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票應用設計分析

時間:2022-10-12 14:48:21

導語:藏書票應用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藏書票應用設計分析

摘要:本文梳理了藏書票設計研究進展,在于為學界提供本領域研究的現狀,為讀者提供當代藏書票應用設計趨勢。文章梳理了藏書票發展現狀及其所受影響等。文章向讀者提供了一種契機,了解國內相關設計的基本方法等機會,有助于受眾了解設計方法的不足等。

關鍵詞:藏書票;應用設計;題材;內容

藏書票是一種起源于歐洲的微型版畫藝術,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大眾藝術形式,這種小小的標志以藝術的方式標明藏書的擁有者,也是書籍的美化裝飾。藏書票在20世紀初傳入我國,它用另一種方式滿足了讀書者對于書的熱愛。最早的藏書票是1470年由德國人制作的,署名勒戈爾(Lgler),畫面中一只刺猬銜著野花,腳踩落葉,趣味十足。藏書票也被稱為“版畫珍珠”,源于其形制精巧,色彩設計豐富。藏書票的創作多使用木刻或其他形式版畫;在畫面的構成與色彩的搭配方面,需要不斷琢磨裝飾效果。手工制作使藏書票具有獨特的差異性與趣味性,方寸之間彰顯收藏者的知識、品位、格調,故而同時具有較高文化藝術收藏價值。在各種規模的藏書票展覽及收藏交流活動中,藏書票的創作者和愛好者通過交流可感受到不同地域或國家之間獨特的藝術文化。本文針對《本草綱目》之“草部”元素與藏書票相結合的設計應用進行分析。

一、目前當代藏書票設計存在的不足

(一)紙媒的萎縮帶來的沖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閱讀模式也開始多種多樣,紙質書籍逐漸轉化為電子模式,書和書的文化正在遠離人們的視野,紙質書的使用率大大降低,這就使與書緊密相關的藏書票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發展到今天,藏書票的實用性功能逐步向藝術審美的層面推進,現代藏書票的藝術性已經超越了早期藏書票的實用性。”[1]人們對于藏書票更傾向關注其審美價值。

(二)現代藏書票設計的亂象

因為市場需求多樣化,藏書票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多元化、自由化,但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現代藏書票的設計亂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畫面。快節奏的生活背景下,“復古”的興起成為一個創作方向。有部分人在進行藏書票的創作時,開始借鑒傳統的配色或元素,但許多設計師的借鑒無法提取傳統元素的精華,藏書票的市場流轉需要冠以“大師”的名號,這就致使這類藏書票作品的設計忽視了社會的需求。第二是結構。市面上大多藏書票設計師其實是在進行“裸設計”,他們不懂藏書票應有的規格,常常把藏書票與書簽和版畫相混淆。設計師作為創作者,對于藏書票的了解少之甚少,設計了大批不是藏書票的作品,有的藏書票其實就是小版畫,連國際通用藏書票符號都沒有,卻被冠以藏書票的名號。藏書票之所以可以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存在,就在于其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屬性。

二、當代藏書票藝術形式的變化

(一)當代審美變化對藏書票藝術形式的影響

近幾十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人的知識素養逐漸提高,人們從追求物質滿足逐漸過渡到追求精神滿足,與此同時,人們的審美情趣也發生了大幅度的改變。如今,藏書票自身價值所占的比重也在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原始的以實用價值為主向以審美價值為主轉變。藏書票既有實用性,又有審美與收藏、投資功能,還可以使畫家、作家與收藏家等建立交往[2]。審美價值的比重提高決定了藏書票的藝術表現形式要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偏好,所以現代審美變化正對藏書票藝術形式產生影響。人們的偏好對藏書票藝術形式產生影響主要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色彩。色彩是藝術的重要部分,色彩審美與人的心理活動密不可分,與人的喜好直接相關。色彩分為單色和多色,應用不像以往那樣隨意,現在應用單色或多色是有目的性、服務性的,根據某一類群體的喜好而去設計。二是表現形式。一方面,近幾年“復古”一詞的流行,不單影響時尚圈,對藝術圈的影響也頗大。在現代藏書票作品里,“復古”顯得尤為單純而彰顯本色,能夠喚起人們對歷史的敬仰和懷念。圖2楊忠義《掛帥出征》直接搬用傳統戲劇題材,構圖居中,能夠使品鑒者強烈共情。根據個人需求,創作者將傳統元素以新身份、新的表達效果重現在我們眼前,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圖3李雪慧《戲劇文化元素》借用戲劇元素,通過再創新,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另一方面,“極簡主義”也影響著藏書票的藝術表現形式。這類書票作品不是通過對自然物進行簡單描述,而是寥寥幾筆,不求形似,更注重主體感受的表達,畫面通過大部分留白,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圖4邱桂蘭《遠方》畫面中運用大片的黑色和少部分的留白,給予鑒賞者想象的空間。

