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研究

時間:2022-10-14 15:40:22

導語:植物學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植物學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研究

摘要:黃瑞香為隴南特有的中藥材品種,為探明黃瑞香的資源分布,對黃瑞香的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本文通過分析黃瑞香的植物學特征、中醫藥特性、資源儲量以及在隴南的開發現狀,提出今后黃瑞香綜合開發利用的方向及注意事項,為隴南中醫藥發展、豐富道地藥材種質資源提供參考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黃瑞香;植物學特征;中醫藥特性;綜合開發利用

中藥祖師麻為瑞香科瑞香屬植物黃瑞香(DaphnegiraldiiNitsche)的根皮和莖皮,中國藥典規定以唐古特瑞香、凹葉瑞香、長白瑞香及瑞香科結香屬結香植物等入藥;我國陜西、四川、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均有分布[1]。黃瑞香為瑞香科植物黃瑞香(DaphnegiraldiiNitsche)的莖皮和根皮,我國黑龍江、遼寧、陜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亦有分布,多生長于海拔1600~2600m的山地林緣或疏林中。由于黃瑞香繁殖緩慢,常以野生資源作為藥用。在利益價值的驅動下產區藥農大量過度采挖,瑞香屬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藥用植物。甘肅省為中藥材產業大省,在全國中藥材產地、產量、產值中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中醫藥抗疫作出了重大貢獻。隴南市為甘肅省第2大中藥材產區,全市總人口285萬,農戶64.26萬戶,農業人口190.4萬人,1/2人口為農業農村困難群眾,常年需要外出務工維持生計。因此,中藥材產業在全市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宕昌縣位于甘肅省南部,隴南西南部,由于這里氣候多樣,適宜各種中藥材生長,境內有中藥材690多種,其中野生400多種,有采購量的142種,所產的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等4大宗藥材規模大、產量高、品質優,藥材藥用有效成分均高于《中國藥典》規定標準。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2.67萬hm2左右。黃瑞香作為隴南特有的中藥材品種,主產于宕昌縣。近年來,經合作社等民間組織開發,目前已初具規模,為黃瑞香種質資源的保護和藥材品種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打下了堅實基礎。為此,本文通過分析黃瑞香的植物學特征、中藥學特性、資源儲量以及黃瑞香在隴南的開發利用現狀,提出今后黃瑞香綜合開發利用的方向及注意事項,為隴南中醫藥發展、豐富當地中醫藥種質資源提供參考和理論依據。

1黃瑞香的植物學特性

1.1黃瑞香植株特性

黃瑞香為直立落葉小灌木,瑞香科瑞香屬,枝圓柱形,無毛,幼時橙黃色、上段紫褐色,老時灰褐色,葉跡明顯,近圓形,稍隆起。葉互生,常密生于小枝上部,膜質,倒披針形,葉長3~6cm,子房橢圓形,無毛,無花柱,柱頭頭狀。果實卵形或近圓形,成熟時紅色,因其喜人的果實,可作為栽培供觀賞用。其莖皮及根皮可入藥;樹皮纖維可作造紙的原料。黃瑞香高45~70cm,葉長3~6cm,葉寬0.7~1.2cm,先端鈍形或微突尖,基部狹楔形,邊緣全緣,上面綠色,下面帶白霜,干燥后灰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微凹下,下面隆起,側脈8~10對,在下面較上面顯著;葉柄極短或無。花黃色,微芳香,常3~8朵組成頂生的頭狀花序;花序梗極短或無,花梗短,長不到1mm;無苞片;花萼筒圓筒狀,長6~8mm,直徑2mm,無毛,裂片4,卵狀三角形,覆瓦狀排列,相對的2片較大或另1對較小,長3~4mm,頂端開展,急尖或漸尖,無毛;雄蕊8輪,均著生于花萼筒中部以上,花絲長約0.5mm,花藥長圓形,黃色,長約1.2mm;花盤不發達,淺盤狀,邊緣全緣;子房橢圓形,無毛,無花柱,柱頭頭狀。果實卵形或近圓形,成熟時紅色,長5~6mm,直徑3~4mm。花期6月,果期7—8月。

