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下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時間:2022-12-05 11:36:12

導語:政策背景下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策背景下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摘要:“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并掌握生物知識,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推理能力等綜合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生物學習產生興趣,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才能夠將生物知識與德育知識充分融合,使生物教學更為高效,在提升生物教學效率的同時,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本文將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針對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簡單介紹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生物;生物教學

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將學生作為生物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理論知識的同時,契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生物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豐富體驗,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尋找生物學習的樂趣,進而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善于研究的內在素養。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使學生能夠樂學、好學、勤學,更好地適應“雙減”政策背景下生物教學的發展要求。

一、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育行業面臨著重大的發展變革,初中生物教師只有對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逐步發展成為全面型人才。但就教學現狀而言,初中生物教學仍存在著不少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基于新課程理念下,部分生物教師仍然缺少對理念的重視和認知,忽視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僅關注學生的成績情況,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程度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有效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同時,這也不符合“雙減”政策背景的理念要求。其次,生物學科對于學生而言,教學內容較為復雜、抽象,由于教學活動偏少,單一的講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并且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能夠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但若要保證教學效果,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生物教師需要進一步探索新的教學形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最后,部分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教學方法的組合使用,單純記憶知識點與“雙減”政策的要求不符,也直接影響生物教學的效果。因此,如何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從生物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著手,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使學生真正樂學、好學、勤學,已經成為生物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需要生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模式與策略。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一)精設課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激活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必須在課程開始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精心設計生物課程的導入環節,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通常情況下,在開始課程時,學生的注意力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逐步轉入到專注學習的狀態。因此。學習效率最高的時段多處于課堂進程的中段,但若課堂氛圍沉悶,缺乏有效的教學設計,學生難以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為此,生物教師必須充分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盡可能在課程開始時做好導入設計,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關注到學習內容。所以,教師需要圍繞生物教學的內容,在導入部分設計與主題相關的教學活動,借助多媒體等設備,有效激發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熱情。以蘇科版初中生物中的“病毒”與“細胞”的區別教學內容為例,生物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課程前,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動畫視頻,以動畫劇情等方式向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簡要介紹。采用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有效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詳細講解病毒侵蝕細胞的演變過程,使枯燥的知識更具趣味性,同時也能夠使抽象的內容更加直觀,呈現更為清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病毒與細胞的區別。初中生正處于對知識具有較強探究興趣的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為此,教師可以以此作為教學基礎,在課程開始前設置固定動作,如每節課利用前幾分鐘向學生有效科普生物教學內容相關的前沿動態,或者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學生有效拓寬生物學習思路,打開對生物世界的探究熱情,這樣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生物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還能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為了保障導入有效,教師可以充分了解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重點、難點,明確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結合課程教學方式,合理設計導入活動,使學生有效體驗感知教學內容。生物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時精心準備導入環節,采用具有趣味性的生物實驗,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通過設置與學生認知相矛盾的生物實驗,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快速集中注意力,并對接下來的生物教學內容充滿興趣,有效提升生物教學的效率。生物教師還可以在課程中設置游戲活動。例如,在《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利用古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思考生物的繁殖與發育現象,并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繁衍后代的例子,使學生了解生物繁殖與發育的主要方式,并通過設置問題“是否存在不經受精作用,也能完成繁殖發育”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問題開展生物實驗,探究酵母菌出芽生殖等相關性問題,從而全面了解生物的生殖發育方式,在課程開始時有效明確探究的目的,增強學習的專注度與針對性。