(二)當代設計手段變化對藏書票藝術形式的影響

21世紀的今天是一個既便捷又開放的科技時代,發達的多媒體和軟件的介入使藏書票在創作手法上得到了一定創新,軟件的應用使藏書票開始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直接將照片導入軟件中,加上“版畫”濾鏡,一張藏書票就做好了,這種做法省時省力,還可以轉換多重效果,獲得豐富的視覺體驗。

三、《本草綱目》中“草部”元素與藏書票設計的步驟

(一)《本草綱目》中“草部”元素的相關研究

明代醫學家、藥物學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是人類充分發掘自然規律并使之為人所用的典范,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智慧。

(二)《本草綱目》中“草部”元素如何提取

《本草綱目》中各類中草藥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設計師需要對相關元素進行篩選,而不是一味照搬,要在傳承中華傳統藥學文化的同時進行創新。本次當代主題藏書票設計,在文獻分析與案例分析的基礎之上對《本草綱目》中“草部”元素進行視覺要素的歸納和整理,運用圖形藝術手法,繪制出各類中草藥,形象化地呈現《本草綱目》中各類草藥的肌理結構;從計算機插畫設計的角度更新《本草綱目》中與眾不同的中草藥形態,以視覺符號輸出形成統一的圖形語言;從現代平面編排設計的角度把《本草綱目》中的元素在藏書票設計中變成靈活多變的圖文組合;最后結合印刷工藝、版式審美取向,讓藏書票傳統文化新作變成現實。以新穎的方式展現豐富的自然資源,將藏書票與傳統藥學相結合,寓意是傳承藏書票文化和《本草綱目》,也希望可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望。

四、以《本草綱目》中“草部”為元素的藏書票設計

目前,國際上將藏書票大致分為四類:版畫藏書票、手繪藏書票、通用(復制)藏書票和電腦藏書票。本次當代主題藏書票設計研究的藏書票屬于電腦藏書票,電腦藏書票最后也是以打印的方式完成,主要是通過電腦軟件制圖,屬于新時代的產物。此類藏書票最適合傳播與普及,具有簡單便捷、傳播速度快的優點。《本草綱目》主要講述本草藥籍與藥性理論,在悠久的歷史中逐漸形成傳統文化,有著特殊的文化屬性和豐富的創作元素。中國傳統文化藏書票通過與《本草綱目》有機融合,借藏書票藝術的推廣價值傳播中國的中草藥傳統文化是本次創作的主要目的。

五、中國傳統文化視角下的藏書票藝術

藏書票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源自西方的藏書文化,后傳入中國。“我國版畫藏書票藝術在當代尊重個性、多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3]在我國特有的文化屬性中,藏書票也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風格,而這些藏書票題材內容多反映日常生活、思想觀念、社會事件等,經過時間的推移、藝術的塑造和文化的沉淀,如今藏書票的題材和表達形式多種多樣。從秦磚漢瓦兵馬俑到京劇皮影年畫剪紙,從彩陶到唐三彩再到青花瓷,中華文化在小小的票面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圖案細致精美,充滿靈氣和吉祥喜氣,多角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中國藏書票注重東方神韻的營造,強調彰顯文人意趣和個性,含蓄而富有詩意。”[4]通過藏書票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能夠讓受眾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發現和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藏書票中的表現力,最終達到共同保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目的。在當代,藝術創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主流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稍顯不足。年輕創作者缺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藏書票從根植于西方傳統文化到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轉變需要創新。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的傳統文化有著特殊的文化屬性和豐富的創作元素。借藏書票藝術的推廣價值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筆者嘗試此次創作的意義。

六、結語

藏書票這門藝術在科技時代發展背景下,其創作思維、制作手法、材料運用等方面都有創新。“藏書票被譽為‘袖珍藝術’,是各國文化交流、學習收藏的橋梁。”[5]固然藏書票只在方寸之間,卻包含豐富的情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筆者希望藏書票設計可以突破發展困境,被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不再是一門邊緣藝術。同時,新時代也對藏書票藝術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例如:如何讓藏書票更好地走進民眾的生活、如何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等。作品既要能適應當代人的心理需要求,又要能表達創作者的自我訴求,并通過強調藏書票的創作內涵與精神、拓寬藏書票市場領域等方式,進入民眾生活。我們要善于從多種角度分析藏書票設計、制作、營銷等各個流程。我相信,通過藏書票制作者及周邊產業從業者的共同努力,藏書票藝術必定能充分發揮自身所具有的寶貴價值,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董坤興,李海峰.藏書票的功能性轉向研究[J].大眾文藝.2019(5):53.

[2]舒惠芳.藏書票的鑒賞與收藏研究[J].大眾文藝,2010(21):200-201.

[3]王雅琪.當代版畫藏書票的藝術創作與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4]督忠躍.藏書票的藝術考量與商業價值研究[J].美術界,2018(1):78-79.

[5]崔碩文.藏書票藝術文化芻議[J].中國文藝家,2019(7):91.

作者:王瑞 柳雨欣 經鑫宇 劉江珊 劉瑩瑩 李奎 趙波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