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措施
時間:2022-10-24 09:11:28
導語: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于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西藏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民族文化資源,使民族文化產業成為適合西藏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重要產業。文章總結分析了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并針對民族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解決辦法。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族文化產業;產業發展
一、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
西藏作為我國的生態屏障和安全屏障,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在黨中央召開的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自治區的不斷重視之下,西藏文化發展面臨著最好的時期。西藏作為多民族聚居區,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包括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手工藝等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民族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西藏民族文化產業具有濃厚的文化基礎。
(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塑造特色民族文化
西藏位于高海拔地區,其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為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資源基礎。首先,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西藏不僅海拔高,地形也比較復雜,大體分為三個不同的自然區∶藏北高原、藏南谷地以及藏東高山峽谷區。地貌更是有多種類型。西藏湖泊眾多,分布廣泛,湖泊種類繁多,這里還分布著屬于不同溫度帶的奇花異草和許多珍惜的野生動植物和豐富的藥材。西藏各地氣候差異明顯,還因此出現“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描述諺語,充分反映了西藏的氣候特點。西藏獨特的地形地貌和變幻不定的氣候,使西藏的不同地區形成了相應特色的文化風格,由此造就了西藏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其次,西藏位于我國邊疆地區,其地理位置比較獨特,北部與青海省毗鄰,東部連接四川省、云南省,不僅如此,其西部、南部還與其他國家接壤。西藏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發展自己文化的同時,還可與其他民族文化互相交往、交流、交融,在不斷交融的過程中,使其民族文化更加豐富多彩,獨具魅力。
(二)豐富的民族文化奠定了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
西藏自治區是多民族聚集區,具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在西藏常住人口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口所占比例為87.8%,其中以藏族為主,藏族所占比例為86%,相應地,西藏的文化也以藏族文化為主,但作為多民族聚集區,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與其他民族文化不斷交流交融,共同構成了多元一體的西藏文化。西藏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古往今來的歷史積累,孕育了西藏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從文化地域看,西藏處于東方文化、南亞文化和中西亞文化的交匯點,受到各種不同文化的滲透、融合。雖然西藏有不同文化的交織,但西藏在吸收新文化的同時,注重與本民族的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文化。西藏各地區具有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河谷農業、畜牧業的生產方式;青稞、酥油、牦牛、藏雞等特色農牧產品;望果節、雪頓節、賽馬節等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獼猴變人”的傳說;對西藏產生重要影響的宗教文化;藏醫藥、唐卡、天文歷算、藏式建筑、藏族歌舞、《格薩爾王傳》說唱等傳統文化藝術,無一不顯示著西藏獨特的民俗文化。
(三)基礎設施建設為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便利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過程中,衣食住行都有其相應的文化,由此導致人們的文化消費也日趨多樣化,而這一切均基于傳統文化。近年來,隨著藏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西藏特色文化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隨著西藏基礎設施的完善,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西藏旅游,購買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產品,進行文化消費。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西藏的基礎設施持續改善。截至2021年12月,西藏自治區的高速公路修建順利,鄉村公路也已基本全部通達,貢嘎機場也新增了19條航線。鐵路越來越完善,還開通了“復興號”。西藏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了國內網外游客的到訪,在帶動西藏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了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文化產業政策的出臺促進了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
西藏自治區針對文化產業發展出臺的各項政策,為其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21年西藏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持續擴大對內外開放;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大“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推廣力度;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產業園區,促進優化升級、健康發展。《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強區建設,為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
二、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的現狀
西藏自治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西藏在各項發展中,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有條不紊地推進戰略實施。在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推動與政府的支持下,西藏民族文化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文化市場也因此逐漸完善,文化產品也進行了多方面開發。
(一)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不斷推進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西藏積極發展民族文化產業,進行差異化競爭,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繼續加強原有的資源優勢,不斷提高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基于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斷結合高科技,推進現代化發展,持續推進民族文化產業走向高品質、高水平、現代化。
