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文化育人提升路徑
時間:2022-10-11 16:29:14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文化育人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職院校進行文化育人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往往強調思政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建設學生的“三觀”。然而卻忽略了作為育人主體—專任教師在文化育人途徑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以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為例,總結培養專業教師文化育人能力的經驗與范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教師發展,文化育人
高職院校作為教育領域的先鋒,自當積極踐行文化育人的方針和任務。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則是進行文化育人的主體。從概念的角度來看,“所謂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實現文而化之的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對“幼兒教師優秀品格的養成、正確價值觀的塑造、人格理想的樹立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傳統文化的弱化、西方文化泛濫、網絡文化沖擊以及高職教育重技能輕素養”的影響,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缺失,缺乏主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使得本應成為傳統文化“創造者”、“傳承者”、“傳播者”的未來幼師產生了身份上的轉變。因此,高職院校在發展學生職業教育觀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發展要響應號召,不斷優化文化育人環境、挖掘利用文化育人資源、找準自身定位、清晰文化育人價值取向。在實踐中豐富文化育人理論,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帶動學生樹立正確文化價值取向,從而引導學生養成文化主體意識、樹立文化自信,實現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然而隨著高職院校專業發展和文化育人途徑有機融合的過程不斷深化,一些困境和挑戰逐漸浮出水面。
問題與挑戰
隨著社會經濟進步、科技水平提高,高職教育從摸著石頭過河向著穩中求進、“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高職院校除了具備“職業性”以外,還應具備“高等性”。然而,當前高職教育發展良莠不一,部分院校僅將視角放在如何維持生存,以提升就業率為核心導向,忽略了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因此,在教會學生什么“有用”什么“實用”,不斷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創建平臺、提升實踐技能的同時,高職教育還應該聚焦自身的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文化環境,清晰文化育人價值取向。隨著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近年來,許多研究聚焦于構建高職院校文化體系,如開設專門的課程,加強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社團以及探索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程的路徑等。然而,作為高職院校的主要群體—教師則往往被研究者忽略。當前處于新時代背景之下,教育被賦予更多的期望與內涵。高職學前教育擔負著培養具有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新時代幼兒教師的重任。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提出新舉措進行文化育人能力的提升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必經之途。《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務。“三教”改革中,教師是根本,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教師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題之一,也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未來發展的方向。然而,在進行高校文化育人體系建設過程中,研究者通常默認作為育人主體—高校教師已經具備了進行文化育人的專業意識、專業態度和專業技能。雖然,高校教師的學術能力和職業態度毋庸置疑,但高校教師們專業背景,個人經歷的多元化,嚴重削弱了許多研究者想當然的假設。在高職院校進行文化育人體系的實踐過程中,因缺乏了解文化育人體系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許多專任教師未能有效承擔相應的任務。導致了專業發展與文化育人無法有機融合的問題,其癥結就在于缺乏對高校教師群體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在國內逐漸興起關于高等教育文化研究的熱潮中,不少學者提出“高職教育文化歸根到底是育人為本的文化”的觀點。然而,其理論研究多以文化視野在校園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育人的價值取向研究仍有待加深。其次,有關職業院校文化育人建設的研究形式多樣,方法新穎,但術業有專攻,文化育人應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目前,針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文化育人研究十分有限,多是以理論研究為主,缺乏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此外,大多數研究專注于環境對學生個體發展的重要性,反而忽視了教學層面的教師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缺乏對個別學科、個性案例的深度挖掘,導致無法將如何在課堂中開展文化育人的有效經驗系統化。
研究方法
為深入研究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實踐文化育人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筆者與項目組成員以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為研究試點,開展為期一年的扎根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與專任教師團隊開展隨機訪談,參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進行觀察。梳理專業教師的學歷背景、任職年限、職稱職務等背景信息。在基礎信息匯總完畢后,選取了三名教師作為深入觀察對象。隨后研究團隊對三名教師開展持續性個案追蹤觀察,從科研,教學,學生互動等關鍵維度記錄教師關于文化育人與專業教學相融合的個人認識、實施態度和實施行為以及育人效果。同時,在觀察記錄的基礎上,與觀察對象隨機展開深入訪談,記錄觀察對象在不同時間節點的變化,由此反推學前教育學院開展的相關文化育人項目的實際效果,從而總結出有效經驗與實施路徑。
總結與建議
