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內科護理生態課堂研究
時間:2022-10-12 16:21:45
導語:中職內科護理生態課堂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利用“CIPP”多元評價體系,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探討構建生態課堂的可行性和效果。研究表明,“CIPP”多元評價體系下構建生態課堂,以中職護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基點,遵循內科護理教學規律,是有生命、有生長的課堂,并呈現積極健康、開放靈活的發展態勢,課堂教學效果肯定,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超越。
關鍵詞:“CIPP”;教學評價模式;內科護理;生態課堂
借鑒與創新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的“CIPP”多元評價模式,包括師生準備評價(C)、教學保證評價(I)、過程監控評價(P)、師生成長評價(P)。生態課堂則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模式,是運用生態理論、方法和思維指導構建的課堂,是體現生態理念、遵循生態氣質、彰顯生態精神、蘊含生態規律的課堂。隨著職教改革的層層深入,構建一種合作開發、民主互動、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課堂,已成為職業學校課改的目的和追求。中職內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因內容多、理論多且抽象復雜,學生普遍感到難以掌握。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書本為核心,課堂師生間缺乏理解與溝通、不注意護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模式。它崇尚秩序知識、機械僵化,學習過程中護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缺乏學習興趣、生機活力[1]。為此,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嘗試以案例教學法為主的多種教學方法并舉,打造適應新時代課改要求的生態課堂勢在必行,本文基于“CIPP”多元評價體系對構建中職內科護理生態課堂進行分析研究。
1對象
以2020級護理2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一個班(5班)為觀察組,61名學生;對照組(6班)62名護生。兩組均為女生,心智無異常,能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兩組研究對象基本情況對比見表1。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所有數據,通過了方差齊性檢驗,采用假定方差相等的均值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護生年齡均值及上學期所有課程成績的平均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教學方法
兩組護生授課教師相同,選用李芳、郭雪媚主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護理、助產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內科護理》(粵瓊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年2版[2]。共124學時,講授呼吸、循環、消化3章節后(60學時)進行階段紙質考核、問卷調查。
2.1對照組教學模式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護生接受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多媒體教學等方法,完成呼吸、循環、消化3章單元目標規定的要求。教學的基本流程為“復習舊課—以案例引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作業反饋—布置預習”。
2.2觀察組教學模式
觀察組采用“CIPP”多元評價體系下構建中職內科護理生態課堂模式。2.2.1師生準備評價(C)教學團隊針對呼吸、循環、消化3章的教學內容準備,課前引入案例,課堂教學中導入視頻、臨床問題驅動,采用角色扮演、思維導圖、醫學漫畫等教學方法。2.2.2教學保證評價(I)教學團隊建立師生互動平臺,通過QQ、微信,把準備好的視頻、思維導圖、臨床問題、醫學漫畫等教學素材上傳,可供護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并可通過該互動平臺進行課堂抽查提問、課后答疑和布置作業。2.2.3過程監控評價(P)(1)教師以趣激學,不用話語霸權壓制護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若只關心課堂控制、進程,把自己的觀點、主觀意志強塞給護生,進而忽視護生的主見、尊嚴、需要、創新,會壓制護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設計典型案例進行情景教學,扮演知識的傳授者、心靈的陪伴者、技能的訓練者等諸多角色。如患者,女,39歲,3年前反復發作性上腹部饑餓痛,2小時前突然大量嘔血,診斷失血性休克而急診入院。教師團隊結合教學目標分時段列出以下疑問: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有哪些?患者所患疾病是什么?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估計出血量?護士應對患者進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觀察?目前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有哪些?搶救治療2天后如何判斷出血是否停止等。教師還要借助臨床案例中蘊含的知識點來以趣激學。如患者,男,37歲,因“冠心病心絞痛”收入院,患者服用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后出現頭痛、面色潮紅及輕度的惡心、眩暈感。此時最主要的護理措施為(C):A.立即停藥、尋找原因;B.靜脈注射甘露醇,降低顱內壓;C.繼續常規用藥;D.加用地塞米松;E.心理安慰。該問題涉及藥物的血流動力學知識點,硝酸異山梨酯是心腦血管常用藥,主要藥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促使外周動脈和靜脈血管擴張,使回心血量減少,動脈壓降低,從而引起心肌耗氧量減少,緩解心絞痛癥狀。用藥初期可能出現血管擴張性頭痛、面部潮紅、眩暈等,要密切注意不良反應,繼續常規用藥。