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校思政課的實踐探究
時間:2022-11-30 16:13:11
導語: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校思政課的實踐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國傳承5000余年的文化結晶,其中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標準,對今天的社會發展依舊有著現實指導作用。本文立足中職思政課,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簡單闡述了中職思政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狀、原因以及可行性分析,提出中職思政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最后分別從校本教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課程教學的多元化發展與創新、教師樹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的榜樣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實踐策略,幫助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關鍵詞:中職思政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策略
在我國高度關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思政課作為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正確三觀人格的培養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中職學校的學生會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個人特長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在道德水平、行為規范等方面會存在明顯的不同,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中職學校的思政課必須始終堅持黨組織的正確領導,針對現有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方式不斷進行創新,可以通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幫助中職學生應對各種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也適應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要求。本文通過研究中職思政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策略,為今后中職學校思政課教學工作的優化提供參考。
1中職思政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狀況分析
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通常都介于15—18周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學生因為處于青春期,思想觀念發展尚不夠成熟,存在著嚴重的叛逆情緒,對于世界萬物同樣有著一定的好奇心態,但自身的辨別能力發展水平相對較差,很容易受到各種網絡不良思想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我國教育部門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傳承發展的背景下,中職思政課教育工作也在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力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道德規范,促使學生自覺在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實際上,思政課在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不夠全面,在思政課教育工作中只是單純依賴教材內容講解相應的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經典的人物典故和其他內容引用有所不足,使得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認知同樣出現了片面化的發展傾向。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職思政課的教育工作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并強化其學習、發展自信,這也使得絕大部分教育內容更加傾向于幫助學生掌握人際處理關系以及宣傳對專業技能的正確認識,卻忽視了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思想道德發展方面的正確引導,導致學生在思政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接受的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相對較少,影響到學生思想品德的持續發展中職學校作為我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建設也是以專業技能培訓和學習為主,尚未關注思政課教學工作在學生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培養方面的引導作用。中職學校為了達成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校園的各項實踐活動通常都是以專業技能大賽為主,思政課并未與校內的文化活動有效結合,使得校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不夠濃厚,導致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發展不夠全面,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正確三觀樹立和思想觀念發展中的作用發揮受到限制。
2中職思政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因分析
2.1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國5000余年的歷史發展中,雖然形成了內涵和內容較為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但在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眾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受到時代發展的巨大沖擊,甚至個別優秀傳統文化已經完全消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在歷史中形成的共同文化認知和精神信仰,在我國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依然具備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幫助全體人民群眾在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前提下,形成強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凝聚力[1]。也正因如此,我國政府部門高度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中職思政課的改革發展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是適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必然要求。
2.2符合思政課教學工作的要求
與中職學校其他技術性專業課程相比,思政課的內容帶有明顯的人文性特征,并且多種基礎知識、內容與我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都能夠一一對應,這也意味著在思政課教育資源體系中本就包含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各種教育資源。在我國現代化思政課教育方式持續優化改革發展的過程中,中職思政課結合我國教育部門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方面的需求,思政教育內容也大幅度融入了傳統文化體系中的仁、義、禮、智、信等內容,力求將中職學生塑造成具備良好道德品質的技術性專業人才。在這種思政課教育理論和教育工作方式不斷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職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也完全順應思政課教學工作的要求。
2.3應對外來文化對中職學生的影響
隨著國內外互聯網平臺規模的持續發展,西方國家的外來思想文化得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不斷傳播到國內,這對于我國年輕一代的思想將會產生持續沖擊。如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失去文化體系主導權的話,有關意識形態控制方面的話語權和主動權也會逐漸丟失。中職學生通常都處于15—18周歲,思想方面有著良好的可塑性,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但自身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弱[2],在西方各種不良思想持續侵蝕的影響下,很容易導致中職學生的政治信仰出現一定的發展偏差,并與我國提倡實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產生明顯的沖突。在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思政課教學工作必須要高度關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涵植入到中職學生腦海中,幫助學生始終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和信仰,有效抵御各種外來不良文化對學生思想產生的沖擊。
3中職思政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可行性