(二)品牌建設逐步完善
在品牌建設方面,西藏極力扶持優·敏芭藏香、拉姆拉卓唐卡等極具民族文化特點的文化品牌。“十四五”期間,西藏提升打造“文創西藏”區域公用品牌、重點布局“文創西藏1+74”新興業態培育工程和“中國西藏特色文化產業之窗”規劃建設等。西藏充分利用當地民族文化資源,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和四屆中國國際唐卡藝術節,讓更多的人了解到西藏優秀的民族文化。
三、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現階段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然而相較于內地較發達地區的文化產業,仍存在些許差距。相比來說,西藏民族文化產業仍處于初期階段,存在評估體系偏經濟輕文化、文化類人才缺乏、創新意識不足等問題。
(一)民族文化產業評估體系偏重經濟
因為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分類相對不成熟,指標體系不是特別完善,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因此在其發展過程中,評價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均以經濟指標為標準,比如文化產業所占的比重、對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等,這些標準均是對于經濟發展而言的,相對于該地區的文化發展,則暫時沒有相應的標準體系,比如民族文化資源的發掘深度、文化對人們發展的影響、對民族文化的宣傳程度以及保護力度等,會導致人們注重民族文化產業中的經濟發展速度,而相對輕視對文化的保護力度。
(二)文化類專門人才缺乏
人才是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西藏的民族文化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文化類專門人才較為缺乏,且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質量參差不齊。西藏民族文化資源豐富,若要把這些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換為文化產品,需要有專門的文化人才進行研究,將民族文化資源的進行最大化與專業化轉化。但在西藏,現階段此類人才較為缺乏,會管理、懂經營,能夠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精神需求加以創新的專門人才較缺乏。
(三)產業布局不合理
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產業基礎薄弱,存在產業布局不合理的現象。一是產業要素集聚速度相對緩慢。受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發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西藏民族文化產業起步較晚,目前普遍處于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產業布局不成熟,產業要素集聚速度緩慢,沒有起到擴散效果等。二是產業內部發展不均衡。由于西藏民族文化產業處于初級階段,在此行業中的某些環節鏈接不緊密,且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資金短缺、創新不足、專業人才少等方面的影響存在內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此產業中的許多行業仍存在傳統方式服務的問題,占市場規模的比重較小且發展緩慢,與高新技術相結合的新業態處于萌芽階段,規模也相對較小。
(四)創新意識有待加強
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現在雖然有一定的規模,但是由于起步緩慢,加之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企業和技術人員在文化產品的各個環節中存在開發民族傳統文化單一的問題,文化創新意識不足,對民族文化依賴性強,文化產品附加值低,開發力度不足,有待加強創新,加強與高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加強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度,增強核心競爭力。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西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措施
(一)建立健全西藏民族文化產業評估體系
首先要對西藏地區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邀請專家對西藏地區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專業評估,以資源的文化性為特點,合理評估民族文化資源的價值。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源具有重要價值,且手工藝品制作所需的時間和精力相對較多,在生產數量上相對較少,所以對手工藝品的評估不能以數量為標準,還要注重其所體現的文化價值。因此,在對民族文化產業生產的文化產品進行評估時,應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民族文化資源的專業價值進行評估;其次要增加對文化產品的創新性評估。文化產品應能夠在民族文化資源充分發揮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將其與高新技術融合,將民族文化的現代轉化能力充分體現,讓這些文化產品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使人們可以更多地接觸文化產品,了解西藏優秀的民族文化,注重產品的文化含量,以此提升自身的精神力量。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鄉村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關鍵,要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要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匯聚全社會的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重點培養文化類人才,增加文化技能培訓,并為文化類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創造環境,使他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傳承與創新民族文化產業,推動民族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在加強內部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外部人才的引進,注入新鮮血液,從而為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以戰略促發展
積極完善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把戰略融入國家經濟發展格局之中。始終堅持用戰略促進發展,在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同時,注重與民族文化產業的融合,努力營造更加有利于產業結構合理布局、資源有效配置、市場高度融合的政策氛圍,繼續深化民族文化產業體制機制改革,用鄉村振興的戰略引領民族文化產業更快、更好、更高效的發展,促進西藏民族文化產業走出西藏,走向全國。
(四)加強民族文化產業的創新
首先,加強對于創新方面的投入,整合多方面的資源,推動西藏民族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繼續高水平運營西藏民族文化產業創新創業服務基地,形成民族文化產業助力雙創工作新局面。其次,對于傳統民族文化資源不能一味只顧開發,還要注重對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創新,要注重與高科技和現代化技術的融合創新,使民族文化產業創造出來的文化產品具有創新、發展的風格。
作者:王麗娜 單位: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新收入準則對建筑施工企業會計的影響
- 下一篇: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