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困境與對策
時間:2022-10-13 11:38:53
導語: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困境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問卷法和訪談法,從招聘方式、師資配置、教師結構、教師素質、教師的編制及待遇、教師培訓、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七個方面研究寧夏農村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困境,揭示影響寧夏農村普惠性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加大政府對普惠性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提升全區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的效果;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收入水平和編制比例;加強全區學前教育師資的職后培訓力度。
[關鍵詞]寧夏農村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
一、問題的提出
進入21世紀,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關注。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了“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與《規劃綱要》為學前教育的普惠性提供了法理依據。[1]2018年3月,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印發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提出的基本原則,其中就包括公益普惠、公辦民辦并舉。寧夏屬于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相對比較滯后,農村地區普惠性學前教育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尤其師資隊伍建設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本研究試圖探尋寧夏農村普惠性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選取寧夏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作為研究對象,每個地級市各選取8所農村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其中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各4所),共40所幼兒園。問卷由幼兒園園長或者熟悉幼兒園情況的負責人填寫。共發放問卷40份,收回有效問卷40份,問卷的發放采取了現場實地發放和問卷星相結合的方式。問卷由六部分構成,即教師的招聘方式、師資配置、教師結構(專任教師配比率、教師年齡結構)、教師素質(教師的學歷、持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情況)、教師的編制及待遇(在編及聘用情況、教師待遇)、教師培訓。訪談對象選取了17位主管各市學前教育的負責人和農村普惠性幼兒園的園長和20名幼兒教師,詳細地了解了幼兒園的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據筆者調查的40所寧夏農村地區普惠性幼兒園,共有幼兒教師398名,被調查的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情況見文末表1。
(一)教師的招聘方式
據調查,普惠性公立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在教師招聘的方式上略有不同,公立幼兒園的教師招聘、事業單位招考占比62%,幼兒園自主招聘占比33%,僅面試招聘占比5%。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事業單位招考占比2%,幼兒園自主招聘占比96%,僅面試占比2%。
(二)師資配置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寧夏農村地區幼兒園教師配置的整體情況較好,其中78%的幼兒園配備了兩教一保,其他22%的幼兒園是一教一保或者兩教兼保育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農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師資配置情況不容樂觀,5個地級市20所民辦幼兒園均為兩教兼保育員,即沒有專門的保育員,兩位教師教學之余做保育工作。
(三)教師結構
本研究中調查的教師結構包括專任教師配比率和教師年齡結構。相關調查顯示,寧夏農村普惠性幼兒園專任教師的配比率為91.3%,符合國家規定的幼兒園教
職工配備標準。其中專任教師呈年輕化趨勢,93%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其中20~30歲占比42%,30~39歲占比51%)。
(四)教師素質
本研究中教師的素質包括教師的學歷、持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情況、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學素養四個方面。相關調查表明,教師的學歷大多為大專或大專以上,占到了86%,其中銀川和吳忠兩市農村地區普惠性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本科及本科以上分別占比94%和91%,大大超過了平均水平。另外,持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比例為62.4%,其中中衛市和固原市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教師資格證持有率均在50%以下,可見,這兩市的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亟待提高。另外,通過對部分普惠性幼兒園園長或者負責人進行訪談得知,所有幼兒園都把教師的師德素養作為評價和考核教師的首要條件,且教師在師德素養這方面的表現還是很令人滿意的。關于教師的教學素養,據調查很多新入職的幼兒教師無法勝任幼兒園保育及教育工作,具體表現在照顧幼兒能力差、組織和管理幼兒活動的能力不足、不會和家長溝通甚至回避家長、對幼兒缺乏愛心和耐心、工作中嚴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等。筆者還翻看了部分青年教師的教案、參與了個別新入職教師的教學活動,情況不容樂觀,青年教師教案書寫不規范、教學過程設計不合理甚至混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幼兒的年齡不相符的現象非常常見,教師在教學、游戲、日常生活活動中對幼兒的組織管理能力確實很不理想,青年教師的幼兒教師基本功如彈琴、唱歌、繪畫、講故事等能力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由于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及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的特點,對幼兒教師的基本功如鋼琴、舞蹈、聲樂、美術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筆者選取了所調查幼兒園中的50名教師,對他們掌握這四種技能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由上表可知,幼兒教師掌握1到4種技能的比例分別為16%、54%、78%、12%,可見掌握3種技能的教師數量最多,4種技能都可以掌握的教師數量最少,所以幼兒教師對鋼琴、舞蹈、聲樂、美術4種技能掌握的整體情況較好。
