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社團思想教育

時間:2023-03-30 14:45:44

導語: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社團思想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社團思想教育

[摘要]文化自信視域高校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體現為價值引領、凝聚激勵、文化浸潤三個方面。社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然而,當前我國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高校沒能認識到學生社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導工作不到位,組織管理缺乏規范性,存在較強的隨意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缺乏靈活性,內容與形式單一。從文化自信視域來看,需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確保社團建設的正確方向;完善社團組織規范,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激活社團實踐活動,豐富實踐內容與形式;培育社團文化,凸顯育人內在優勢。

[關鍵詞]文化自信;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價值導向

一、引言

高校社團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傳承、發揚校園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高校校園內,社團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團體,隨著校園文化不斷豐富多彩,社團的組織形式、隊伍結構、構成成員等越來越多元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越來越突顯,尤其在思想價值引領、校園文化浸潤、團體力量凝聚、實踐活動育人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視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這就意味著高校要加強社團建設,做好頂層設計,加大在社團建設方面的經費投入,鼓勵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團、參與社團活動,讓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中深入領會和切身體驗社團活動及其所在的校園文化,通過對校園文化的感受和體驗,堅定自身的文化自信。從文化自信視域來看,我國高校社團具有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重要意義?當前高校社團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改進?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重要意義

高校學生社團作為高校學生團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傳播與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學生社團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從文化自信視域來看,高校社團擁價值引領功能、凝聚激勵功能、文化浸潤功能等三個功能。文化自信視域下強化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價值引領功能與

基礎教育階段相比,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具有較強的自主性,他們通常通過自律來控制自己的行為,但許多大學生往往因自律能力較低而產生思想、行為偏差。高校通過社團活動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高校社團具有輻射性和發展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以引領學生群集的價值取向,使其朝著社會所規定的方向發展,并產生一種較為普遍的影響力。因為社團在運行中傳遞的道德觀念和價值理念,能以某種穩定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使其與社會所期待的相一致。[2]也就是說,高校社團在運行過程中能夠通過自身輻射出更大范圍的作用與功能,從而對整個大學生群體產生價值觀引領,這是高校社團與各種類型組織所不同的鮮明特征。因此,作為大學生校園文化組成部分的高校社團,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不同的社團活動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思想狀態及行為特長等。

2.凝聚激勵功能學

生社團有著自己的規章制度與宗旨,其宗旨決定了社團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社團的中心任務。從文化自信視域來看,高校社團具有凝聚激勵功能。社團中的成員雖然有著不同的道德品質、思想觀念、政治素養、生活方式等,但由于其參加方式多為自愿,,因此社團成員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即為實現社團的使命與宗旨服務,這使得學生社團及其開展的活動對成員產生一種向心力、凝聚力和相互激勵的作用,并且社團的宗旨與章程也會激勵成員銳意進取、奮發向上,使成員在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團隊競爭意識與協作精神。大學生社團以興趣、愛好為紐帶,開展的活動對其成員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各成員在社團及其活動中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與主人翁地位,他們會為社團的發展壯大不斷艱苦奮斗,并貢獻自己的力量與聰明才智。[3]高校社團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在該文化氛圍中各成員都確立了較強的文化自信理念。從文化自信視域來看,在開展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所有成員在領導者與組織者的指揮下齊心協力、分工協作共同實現社團的目標,并在這個過程中感受社團文化及實現目標帶來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3.文化浸潤功能高

校校園文化是在學校教育環境中產生并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具有校園特色的文化,是一種精神氛圍和團體意識,它以大學校園為主要空間,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體。高校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其重要意義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是反映校園文化的重要窗口,第二,展現校園特色與風格,第三,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力量,第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進程。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社團反映校園文化,發揮文化浸潤功能。從育人功能來看,學生社團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往往通過開展形式多樣、類型多元的相關文化主題活動,弘揚傳統文化精神、發揚現代文化品質、傳承優秀文化精髓,為激發大學生使命感與責任感創造良好環境氛圍,為青年學生搭建弘揚國家情懷、增強文化觀念的重要平臺。[4]作為學生團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社團每年或每學期、甚至每個月都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校園“文化”系列活動,通過文化知識競賽、相關文化主題講座、觀看傳統文化電影等多種形式活動為全校師生提供凝聚力量、溝通感情、拓展素質的平臺,讓師生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濃郁的環境中深受文化陶冶,并塑造和培育先進的校園文化。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強化高校社團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的重要意義從文化傳承角度來看,高校在傳承、發展和創新文化方面發揮重要功能。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高校社團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創新校園文化,還有助于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發揮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僅有利于促進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落實,還有利于學生社團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促進立德樹人與社團育人有機融合。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補充,在參與社團的過程中學生深受制度約束、享受團隊福利、耐受挫折失敗、感受集體力量、增長才干,這在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交流溝通、團結協作的能力,培育了學生認同校園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5]作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社團管理實際上就是對社團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即就是不斷充實大學生學習生活、豐富經驗、積累知識的過程,讓青年大學生在深層接觸校園主流文化的過程中學習更多優秀文化精髓,增強文化自信。