作為“培養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搖籃,黨和國家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有著很高的要求和希冀。然而,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仍存在文化育人價值取向偏頗的問題,如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較低,自我意識過剩,缺乏專業道德素養和主人翁意識等。為改變這一現狀,培養出高質量的幼兒教師,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以“尋根鑄魂、使命擔當”為主線,以顯示文化建設為契機,構建由表及里的文化育人體系,計劃全方位提升專業教師的文化育人能力,重點關注專業道德素養與人文素養方面,做到“把優秀文化、先進文化嵌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把立德樹人落實在文化設計和實施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學前教育系教師的日常教學和工作的各個方面。通過理論實踐,系統化地加強文化育人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專業素質提升的研究,并進行經驗總結與反思,從而能夠更好地培育高質量的專業教師隊伍。首先,注重文化環境建設,潛移默化提升教師關于文化育人的教學意識。為此,學前教育學院以校園處處皆美景,處處美景均育人為目標,在教學樓和校園中精心建設樓梯名言名句文化,從宏觀的價值引領,到微觀的道德培養,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樓梯文化的潛在教育功能,將思政元素融匯其中,潛移默化地滋養青年教師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土壤和養分的作用。在工作環境中不斷強化師德修養,凸顯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培養師德風范,凈化師生心靈。其次,梳理校史脈絡,強化教師團隊的榮譽感,提升教師關于文化育人的教學態度。將文化育人的態度融入師資隊伍建設。學前教育學院深度挖掘專業發展歷史文化,以“根植沃土,蘊蓄未來”為主線。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于1905年至1907年就讀于永平府中學堂。他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名重當世,永垂青史,為專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學前教育學院將挖掘獨特的校史資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師德建設相結合,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實現教書與育人相結合、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在每個學期,教師團隊組織專題培訓,學習學前教育專業乘新時代職業教育東風,憑借120年深厚充盈的文化積淀和沉潛薄發的教育理念,從一顆幼苗迅速成長為本地領先、外地聞名的優勢專業。在宣傳專業的同時,激發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開展教學研討,實現文化育人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提升教師關于文化育人的教學技能。教師團隊多次組織教學研討提升文化育人意識,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資源,利用混合式教學改革將課程思政內容有機滲透到教學。豐富活動育人形式,在課前,教師團隊利用學院公眾號推送傳統文化小故事,晨檢進行傳統知識誦讀活動,使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道德文化素養;在課中,專業教師團隊開展專門勞動教育課程、加強教學思政,使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從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在課下,教師團隊積極與學生社團對接,對社團活動進行專業指導,積極開展各類文化知識競賽,培育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效果。通過一系列的文化育人活動,更加幫助專任教師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學習需求。教師們在進行文化育人實踐時,能夠有效地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通過文化育人讓學生知曉,現在應做什么、學什么、會什么,將來能干什么,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成就感、榮譽感、歸屬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最后,融入社會實踐,通過校企融合,提升教師關于文化育人的教學熱情。通過假期選派青年教師深入幼兒教育一線進行專業實踐,增強教師對于一線幼兒教育工作的體驗和感悟,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增強作為高校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提高進行文化育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未來的文化育人實踐中能夠獨立探索合適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趙忠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治理機制的現實邏輯與完善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8(8).
[2]劉莉.探究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J].探究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2015(10).
[3]趙忠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治理機制的現實邏輯與完善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8(8).
[4]劉莉.探究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J].探究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2015(10).
[5]熊婭莉,陳惠菊,齊靜怡.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以麗江師專為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6).
[6]蔡其勇.幼教改革與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7).
[7]田景正.面向研究型幼兒教師培養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2008(1).
[8]周洪升.中職幼師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農村教育,2008(7).
[9]陳小燕.“全實踐”理念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環節[J].職業教育研究,2008(3).
作者:徐瑞 劉斯璐 李璐 董曉芳 單位: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采購管理系統銜接設計方式
- 下一篇:高校雙線混融教學優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