3.1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國內涵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已經深深地植根在每一位中華民族兒女的思想中,成為了廣受人民群眾認可的精神基礎,這也是中華民族生命力認知結構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現如今,我國中職思政課教育工作為了更好地發揮對中職學生在人格、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影響,在持續豐富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通過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思政教育方法、手段也不斷進行創新。最為常見的中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技能大賽做到將思政課教育內容融合其中,以感恩和孝道為主旨的演講比賽、毛筆書法和詩詞欣賞等都能夠對學生在無形中產生思想方面的正向影響。此外,部分中職院校已經將《弟子規》《千字文》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在課前10分鐘作為重要的朗讀內容[3]。這種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從某種程度上深化了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認知,為后續中職思政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中職學生對自我思想、行為要求進步
雖然中職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積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在思想認識方面卻始終保持一種正向積極的狀態。中職學生同樣渴望發展,追求自己的夢想,意識到擁有專業技能特長對于今后自身發展以及在社會中立足的重要價值。中職學校的學生也希望在掌握專業技術技能的同時,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夢想,并得到來自社會的認可。絕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對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能夠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4]。在中職思政課和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絕大部分中職學生能夠將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的思想進化不斷傳承,并在生活實踐中進行應用。這種中職學生對于自我思想和行為要求進步的特性,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思政課教育工作中發揮思想觀念正向引導作用的重要條件。
3.3多媒體技術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技術手段
在國內互聯網技術持續發展的影響下,傳統文化的論壇和講義都能夠成為思政課教育工作中的網絡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多媒體信息技術在中職思政課和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下載國學大師的相關視頻,或者與行業專家進行連線將有關思政課教育內容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刻解讀。在互聯網平臺上存在著各種優秀網絡思政課融合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能夠幫助教師結合教材的內容編排,科學進行選擇,在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對提高課堂教學工作質量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4中職思政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
4.1促進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中職學生因為正處于身心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三觀是否正確對于學生今后職業發展和個人發展將會產生明顯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是中職思政課教學工作開展的最終目的。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體系包含了幾千年來人們對于道德方面的共性要求,通過與中職思政課的有效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5]。比如,中庸思想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人的思想認知中是一種不作為、老好人的意思,但實際上中庸是一種能夠容易被人們接受到恰當的為人處世的思想。中職學生在完成三年的職業學習之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面對社會上較為復雜的人際關系,通過中庸思想的引入和學習能夠確保學生在今后的職場發展過程中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真正成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4.2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中職思政課教育工作的核心是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公共參與、政治認同、健全人格和法治意識,這些思政教育方面的要求核心詞匯與傳統文化體系保持著較為緊密的關聯。中職思政課要幫助學生樹立的健全人格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德才兼備、自強不息等有著緊密的關聯。中職思政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融合,不僅能夠借助思政課教育工作傳承和延續傳統文化,同時也完全符合現代思政課教育工作的要求[6]。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的中華民族也正是始終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的引領,得以長時間保持一種奮發向上、堅強不屈的精神,這也是我國社會取得飛速發展進步,贏得農村經濟脫貧攻堅戰等多項關鍵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可以在政治思政課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從內心深處理解并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內涵,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水平的不斷提高。
4.3促進學生優良品質形成
我國歷經千多年時間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對于個人的品格修養尤為關注,比如誠信、正直、友善、敬業,這些優秀的傳統品格不僅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同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也是今后中職學生進入社會持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思想條件。中職思政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在掌握基礎思政課內容的過程中,對于其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形成深刻的認識,配合后續的思想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優良品格的形成和發展。
5中職思政課中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5.1校本教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緊密結合
為了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和中職思政課有機融合,必須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校本教材的結合應用。考慮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較為宏大,中職學校需要結合政治思政課的教育目標和要求選擇相應的內容,實現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和政治思政課的有效結合[7]。與政治思政課教材結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必須要始終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以及學生個人成長發展方面的需求。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的中職學生,不僅需要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具備優勢,同時需要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及責任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校本教材的融合應用需要校方綜合把握學生的發展需求,并考慮人才培養計劃的內容,將教學內容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進行結合。中職學校需要在始終堅持思政課教育工作大綱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在校本教材中添加與思政課教學內容密切相連的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在職業道德和法律這部分知識教學中可以將《論語》《大學》等傳統典籍的內容加入其中,使用優秀的傳統文化體系幫助學生理解忠、孝、禮、義、廉、恥等方面的內涵。中職思政課有關理想信念和意志責任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工作可以將《大學》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系統內容引入其中,幫助學生在了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關系的前提下,配合生動的教育案例,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和中職思政課教育工作有效融合。
5.2課程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創新
在優秀傳統文化體系和中職思政課教學內容融合的大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結合教材內容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梳理,確保學生能夠在思政課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將學生的成長和思政教育緊密結合。教師可以在思政課教學工作開始的前10分鐘帶領學生將《論語》《禮記》《春秋》等經典典籍進行摘取誦讀。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籍,并針對其中的某一點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思政課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轉變之前理論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在合理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前提下,將中華傳統故事與課堂教學理論進行結合,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于思政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完成某一章節的思政課知識教學工作之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所學寫出心得體會,并且學生的心得體會作業也需要作為日常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在形成有關某一章節思政課知識心得體會的過程中,對于章節知識中包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進一步進行復習和鞏固,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思想觀念正向發展方面的引導作用。