(五)教師的編制及待遇
相關調查表明,在寧夏農村地區普惠性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在編比率為52.2%,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無在編教師。幼兒園教師的待遇情況為: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的待遇為月薪3000元以上,且享受在編教師各種福利待遇;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月薪都在3000元以下,且幾乎沒有其他福利待遇。可見,農村地區幼兒園教師整體待遇偏低,有的甚至非常低,月薪在1000元左右。
(六)教師培訓
依據筆者的問卷和訪談情況來看,農村地區普惠性公辦園教師參加縣級以上培訓的比率為95.7%,情況較好;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參加縣級以上培訓的比率僅為32.6%,大大低于公辦幼兒園教師的比率。
(七)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
為了了解教師對現有的工作是否滿意,筆者對20名幼兒教師進行了訪談,其中包括10名在編教師和10名非在編教師。由上表可知,就目前的幼兒園工作,60%的教師認為比較滿意,所占的人數最多;25%的教師認為不太滿意;10%的教師認為非常滿意;5%的教師非常不滿意。可見幼兒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度還可以,但不是很高。另外,據筆者訪談得知,幼兒教師認為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有工資待遇低、工作條件差、工作不穩定、社會地位低、工作沒有成就感等。
四、農村普惠性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影響因素
(一)農村普惠性幼兒園的辦園資金嚴重不足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實地走訪等方式發現,寧夏普惠性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地區普惠性幼兒園的辦園資金嚴重不足,這大大影響了普惠性幼兒園的發展,尤其是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充足的資金支持是保障普惠性幼兒園實現“普惠性”目標的前提條件。相關調查表明,近年來寧夏提高了對學前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力度,普惠性公辦幼兒園的分擔體系確定為政府補貼為主、家庭繳納為輔的格局,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大多數幼兒園入不敷出、財政吃緊,一些幼兒園只能勉強維持正常的運轉,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去聘用更多的教師或者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質,“錢不夠花”是幾乎所有寧夏農村普惠性幼兒園面臨的共同難題。
(二)幼兒教師的流動性大、離職率高
農村幼兒園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落后,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都相對比較滯后,導致農村幼兒教師的流動性比較大。在訪談中,幾乎所有的園長都談到了這個問題:“留不住人,留不住好老師”“剛培養了幾個好老師就調到城里去了”“人家考上城里的幼兒園(小學)的編制了,雖然舍不得,還是要走啊”。相關調查表明,近年來,隨著鄉村教師補助政策的落實,農村地區在編教師流向城市的比率有所降低,但是在編青年教師流向城市的趨勢還是非常明顯。另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教師流動性很大,農村民辦幼兒園幾乎留不住人,一年換好幾撥人。究其原因為:工資低、社會地位低、工作瑣碎而辛苦、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等。教師的流動性嚴重影響了幼兒園的師資隊伍建設,制約了幼兒園整體發展。
(三)幼兒教師隊伍培養滯后
2011年后,我區各地的城鎮及農村幼兒園如雨后春筍般地建立起來,幼兒教師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但幼兒教師的培養滯后,難以滿足急劇增長的幼兒教師崗位的需求。目前,寧夏設置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院校有5所,大專院校有5所、中專院校有19所,即使這樣仍然滿足不了全區城鎮及鄉村公辦和民辦幼兒園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需求。因此,學前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與幼兒教師培養滯后的矛盾,是目前普惠性幼兒園尤其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問題之一。[2]
(四)幼兒教師待遇低
幼兒教師社會地位低尤其工資福利待遇低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影響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及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最主要因素。幼兒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責任重大,工作瑣碎而辛苦。本研究調查表明,寧夏農村幼兒園教師尤其是非在編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較低,有的地區月薪甚至不到1000元。2022年1月10日,銀川市委辦公室印發了《銀川市關于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加強學前教育保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對銀川市三區的幼兒園專任教師工資最低標準給出了規定,但目前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四市還未就幼兒園教師工資給出相關的明確規定。
(五)幼兒教師職后培訓的數量和質量有限
