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問題教學探討
時間:2022-10-14 09:06:56
導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問題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發展創新,我們把問題教學的方式和群文閱讀形式結合起來作為一種創新進行實踐和研究。在不斷的探索和摸索中尋求問題教學方式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和實踐,力爭開拓出一種新型的、高效的高中語文教學新模式。具體如何把問題教學和群文閱讀完美地結合起來進行創新,這是我們今天要研究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問題教學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習、思考、疑問是學習知識和掌握理解知識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皢栴}教學”是一種高效實用的教學組織方式,對于課堂提問問題的完美設計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習、思考、疑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采取問題教學方式,對提問問題進行科學的設計運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課堂授課效果,是高中語文教學開拓創新的一個新方向。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被許多同仁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博覽群書”和“博聞強識”都強調了閱讀的廣泛性,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過程中做到“觸類旁通”。選擇一組相近或同類文章進行學習閱讀,通過群文閱讀過程中對比、理解、感悟實現突破單篇閱讀學習掌握的知識深度和廣度。
一、群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原則
(一)問題設計要注重引導性
提問,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門教學的藝術。那么提問問題的設計就需要進行多元化考慮,真正地設計出科學的問題。問題要能夠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思想、問出學生的感悟。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問題的引導性,把學生的認知和能力的提升結合在一起,通過問題的設計啟發學生加深對于閱讀文章的深層次的理解,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精髓的認識水平,真正地讓學生能夠通過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把所要閱讀和學習的文章進行深度理解和認識。例如,在講授《醉花陰》這篇課文的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會抓住當中的梅花題材,并且對梅花題材文章有著濃厚的興趣。那么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地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一下“有關梅花題材的文章、詩詞、歌賦有哪些?”這樣通過這個問題就可以將學生的思路引導到更加廣闊的關于梅花題材的文章中來。通過《醉花陰》的學習,引導學生對于王安石筆下的《梅花》、陸游筆下的《梅花》、王冕筆下的《白梅》、毛主席筆下的《卜算子·詠梅》等梅花題材的詩詞進行閱讀,在閱讀中進行對比、分析,深刻地理解《醉花陰》的意境和主題,深刻領悟《醉花陰》和其他相關梅花題材的詩詞、文章的深刻含義。
(二)問題的設計要突出重點
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中一定要注意問題設計應當突出重點,孔子在教授學生時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提出了教學中提問的重要性,并強調了提問要突出重點,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也一樣,提問的問題設計要突出重點,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才能夠通過提問,讓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中,抓住學習內容的重點和核心,做到事半功倍,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高中二年級學習《祝福》課文時,進行群閱讀肯定要把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藥》等作品放到一起進行群文閱讀,那么我們在設計群文閱讀問題時一定要抓住重點問題。我們可以把問題設計為,通過分析“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彼伎紴楹卧谙榱稚┧乐蟆拔摇蓖蝗桓械綉n慮全無,作者究竟想要用這樣的話語暗示什么?這樣的問題設計我們就抓住了重點,抓住了我們要領悟的主要內容,那就是作者在這些話背后所要體現出的內容。通過這一個問題的分析、思考、解決,問題就可以舉一反三,對作者其他作品進行學習分析有了基本的思路和參照。
(三)問題的設計要能夠培養學生多元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是由多篇文章組成的整體群體系,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要注重比較分析,比較分析過程中我們必然要進行橫向廣度的比較和對比,同時我們也要對群文體系進行縱向的深度比較和分析。我們在進行群文文章體系對比和學習中,設計提問問題就要從橫向和縱向的角度進行設計,縱橫交錯、相輔相成形成多元立體結構框架,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多元性的思維拓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學生整體的多元思維空間。例如,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習李清照《聲聲慢》的時候,我們把《菩薩蠻》《念奴嬌》《如夢令》《怨王孫》等作品都加入到群文閱讀體系當中,在學習《聲聲慢》時,教師就可以從拓展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的角度進行問題設計。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問題,“分析對比李清照南渡之前輕快明麗愉悅詞風形成的原因?”這樣就可以把作者一系列作品在群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整合為一個整體。通過這一個問題的思考、對比、理解、解決就可以解決群文閱讀體系當中其他作品的許多相關問題,對詞人整個思想變化及詞風發展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把握。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廣度和擴展思維深度,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辯證能力。
