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影響

時間:2022-10-13 11:53:02

導語: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影響

[摘要]基于2005-2018年中國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通過熵值法測算綠色金融指數,利用最小二乘回歸和中介效應回歸探究綠色金融對我國碳排放影響,實證結果表明:雖然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水平整體較低,但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表明:在全國層面,城鎮化水平有減排的中介效應,即綠色金融的發展帶動了城鎮化水平的提高,進而減少我國碳排放。

[關鍵詞]綠色金融;城鎮化水平;碳排放;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快,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環境遭到嚴重污染,高消費、粗獷型的經濟增長使政府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但自然資源浪費嚴重。生態環境破壞、自然資源短缺以及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其根源在于過度追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忽略了資源循環利用等問題,從而造成環境壓力,CO2排放量過多。綠色金融是達到節能減排、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綠色金融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國內外學者對綠色金融、產業結構升級、城鎮化水平以及碳排放之間的關系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但在我國,綠色金融還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問題,2005年國內綠色金融序幕才拉開,國內學者對其研究很少。有學者認為金融發展把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相結合,通過聚集社會資金,引導資金投向綠色產業,增加研發投入,僅僅以金融發展減少碳排放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對于綠色金融、產業結構升級、城鎮化水平和碳排放之間的內在聯系,部分學者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進行解釋,但是至今仍未形成定論,基于以上分析,對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從綠色金融與城鎮化的角度出發,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城鎮化水平,研究綠色金融減排的作用機制。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綠色金融理論基礎

綠色金融減排的作用機制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綠色金融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可貸資金規模擴大,可貸種類增加,從而加劇企業擴大工業化生產,在其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天然氣、電力等燃料的燃燒會促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進一步增加環境污染;另一方面,金融向綠色轉型,促進技術創新,居民的消費理念發生改變,更加傾向環保低碳產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綠色金融對二氧化碳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是由城鎮化引起的,城鎮化對減少碳排放具有積極作用,這從王世進(2017),朱中軍、魏景賦、田文舉(2018)等人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結論。綠色金融的發展促使人口由農村向城鎮轉移,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更加傾向于低碳產品,金融機構發展低碳產業,促使企業向低消耗、低污染方向發展,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研究假設

綜合以上理論分析,研究假設如下:第一,綠色金融的發展會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二,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區的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影響因素不同;第三,城鎮化水平存在中介效應,即綠色金融通過促進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模型建立與變量選取

(一)模型建立

由于面板數據是截面數據在時間序列上的積累,避免了使用最小二乘法帶來的估計偏差,使模型建立更加合理,又可以揭示個體間的差異,所以本文選擇面板回歸模型,并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在研究綠色金融減排效應的作用機制時,加入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分析,所以構建的模型如下:LNCO2it=?0+?1GFit+?2Controlsit+εit(1)LNurbit=η0+η1GFit+η2Controlit+εit(2)LNCO2it=λ0+λ1GFit+λ2Nurbit+λ3Controlit+εit(3)其中模型(1)為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直接效應回歸,模型(2)為將中介變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對其進行回歸,模型(3)為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中介效應回歸,CO2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GF為綠色金融,對于可能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其他因素,比如經濟發展水平、能源消費結構、政府干預程度、貿易開發等,引入模型作為本文的控制變量Controls,εit為殘差項,i代表不同省份,t代表時間。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由于研究的是綠色金融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所以選取碳排放作為被解釋變量,碳排放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氮氣排放、氫氣排放等多氣體等,但由于大氣中多數氣體難以捕捉,數據難以獲取,因此本文選取二氧化碳作為碳排放的指標,二氧化碳轉化為化石能源燃燒。所以本文碳排放量指標的測算沿用杜立民的計算方法,將CO2排放量的測算如下表示:(1)化石能源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EC=7i=1ΣECi=7i=1ΣEi*CFi*CCi*COFi*(44/12)i表示能源消費,本文將能源消費列為以下7種: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天然氣,CFi為發熱值,CCi為碳含量,COFi為氧氣因子,CFi*CCi*COFi為碳排放系數,CFi*CCi*COFi*(44/12)為二氧化碳排放系數。(2)水泥生產CO2排放量CC=R*EFiR為水泥生產總量,EFi為水泥生產二氧化碳的排放系數。(3)CO2排放總量CO2=EC+CC=7i=1ΣEi*CFi*CCi*COFi*(44/12)+R*EFi2.核心解釋變量。選取綠色金融指數(GF)作為核心解釋變量,衡量綠色金融指標體系的方法復雜多樣,根據數據的可得性以及科學性,選取六大高耗能工業產業利息支出占工業利息總支出的比值衡量綠色信貸;以環保企業A股市值占上市企業A股總市值的比值衡量綠色證券;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保費收入占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比值衡量綠色保險;以節能環保產業財政支出占財政支出總額的比值衡量綠色投資;以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數量占環保項目總數的比值衡量碳金融。然后通過熵值法測算綠色金融指標。(1)對數據進行標準化由于各指標數據系統龐大且單位不統一,對各項指標進行去綱量化處理,假定給定的指標為X1,X2,X3,X4……,去量鋼化后為Y1,Y2,Y3,Y4……,那么:x'ij=[xij-min(xi)]/[max(xi)-min(xi)](2)確定各指標的信息熵Ej=-1lnnNi=1Σpijlnpij其中pij=x'ijNi=1Σx'ij(3)確定各指標的權重根據步驟<2>計算各指標的熵值:E1,E2,E3,E4……,再由熵值法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為:Wj=1-Ejm-ΣEj(0≤j≤m)3.中介變量: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轉移,城鎮化道路既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道路,城鎮化實質是人口、產業、空間、居民收入、生態的變遷,城鎮化的發展有助于城鎮產業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碳排放,所以選取城鎮化水平作為中介變量。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面板數據檢驗