(二)精做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內在科學思維

生物學習不僅在于理論知識的積累,更在于以生物實驗為基礎,對生物知識開展的主動探究。截止到目前為止,生物學科的實驗操作在學生生物考試成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也是生物教學中重點關注的內容,與課堂理論授課相比,生物實驗更加具有探究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生物實驗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將知識和動手能力相結合,使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掌握生物知識。對于生物實驗而言,所采用的儀器設備較為昂貴,在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使用不當或擺放不規范等情況,都有可能縮短儀器設備的壽命,甚至造成設備儀器無法使用等情況。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意識,在開展實驗生物實驗課程時,生物教師需要注重紀律的保持,利用特定的話術對學生進行引導,時刻觀察學生的行為與動作,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和科學精神,避免其主觀判斷。以蘇科版初中生物中《點燃酒精燈》的教學內容為例,由于此實驗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生物實驗過程中,生物教師可以身先示范,結合規范的步驟與動作,仔細講解點燃酒精燈的過程,并引導學生注意規避錯誤行為。在教師示范過程中,可以利用一定的問題作為引導,使學生自主對點燃、熄滅等具體手法進行觀察,在保證學生熟練掌握點燃熄滅酒精燈的具體方法后,再組織學生開展實際操作。另外,以《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學過程為例,教師可以將實驗設備、器具進行陳列,由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并進行分類,組織學生在相互討論中了解不同器具的使用范圍以及相應的功能和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分享,對實驗器具設備進行詳細分類與講解,分別按照加熱器具、計量器具、解剖器具、觀察器具等功能進行分類,使學生了解在生物實驗中如何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選擇相應的實驗設備與器具開展科學探究。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演示錯誤的設備、器具使用方法,如向點燃酒精燈內添加酒精,用酒精燈引燃另外的酒精燈,或在酒精燈使用過程中出現傾倒,導致桌面燃燒等特殊情況,由學生對其進行分析,了解如果處理不當,將可能引發的嚴重后果。在利用視頻展示錯誤操作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在現場對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正確演示,使學生正確認知到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若出現傾倒導致桌面燃燒,可使用濕抹布對其進行撲滅,在使用完酒精燈后,不可用嘴吹滅,而是選擇燈帽將其蓋滅。此外,在加熱過程中要使用酒精燈外焰進行加熱,同時,在使用結束后,要擰緊燈帽,防止酒精揮發,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等。通過從正、反兩個方面講解實驗器具儀器的使用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酒精燈的使用方法,之后再組織學生開展自主練習。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觀察和實施指導,必要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設置小組監督員,全面保證實驗過程的安全。在開展生物實驗過程中,生物教師要規范各個步驟的操作,并且適當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由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在教師完成示范操作后,由學生模仿操作步驟開展生物實驗。在完成實驗后,生物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等合作方式,由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思考,有效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歸納等能力。

(三)精心開展評價,注重建立學習正向激勵

學習講究勤學多思,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初中生物學習亦是如此,這也是開展教學評價的重要價值。生物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于生物知識、技能、素養的提升狀態,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及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生物教學的內容安排與教學速度,同時,科學的教學評價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正確認知自身不足并勇于完善,不斷追求進步。教師可以利用批改課后作業、評價課堂學習狀態等對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在學生完成生物作業后,教師可以在學生作業末尾進行點評,點評內容不僅包括作業完成的質量,還包括學生在課堂中的基本表現以及學習狀態,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提出一定的指導建議。另外,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生物學習進行全方位評價。與此同時,生物教師要注重評價的手段運用,不僅要反思自身,采用客觀、科學的態度給予評價,同時也要積極發揮學生之間的促進作用,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開展互評,搭建學習互助組,使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增強合作意識,在彼此的指導和建議中準確查找生物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進行改善,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細胞的結構》一課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準備相應的實驗器材,由學生進行分組,開展動手實驗。在學生對細胞的結構進行觀察后,由每個小組進行輪流發言。要求小組發言的內容不能重復,后者發言的小組要在前者發言內容的基礎上給予有效的補充,進而使學生清晰地了解細胞的結構特點。在完成細胞結構的講解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小組內成員的具體表現進行點評,指出優點與不足,并盡可能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建議。最后,由生物教師進行綜合性點評,更好地激勵學生學習生物知識,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分析與探索,將已經學過的知識與觀察到的現象相結合,運用已知知識解決未知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與探究能力。

三、結語

“雙減”政策背景下,基于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初中生物教學面臨著重大挑戰,要求生物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生物學習效率的提升,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對學生素質能力的有效培養,使學生成長為更全面的綜合性人才。為此,生物教師需要根據實際學情,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開展教育培養,通過精心設計課程導入,在課程開始時有效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巧設生物實驗,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究中學習生物知識,培養學生的內在科學思維,并且精心完善評價模式,堅持以學生作為中心,教師作為主導,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等各個環節建立正向的學習激勵,使學生能夠從興趣出發,真正熱愛生物學習,提升學習積極性,在有限的時間內激發出更高效的學習狀態,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鄭曉西.新課程背景下“生活化”理念在生物課堂中的實踐[J].讀書文摘(中),2018(2):124.

[2]韓旭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5):155—157.

[3]張佳寧.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問題及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9(2):249.

[4]祁小春.新課程背景下“生活化”理念在生物課堂中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6(3):160.

作者:孟悅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晨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