5.3教師為學生樹立優秀傳統文化實踐的榜樣
在中職學生知識學習和專業技巧應用的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始終發揮著良好的行為榜樣的作用,教師的言行舉動都會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中職思政課在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思政課教師發揮其榜樣示范作用,自覺在學習和生活中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實踐和保護[8]。比如,教師可以從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內容書法入手,自主在業余時間將有關書法方面的技巧和文學、審美理論進行學習,并通過自己優秀的書法作品,幫助學生在欣賞中體會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和美麗的同時,也會產生了解、嘗試書法的行為和意識。古語有云,字如其人,學生在嘗試接觸書法藝術體系的過程中,能夠在了解傳統書法技法理論和美學理論的前提下,自覺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
5.4校方關注思政課教師傳統文化方面的培訓
中職思政課是否能夠取得既定的教育效果,與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思想態度有著最為直接的關聯。中職學校為了促進中職思政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融合,需要關注思政課教師隊伍傳統文化素養方面的培訓工作實施。思政課教師需要在業余時間自主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籍進行閱讀、探究,在拓寬傳統文化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確保在思政課教學中能夠結合教育內容引經據典,使用各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進行正向引導。除了教師在業余時間自主進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和研究工作之外,中職學校也需要為教師提供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應用方面的環境和條件。中職學校可以定期邀請在國學方面具備深厚造詣的專家擔任講師角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內涵以及與現代思政課教育之間的關聯進
行分析,確保教師能夠在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前提下,使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實現思政課教育內容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統一。
5.5實施有關傳統優秀文化的思政教育實踐活動
中職思政課教育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其教學效果,需要在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營造出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中職學校可以借助學校的圖書館、班級教室等設置對應的圖書角,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代表作進行擺放,思政課教師需要定期培養學生以專題的方式在課余時間閱讀這些經典文學作品閱讀,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教育工作的常態化發展。同時,中職學校需要在全面貫徹實施黨中央以及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文件的前提下,進一步推動文化基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實施。中職學校可以將每年的學雷鋒活動作為出發點,開展有關文化素質方面的技能競賽活動,活動內容可以使用學生最為常見的演講比賽以及理想為主題的征文比賽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學經典朗誦、書畫比賽等。這種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能夠將中職思政課教學工作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結合,確保中職學生能夠從內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可以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基礎上,促使學生道德觀念、行為規范的積極正向發展。
5.6借助多媒體技術建設網絡化教學平臺
網絡平臺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下,已經成為中職學校學生進行學習和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方式。學校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職思政課教學工作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建設有關思政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網絡學習平臺,提供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支持。中職學校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班級云課堂,使用動漫、圖像、聲音等多種方式將中華優秀文化體系與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融合,由思政課專業教師通過教學場景的設置、角色扮演和視頻的制作等信息化教學方式,確保學生能夠在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同時掌握現代化的思政知識。這種網絡化的思政教育平臺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寬自身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能使學生的道德水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聲影響下逐漸提高。
6總結
總體而言,中職思政課教育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的仁、義、禮、智、信等內容有著緊密的關聯,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中職學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中職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在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前提下,發揮傳統文化在引領學生思想觀念、行為規范方面正向發展的作用。中職學校需要結合思政課的內容,選擇恰當的優秀傳統文化建立相應的校本教材,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形成網絡化的思政課學習平臺,配合教育方法的創新以及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在合理開展各種融合思政課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活動的前提下,幫助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領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以及思政課知識的真正價值,自覺在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將中職學生培養成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林琳.思政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體構建的關鍵[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6):106-107.
[2]唐斌,魏世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創新路徑[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41(3):68-71.
[3]楊靜.思政課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結合[J].黑河教育,2021(11):55-56.
[4]溫雪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的邏輯、價值與實現路徑———評《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243.
[5]李元旭,劉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課中的運用研究綜述[J].皖西學院學報,2022,38(1):28-32.
[6]喻莉姣.新媒體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中的價值及應用策略[J].時代報告,2022(1):113-115.
[7]汪書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中職思政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實踐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34):10-11.
[8]趙虹.立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思政課,有效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現代職業教育,2020(20):62-6
作者:魏楠 單位:江蘇省淮安體育運動學校
- 上一篇:中小學教學變革的風險成因及對策
- 下一篇:學生心理障礙引發學業困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