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及風險
時間:2023-01-28 09:23:32
導語: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及風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此同時,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與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均衡,使得各個地區之間的金融發展也存在較大差距,并且導致金融差異化現象日益明顯。本文主要對當前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現狀、產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同時進一步明確區域金融發展差異背后帶來的風險問題,最后提出區域金融風險的防范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區域金融;發展差異;風險資金;金融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市場金融體系也不斷發展和健全。由于我國在金融資源供給與金融資源需求上存在一些不均衡性,導致我國的金融運行存在明顯的空間分布上的地域差異,也就導致區域金融發展存在差異。所謂區域金融其實就是指金融結構、金融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態[1]。區域金融發展上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受到不同地區地理位置、金融發展歷史、需求市場發展狀況及實體經濟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區域金融差異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和軌跡可循的。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導致金融資源分布不均衡,也使得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變得越來越明顯。
1區域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要分析和了解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首先要明確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在當前經濟金融化發展的過程中,金融的主動性作用日益凸顯[2]。很多情況下,金融是處于支配性地位的,如果一個地區金融業發展比較成熟,那么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獲得金融支持的力度就更大,經濟也會獲得更快增長。具體的作用機制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闡述。
1.1資本積累機制最開始的金融資本積累主要來源于儲蓄。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是否能夠調動儲蓄開展資本積累是非常關鍵的。金融機構通過調動社會大量閑散資金來提升儲蓄量[3]。在此基礎上,通過改善儲蓄結構,提升收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不斷擴大儲蓄邊際。最后將這些資金轉化為有效投資,從而拉動地區經濟增長。
1.2資金流導向機制要想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不僅要科學投資,增加儲蓄,同時還要實現金融資源及投資結構的優化配置。投資過程中,質量遠比數量更重要,需要更加關注投資的質量和效率。金融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改變了資金市場分散化的特點,并且實現了重組與重新分配[4]。同時,金融體系體現出來的安全性及監督性優勢又將金融資金引入到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企業當中,從而大大提升了金融資金使用率,使金融資源在區域范圍內得以優化配置,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1.3區域一體化機制區域金融發展會對區域內的產業結構產生重要影響,通過進一步發展,能夠增加更多的金融機構,并且實現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應用,從而為企業信用擴張提供更多渠道。而且由于區域金融資金流向的引導作用,會把金融資金引向區域中一些新興產業當中,能夠加快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在增強融資能力的過程中,還可以分散資金風險,并促進資金向高新技術產業輸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5]。此外,區域金融發展還給企業提供了更多開展內部控制的手段及方法,促使區域內的企業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使得企業發展領域得以不斷拓寬,促進了更大范圍的區域融合。
2區域金融發展現狀的差異
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機制的作用下,由于區位條件、市場條件、原始積累情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情況十分明顯,形成了多個經濟帶,而且不同的經濟帶之間金融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差異調控,使得金融發展差異越來越大,將會嚴重影響宏觀經濟的協調發展。下文就具體的針對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狀況展開分析。
2.1區域間金融發展不平衡由于區域經濟的不均衡發展,導致我國的不同地區貨幣資金量差異比較明顯,尤其是東部和西部的差異。根據調查統計顯示,在國有資產量上東部地區是西部地區的4.6倍,在經營性的國有資產上東部地區是西部地區的3.6倍,在省均國有資產總量東部地區是西部地區的4.3倍[6]。
2.2固定資產投資地區差異縮小2021年最新的調查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2533億元,同比增長了10.3%,近兩年來平均增長了4.3%。就地區分布情況來看,東部地區的投資增長了9.4%,中部地區增長了18.9%,西部地區增長了8.7%。因此,近年來中西部地區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增速明顯加快,東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差距縮小,對區域金融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
2.3區域金融發展規模存在差異就我國不同地區金融發展規模來看,東中西三個地區2008—2017年間金融發展規模總體上呈擴張趨勢,三個地區的金融發展規模擴張速度均于2015年放緩[7]。放緩的原因主要是金融體系逐漸發展成熟,金融發展規模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飽和狀態。但即使是在總體擴張的趨勢下,東部地區的金融規模仍領先于中西部地區。原因是東部地區相較于中西部地區,其經濟基礎較好,金融人才聚集、金融需求較大,金融規模擴張擁有相對來說更為堅實的基礎和條件。此外,從金融機構的發展來看,我國的金融產業主要是以銀行信貸金融機構為主體、證券資本市場為輔的銀行導向型產業[8]。
2.4區域金融市場發展不平衡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還表現在區域金融市場發展的不平衡。金融市場是傳導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強化貨幣量控制的有效渠道。但就目前的金融情況來看,區域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如貨幣市場,東部地區發展非常快,無論是貨幣交易規模、交易工具還是市場主體都處于領先地位,而中西部地區則顯得較為落后。
3導致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原因分析
3.1市場化改革的區域差異區域金融發展之所以會出現較大差異,主要是由于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便已出現了差異。過去的改革開放是從東部地區先開始,因此使得東部地區的金融活動及市場條件也要比其他地區優異,而且隨著資源的優化配置,經濟結構快速調整,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并且金融工具也在不斷加以創新,集聚效應下,使得金融機構和企業等各類資源都不斷向東部地區集中,使得東部地區形成了較強的資本積聚能力,區域金融發展水平自然就比較高。而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市場化發展進程較為緩慢,各類投資主體難以承受融資成本壓力,導致其對于金融資源的需求難以有效轉化,利用率也越來越低。