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注重依次提高不同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及理解能力。接著課堂提出“患者出現了劇烈胸痛,血壓下降的病情變化,應如何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和護理”,從而展示本次課的學習重點“掌握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護理措施”。(2)教師以趣探學,護生又不過度散漫自由。內科護理是第二學年的課程,護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他們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思維很活躍。考慮護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如過度順從護生個人興趣、意愿的自由學習,是不利于護生對內科護理系統理論知識的吸收,也不利于護生課本知識向實踐技能轉換。如患者,女,56歲,因咳、喘1周,不能平臥半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以下導致左心室壓力負荷過重的是(D):A.二尖瓣關閉不全;B.主動脈瓣關閉不全;C.甲狀腺功能亢進癥;D.高血壓;E.肺動脈瓣狹窄。心衰是循環系統疾病的重要章節,負荷過重又是心衰的重要病因。如何引導學生對前后負荷的理解,利用思維導圖在案例指導下展示:①前負荷(容量負荷)過重: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風心二尖瓣、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以及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疾病,如慢性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②后負荷(壓力負荷)過重:見于高血壓、肺心病、主動脈瓣狹窄、肺動脈瓣狹窄等使左、右心室收縮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心衰的病因清楚了,護理措施才有可能正確。通過嚴謹的問題驅動,引導護生將學過的生理學及病理學的知識串聯起來,有理有據剖析要點,從中讓學生樂學、好學、易學。(3)教師以趣悟學,不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課堂重點、難點問題,教師需層層誘導、以趣悟學。如患者,男,37歲。因“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收入院。針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護理措施中,錯誤的是(B):A.囑患者避免情緒激動;B.遵醫囑給予硝酸甘油備用;C.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屏氣和持重;D.遵醫囑給予吸氧;E.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飲食。硝酸甘油能擴展外周靜脈,使外周血容量增加,減少了回心血量,左心室充盈減少,左室壓力降低,這樣左心室收縮力就要增加,從而維持內外壓力平衡,進而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所以對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硝酸甘油是禁用的,否則不但不會緩解癥狀,相反會加重心慌心悸、胸悶氣短和四肢乏力等癥狀,還會加重心絞痛癥狀,嚴重時會引起心肌梗死,患者可能發生危險。以案例設計疑問一步一步啟發護生思考,將學過的內容融會貫通,從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護生踏上知識寶藏的領悟之旅,獲得可見的進步和成長。如患者,男,70歲,反復咳嗽、咳痰伴漸進性呼吸困難20年,現有咳嗽、咯白色痰、易咳出,呼吸困難,于活動后加重,桶狀胸等癥狀。胸片示雙肺透亮度增加,無明顯異常。問題1: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為(B):A.慢性支氣管炎;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慢性肺源性心臟病;D.支氣管哮喘;E.心力衰竭。問題2:該患者處于緩解期時最佳的護理措施是(E):A.用祛痰劑;B.超聲霧化;C.插管吸痰;D.用呼吸器;E.縮唇腹式呼吸。問題1弄明白后,問題2也就迎刃而解了。(4)以趣用學,角色扮演消除課堂沉悶。內科護理理論抽象晦澀,如沒有創設臨床情景,也沒有疑問、討論、對話,教室會彌漫壓抑的氣息,課堂氣氛肯定沉悶。教師要借助臨床案例中蘊含的知識點來豐富課堂內涵,運用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護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護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熱情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共同配合,營造出和諧、有生機的生態課堂。以角色扮演創設臨床情景,不僅護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保持得更加持久,也有助于培養護生的臨床思維。如案例“患者,女,46歲,風濕熱10年,咳嗽、咳痰、腹脹、食欲減退、尿量減少、雙下肢浮腫1月余,加重2天來院就診”。拋出問題“對上述這些心力衰竭的患者應該如何護理呢?”護生開始通過描述的癥狀分析查找主要的護理診斷,結合前期已學的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以及上一章節的知識,推斷出主要的護理診斷是:“①氣體交換受損,與左心衰竭致肺循環淤血有關;②體液過多,與右心衰竭致體循環淤血及鈉、水潴留有關。”明確護理診斷后,護理目標就是緩解呼吸困難及減輕水腫,下來就制訂相關的護理措施,以達成學習目標“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身體狀況及護理措施”。在角色扮演中師生溝通、互動,護生對已有知識進行信息的整合與提取,通過思維導圖板書,厘清緩解呼吸困難及減輕水腫的思路,順利地掌握心衰相關知識[3]。2.2.4師生成長評價(P)(1)師生共同成長。學生成長、教師發展、教學效果是評價的3個維度。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與護生的交流、互動,促進了師生發展和進步。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不只是為護生成才所做的付出,也是自身職業價值和能力提升的體現;對于護生而言,不只是看學習目標是否完成,也要看是否形成善學與樂學的狀況,從中收獲知識。