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業化發展主要障礙及對策
時間:2023-01-16 09:19:06
導語:建筑工業化發展主要障礙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全面性滿足我國基礎建造工作的發展需求,同樣也為保證建造領域能夠盡快滿足工業化建設標準,應加強對工業化建設技術的認知,明確工業化技術對建造模式的促進價值。文章基于中國建筑行業現狀出發,對實現建筑領域全面工業化發展的意義進行分析后,針對現階段中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主要障礙展開研究,而后總結出具有針對性地解決對策。以期望能夠實現建造領域的工業化發展,促進我國基礎建筑行業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建筑領域;工業化發展;管理體系;專業人才;發展障礙
1引言
縱觀我國多年來的建筑工業化發展進程,時至今日仍舊存在一定阻礙與問題有待解決。由此便需要相關建筑領域的工作人員能夠基于行業發展出發,從企業管理理念、個人工作態度、行業規范標準等各方面進行完善與優化。以集體之力共同促進建筑領域朝著工業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推動我國整體社會的進步。
2建筑領域實現全面工業化的現實意義
在傳統建筑觀念的影響下,既往的建筑施工不僅具有長周期、低效率的短板,同時會對其施工周邊地區造成較大的環境污染,大規模加強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損耗。如一味地沿用傳統的建筑理念完成現代化的項目建造,那么在現代化建筑工程規模日益增加的情況下,既往建造方案中的缺點也會持續擴大。反觀工業化的建筑發展理念,其不僅能夠有效改變既往建筑領域中的問題,同時有助于對環境、資源的保護。在建筑領域中融合工業化理念最突出的優勢便在于,可以結合高效化、標準化的工廠生產以及裝配式的建筑施工方式完成建造[1]。基于社會發展切實需求出發,工業化的建筑手段,是促進新型建筑技術發展的關鍵,除此之外,工業化的建筑方式還具有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多方面的優勢[2]。
3中國建筑工業化發展主要障礙
針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劃分,可以將其歸納為工業化建筑管理體系、工業化建筑施工難度、工業化建筑支出收益均衡、人才儲備不足四大類。
3.1工業化建筑缺乏系統性管理
現階段,我國政府雖然在大力提倡、鼓勵整體建筑領域的工業化發展。但是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相關機構以及部門并未結合建筑領域的工業化發展需求,為其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以及資金支持。一方面,相關開發商在開展工業化建筑建設工程的過程中缺乏可參考、可踐行的標準及法規。例如,在完成裝配式建筑之前,需要結合實際建筑需求設計、生產相應的構件,但基于我國幅員遼闊的特征,使得各個城市、區域之間的建筑需求標準并不統一。如北方的房屋建筑標準應加強對冬季保暖等方面的關注,而部分南方區域則要加強對防潮、防水等方面的關注。在此情況下,相關開發商會因為缺少技術、施工等參考標準而遲遲無法有效開展作業。整體而言,政府相關機構未能充分發揮其大頭作用,工業化建筑缺乏系統性的管理,使得整體建筑行業無法可依、無跡可尋,阻礙了建筑領域的工業化發展[3]。
3.2工業化建筑具有更高的施工難度
基于實際情況出發,部分施工方在開展工業化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遭遇到了建筑施工標準化無法達到建筑業主需求的問題。而建筑方在設法平衡工業化建筑與建筑業主個性化需求之間的平衡時,勢必會提升建筑的施工難度。例如,業主在建筑項目開始之前,會通過上網觀看視頻、瀏覽資料的方式搜集建筑信息,并在部分不良“營銷號”的錯誤指導下,對其房屋建筑產生個性化設計的想法,如更改承重墻、添置露天陽臺等。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工業化建筑的建設節奏,不僅是因為高度統一化的建筑項目不具備隨時調整的條件,同時也是因為部分業主所提出的“設計方案”根本不具備參考性與可行性。同時,隨著工業化建造企業的不斷增多,建筑領域對于相關預制構件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但是相比之下,預制構件的生產方以及供應商數量要遠低于現階段的建筑施工項目,導致建筑企業對于預制構件的需求量始終無法達到滿足[4]。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業化建筑模式的作業難度。除上述內容外,基于建筑行業整體并未對工業化建筑模式產生足夠的認知與了解,因而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存在部分施工技術人員無法適應新技術、新建造模式的情況。凡此種種,無異于全面性地提升了工業化建筑的施工難度,若想擴大生產規模,必須加強對本問題的關注,從而結合有效的優化手段,推動工業化建筑的有序施工。
3.3投入與收益不相符
3.3.1標準化生產原則與行業多樣化發展需求不符誠如上文所述,工業化建筑的本質便是利用工廠生產的模式開展標準化、統一化的建造工作。但是隨著社會開放性的增加,現階段我國居民對個性化建筑的需求愈發強烈。這意味著完全統一化、標準化的建筑設施無法滿足大部分居民的喜好。相關單位完成建筑建設后無法將其全部售出,投入成本與收益不相符的情況已成為威脅建筑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問題。
3.3.2前期投入成本過高前期投入成本過高,企業難以快速盈利部分企業在順應建筑領域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用于技術開發、預制構件設計等方面的支出很難在短期內得到回報。并且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在缺乏完善制度管理、施工難度有所增加等問題的影響下,該投資的風險要遠高于收益。因此存在大企業不敢投資、小企業無資格投資的問題,致使建筑領域的工業化發展陷入停擺狀態。并且建筑項目的建設周期過長,其中還會涉及到前期設計生產,后期營銷售賣等多個環節。相較于建筑建設階段而言,其后續階段中銷售、推廣等環節所需面臨的風險更高、更復雜的同時,也更無法控制。例如2017年四川綿陽樓盤銷售中心火災、2021年湖南樓盤員工猝死等,雖然與建筑自身的質量、品質等并無過多干系,但卻能夠切實對建筑整體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造成影響。加之工業化建筑與我國本就屬于有待觀望的項目之一,其后期建成質量、銷售情況等都是建筑企業與消費者不曾了解的。因而建筑企業不僅難以在短期內獲得回報,同時可能要面臨更高的銷售風險,自然不會主動投資。
