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探討

時間:2023-01-30 08:41:44

導語: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探討

摘要: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初中英語教學中需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使英語學習更加順暢和高效。初中英語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多樣性的英語實踐活動,改善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將鍛煉思維能力作為日常教學的重點,這樣才能夠確保初中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教學;思維能力;教學效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英語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英語成績并不是考核學生的唯一指標,初中生要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思想,強化英語思維和英語素質,這才是新時期英語教育改革的初衷。思維能力的開發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英語觀,掌握更加豐富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加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打造有利于學生思維發散的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能夠自主體驗英語,享受英語,找到學習英語的動力,促進高效英語課堂的構建。基于此,筆者首先分析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論述了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給廣大英語教師提供借鑒。

一、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只顧講述英語教材和練習冊,沒有進行英語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學生學到的往往是“死知識”,在實際運用時找不到方向,限制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同時,在課堂上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英語語法、音標、詞組等理論,缺少英語實踐活動,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甚至出現厭學現象。還有一些教師沒有做好分層教學,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案,對學困生關心不足,導致班級里英語水平兩極分化現象嚴重,無法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不足訓練英語思維是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式,才能夠熟練運用英語知識,為今后的學習奠定扎實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往往只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是否達成,沒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忽視了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導致英語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還有的英語教師雖然知道思維訓練的重要性,卻沒有做到因人而異,導致思維訓練陷入僵局,學生的配合度較低。思維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創造力、探究力和表現力,因此英語教師需要改變傳統觀念,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英語潛力。

(三)存在形式主義教學手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選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這不僅拓寬了教學范疇,還使得英語課堂重煥生機。但是,由于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存在差異,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有的教師過度依賴互聯網和多媒體,無論課堂教學是否需要,都會使用多媒體課件,導致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有的教師利用微課視頻或者電子白板等打造信息化課堂,課堂氛圍看上去十分高漲,但是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與學習內容無關的事物上,導致英語教學存在形式主義。因此,英語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發展,走出傳統英語教學觀念的桎梏,探索新的教學天地。

二、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改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由于缺少語言環境和實踐機會,很多初中生對英語學科不感興趣,沒有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錯誤地認為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考試,以至于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英語學習效果不佳。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初中英語教學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英語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辟“英語小天地”,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英語詩歌、英語故事等讀物帶到學校來,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這樣學生就能夠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還開闊了視野,能夠對英語學習保持長久的熱情。英語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盡情享受英語帶來的樂趣,逐漸把學習英語當成一種習慣。比如在講解初中英語“Howdoyougettoschool?”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學校周邊的地圖,先設計趣味性的導入活動,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并說出家在學校的哪個方位,以此增加課堂互動效果。接下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短語描述自己是如何到達學校的,或者讓同桌之間互相提問,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效果,還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問題是指引學生前進的動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勇于質疑,對課堂教學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深度交流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巧設提問,如“助動詞do在不同人稱,特別是第三人稱單數后的變化是怎樣的?”“地點副詞home前用不用介詞to?”等問題,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問題任務,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培養自主學習、有效交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尊重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對英語有不同的認識和體驗。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教學方案,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讓他們自主投入英語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水平。有的學生記不住單詞,背誦之后很快就會遺忘,究其原因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記憶方式,因此教師要耐心為學生講解構詞法,幫助他們突破單詞記憶的壁壘,找到相關構詞規律,以提高單詞學習水平。有的學生不會寫英語作文,總覺得無話可說,寫出來的作文脫離實際。對此,教師在布置完作文任務后,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寫作思維導圖,使學生掌握寫作主題和方法,形成寫作思路,從而高效發散英語思維。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必須做到一視同仁,當發現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要及時給予解答,促使初中英語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結對子活動,讓優等生與學困生結成對子,使其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在生活中合作共贏,學困生在榜樣的號召下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教師可以定期對結對子的成果進行檢查和評比,進步較大的學生,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教師還可以不定期調整結對子的人員,讓全體學生都能夠獲得發展的機會。在平時的課堂上,英語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交流和反思的機會,尤其要關注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情況,教師可以根據需要播放英語電影或者英語新聞等,便于初中生從中汲取知識,開拓視野,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不斷培養英語語感。