3.2一元化與二元化金融政策環境的矛盾我國區域金融發展存在明顯差異,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元化與二元化之間的金融政策及環境產生了矛盾。當前已有的金融體制與金融政策呈現出明顯的二元化特征。具體來看:東部地區金融發展主要依靠市場繁榮,所制定的金融戰略大多為創新且開放的,中西部地區的金融政策則是以計劃為主,由于中西部地區市場發育程度較低,相應的金融發展戰略更多的是保守、封閉型的,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實現收益均衡。但在實施具體的金融調控政策時,所頒布的金融政策并不是根據區域金融發展差異來制定的,而是根據區域金融發展來確定,更重視金融政策實施的統一化,這種一元化政策和二元化的金融環境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尤其是對于中西部金融發展緩慢的區域,政策的不公平會導致區域金融發展產生更大摩擦。這就使得金融政策不僅無法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反而加劇了區域金融發展之間的差異。
4區域金融協調發展建議
4.1建立統一金融市場,構建區域金融體系區域金融發展中的差異不可忽視,因此,必須建立起更加統一且規范的區域金融體系,這樣才更具針對性,可以消除由于貨幣政策傳導所導致的區域經濟差異,從而發揮出利率作用機制。在東部地區,由于金融較為發達,因此對于金融服務的要求也更高,對此可以構建現代化的金融體系;而對于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則可以快速發展中小型的金融企業,充分利用政策手段,實現中西部地區金融快速發展,優化貨幣傳導。此外,還應當促進區域之間的金融市場聯合,促進金融開放發展,逐步形成統一化的金融市場。
4.2加快區域金融組織機構發展加快完善區域金融組織各項機構,促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遵循市場化原則來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對此,要改變傳統以行政區域組織和設立金融機構的方法,結合不同地區的金融業務量確定金融組織機構的網點密度。鼓勵新興的商業銀行在中西部地區建立分支機構,積極引進資金并盤活資金,同時還要引入先進的管理制度與經驗,建立起與區域金融發展相契合的金融機構。對中西部區域來說,其本身的金融機構就比較少,金融工具也比較單一,因此在設置相應的金融機構時應盡量放寬條件,如本金要求可減少,營運規模可縮減等,以快速促進中西部區域的金融發展,同時也提高金融機構密度。此外,還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在中西部金融欠發達地區要設立相應的政策性開發銀行,為西部開發中的一些特色項目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為區域金融協調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4.3加快區域資本市場建設要實現區域金融的協調發展,還要調整當前資本市場格局,在穩步發展東部資本市場的同時,積極培育中西部資本市場,實現金融資本市場之間的良性互動。首先,要加快促進中西部地區的金融機構改革,實現債權、股票等與金融相關的市場經濟良性發展,同時還要積極建設不同層級的證券交易中心。其次,要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區資源型企業的發展和上市,推動國有資本的流動與重組,加快資本經營的步伐。
5區域金融風險的防范策略
5.1加快完善區域性金融風險監測機制區域金融發展的失衡,很可能會帶來區域性的金融風險。一旦區域金融風險突破了可控的邊界,并且形成跨區域范圍的傳播,那么就很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金融危機。因此必須注重對區域性金融風險的有效防范。對此,針對區域金融風險,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區域金融風險的監測、評估和處置機制。尤其是針對中西部地區,要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力度,幫助其更好地化解政策風險,結合地區金融發展狀況,制定差異性的金融政策,增強風險把控能力。此外,要進一步強化對重點領域的風險防控,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跨地區、跨行業、跨市場的傳遞。
5.2深化金融改革在探討風險防范措施之前,我們必須要對區域性金融風險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很多人都認為,區域金融風險更多的發生在區域金融較發達的地區,其實不然,區域金融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們對統一金融政策傳導的力度和速度,因此要想防范和化解區域金融風險,須要持續深化金融改革。改革要繼續穩步推進金融創新,尤其強調金融工具的創新,這樣即使發生金融風險,也可以有更多的應對策略和途徑,盡可能地實現風險的分散。此外,還要改善金融機構的業務結構及盈利模式,進一步提高各大金融機構的風險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5.3加強區域內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在金融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無論是金融政策出現緊縮還是擴張,都可以基于多元化金融機構及工具對市場做出響應與調整,從而更好地分散風險。而對于一些區域金融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其金融組織機構和金融工具都比較單一,金融市場也不夠完善,面對緊縮或擴張的金融政策,會導致其在遇到政策風險時難以化解,更會導致風險在不發達的區域內積累和發酵。由此便導致區域內的金融發展風險變得更加突出,最終會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風險,還要加強區域內大中小金融機構之間的互助與合作,盡快建立起信息共享機制,通過信息共享構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同時強化金融機構彼此之間的監督,通過良性互動共同構建良好的區域金融環境。
6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區域金融協調發展是當前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要在持續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時,強化區域金融創新、多元發展,并且要針對金融風險做好防范,逐步縮短區域間的金融發展差異。
參考文獻
[1]王佳.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度量[J].科技經濟市場,2022(5):58-60.
[2]陳金勇,舒維佳,牛歡歡.區域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技術創新投入[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38-54.
[3]段世德,張曉珂.基于區域特點突出政策差異:民族地區金融發展政策研究[J].北方金融,2020(7):37-41.
[4]李俏,谷國鋒,王建康.創新要素投入視角下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19(3):122-131.
[5]趙娜,肖楠.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差異與貿易失衡關系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8(8):103-114.
[6]彭寶玉,謝桂珍,魏雪燕,等.中國區域經濟、金融發展差異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6,35(4):1-5+11.
[7]呂坤,周愛民.財政金融監管支出對信貸服務效率的影響[J].當代經濟研究,2016(4):86-91.
[8]張長海,蔡海中,吳順祥.區域金融發展、宏觀貨幣政策與債務期限結構[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4(1):44-49.
作者:喬蔚娜 單位:西北大學
- 上一篇:小學家校溝通現狀與對策
- 下一篇:企業社會化網絡招聘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