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時間:2023-01-09 09:17:24
導語: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與傳統汽車比較,新能源汽車在底盤、車身和內部裝飾上的差異不大,但是在動力總成、娛樂和高壓安全系統上卻有很大的不同。為此,針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結構原理、失效方式,結合各行業的崗位資格要求,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針對裝配件的維護,確定了理論培訓和實際維護需求,制訂了一套適合新能源汽車的人才培養方案。
1引言
職教二十條的出臺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目標,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高職教育的發展與課程改革將進一步深化,目的在于改善教學和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把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學方法引進到教學中來,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將會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方式,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以及新能源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投放和大學的新能源開發。新能源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它給我國的環境與汽車工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各有關院校要順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才的需要,為新時期的全面、全面的創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2新能源汽車發展及專業建設背景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由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必然選擇。這是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的一項戰略行動。人才是制約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與轉型的重要因素。根據中國汽車業協會的數據,2018年中國汽車業有兩百萬名員工,其中17萬名新能源員工,預計到2025年的需求為120萬。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和汽車維修工人的短缺問題越來越突出,工人的入職標準不科學,再培訓機制不健全,汽車維修和測試專用設備的使用、電池和控制系統的測試、發動機管理系統的測試,以及汽車控制系統、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聯網的測試和應用技能,這些都會對售后服務的質量產生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是當前社會、汽車企業和高等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3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當前,國內大多數高等職業學校在教學新能源汽車時,仍然是以傳統的汽車知識為依據,從產業發展和實踐的角度,引導學生對新能源汽車的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大部分教師都是以理論解釋為主,很少有學生參加實際活動。因此,大多數學生在大學里都是沒有工作經歷的,比如汽車的大致結構、汽車配件的性能、故障診斷與維護等等,都是在理論上無法實現的。在我國高職高專新能源專業人才的培養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市場的發展。傳統的訓練強調理論而忽視實際,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存在著一些限制。而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尚處于研發階段,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創新思維、動手能力、新技術的研究與學習。所以,學生不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而且要有創新精神、靈活運用知識的全面素質。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顯然缺少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課程。同時,由于缺少實習機會,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使他們的職業素養和實際操作水平都不高,很容易被市場所淘汰[1]。一是專業的開設時間較晚,院校數量較少。相對于企業而言,職業技術學院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敏感性相對較差,近年來才開設了新能源汽車專業,同時,新能源汽車專業的供應量也在逐年增長。二是缺乏專業基礎課程,缺乏完整的課程體系。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開學時間比較晚,大學的人數也比較少,而且許多大學都在忙著開發新能源汽車,所以在專業課程的建設上,市場開發能力往往不夠。此外,目前許多高校僅增加了汽車電氣與電子技術、單片機汽車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新能源汽車基礎課程,如自動力電池與能源管理技術、新能源汽車電機與控制技術、新能源汽車綜合故障診斷等課程開設較少,專業核心課程少,知識面窄,專業性差等。
4高職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提供了更多的支持。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擁有率低,維護資料不能傳遞,且典型故障對象難以識別;隨著新能源汽車及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型汽車不斷更新,對教學內容、教學流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新能源汽車技術類高職院校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在原有的基礎上,增設了新能源汽車的高壓課程,基本上是“機電雙管齊下”,容易導致學生“機和電都不太懂”的尷尬局面,缺乏新能源汽車的固有特性,達不到學習目標。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還在堅持傳統的車輛測試與維護專業,這與現實需要有較大的差距。在課程發展上,一些高職院校只在常規車輛上增設了電池、引擎等課程,而沒有建立新能源汽車的一般課程。從以往的工作任務來看,由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量和使用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實際活動中,存在著“紙上談兵”的問題。為了保證新能源汽車駕駛員的職業培訓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根本上區分新能源汽車與傳統車輛之間的差異,并結合市場需求,制訂出適合新能源汽車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新能源汽車職業培訓項目,將校園學習與社會實際無縫結合,確保學生快速適應崗位需求,也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學習效果。
5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結構的差異
