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藝術線條形式裝飾表達分析
時間:2022-10-11 15:24:12
導語:插圖藝術線條形式裝飾表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設計敘事以圖畫作為媒介,發(fā)揮其設計特性,講述設計專屬故事,形成一批講好故事的設計,敘事性設計由此而生。基于此視角的插圖藝術研究能夠推動插圖作品成為更好的文化載體,更藝術地講好“書里的故事”。
關鍵詞:敘事性設計;插圖藝術;線條裝飾
設計敘事注重敘事方式與敘事技巧,修辭作為文學敘事常用手段,也廣泛運用于敘事性設計。將直觀單純、富于表現(xiàn)力與裝飾性的線條形式運用到插圖創(chuàng)作中,使其更具趣味性、藝術性,讓觀者更愉悅、更準確地解讀信息,更輕松地閱讀,從而更高效地發(fā)揮插圖的功能。可以說,適當?shù)男揶o有助于設計的表達。
一、作為敘事性設計的插圖藝術
敘事性設計是通過對一系列事件的組織、編排和表達來滿足受眾對設計作品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雙重需求,建立并引導一種溝通和交流,喚起受眾內心的感受、記憶和聯(lián)想,進而形成對相關的歷史文脈、人文精神、自我體驗等更深的感知和理解。設計敘事依然可見設計性,即把“敘事”作為一種方法來創(chuàng)造設計作品,解決問題、滿足需求。插圖創(chuàng)作也不例外。插圖藝術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文化形態(tài),研究的是“圖文關系”,既不完全等同于“當代插畫”,也不同于“傳統(tǒng)繪畫”。其功能、范圍、應用,創(chuàng)造了文化領域眾多優(yōu)秀藝術作品,成為藝術史中的名作。在中國,傳統(tǒng)的插圖藝術中圖是賦予經(jīng)驗的視覺形象,文是形象表達的觀念即理解形象的意義。圖解文字只是插圖的主要功能,而插圖功能擴延之于視覺傳達,包括插圖藝術的多樣化表現(xiàn)形式,圖文設計中的視覺經(jīng)驗,都體現(xiàn)了“圖文關系”的多樣應用性。在西方,插圖區(qū)別于繪畫、當代藝術而涵蓋“所有的藝術”。插圖已脫離文字獨立存在了。插圖藝術作為繪畫或設計的分界是有意義的,各自有各自的表現(xiàn)力與表現(xiàn)領域。正如宗白華先生說探索詩和畫的分界是近代美學開創(chuàng)之初的任務,對于專研插圖藝術的初學者來說,插圖之繪畫與設計辨析影響到插圖藝術創(chuàng)作采取何種表現(xiàn)形式。不論是組線造型或黑百畫或專業(yè)色彩等表現(xiàn)形式,適用于圖畫性敘事文本的表達方式才能夠有效發(fā)揮插圖載體的表現(xiàn)力,比如裝飾表達修辭方式。
二、敘事性圖文關系的“線造型”———線條形式的內涵
現(xiàn)代形式主義美學的藝術本體論,就是要用諸如色彩、線條、媒介、符號等形式因素解釋美術的本質。線條在這里被看作是形式因素。雖然這種藝術本體論存在矛盾,但不論繪畫還是設計,形式主義著力于研究藝術性質,這對線藝術語言審美特性的深入探索與研究,探討適合于插圖載體的線條表現(xiàn)形式,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造型選擇。作為敘事性設計的插圖,線條在敘事性圖文關系中是什么角色呢?插圖藝術作為一種直觀表達文本內容的視覺語言,不僅可以起到舉例說明、注釋文字和運用圖案來表達形象等作用,還具有勸導說服、指示說明等信息傳達的作用。線條形式形態(tài)清晰明快、自如流暢,賦予插圖濃郁的生活氣息,傳遞著溫暖的親和力,兼具審美與實用,有效傳達著文本信息,自然而然地完成傳播使命。可以說,線條之于敘事性設計,是一類具有多樣性的設計表現(xiàn)方式。畢加索作為立體主義畫派主要創(chuàng)始人,為《卡門》所作小說插圖是典型的線描繪畫。畢加索畫的一連串的女人頭像,雖然比較寫實,但已經(jīng)滲透出立體主義的理念。其特點多是造型簡練、線條奔放,充滿著運動和節(jié)奏的感覺。線條之于圖畫性敘事文本,是一種觀察的方式與角度,一種內容。繪畫中的白描,簡單的線條勾勒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繼承著繪畫傳遞給人的感覺,它以特定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展現(xiàn)文本,影響著讀者的審美趣味、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一個敘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基于白描觀察角度的敘事文本。圖文關系中的敘事文本具有雙重性,插圖和文字都是一種敘事文本,插圖(圖畫內容)是一重“敘事”,文本(文字內容)又是一重“敘事”。“不同的敘事影響著敘事文本的故事性”。插圖敘事文本似“期房”,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和主觀能動性,具有著無限故事可能;文字敘事文本是“現(xiàn)房”,故事是既定的。
