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業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應用

時間:2023-01-12 09:46:39

導語:心理作業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作業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應用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重要教育活動,心理作業則是與之相匹配的課程作業,在助力學生心靈成長上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針對當前部分學校心理作業缺失,以及作業布置零散化、口頭化和非強制性等現象,從心理作業的開展形式、作用分析和注意事項三個方面加以探討,對心理作業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以期促進心理教師對心理作業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程作業;心理健康教育課;課程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一些教師認為心理課屬于非考試科目,是一門“放松的活動課”,所以不需要布置作業;還有一些一線的心理教師出于給學生“減負”等想法,也不會給學生布置作業。與此同時,部分心理課的作業也存在零散化、口頭化和非強制性的情況。這樣不僅不利于教師及時獲得學生對于課程的反饋,進而對課程設計和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也不利于學生及時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對所學方法和技巧進行有效遷移。2012年,教育部在新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做到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由此可見,在中小學心理課堂中布置具有趣味性和實踐性的心理作業是非常緊迫和必要的。

一、心理作業的開展形式

(一)按作業時間分類按布置時間,可分為課前作業、課中作業、課后作業。課前心理作業的主要形式包括課前調查、資料收集等。通過課前調查,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明確學生的需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促進教學內容的靈活調整。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資料收集等課前心理作業,也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簡單思考,對課程內容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進而幫助學生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課堂作業的主要形式包括完成課堂任務和活動、表演心理劇、填寫心靈札記等。課堂作業是與教師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師可以實時對作業要求進行更加細致的講解;在學生作答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巡視和詢問了解學生的作答情況,評估任務的難度和有效性;在學生作答完成后,也可以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回應。課后作業的主要形式有閱讀心理圖書、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觀看心理電影、在父母或同學的協同參與下完成任務、撰寫感受和收獲等。

(二)按作業主題分類按作業主題,可分為認知提升型作業、情感表達型作業、實踐體驗型作業、思維探究型作業、反思總結型作業。認知提升型作業是通過作業實現認知觀念的提升,促使學生對世界進行更全面的思考。例如,在講授“異性交往”之后,可以讓學生在心理作業上寫下自己喜歡的同性品質和異性品質、自己向往的理想型和理想交往模式,再結合教師所講的斯滕伯格的愛情三元論,判斷某一異性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想型、自己欣賞該異性身上的什么品質,以及自己對該異性的情感更貼近哪一種,進而判斷這種關系應當屬于什么類型。通過對異性和異性關系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澄清自己的異性交往模式,進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異性交往。情感表達型作業是通過覺察、體驗和表達情緒,幫助學生釋放壓力、排解負面情緒、提升積極情緒的作業形式。例如,在講授“情緒調節”主題之后,可以讓學生在心理作業中完成自己的“情緒調節象限圖”。通過在四個象限中羅列對情緒調節有幫助和無幫助的事情,以及對問題解決有幫助和無幫助的事情,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更多的覺察,逐步學會調節情緒的方法。實踐體驗性作業是通過鼓勵學生親身參與某件事或體驗某種經歷,進而在親歷和反思中獲得自我成長。例如,在講授“團結的力量”之后,可以讓學生自行準備一些細的樹枝或木棍,不斷累加樹枝或木棍的數量,然后盡力折斷。通過反思折斷一根木棍和折斷數根木棍的難易程度,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團結的力量。思維探究型作業是通過作業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不斷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創新性和靈活性。例如,在講授“應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之后,可以讓學生完成“4I”表格,即思考和羅列如何看待這個不確定事件(Ithink)、如何從自身尋找優勢和內部資源進行應對(Ican)、如何從外界尋找外部支持(Ihave)以及如何進行自我關懷(Icare)。通過有步驟地思考如何應對不確定,實現助人自助,掌握應對不確定事件的方法。反思總結型作業又叫心靈札記、周記,是以文字書寫表達心跡,從而了解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學習和發現。一般來說,反思總結型作業的提問方式包括“哪一個活動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書寫時,你有怎樣的心情”“你在哪些層面對自己有了更新的了解”“你認為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進步和擴展”等。學生可以采用文字、繪畫、思維導圖等多種形式完成作業,教師只需要寫下一些共鳴語句、反思提問、支持鼓勵等語句。

(三)按作業完成方式分類按作業完成方式,可分為個人作業、團體作業。個人作業是以某個獨立的個體為單位完成的作業。一般而言,自尊自信、生涯展望、挫折應對、生命價值等與自我心理品質和自我成長緊密相關的主題都以個人作業的形式開展。團體作業是在多人協同的情況下完成的作業。通常來講,學會共處、同伴交往、合作共贏等與他人息息相關的主題都以團體作業的形式開展。