1.2黃瑞香根皮特性

日本利用黃瑞香作為和紙原料,所做紙張均勻光滑[2]。黃瑞香根皮為不規則卷曲的長條形,長6~60cm,寬0.5~3.0cm,厚0.1~0.2cm。外表褐黃色至淺棕黃色,有橫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可見殘留的須根痕。內表面淺棕色或灰黃色,縱紋明顯。質地堅韌,不易折斷。切開斷面纖維呈絨毛狀。氣微,味苦,并有麻舌感。莖皮呈筒狀卷曲,長10~50cm,寬、厚0.5~1.5mm,表面呈灰褐色或灰棕色,光滑,栓皮往往呈現環狀脫落。

2黃瑞香中藥學特性

2.1黃瑞香藥用部位中藥學特性

藥學上黃瑞香所含的瑞香素在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特效,可緩解患者的晨僵時間,降低關節腫數,對壓痛的減輕,雙手握力的增加有好的療效,并無大的副作用,其瑞香素含衍生物質有乙酰化物、苯甲酰化物、雙甲基化物等[3,4]。研究發現,黃瑞香中活性成分DGD有抑制肝癌細胞的作用,所含木犀草素、瑞香苷等成分對黃嘌呤氧化酶有明顯的抑制作,且為競爭性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充分證明為治療痛風的一種良藥[5,6],主要成分有香豆素、二萜、木脂素類、黃酮類、蒽醌類等化合物,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療疼痛、跌打損傷、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和肩周炎等癥;其藥源較多,常以黃瑞香作為原藥[7,8]。臨床醫學發現,黃瑞香所含成分主治散瘀止痛、祛風通絡、治風寒感冒有特效;且黃瑞香中多異戊稀基黃酮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活性,二菇原酸醋活性物質存在著抗生育活性基團[9-11]。

2.2黃瑞香器官部位中藥學特性

黃瑞香葉鎮痛貼生產工藝簡便、成本低,適合工業化生產,質量穩定、可控,黃瑞香葉鎮痛貼各項指標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相關規定。瑞香葉為瑞香科瑞香屬植物黃瑞香(DaphnegiraldiiNitsche)的干燥葉。黃瑞香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地區,常見于海拔1600~2600m的山地林緣或疏林中,其根皮及莖皮為傳統中藥祖師麻,具有較好的鎮痛、抗炎和抗佐劑性關節炎的作用。黃瑞香葉中也含有香豆素和黃酮類成分,采用比色法及UPLC法可精確重復測定黃瑞香葉化合物的含量,黃瑞香莖皮中的7種化合物可用95%乙醇提取[12-14]。

3隴南黃瑞香的分布

隴南中藥志記載隴南瑞香科植物有芫菜、黃瑞香、祖師麻、凹葉瑞香、甘肅瑞香、瑞香狼毒、河朔蕘花、小黃構等植物。其中黃瑞香生于山地梳林中,分布于文縣、徽縣、西和、成縣、康縣等地[15]。根據筆者多次調研發現,隴南黃瑞香在宕昌縣海拔2200m叢林中居多,武都區半山地區有零星野生分布。因此,隴南山地大部擁有黃瑞香種質資源。

4隴南黃瑞香的開發利用現狀

隴南山地黃瑞香分布較廣,目前多以野生資源采挖為主,有少部分合作社將黃瑞香作為自繁藥用植物品種進行小規模擴繁。黃瑞香屬瑞香科直立灌木,其莖皮和根皮作為主要用藥,正常生長5a以上才有產量,由于黃瑞香種子休眠期長,不易發芽,盡管以閆芳為代表的團隊[16]利用藥劑及物理手段打破黃瑞香種子休眠特性,對種子發芽生活力做了詳細研究。但在實際繁育黃瑞香種苗時,種子處理手段相對繁瑣,加之種質資源圃較少,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化生產。主要存在的問題:種質資源儲量并不清楚,產業開發的前景還不明朗,產業開發只停留在種苗繁育階段,主要是少量合作社自育自繁,而且規模不是很大,藥材全面開發還處在初級階段;產業資源優勢及開發前景還未顯現,在社會、政府層面還未得到全面認可,一直以來,全市政府部門主要以隴南大宗道地藥材開發利用為主,對小雜藥的合理開發利用尚處在只統計不支持和不開發管理階段,因此在政府項目的推動下,開展野生撫育,進行放生栽培,形成規模化、規范化生產基地是提升黃瑞香產業效益以及當前發展的主要任務;未全面掌握其植物學特性,耕作栽培方式以及采收加工過程,作物產業的開發離不開農業、農技措施的配套,隴南黃瑞香種植、采收、加工技術尚缺,因此加大品種選育關鍵栽培等技術開發研究勢在必行;綜合開發利用的相關指導性工作尚缺,盡管隴南黃瑞香資源豐富,但未形成產業規模和效益,還處在開發初級階段,在指導性文件、技術、規程、規范等方面存在著不足。因此,加大擴容增效、技術研究,形成自己的規范和務作守則將會促進產業全面高質量發展。