三、敘事性圖文關系的“線意”———線條形式的外延
繪畫中線條形式往往具有一定的性格,是很好的講故事素材。一些繪畫作品中線條的表現(xiàn)脫離客觀對象的特征,融合于繪畫對象,以塑造人物特征。小說《小二黑結婚》插圖中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以白描為基礎,通過控制繪畫中線的長度、輕重以及虛實等勾線技巧,來表現(xiàn)線條形式的韻律。創(chuàng)作者將正面與反面人物形象做了橫豎線條處理,正面人物和大山紋理走向相似,通過線條讓繪畫對象正氣凜然的斗爭精神得到突出。在繪畫中線條獨特的形式美,傳遞了畫家贊揚生活中真善美的情感態(tài)度。通過線條來表現(xiàn)繪畫作品樸實的生活氣息,“行筆樸拙有力,細碎的筆畫更適于表現(xiàn)農(nóng)民的裝束”。繪畫中的線條形式包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氣質、基本功,是對象精神與神韻的理解和體現(xiàn),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可以說,繪畫對象的性格就是線條的性格。重視藝術語言的研究和運用,探索藝術語言新形式,一直受到藝術家們關注。線條作為藝術作品語言層次的內容,是一種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的表現(xiàn)方式。線條這一造型語言,因其豐富多樣的形式成為富有不同情感的表現(xiàn)手段。線條的粗細、輕重、濃淡、緩急、曲直都盡情地抒發(fā)著設計者的自我情感。電影《心靈奇旅》中心靈學院的“量子輔導員”的造型,是以線條作出抽象形態(tài)形成富于節(jié)奏變化且自然流暢的畫面,因“人物”喜怒哀樂的情緒構造出不同的線條形式;線條刻畫藝術形象,在觀影者心靈深處留下愉悅、感動、厭煩等不同感受。電影中“人物”造型的線描形式由線條掌控著整個畫面,不管是對角色和場景外形輪廓的控制,還是深層次的故事情感傳達,它都可以體現(xiàn)出作者的意圖、創(chuàng)作思想,以及精神的表達。可見線條力量的“親和力”表現(xiàn)與“溝通性”傳達。繪畫史告訴大眾一些程式化的東西,形象刻畫、線條構成、線條組織等。繪畫的程式化追求情感表達的非真實性和趣味性。畫家通過總結、概括對象特征,形成抽象的線條,追求線條組織的規(guī)律性,因此,易于形成強調觀察的記憶性而非臨摹的繪畫形式特征。埃及繪畫嚴格的“規(guī)范”和“程式”,使人物的形象經(jīng)過兩次九十度的轉向,看起來不大自然,人身造型卻以其獨特面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繪畫對象的形象“程式化”造型,如饕餮形象,它是古代繪畫中罕見的正面顏面形象,取材自百物,把虎頭、牛角、蛇身、鳥的羽足等動物器官分解再綜合。繪畫線條組織形式“程式化”體現(xiàn)在中國畫的各種描法與皴法中。繪畫中線條的夸張表現(xiàn),依靠畫家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發(fā)現(xiàn)繪畫對象的特征,把繪畫對象的關鍵結構擴大化展開描述以突出形象。小說《趙氏孤兒》插圖中,畫家追求人物的頭部畫作線條造型平頂處理,以非常規(guī)線條造型手法,因點運動而成線,更加突出生命感,通過這種夸張變形的方式以構造該小說人物形象特點,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不論插圖中的蒲席和欄桿非對稱方正還是房屋形象剖面化,不論是大的形塊關系還是細的線條勾勒,都從線條形式的組織和結構上構成了整體豐富和諧的審美效果。林若熹先生談線圖式純化時提到“裝飾型的表現(xiàn)”。他認為裝飾型是對感性經(jīng)驗梳理的結果,梳理是為了表意。中國畫經(jīng)圖式純化,構成的圖形就是簡練的線符號,這一線符號“便是感性經(jīng)驗精致的圖象”。可見,概括簡化是用線表意的方式之一。《茶館》插圖特點就是用極簡潔凝練的線條勾勒人物形象,讓繪畫作品傳達出畫家的感受和個性,也達到了文字語言風格與繪畫語言風格的和諧統(tǒng)一,觀者從凝練犀利的線條中感受到“穩(wěn)準狠”的意味。貢布里希在《秩序感》一書中介紹到“裝飾圖案是人類喜歡運用秩序感的例證”。裝飾圖案是設計者憑借個人觀察與感受,遵循美的形式法則以提升圖案“信息品質”的結果。它所具有的“秩序感”就是圖形經(jīng)規(guī)律性組織排列后呈現(xiàn)出的視覺傳達效果。線形式對于信息的視覺傳達功用在于“集群作用”,通過“組線造型”決定組織結構的形態(tài),比如“重復的美”。克里姆特在為《朱棣斯I》所做插圖設計,反復運用平面化的圈圈線,將線條融入畫面整體,傳遞運動與激動的情緒,細密而充滿力量,讓人感受到線性裝飾紋樣營造的故事氛圍。因此,追求秩序的美感也是用線表意的方式之一。
四、線條形式“裝飾性”的傳達
