風土人情等故事背景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加強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例如,在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二單元“colours”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顏色的相關故事背景提高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掌握“red,yellow,blue,green”等詞,培養學生具備用英語描述物品顏色的能力,同時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強學生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和積累。例如,當講述到“green”一詞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綠色在國外的相關含義,如綠色常用來指大自然的顏色,它通常會給人帶來一種祥和博愛的感覺,也代表著充滿青春與活力的狀態,如“greenhills”的意思就是青山。在英語中,“green”一詞也包含著很多其他的含義,如英語中用“Green-eyed”表示眼紅或者嫉妒,而不用“red-eyed”。另外,由于美元的紙幣顏色是綠色的,所以“green”一詞在美國也可以表示錢財、鈔票或者有經濟實力,如他們通常用“greenpower”表示金錢的力量。此外,在英語中“green”還可以用來表示沒有經驗,缺乏訓練等含義。通過融入顏色的相關故事背景,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單詞的記憶程度,也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二)創設語言環境,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學習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便是處于相應的語言環境中,通過不斷的聽、說訓練,潛移默化地提高語言學習能力,并促進語言的運用能力。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再加上他們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有局限性,因而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會存在各種程度的困難,例如發音不準確、詞匯混淆、表達不流暢等。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需要不斷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英語環境中不斷接受和運用語言知識,并促進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以下兩方面可作為參考。1.創設英語游戲環境,強化詞匯學習眾所周知,詞匯量的積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的英語教學課堂中,仍然會有“老師領讀,學生跟讀”的詞匯教學模式,這種看似容量較大、耗時較低的方法實際上并不利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反而會導致學生對語言環境沒有身臨其境的感知和體驗,甚至在實踐過程中無法準確、快速地提取語庫材料,這對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有著阻礙作用。所以英語教師有必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轉為采用英語游戲作為詞匯教學的載體來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What'shelike?”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英語游戲環節“描述自己的教師或同學、朋友等的體貌特征及性格特點”,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教師為學生創設配音的游戲環節,為動畫人物進行配音,也可以設計問答接龍的游戲環節,用英語準確詢問并答復人物特征,從而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習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和語感,為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2.創設英語對話練習,進行口語訓練眾所周知,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具有很大優勢。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目的就是用來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溝通。一直以來,大部分教師都將英語作為應付考試的一項工具,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是不斷地給學生教授句式結構和語法方面的知識,忽視了口語練習的重要性。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教師需要不斷創設口語對話的練習,在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能力,并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學習三年級英語第五單元“Doyoulikepears?”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作對話練習的方式,增強學生對重點句型如“Doyoulikepears?Yes,Ido/No,Idon't.Ilike...Idon'tlike...”等進行訓練。教師需要預留充分的時間給予學生進行口語展示。通過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英語對話練習,為學生建立起一個口語練習平臺,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也能在極大程度上消除學生對英語口語的抗拒心理,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三)注重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學生的思維品質也是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注重擴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對傳統的思維訓練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擴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閱讀訓練是將語言和思想進行交互的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教師需要注重閱讀教學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教材內容,設計相應的閱讀思維任務,運用啟發式教學創新閱讀教學內容,轉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自主學習和思考活動。例如,在學習“Weloveanimals”一課時,教師要抓住本課的閱讀內容,為學生設計相應的閱讀任務進行啟發式教學,從而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為了使學生有效掌握閱讀材料中與動物相關的詞匯,并了解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對話和句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10—15分鐘的時間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思考并概括出閱讀材料中的主要內容。通過對學生閱讀時間的限制,能夠使學生更加集中精力地投入到材料的閱讀過程當中。隨后當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3—5分鐘的時間對材料內容進行概括與總結,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煉重點內容,并有效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針對閱讀材料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針對自己所喜歡的動物寫一段話,從而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夠使學生在歸納總結以及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有效實現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階段,相關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貫徹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深入研究教材,促進學生在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質等方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想.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討[J].英語廣場,2019(11):153—154.
[2]楊小靜.關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8(37):200.
[3]俞甜甜.探討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閱讀思維品質培養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9(41):202.
作者:薄俊峰 單位:華北油田采一小學
- 上一篇:高中語文與現代散文教學的實踐
- 下一篇:核心素養下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