二、心理作業的作用分析

(一)對于教師而言1.評估學生課堂表現心理課堂面向的是全體學生,需要盡量關注到所有學生。但在實際活動過程中,教師很難僅憑自身觀察和個別學生的分享來了解所有學生的狀態和表現。心理作業彌補了這一點,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記錄下學生當下的收獲與感受,以便教師了解和評估所有學生的課堂表現。2.及時獲得學生反饋教學過程不應該是教師的單向輸出,而應該是雙向的互動過程。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有利于教師及時透過學生的文字和表達來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教學效果,就像照鏡子一樣,方便教師隨時進行自我評鑒。3.及時改進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應該從學生出發,注重學生的感受與收獲。每個學生對于課堂的各個環節都會有不同的想法,甚至是教師的某一句引導語都會在學生心中喚起不一樣的感受。心理作業可以幫助教師關注到學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和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真正做到從學生出發,不斷改進自己的課程設計和語言使用。

(二)對于學生而言1.總結自我的心得感悟心理健康課的落腳點應是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長。雖然心理課可以借助各種精心設計的活動啟迪學生,但有些活動對于學生的自我成長而言還有些浮于表面,需要再進行更深入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總結,進而使學生將所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內心能量,實現自我升華。2.鞏固課堂的教育效果心理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重在“落地”。教師完成講解和引導后,學生已經對該部分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通過心理作業,學生便可以進一步梳理本堂課的收獲,強化自身的內心感受,檢驗自己使用某些心理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達到鞏固課堂教育效果的作用。3.見證自我的成長過程學生的心理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時候會停滯不前,有時候會走入“死胡同”,有時候也會“豁然開朗”,教師、家長甚至學生本人也無法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成長路徑與方向。階段性的回顧與總結在心路成長中起著重要的指導性作用,可以幫助學生總結過往的經驗、發現自我選擇的偏好、總結自身面對困難挑戰的優勢與弱勢、見證自己在不同階段處理相似事件的行為模式的異同,見證自身在心靈成長上的切實變化。

三、布置心理作業的注意事項

(一)作業形式多樣化心理作業應當突破傳統作業的程序性、模塊化,與國家提出的“雙減”政策一脈相承,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和創新性,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

(二)作業內容兼具有用性和趣味性心理作業的目的是助力學生心靈成長,應該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不給學生帶來額外的任務壓力和心理負擔。因此,心理教師在布置心理作業的時候,應當以理論為基礎,兼顧作業的有用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以積極、主動和開放的心態看待作業,在快樂中成長。

(三)重視學生在作業中反饋的心理信息考試科目的作業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而心理作業則更多關注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發生的認知提升、情緒轉變、思維進步和自我成長,能夠從側面反映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心理狀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心理作業本中表達自己的心理困惑,以及希望獲得的支持和幫助。在審閱作業的時候,教師也要多留意學生的書寫內容,對于書寫內容較消極或留下求助信息的學生,教師需要在恰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給予一些反饋,如關心、提醒或建議。

(四)最大化發揮好心理委員的作用心理委員是幫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師在班級和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活動的班干部,在推進班集體的心理健康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職責之一就是承擔或協助實施針對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類事務和活動,包括分發課堂材料和收集心理作業。因此,應當充分利用心理委員的朋輩身份,幫助學生提升心理作業的完成率和有效性。心理教師也需要提前對心理委員做培訓,包括語言的組織和使用、作業的保存和管理等方面。

(五)鼓勵學生制作自己的心理作業本在第一節心理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下自行準備一個空白的素描本作為心理作業本,并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制作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作業本,如在封面設計自己的“姓名畫”、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裝飾上自己喜歡的貼紙、膠帶和裝飾品。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心理作業本具有自身的特色,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形成積極競爭的氛圍,還有利于引導學生對作業本進行積極賦義,從而提升學生之后在心理課堂上的表現。總的來說,心理作業的設置可以幫助一線心理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和個人成長。未來,教師應結合心理作業的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采用多種形式布置心理作業,以期發揮作業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鄧淑英,麥淑華.青少年團體心理活動培訓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2]郭艷彪.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作業布置的實踐與反思[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22):25–27.

[3]袁媛.開學第一課:打造“心理味”濃郁的心理課堂[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30):29–31.

[4]周雋.心理課怎么玩——心理教師實戰進階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5]周蕓婷.有意思,有意義——小學生心理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4):44–46.

作者:方慶園 鄧青婧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