5隴南黃瑞香綜合開發利用前景

具有資源優勢,隴南山地大部縣區都有黃瑞香分布,據不完全統計適宜隴南生長的黃瑞香種植區有2000hm2左右,發展和開發潛力巨大;黃瑞香屬直立小灌木,皮色金黃、花色鮮艷、果實誘人,又因其務作簡單,病蟲害較少且具有觀賞和綠化價值可開發為隴南道地主栽品種,橫向發展為花卉、盆景等觀賞性產業;根據筆者調研發現,黃瑞香扦插繁殖率極低,壓條繁殖和種子繁殖都可以達到種苗擴繁的目的,其中種子經過人工處理后發芽率可達到90%左右,部分合作社繁育的隴南黃瑞香已經全面通過種子繁殖,并且能夠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現實種苗生產中不建議使用壓條繁殖;黃瑞香可在林下兼顧發展,隴南屬山大溝深之地,森林覆蓋率達到70%左右,部分縣區更高,加之前些年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大面積的經濟林可進行開發利用,未來一旦黃瑞香產業規模化發展,黃瑞香將成為隴南林下中藥材的代表,為高山林區農戶帶來可觀的收益,為鄉村產業振興作出巨大貢獻。

6隴南黃瑞香綜合開發利用注意事項

每種藥材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必須兼顧經濟、環境和效益的可持續作用。隴南黃瑞香綜合開發利用應注意以下方面,要適度擴大規模,突顯助農增收增效的功能,在擴大規模、為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經濟收入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政府部門及社會資金力量的投入,使產業做大做強,向更高端發展;要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在全面掌握隴南黃瑞香種質資源現狀的基礎上,開展野生資源馴化,逐步摸清黃瑞香種子繁殖、植株生長周期、開花習性、務作過程、最佳采收等農藝形狀,發展綠色栽培、可持續開發;要豐富開發手段和方式,可以利用隴南宕昌等紅色文化,打造黃瑞香景觀等觀光與旅游一體的農業發展模式,在黃瑞香葉、花、果實上加大開發力度,引導蜂產業等向黃瑞香藥源植物靠近;要堅持市場導向,合理培育黃瑞香產業專業人才,在黃瑞香綜合開發利用中,要加大專業人才培育,合理規劃,定期培訓和長期培養政府管理部門及企業(合作社)黃瑞香資源、藥源、產業開發相關人員,加大對人才和產業的支持力度,使隴南黃瑞香產業健康有序、安全、綠色可持續發展。

7展望

中藥材稀有資源的綜合開發保護利用是一項惠民利國的大工程,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及打造綠水青山的一項長久之計。隴南素有“千年藥鄉”、“天然基因庫”之美稱,有2400多種中藥材資源,是我國的藥源生產基地。黃瑞香在隴南分布廣、資源蘊藏量大,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可適度擴大規模,面積可擴增到1000~1333.33hm2。開發時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走資源保護和適度開發之路。利用稀疏林灌叢下以及林緣地進行林下栽培,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形成野生撫育生產基地;利用林區撂荒地進行標準化人工栽培,既解決土塊閑置造成的浪費,又形成一定規模的生產,增加森林覆蓋率,形成優質的種植環境,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形成富民產業;打造黃瑞香景觀觀光與旅游一體化,進而培育大量產業專業人才,促進隴南道地藥材全面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借助宕昌哈達鋪是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結合隴南特有的綠水青山打造黃瑞香經濟產業旅游綜合觀光區,極大地促進隴南康養文旅產業的發展。相信,黃瑞香產業的綜合開發利用將極大地豐富隴南道地藥材種類,增加產業致富門路,助推隴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

作者:孫連虎 潘水站 王義存 王振坤 劉敏艷 周敏 單位:隴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甘肅省中草藥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