傳統汽車的結構與功能可分為變速箱、底盤系統、車身部件、內外飾件、娛樂安全及舒適性系統等。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相似之處。第一,動力總成。新能源車和傳統汽車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動力系統。與傳統的內燃機一樣,新能源車采用的是新的潔凈能源,而傳統的汽車則是通過燃燒汽油或者柴油來產生電力。相對于這兩種技術,電機節能、加速性能好,而且電機不會對汽車側造成污染。同時,電機的性能曲線具有低速恒轉矩、高速恒定的特點,與車輛的動力要求完全吻合,無需與傳統的變速箱相匹配。電機和變速箱相比,電機和變速箱結構更加簡化,所以各部件的可靠性得到了改善,維修工作量也得到了降低。第二,底盤系統。從底盤的角度來看,新能源車和常規車差別不大。這是由于目前大多數的電動車都是以傳統的車輛為基礎的。在傳動系統、剎車系統、轉向系統、懸掛系統等方面,基本上是沿用了傳統汽車的結構。只用電池和高壓電線代替了汽車的油箱和油管,并去掉了其他設備。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這一方面也會有很大的改變,例如,在線控轉向技術中,將會去掉機械式轉向柱,而在采用了輪轂馬達技術后,整個齒輪箱就不會再有這種系統了。第三,車身和內部裝飾。新能源汽車的車身、內外飾件與普通汽車一樣,對汽車的鈑金制造及涂裝沒有太大的影響。第四,休閑設施,安全、舒適。在低電壓方面,娛樂和保安系統沒有明顯的改變。在新能源汽車中,采用了高壓電池,并增加了對高壓電力的保護。在舒適系統中,傳統的汽車空調制冷是通過發動機皮帶輪驅動的,而在新型汽車上,發動機的熱量來自發動機的熱量。電動汽車、車載空調系統的制冷量和制熱量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高壓空氣壓縮機可為汽車降溫,并能提高PTC的溫度,這些都是高電壓的電器部件。由于新能源汽車中的高壓電子元件,它的舒適性和普通汽車相比有很大的差別。鑒于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新能源汽車在結構設計和維修方面與常規車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6.1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以培養技術和技能人才為目標的。改革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并使其在求職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應認識到新能源汽車人才短缺的現實,并結合自己的工作需求,不斷提高自己的學業水平和學業水平。學生在學習新能源汽車的基本技能、技能、道德修養的同時,也要在考試中加強對工作的適應性。高職高專在新能源技術發展的背景下,結合人才培養的需求,對新能源汽車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2]。首先,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行業、企業和社會對汽車行業人才的專業素質和工作需求,并與國家培養改革課程體系相結合。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根據本專業的教學目的,在保持所需的科目、拓展所需的基礎知識、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縮短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在課堂上,按照教學目標開展理論教學、增加技能、更新教學內容、建立高效的教學系統、強化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增強技能等。其次,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機會為目標,立足社會需要,及時掌握新能源汽車專業發展、新理論、新知識,及時掌握新能源汽車專業發展、新理論、新知識,以適應企業、行業和社會崗位需求的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傳統的考評制度進行改革,把科學的考評制度融入到課程體系中。最后,根據目前人才短缺的情況,在新能源開發、能源開發、能源技術改造等方面,增設相應的選修課,以提升人才的素質。
6.2對實踐教學條件的建設
第一,校內實訓基地。培訓器材和場所應符合基本的學習和教育需求(每個班級40名學生,在相同的教學時間里,使用不同的儀器,根據發動機,底盤,電氣,性能測試和新能源汽車培訓中心進行劃分。校園實訓基地的基本結構是:汽車實訓工作區、發動機拆裝測試工作區、底盤訓練工作區、汽車電氣設備工作區、汽車裝備實訓工作區、新能源汽車實訓工作區。第二,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單位必須符合學員的實習(訓練)需求,例如:有關崗位、工作內容等,主要在4S店、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或維修店進行。第三,學校與企業的聯合。要大力建設校外、校外的上市基地,使公司的職能、企業的多樣化。高校校園基地的職能多樣化,既是教學課程基地,又是學生實踐基地,同時也是科研項目的源泉和產業化基地;校園內有國企、外企、私營三大類。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企業品牌,并獲取專業的品牌知識。
6.3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針對我國汽車職業教育的特點,從結構、性能、電氣控制、高壓保護、檢測、運維等方面,對車輛安全管理體系的實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教學中,除了要傳授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外,還要使學生對新能源的應用領域、研究現狀等方面有更多的認識。以及下面幾段對趨勢和目的的探討。教科書中所展示的專業知識是一成不變的,但在實踐中又會發生變化,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新能源技術的研究與運用,要求學生從其結構、特性等方面對其進行評價。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探究,還要注意從個案中總結和運用到實際中去。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老師必須將最新的研究方向與同學們分享,并使他們了解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建設與時俱進的嶄新的、完整的、現代化的知識系統。在培訓課程中,教學內容應與理論充實、創新能力強的理念相結合,并結合人才培養的目的與技能要求,對每一門學科的知識、技能點進行重新編排,以保留其精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并具有企業家的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對今后的工作、科研方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確立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并能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反省與研究,培養創造性思維[3]。
6.4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和有效性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新能源汽車的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原有的僵化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由老師來指導、引導、激勵、積極思考,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首先,可以在相關的研發、維修、診斷、測試等領域中,通過分組討論來進一步了解相關的知識。特別是要加強對新能源技術的教育和指導,使他們更好地了解技術發展的進程和方法,以適應時代的需要。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化教學、情景解說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學的生動、逼真,達到線上、線下的融合,揚長避短,改變傳統教學場所以及學習、學習固定時間的弊端,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和選擇。最后,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與企業共同努力,讓老師走出去,讓公司的專家們走進來,老師、公司的專家們共同組成專業的教學隊伍。
7結語
目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究尚處在初級階段,急需大量的理論、技術人員、觀念等方面的支持。新能源汽車教學要深入改革,新能源技術要與時俱進,改革教學體制、模式、內容,以培養高質量的高技能人才。在此基礎上,應加強對新能源技術的研究,積極探索更多的科研項目,加大師資力量,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新能源發展提供更多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楊香蓮.“1+X”證書制度下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時代汽車,2020(23):54-55.
[2]崔廣磊,李超,白樹全,等.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8(22):255-257.
[3]種文軍.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南方農機,2020,51(12):122-123.
作者:熊靜靜 單位:安徽省滁州市機電工程學校(安徽滁州技師學院)
- 上一篇:中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 下一篇:汽車國 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