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績效審計實證分析

時間:2022-10-24 11:06:46

導語:環境績效審計實證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績效審計實證分析

摘要:采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以H省的13家代表性的制造業企業為樣本決策單元,采用營業成本、氮氧化物、固定資產凈額為投入指標,以營業收入為產出指標,分別對2019年的綜合效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進行分析,并對無效DEA的技術效率(環境績效)和規模效率進行評價,綜合分析得出H省相關環境績效水平較優,但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關鍵詞:環境績效;審計模型;審計實證;建議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因此,從《2003年中國統計年鑒》中首次公開披露環境保護模塊開始,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至2020年為止已經達到7296.41億元,相當于2003年環境污染投資額的4.48倍。近十年來,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斷加大,從2011年的4557.2億元發展到2020年的6842.15億元,城鎮人民在享受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不忘維護生態環境。隨著巨大的環保投入,環境審計也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環境合理性審計,更體現在對于環境財務的審計以及環境績效的審計方面。雖然我國的環境績效審計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但相對于國外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仍有差距,對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研究涉獵相對較少,對于環境績效評價的標準也大有不同。本文通過對環境績效審計模型的構建以及實際應用研究,期望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增強資源利用效率,為環保事業助力。

一、企業環境績效審計模型構建

(一)企業環境績效審計模型構建思路

由于我國企業環境績效審計的實施時間尚短,對于審計指標和審計模型的使用也各有不一,因此,作者選用多種審計模型中較為成熟的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DEA模型進行檢測。DEA模型分為兩種,一種為CCR模型,適用于生產技術規模報酬不變,而本文研究的環境績效審計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的企業,規模報酬率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采用BCC模型。BCC模型是對CCR的基礎上增加了線性約束條件,即Σnj=1λj=1(λ≥0),目的是讓投影點的生產規模與被評價的DMU在同一水平上。假設有n個決策單元,其中有m種投入指標,標記為xi(i=1,2,…,m),投入權重為vi(i=1,2,…,m),有q個產出指標,標記為yr(r=1,2,…,q),產出權重為μr(r=1,2,…,q)。BCC模型的表達式如下:DEA作為傳統的績效審計模型,能夠很好地求出綜合效率和技術效率值。所謂的DEA有效,是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同時達到有效。它們的關系為:綜合效率=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當綜合效率等于1時,說明該決策單元DEA有效,沒有資源浪費,如果綜合效率小于1,則表明非DEA有效,即規模效率或者技術效率沒有達到最優。

(二)企業環境績效審計模型的樣本選擇和指標選取

由于對環境績效審計指標的選擇直接影響到綜合效率的判定,所以筆者對比了多篇文獻,選取了企業日常工作中產生的能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的、便于企業測量的投入指標。俞雅乖、龐蕾等都運用廢棄物指標作為投入指標對城市環境治理進行了研究,同時,結合孫德鵬、劉洋等對環境績效審計研究時將營業成本、固定資產納入投入評價指標,再結合WBCSD生態效率指數,需要計入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通過對H省的基本調查,發現H省是以農業為主的大省,根據H省環保廳環境污染投訴案件及處理結果和H省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信息發布平臺的統計,選擇了13家制造企業為樣本,選擇營業成本、氮氧化物、固定資產為投入指標,營業收入為產出指標,選取2019年的數據,運用Deap2.1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

二、環境績效審計實證分析

通過對H省的13家制造業企業進行DEA的BCC實證分析,計算出各DMU的綜合效率、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計算結果見表1。

(一)綜合效率分析

Crs中的綜合效率反映了決策單元DMU的綜合情況,是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綜合的結果,相對結果越接近1,則表示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越高,越接近帕累托最優。當綜合效率為1時,指DEA有效,即現有的產出情況下無法減少任何一項投入,除非減少產出才能減少投入;現有的投入也無法再增加產出,除非增加投入的數量或者減少產出。從表1可以看出,13個制造業企業中有5個企業的綜合效率為1,即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益都為1,占比38.46%。同時,可以看到,綜合效率的平均值為0.934,還有6.6%的上升空間,樣本企業中共有9個企業的綜合效率高于平均值,占比69.23%。而綜合效率未達到1的企業中,000933、002132、002225、300109、600222、002535的純技術效率都達到了1,但是由于規模效率小于1才導致非DEA有效。