二、群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教學”應當避免的問題
(一)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能力不足
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提前組織篩選群文閱讀的內容,與教材相結合進行整理篩選,與教材文章形成一個群文閱讀的有機整體。有些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有時候對于教學內容深度把握不精確,思維訓練廣度不夠完善,群文閱讀方法不夠科學。這樣就導致在提問問題設計的過程中對文章缺乏深層次的思考,導致問題設置與教學內容相分離的情況出現。例如,在進行高中語文《前方》群文閱讀學習時,有些教師沒能夠完全理清文章的脈絡,也沒有深刻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含義。把《前方》和《今生今世的證據》組成了群文閱讀文章體系。這樣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的時候,問題往往不能對學生的群文學習起到引導的效果,如果把問題設計為:“分析兩篇文章的共同點與不同點?”這樣學生就很難搞清楚,覺得學習難度加大,無所適從,從而導致群文閱讀的效果不明顯,學生拓展思維能力的廣度和深度遠遠不夠。
(二)群文閱讀文章數量不足,問題設計數量不足
高中語文通過群文閱讀教學,目的在于提升高中學生的閱讀技巧和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提升語文課程教學和學習的效率。如果在組建群文閱讀文章體系的時候選取的群文文章的數量不足,在設計教學提問問題的時候就不能全面考慮,這樣容易導致問題設計得不夠。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效果和拓展學生思維廣度和深度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不利于提升教學水平,不能真正體現群文閱讀和“問題教學”的優勢,無法真正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與創新。例如,在學習余光中的《鄉愁》時,我們可以把老舍的《想北平》、汪曾祺的《故鄉的食物》、張承志的《蠕動的屋脊》放在一起組成群文閱讀的文章體系。如果我們僅僅把《鄉愁》與老舍的《想北平》放一起,對于“鄉愁”的理解深度和廣度就不夠。把問題設計為:“分析散文中鄉愁情懷的不同形態?”這樣就不能全面地對“鄉愁”主題進行深刻思考和分析,對群文閱讀的效果影響就比較大,不能夠全方位地展現多種“鄉愁”,也就無法區分故土鄉愁、文化鄉愁、家園鄉愁的不同形態。
(三)沒有正確挑選出適合的群文閱讀文本
一些語文老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由于受到教學時間、自身精力、自身學識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正確挑選出適合群文閱讀教學主題的群文閱讀文本。存在的問題是所選出的群文文本與單元教學主題不一致,或者隨意選擇群文閱讀文本,對課內或課外的延伸無法真正掌握,不能挑選出適合課內或者課外的群文閱讀文本?;诖?,就需要語文教師在開展單元主題群文閱讀教學時,深入了解教材中的課文閱讀主題,從多個方面給學生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單元教學主題的群文閱讀文本。而不是拋開教材內容,單獨搞一套群文閱讀文本選擇方法,語文老師應是一個群文閱讀文本選擇的“編輯”,根據所教授的單元閱讀主題,為學生挑選出符合閱讀主題的文本,既要有課內的群文閱讀文本,也要有課外延伸的群文閱讀文本,進而通過內外的結合讓學生全面了解單元閱讀的教學主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勸學》與《師說》時,可把兩篇課文一塊進行講解,可讓學生先收集兩篇文章的作者的相關信息,比如作者的姓名、別名、各自生活的年代、主要有哪些生活經歷、有哪些主要的成就、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了解兩篇文章寫作的背景、主要的寫作內容、寫作的思路、用到了哪些寫作方法等。這是課內的教學內容。由于這兩篇文章都是文言文,且都是與學生的學習相關,因此課文的群文閱讀文本的選擇是合適的。在課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兩位作者的成就,了解他們的作品,可給學生挑選一些這兩個作者的其他作品。荀子主要寫了《荀子》一書,書內的文章主要反映了荀子的觀點和思想,而韓愈的主要成就是詩,一生寫了很多著名的詩,比如《春雪》《芍藥》《晚春》《聞梨花發贈劉師命》等。做到了課內的選擇與課外的選擇,學生就可以從內外結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傊咧姓Z文群文閱讀與“問題教學”方式方法相結合的教學創新,在單篇閱讀教學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拓展眼界,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有助于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效率,有助于高中語文學科教學的創新;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語言運用和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占營.課后“1+X”群文閱讀范式及實施策略———以《小石潭記》課后“1+X”群文閱讀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5):38-40.
[2]張沛.以比較培養思辨能力,以整合提升鑒賞水平———群文閱讀在語文高考復習中的應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1(9):123-124.
[3]司磊.核心素養視域下的群文閱讀策略———以《夜歸鹿門歌———走近孟浩然》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16):62-64.
[4]郝敬宏.高考群文閱讀審辨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以2020年山東、海南新高考閱讀材料的指導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1):124-127.
[5]鄧可成.開掘文本內外資源培養思辨性閱讀能力———以《夜歸鹿門歌》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D),2019(5):63-65.
[6]陳琳.學習任務群1學術著作整本書閱讀的意義與策略———以《鄉土中國》的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2020(6):55-58.
[7]鮑道宏.學術著作學習目標厘定的課程原理——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必修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學習目標設計為例[J].福建教育,2021(2):44-47.
作者:張曉文 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
- 上一篇:高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策略
- 下一篇:四史教育如何融入高職思政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