生態課堂關注課堂主體與環境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追求師生雙贏,享受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追求護生職業素質提高和健康成長,是不以課本知識為起點,也不以期終考試成績為終點。對師生來說,生態課堂特別倡導幸福的體驗,它應該是人文的、合作的、交流的、探究的、動態的、高效的,但追求課堂的精彩屬于護生而非教師,護生才是生態課堂的主體[4]。(2)學習效果評價。根據中職內科護理的教學標準出題,參照歷年護士執業考試真題,在呼吸、循環、消化3個章節內出A型題80道,每題1分。兩組統一閉卷考試,分析兩組護生學段內科護理考查成績。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所有數據,通過了方差齊性檢驗,采用假定方差相等的均值t檢驗,見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3)教學模式滿意度調查。結合學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表設計調查問卷,課后統一向兩組學生發放、指導及收回。一共發出問卷123份,收回117份,其中對照組58份,觀察組59份。問卷內容包括提高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吸收率高,內科知識的探究力度,重點難點易于理解、掌握,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5方面,以便了解“CIPP”多元評價下構建中職內科護理生態課堂的效果。問卷調查反饋資料采用χ2檢驗,見表3。
3討論
生態課堂的提出,并非全盤否定傳統課堂或者重構一套全新的理論體系,它僅是用生態理論和觀念進行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尋求以護生為本的健康成長、職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在生態理念指導下,將整體護理的觀念融于教學活動,力求培養護生良好的人文職業素養和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
3.1傳統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的不足
內科護理是一門護理臨床專業課程,強調教學能與臨床崗位對接,內容抽象、枯燥,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是“復習舊課—以案例引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作業反饋—布置預習”。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學習目標講授新課,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護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不多,故自主學習的熱情逐漸下降。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欠缺就是課堂給護生的壓力不夠,從而被動接納課堂知識。不少護生既不會去預習,也不會利用網絡等查閱相關資料[5]。由于護生課堂參與度不高,所以難以理解抽象的內科知識,更無法牢固掌握,學段考查成績低于觀察組(P<0.05)。試卷分析發現,部分護生缺乏對問題的綜合思考分析能力,缺乏自己的見解。
3.2“CIPP”多元評價下內科護理教學的應用與思考
利用“CIPP”多元評價模式,教師課前要精心搜集臨床案例,以便課堂進行高仿真情景教學。通過角色扮演平臺,讓護生在一個模擬真實的臨床環境中,將內科護理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從而達到調動護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有效學習的目的。在教學中以趣味教學為紐帶,通過設置疑問引入懸念、設計角色扮演、巧用漫畫記憶、觀看醫學趣味視頻等教學手段來調動護生的學習興趣,引導護生探求案例情境背后隱含的知識,借此提高護生掌握重點知識的能力。“CIPP”多元評價模式下教學實施效果見表3,課堂中教師將單向灌輸、缺乏互動的教學方法,通過系列教學鏈,拓展為多向、多層面的互動教學方法,以營造立體化、交互式的教學情境。護生參與程度加大,可以有效調動其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不少護生還能在角色扮演中主動去實踐如何在“患者”身上采集病史、進行健康評估和護理技能操作,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6]。不過,從表3也可以看出,在“重難點易于理解、掌握”以及“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兩方面,觀察組、對照組并無明顯差異(P>0.05),結合課后分析發現,護生感覺“內科知識重難點多、發病機制抽象復雜”“案例多導致知識系統性不夠”“角色扮演進行醫患溝通時分析病情不透徹”等。針對這些薄弱環節,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把每章節的重難點知識制作成思維導圖放到QQ上,供護生課后復習、強化等。綜上所述,“CIPP”多元評價體系下構建內科護理生態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以案例教學法為主的多種教學方法,遵循內科護理教學規律和中職護生身心發展規律,使課堂教學呈現積極健康、開放靈活的發展態勢。它既架起了護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也創設了護生評判性思維培養的教學環境,使護生能愉快地進行內科護理知識的學習。但未來教學研究中還要不斷探索、改良,希望有更多的成果可以給予護生切實的幫助,從而提升護生的個人素養和動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紅旗.“三教改革”視域下職校生態課堂的診斷與構建[J].職教論壇,2020(3):51-55.
[2]李芳,郭雪媚.內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3]劉愛平.基于標準化病人的動態性案例教學法在高職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64):343-345.
[4]柏樺.論建構語文生態化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3(22):93-94.
[5]楊玉佩,何詩雯,陳偶英.趣味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7):119-121.
[6]鄭海燕.反思法在護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3,27(11C):3835-3836.
作者:范亞平 肖芬芬 辜超冬 蔡歐 單位:潮州衛生學校
- 上一篇:體驗式教學在社區護理學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