豐富多彩的線條形態(tài),以其外延程式化、夸張、概括、秩序感等沖破桎梏,韻味無限。可以說,線條的這些無所限制也是一種對“有意味的形式”的追求方式,豐富了插圖藝術視覺語言。線條表現(xiàn)靈活,它對客觀物象概括、夸張和提煉,包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氣質,以及對描繪對象精神、神韻的理解與表達,是“主觀視覺感受與客觀存在物象相結合”,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為插圖增添了特有的情感性,使畫面更具視覺吸引力。比如,中國畫以線條造型手段,表現(xiàn)物象的質量感、體積感、運動感和空間感。陳洪綬作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插圖畫家,創(chuàng)作了許多著名插圖作品,《水滸》葉子系牌類酒令,其人物形象全部用白描形式,線條流暢有力頓挫有致,針對不同的人物形象特點,采用傳統(tǒng)人物畫中不同描法,體現(xiàn)人物力度感,讓觀者更能有閱讀的“真實感”。裝飾性不僅體現(xiàn)在刻畫形象特征;在線條布局方面,線條有序排列也會產(chǎn)生裝飾效果,如酒牌中秦明形象塑造,性情剛直、驍勇善戰(zhàn),這從畫家對其面部和動態(tài)的描繪及手執(zhí)狼牙棒的道具輔助表現(xiàn)中,給了讀者鮮明的印象,頂盔掛甲,更加突出了他作為大將的英武和威嚴,畫家在藝術處理上巧妙地利用盔甲紋飾形成細密的“灰面”,使裝束上形成了疏密對比的形式美感。由于秦明的剛直性格,故其酒約為“飲性剛者”。插圖是極富藝術表現(xiàn)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其線條豐富的表現(xiàn)力體現(xiàn)在線條表現(xiàn)形式裝飾表達。對于插圖藝術而言,與其說“線是最直觀最單純的表現(xiàn)形式,歷來是藝術家追求的目標”,不如說,線條表現(xiàn)形式裝飾表達是藝術家津津樂道的。線條作為一種形式因素,通過排列、集成、重復等方式達成形式美。線條表現(xiàn)形式就好像被視覺化的“信息”,對于這種信息表現(xiàn)力性質的探索,解答了如何“提高信息傳達的效率”。因此,觀察是“敘事融入生活”的方式之一。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創(chuàng)作是一個藝術化的反映并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過程。對所描繪的物體進行理解性的再現(xiàn)就是一種藝術的感覺、氣質與靈性。觀察正是這個感知的實現(xiàn)方法。藝術創(chuàng)作往往需要創(chuàng)作者“捕捉感受”,比如個人的認識、情感等。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加強什么、減弱什么、舍去什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事物的“感覺”。戶外寫生是風景畫家最好的創(chuàng)作方法。畫家的創(chuàng)作“重意”而非“重形”;更重形體之間的構圖交叉需要,而不因拘于形體阻礙構圖的形式美關系。不同的觀察,不同的表現(xiàn),不同的敘事,無論哪種,觀察都是為了“更好地敘述設計作品的故事性”。“隨著敘事學的發(fā)展,非文字媒介敘事越來越受到關注,特別是注重設計作品的敘事媒介、敘事方式、敘事內容和敘事技巧。敘事注重媒介、方式、技巧等。修辭就是把生活觀察、描述到的表現(xiàn)出來,設計也是表現(xiàn)。因此一定程度上研究插圖、裝飾就是談修辭之于插圖敘事。敘事性圖文關系中線條形式的外延包括情感表達類、程式化類、夸張類、概況簡化類、重復類。這都是基于觀察方式不同。敘事性圖文關系中的雙重敘事也闡述著文字與圖畫的兩種觀察方法,分別是文字敘事的觀察角度與方法、插畫敘事的觀察角度與方法。設計“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就是一種觀察能力。用不評論的觀察方式形成文字文本,用有色眼鏡的觀察方式形成圖畫文本。在敘事性圖文關系中,依托文本內容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怎樣表達一種敘事表達方式或者敘事內容或者敘事技巧或者媒介的思想與情感,是插圖敘事要講述的,也是敘事性設計要解決的表現(xiàn)問題。文以載道,講好文字故事;圖以載文,講好圖畫故事。達意即線條的“裝飾性”傳達是敘事性圖文關系的修辭手法之一。
參考文獻:
[1]王中義,許江.從素描走向設計[M].浙江: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2.
[2]趙晨音.插圖藝術教程[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3][英]貢布里希.秩序感[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5.
[4]高容生.插圖全程教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5]吳娜.探析動畫中線的特性[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作者:何桃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