從農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園長訪談中得知,農村民辦幼兒園幼兒教師的職后培訓機會非常有限,即使有一些培訓機會也會被公辦幼兒園占用,留給他們的培訓名額寥寥無幾。另外,培訓的質量也不高,培訓的針對性不強,一些培訓只是走個形式,并不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不能滿足幼兒教師真正的工作需求。
五、加強寧夏農村普惠性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對普惠性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
公共經濟學理論與國際經驗表明,政府應該分擔學前教育成本更多份額。[3]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主要來自縣一級政府,所以要加大省、市一級政府對普惠性學前教育事業的財政傾斜,根據各市縣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和當地群眾的實際收入情況,核定當地普惠性幼兒園尤其是普惠性民辦園的辦園成本,合理確定普惠性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另外,還可以利用當地其他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的發展,比如,課題組成員在實地走訪一些農村普惠性幼兒園的時候發現,很多農村幼兒園都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自己制作教具,自己種植蔬菜和水果,滿足幼兒園的大部分日常需求,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不但解決了幼兒園的“燃眉之急”,還能讓幼兒和教師參與其中,符合生活即課程的教育理念。
(二)提升全區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的效果
職前培養是幼兒教師培養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兒教師的職前培養是教師在入職之前在學校或社會上接受的專業教育,本文所指的職前培養是幼兒教師入職前在大中專院校接受的相應專業教育,它主要通過在學校接受理論和實踐學習來完成。目前,寧夏設置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大專及中專院校共有29所,但仍然無法滿足寧夏幼兒教師的崗位需求,究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教師資格證的持證率低。目前我區大多數幼兒園要求幼兒教師要持證上崗,即在上崗之前要求教師具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所以沒有考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畢業生無法進入幼兒園工作。二是畢業生不愿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相關調查表明,近40%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不愿從事自己本專業的工作,轉行去做其他工作,其主要原因仍然是幼兒教師工資待遇低。鑒于以上兩種原因,除了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專業修養培養之外,大中專院校還要對學生進行專業認同感的培養,即讓學生熱愛、喜歡學前教育專業,愿意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另外,這些院校要加強相關的教學工作,提高學生教師資格證的通過率。另外,前文提到農村普惠性幼兒園新入職教師的教學素養情況不容樂觀,因此,為幼兒教師提供職前培訓的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全區各大中專、本科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在給學生傳授學前理論知識的同時,在學校適當增加學生的實習和見習時間,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并加大對學生基本的幼兒教育技能的培養力度,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水平幼兒園教師。
(三)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收入水平和編制比例
幼兒教師待遇偏低的問題,是長期制約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頑疾。[4]因此,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普惠性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地區普惠性幼兒園的財政投入和監管力度,想辦法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運用績效工資、生均補助等方式,提高教師收入,使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幼兒教師逐步實現同工同酬。另外,除了提高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比例之外,還可以嘗試在一些大型、優質民辦幼兒園設置一些事業單位編制空缺,鼓勵優秀教師考取編制,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全區學前教育師資的職后培訓力度
幼兒教師的職后培訓主要是幼兒教師入職之后參加的各類培訓。針對學前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在組織培訓時要切實考慮幼兒教師的實際需求,最好在培訓之前進行調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訓的效果。另外,在加大對農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力度時,杜絕公辦幼兒園教師占用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培訓機會。培訓形式要多樣化,既可以是常規的課堂講授,又可以是外出實地考察、交流討論等。
參考文獻:
[1]李暉.學前教育普惠性研究綜述[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2).
[2]劉鳳英,李艷旭.農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
[3]張萌.普惠性幼兒園公私合作模式的教育成本分擔機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6).
[4]周勇.中國內地及香港幼兒教育券實踐對非在編幼師待遇改變的啟示[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1).
作者:段向瓊 單位: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的經驗及啟示
- 下一篇:中小學生營養不良情況的地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