(二)純技術效率分析

Vrs中的純技術效率是指排除了規模效應的影響對技術使用情況進行評價,本文用此來評價環境績效水平,當純技術效率越接近于1說明環境效率水平越好。可以看出,H省的13家制造業企業有11家純技術效率為1,占比達84.62%,說明環境績效表現良好,只有兩個企業的純技術效率小于1,分別是000612和002407,他們需要優化經營管理水平,對技術運營進行提升,從而提升技術效率。從數據可知,純技術效率的平均值為0.988,還有1.2%的提升空間。

(三)規模效率分析

由scale中的規模效率可知,規模效率越接近于1,則投資規模效率越好,當規模效率為1時既不會有投入浪費,也不會有投入不足。由數據可知,有5家企業的規模效率為1,處于最優狀態,即投入多少就會帶來多大的產出。結合rts來看(irs表現為規模效率遞減,drs表現為規模效率遞增),剩余的8家企業中有2家企業處于規模效率遞增階段,即可以通過擴大投入大規模成倍地增加產出,而有6家企業處于規模效率遞減階段,及擴大投入不會帶來成比例產出的增加,產出的增幅比率要遠低于投入比。對于規模效率遞減的企業,不應一味地盲目投入,此時的投入并不能有效提高產出,反而會帶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些企業應控制資源的投入規模,合理分配資源,增強資源的使用效率。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H省13家制造業上市企業的環境績效審計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H省的13家制造業上市企業2019年的整體綜合效率達到0.934,整體表現較優,基本高于0.8,只有300109低于0.8,為0.786,整體綜合效率比較集中,說明H省的環保績效比較平均。第二,H省的13家制造業上市企業2019年的環境效率值(純技術效率)達到0.988,只有2家企業的環境效率值低于1,但最低不過0.863,說明H省的環保措施運用得當,環保取得一定成效。第三,H省的13家制造業上市企業2019年的規模效率達到0.946,且僅有2家企業處于規模效率遞增趨勢,說明該行業在現行狀態下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只有進行技術革命,增加環保措施才能極大改善現有的邊際效率。第四,結合我國現在環境績效審計的現狀來看,H省制造業企業應加強環保理念,定期開展環境績效評估和審計,自覺披露相關數據,加強環保措施的監督與內控,引進新型設備加強綠色環保能源的投入,增強對業務人員環境績效知識的灌輸,加快環境績效審計人員的培養,盡快建設環境績效體系,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兆東,薛佳睿.綠色金融的審計監督框架研究[J].財會通訊,2022,(7):106-110.

[2]丁勝紅,胡俊.環境審計、環境信息披露與企業環境績效[J].生態經濟,2022,(1):162-168+185.

[3]王曉瑜.生態環境審計研究———以黃河三角洲地區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2):62-67.

[4]孫曉燕,王亞茹.注冊會計師環境審計體系構建研究[J].會計之友,2021,(20):109-115.

[5]張妮.基于PSR框架的大氣環境績效審計評價研究[J].綠色財會,2021,(8):41-45.

[6]劉洋.基于DEA的B市制造業企業環境績效評價[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11):48-50.

[7]張奇琦,宋鈺怡,石懷旺,凌學軒,楊斯捷.PSR模型下安徽水環境績效審計評價體系構建[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4):10-12.

[8]孫露.基于DEA各省份環境績效評價[J].中國商論,2019,(20):212-214.

[9]孫德鵬.基于SBM模型的企業環境績效審計分析[J].會計之友,2019,(11):131-137.

[10]楊亞紅,劉長海.黃河中游城市工業環境績效及其影響因素———基于DEA-Tobit模型的實證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87-93.

[11]俞雅乖,劉玲燕.基于PSR的城市污水治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45-52.

作者:葛曉萌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