(三)通過合作互動,拓展學生邏輯思維初中生的抽象思維尚不成熟,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英語教師要對英語課堂進行合理規劃,以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夠運用流利的英語表達情感,以獲得更好的發展。合作互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有利于鞏固英語基礎,發揮團隊精神,拓展邏輯思維,降低英語知識的難度。因此教師要將合作互助融入各個教學環節中,督促小組成員合作分工,取長補短,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要合理劃分合作互助小組,將優等生、學困生和中等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中,增加組內成員的多樣性,為合作互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要做好指導和監督工作,深入學生的合作當中,認真聽取學生的想法,對于合作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糾正,從而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教師要設計開放性的合作任務,將英語重難點知識巧妙融入進去,使學生在收集、討論、實踐、反思的過程中強化合作意識,快速完成英語教學任務。例如在講解“Doyoulikebanana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詢問喜歡與不喜歡的食物,使學生在貼近生活實際的交流中,加深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拓展關于水果的單詞,使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掌握名詞復數的使用方法等知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魅力。英語教師還可以設置小組對抗賽活動,一個學生提問,另一個學生進行回答,每個小組成員都要認真對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后作業,鼓勵小組成員繪制個性化的思維導圖,將課堂上學到的句型、短語等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從而豐富英語知識積累。

 (四)創設實踐活動,深化學生語言思維英語思維訓練不應局限在課堂上,教師還要創設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做到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深化學生的語言思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可以開展課本劇表演活動,將課本中的英語短文改編成劇本,鼓勵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聲情并茂地進行表演,這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能夠推動英語課程改革的發展。在表演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端正英語學習態度。教師要循循善誘,逐步滲透英語口語技巧,使學生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逐漸增強學習信心。例如在講解“Canyoucometomyparty?”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表演課文內容,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可以設計趣味性的表演活動,如“一名學生今天過生日,他邀請其他學生去參加生日聚會”,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背景開展情境表演,有的學生去參加生日聚會,也有的學生不參加。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總結接受邀請時使用的“Sure,I'dloveto”和拒絕邀請時使用的“I'msorry.Ihaveto……”等句式,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交流中,從而切實提高英語運用能力。英語學科并不是孤立的,應該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發揮出更大的教育作用,比如教師可以將其與語文學科相結合,運用英語表述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沐浴在傳統文化氛圍中,為傳承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還可以與德育學科相結合,借助英語教材中的感人故事和人生哲理等內容,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展英語研學活動,帶領學生到真實的英語環境下體驗和感知,建立長效的英語教育機制。為了給學生提供展示英語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教師還可以開展不同主題的英語演講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現英語思維的創新與突破。

(五)利用典型題目,提升學生求異思維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占據著主動權,學生只是被動聽講,記錄教師書寫的板書,很少有發言的機會,以至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增長緩慢。尤其是進入初三以后,英語教師更是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學生當成了接受知識的工具,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教師即使在講述練習題的時候,也完全按照備課時候的思路和順序進行,沒有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導致一些學生在解題時找不到方法,無法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基于此,英語教師可以引入典型題目,精心為學生設計英語試題,融合多個英語知識點,指導學生換一種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求異思維。比如在講解英語時態知識時,以往的教學方式是針對教材中出現的時態,教師設計相應的訓練,強化學生的運用。但是隨著教材中時態的增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出現混淆,此時英語教師就可以通過圖表的方式進行教學,將每一種時態詳細地展示到圖表中,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相關知識,以便在以后運用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而且教師可以設計涵蓋多種時態的綜合性題目,在講解的時候引導學生做好區分和甄別,使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獲得大幅度提升。教育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創編英語習題,在班級中相互分享,這樣學生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逐漸找到學習英語的技巧。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網絡上搜集英語典型題目,利用互聯網中的英語資源輔助學習,從而激發英語探究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英語教學質量得到質的飛躍。

三、結語

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開展思維能力訓練是勢在必行的,有利于推動課堂教學的深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充滿趣味性和生活化的英語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的英語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教師還要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借助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課堂,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發散,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桂汝.淺析初中英語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5(7).

[2]王萬萌.從培養高階思維能力角度談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J].英語教師,2022(4).

[3]李慧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果[J].散文百家,2021(9).

[4]姜茜.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20(6).

作者:王亞珍 單位:甘肅省靜寧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