3.4缺乏專業人才
一方面,工業化建筑模式在我國建筑領域中的起步較晚,并且時至今日也仍未獲得整體建筑領域的全面關注與認可。在此情況下,高等院校以及相關培訓機構不會為其開設專門的課程體系,往往會將工業化建筑作為一個知識小點融入到其他建筑學相關課程中。學生在學校中對工業化建筑的了解甚少,自然無法在畢業后快速地投入到相關工作中。另一方面,即使部分學校能夠將工業化建筑相關知識作為單獨的課程進行講解,并且相關畢業生也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但由于該建筑類型在我國的起步較晚,相關行業缺少具備足夠實踐經驗的人才。在此情況下,即使相關畢業生具備充足的理論經驗,也很難在缺少引導、缺乏指證的情況下有序地開展工作。專業人才的缺失,是影響我國建筑領域工業化發展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在加強對工業化建筑的認知與理解后,積極成立相關的培訓機構,抑或相應的學習專業,通過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的方式,提升建筑行業工業化發展的可行性。
4中國建筑工業化發展對策
4.1政府方面健全保障政策
首先,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與職能機構應積極發揮其統帥作用,通過增加相關的優惠政策以及幫扶政策,有效解決建筑工業化項目成本高的問題。全面性提升開發商投資的積極性,完成建筑工業化的推廣。其次,相關部門應在原有建筑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工業化建筑的需求,適當調整工業化建筑的標準與規定。從而保障施工方能夠依照絕對嚴謹、科學的規定,開展有序施工,為中國建筑工業化發展提供健全保障。
4.2建筑行業進一步優化其產業鏈
建筑行業應依照實際的發展需求而不斷努力,大力引導行業內標桿類建筑企業朝著集成合作的方向發展,逐步構建起相對完整、完善的行業產業鏈,最終實現參與建筑建設各方的協同合作與發展。同時,建筑行業可積極聯動相關培訓機構。參與到企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中。循序漸進地將企業內部諸如農民工、低學歷工人等素養、工作能力水平較低的員工,培養成專業性的產業工人,以適應建筑工業化的發展需求。
4.3建筑企業應提升工業化建筑認知
建筑企業應有目的的提升其對建筑工業化的基本認知,從而加強對企業內部的統籌管理,持續性的完善建筑材料以及預制構件的物流運輸系統。結合建筑行業工業化發展的切實需要,以公司內部為起點,積極引進工業化的建筑技術、落實新型技術的研發工作,同時注重建筑技術與BIM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全面性地提升企業內部的機械化操作水平與科學性管理水平。
4.4相關培訓機構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育
一方面,可成立工業化建筑項目的專項學習與實踐培訓機構,并吸引各個建筑企業項目中的專業人才到此學習。機構可通過為其講解相關理論知識、為其提供相關實踐機會的方式來全面性地提升相關人才的理論知識儲備能力以及實踐經驗。例如,建筑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引進一定批次文化素養、技術能力皆有所欠缺的社會人員,通過“前期理論培訓,后期實踐理論結合”的方式,在較為簡單的建設工程中,循序漸進地提升這部分工人的實際能力,培養出獨屬于企業自身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在培訓期間企業可以適當縮減員工的薪資待遇,同時為其提供專業化的教學指導,而后在實際建筑工程中,根據每位工人的能力定薪,在縮減成本的同時,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凝聚力以及學習內驅力。另一方面,企業可與相關學校達成合作,通過為學校提供實踐基地、科研基金等方式,換取吸引、挑選人才的先決條件。使得相關人才在學校中便接收到企業化教育與培養,促使其在畢業后能夠盡快地投入工作,幫助企業完成工業化的建設項目,推動工業化建筑在我國的有序落實與發展,促進整體社會的進步。
5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可以明確的是,中國建筑的工業化發展已成為其整個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因而相關從業人員無需過度緊張抑或排斥行業內的新標準與新規定。應采取更積極、好學的態度去主動探索工業化的建筑技術以及相關的行業管理標準。筆者僅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功效,在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理論參考的同時,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提供一定工作靈感與啟發,不斷完善我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途徑,從而以建筑行業的改革為切入點,推動我國整體社會穩定發展、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光球,郭韻鈺,陸秋琴.基于智能建造的建筑工業化發展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22,43(3):28-34.
[2]李桃,嚴小麗.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系統及作用機制[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22,39(1):131-136+143.
[3]凌志祥.建筑工業化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要點[J].四川水泥,2022(1):39-40.
[4]劉剛.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1(24):32-35.
作者:吳俊 單位:中建三局科創發展有限公司
- 上一篇:綠色建筑節能減排技術探析
- 下一篇:城市水文管理與城市設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