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體型與學業成績相關性研究
時間:2022-11-08 11:04:52
導語:學生體型與學業成績相關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兩所不同類型的初中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全量數據,探尋不同類型初中共同存在的學生體型與學業成績的相關性規律,針對共性問題提出學生發展建議,指導學校和教師關注相關類型的學生學習狀態,加強干預和指導,精準施教,促進學生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學生;體型;學業成績;BMI
0前言
我國教育評價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素質的問題,應試傾向強烈、過于突出選拔,忽視了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面對問題,本研究借助兩所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積累的數據開展分析,探尋學生體型與學業成績之間的相關性規律,以期為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實證基礎和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數據來源
本研究基于濰坊市兩所初中學校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利用2019—2021年國家課程成績和體質檢測兩個維度分別積累的5493條、1480條全量數據開展相關性分析和研究。
1.2數據預處理
由于直接獲取的數據并不完善,還存在因學生轉入轉出等原因造成的許多噪聲,這些數據需要進行處理之后才能用于數據分析,確保數據一致、準確、真實和可用。將各數據源的數據進行關聯,基于規則進行數據轉換,實現數據規范、集中、統一,提高數據的質量和一致性。數據處理后得到的數據包括學生學業百分制平均成績、學生各項體質檢測數據和成績。
1.3信度檢驗
兩所學校分處市中心(A校)和城鄉接合部(B校),代表了普遍存在的兩類學校。所有數據按學校分別進行全量數據分析,結果作對比驗證,兩所學校共同存在的規律和問題為研究結論,確保結果信度。
2分析結果
2.1體型分析
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計算兩所學校學生平均BMI(BodyMassIndex,身體質量指數)分別為20.01和20.92。城市初中學生平均BMI低于城鄉接合部學生,表明城市初中學生更加注重體質和體型。根據BMI將兩所學校的學生分為肥胖、超重、正常體重和低體重四種體型,分組作數據對比分析。如圖1、圖2所示:兩所學校各體型學生比重接近但存在一定差異,其中正常體重學生數量占比最大,分別為58.83%和64.79%;肥胖學生數量占比排第二,分別為18.55%和22.13%;超重學生數量占比排在第三,分別為15.63%和10.87%;低體重學生數量占比最小,分別為6.99%和2.21%。數據表明:兩所學校各體型學生數量占比排名一致,但各類型占比有一定差異,需關注肥胖率高于近年來所公布的全國青少年肥胖率的問題,切實改善學生體型和體質。
2.2學生BMI與學業相關性分析
如圖3、圖4所示:兩所學校體型肥胖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都是最低。這表明肥胖體型與城市和城鄉接合部學校學生學業平均成績偏低都存在相關性。將所有學生的BMI取近似值并分組,分別計算各組學業平均成績,如圖5、圖6所示:當學生BMI超過肥胖標準后,學業平均成績出現劇烈波動現象。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肥胖學生人數較少造成的分析結果波動現象,另一方面說明初中學生BMI過高會造成學業成績兩極分化現象。
2.3學生體型與各年級學業成績相關性分析
如圖7所示:根據年級對比各體型學生學業成績,A校學生學業平均成績隨著年級的升高呈現為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可能與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學業難度等隨著年級的升高而變化有關。圖8所示為低體重條件下A校男女生平均學業成績的各年級變化情況:低體重男生學業平均成績符合下降的趨勢,但是更穩定,而低體重女生學業成績下降幅度更大。這說明低體重體型與女生學業成績下降幅度強相關。
2.4學生體型與各學科學業成績相關性分析
將學生各學科學業成績按體型分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肥胖學生各學科成績都表現出平均成績偏低現象,而低體重學生則在部分學科表現出平均成績偏低現象。這說明肥胖可能與學生各學科學業平均成績普遍偏弱相關,而低體重與學生部分學科學業成績偏弱相關。2.5學生體型、性別與學業相關性分析如圖9、圖10所示:將學生按性別分組,分別比較各體型男女生學業成績,在肥胖、超重體型條件下,女生學業平均成績相對男生有一定弱勢;在正常體重條件下,男女生學業平均成績基本相同;而在低體重體型條件下,女生學業平均成績有一定優勢。這說明肥胖和超重體型與女生的學業平均成績偏弱相關,低體重與男生學業成績偏弱相關。
3討論
3.1注重學生體型干預和指導
研究表明:初中學生肥胖率過高,由此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需要引起各方面重視。體型的發育與形成受到運動習慣、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應加強體型發育的干預和指導,鼓勵和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參加體育和課外活動,對學生形成良好體型和健康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2要重視肥胖和低體重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
研究結果顯示:初中肥胖學生在學業成績上明顯低于正常體重、低體重和超重學生。該結果支持了以往的多項研究。細化的數據分析表明:肥胖和低體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在教學中應關注肥胖和低體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加強學業干預和指導,減少兩極分化現象。
3.3注意肥胖和低體重學生的學科弱勢
研究結果表明:肥胖學生在各學科平均學業成績上均呈現一定的弱勢,與各學科學業成績的偏低普遍相關;低體重學生學習成績呈現局部學科弱勢,形成的原因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分析。在教學中應更加關注肥胖和低體重學生的學科學習指導,減少弱勢學科的形成。
3.4關注低體重對八、九年級女生學業成績的影響
研究發現:相對于男生,低體重女生在七年級學業成績具有一定優勢,但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出現學業成績劇烈下降的現象。這說明低體重與八、九年級女生學業成績偏弱相關,形成原因還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研究。教學中應關注低體重學生特別是女生的學習狀態,必要時從身體、心理、生活和學業等多方面進行干預,避免學業成績劇烈下降。
4結論
研究發現,初中學生肥胖率過高,體型與學業成績存在相關性關系:一是體型肥胖學生學業平均成績偏低;二是BMI超過肥胖標準后會出現成績劇烈波動,肥胖與學生各學科學業成績偏弱相關,而低體重與學生局部學科學業成績偏弱相關[1];三是正常體重條件下男生和女生學業成績基本一致,低體重條件下女生學業成績隨著年級升高會劇烈下降,肥胖和超重條件下男生學業成績更有優勢。由于本研究的數據收集面受限,利用現有數據分析并對比兩所不同類型學校學生的體型在年級、學科、性別等條件下與學業的相關性和規律,其相關關系指向的是體型與學業成績的概率性事實,因果關系仍需進一步進行跟蹤研究和分析[2]。針對社會中存在的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素質問題,研究建議從學生體型與學業相關性規律出發,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科學精準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3]。
作者:裴太強 王寧 張其鵬 張淑霞 夏偉
- 上一篇:容積法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精細化計算
- 下一篇:雙減政策的階層反應與可持續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