由于選取中國30個省份2005-2018年的420個長面板樣本數據(T=14,N=30),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通過LLC檢驗、ADP檢驗、PP檢驗三種檢驗方法對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三種檢驗方法若只有一種檢驗通過檢驗,則面板數據不存在單位根,具體檢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面板數據較平穩,均不存在單位根,所以不用對面板數據再次取對數處理,可直接進行回歸分析。

(二)回歸結果分析

根據豪斯曼檢驗結果,選擇時間區域雙固定效應模型,其中模型(1)為綠色金融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從實證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綠色金融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碳排放減少1.90個百分點,且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隨著我國綠色金融的不斷發展,綠色投資增加,綠色債券數額增加以及綠色保險不斷發展,籌集的資金大量投資于環境治理,使得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碳排放量減少;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碳排放越少,但實證結果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每增加一個單位,碳排放卻提升0.71個百分點,且在1%水平上顯著,究其原因,經濟發展以大量建廠、大量興建工業等為代價,進而帶來大量污染,雖然經濟有所提高;貿易開發、能源消耗及政府干預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沒有緩解碳排放,反而帶來更多的污染。為了更快更好實現所定目標,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使人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有所提高,農村人口逐漸向城鎮轉移,所以綠色金融的發展使城鎮化水平提高,從實證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綠色金融每增加一個單位,城鎮化水平提升0,77個百分點,且在1%水平上顯著,加入控制變量之后,綠色金融對城鎮化水平的影響和模型(1)中綠色金融對碳排放的影響結果基本一致,這和預期結果一樣,這里不再贅述。根據中介效應Bootstrap檢驗結果,以城鎮化水平作為綠色金融對碳排放影響的傳導路徑是有中介效應的,模型(3)為綠色金融對碳排放影響的作用路徑分析,從實證結果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綠色金融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碳排放量減少1.61個百分點,且在1%水平上顯著,雖然能夠減少碳排放,但沒有模型(1)減少的比例多,說明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高質量生活,興辦工廠等排放污染,一定程度上在減排的同時也會帶來污染,使碳排放在隱性程度上增加,城鎮化水平每提高一個單位,碳排放降低1.37個百分點,且在5%水平上顯著,加入控制變量之后,綠色金融對碳排放影響的作用機制和前兩個模型有相同的結果,說明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總的來說,綠色金融能夠降低碳排放量,且綠色金融能夠促進城鎮化水平,進而降低碳排放,即城鎮化水平是綠色金融對碳排放影響的作用路徑。

四、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基于2005年-2018年的數據,選擇30個省份(除西藏地區)的面板數據,運用最小二乘和中介效應回歸模型,分析綠色金融減排效應的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綠色金融與碳排放呈現負相關關系,即綠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研究發現,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雙碳目標的提出,一方面,綠色金融的發展促使城鎮化水平提高,大量資金投資于對城鎮化建設中的環境保護治理,另一方面,政府對環境干預程度越來越少,環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綠色金融通過城鎮化水平作用于碳排放,即綠色金融促進城鎮化水平的提高進而使碳排放減少。

[參考文獻]

[1]閻慶民.構建以“碳金融”為標志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J].中國金融,2010(4):41-44.

[2]喬琴,樊杰,孫勇,等.“一帶一路”沿線省域綠色金融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1,40(7):120-126.

[3]邵學峰,方天舒.區域綠色金融與產業結構的耦合協調度分析———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J].工業技術經濟,2021,40(1):120-127.

[4]袁穎超.綠色金融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碳交易核算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8.

[5]張鑫,張水平.長三角地區綠色金融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關系評價[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6):16-19.

[6]方建國,林凡力.我國區域綠色金融發展的收斂性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21(4):1-12.

作者:鄒曉峰 杜校輝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