三、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社團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文化傳承與創新功能,還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然而,現階段我國高校社團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遭遇了諸多困境。一是高校對學生社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重視不夠,指導工作不到位;二是高校社團組織管理缺乏規范性,存在較強的隨意性;三是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缺乏靈活性,內容與形式單一。

(一)高校對學生社團在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中的地位重視不夠,指導工作不到位作為學校團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高校學生社團在推進校園文化發展、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與綜合素養、拓展學生課外活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對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課外活動重視程度的提高,高校不斷提高社團工作的經濟投入與扶持力度。但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來看,高校對學生黨員、學生會、共青團等正式學生團體的重視程度更高,對學生社團的政治教育功能重視程度不夠,如在學生社團管理工作中對學生社團思政教育功能資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夠深入;對學生社團在思政教育中作用和學生社團本身發展特點的理論研究不足;對學生社團文化功能的挖掘不夠充分等等。高校社團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類型多元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和校園生活,拓寬學生的交流渠道和互動空間,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但從現實來看,許多高校學生社團因骨干成員存在社會經驗不足、實踐能力缺乏、認識有局限、文化自信不足等問題,導致在社團工作中缺乏整體規劃與具體安排,開展的活動有效性與持續性不足。[6]雖然絕大多數學生社團都配備相應的指導教師,但指導教師大多無限顧及學生社團,缺乏對社團文化的深入理解,導致學生社團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導。在這種情景下,許多高校社團活動都是學生自發組織和開展的,學生無論在認識、經驗還是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沒法得到有效發揮。

(二)高校社團組織管理缺乏規范性,存在較強的隨意性

高校社團在學校團委的領導下,具有自我管理的功能,其民主、的管理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社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在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自我價值。但從現實來看,雖然健全的規章制度是有效發揮高校社團思政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但許多高校社團在建立之初就已經有自己的管理規范與制度章程,但在運行過程和具體操作中因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而出現自發性、隨意性等現象,再加上社團內部結構松散,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時存在管理混亂、甚至無人管理的局面,更不用說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用的發揮情況。另一方面,在高校擴招與發展過程中,學生社團的類型、數量、規模不斷增多,社團的管理難度不斷提升,許多學生社團在運行中存在管理不善、組織混亂、執行不力、文化自信不足等問題。[7]還有一些社團因缺少健全的制度與規范的規章,對社團成員的約束力、規范性不足,使得學生開展的活動缺乏規劃性與計劃性,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困難,如:缺少固定的活動場所、在遇到沖突時不斷改變活動地點或時間,缺乏自身值得信賴的文化,不僅打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影響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

(三)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缺乏靈活性,內容與形式單一

學生社團是有效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發揮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從當前來看,我國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不夠靈活,其內容與形式都相對比較單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難以有效發揮。首先,實踐主體缺乏靈活性。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來看,大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主體,在思政教育中扮演雙重身份,高校社團在組織團體活動或引導學生參與團體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真正成為團體活動的主人。但從現實來看,社團成員無論在參與各項活動、加入社團,還是考核評價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一些社團負責人能力較低、后期人員流失嚴重、部分成員入社動機功利化、入社目的隨意等,嚴重影響實踐主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破壞社團向心力與凝聚力,制約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其次,實踐內容比較單一。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形成自身獨有的知識結構與文化素養,還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思想品質、政治信念等,對青年大學生來說,擁有理性和判斷能力,能夠以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進行事實判斷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社團作為一種非正式組織,其實踐活動具有隨意性。從內容安排來看,許多社團實踐活動在內容安排上重娛樂、輕思想,重形式、輕內容,重消遣、輕文化,未能將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使得活動內容相對比較單一、深度不夠,大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都未能得到有效發揮。[8]再次,實踐形式靈活性不足。高校社團作為一種重要的學校團體,在豐富校園文化和校園活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來看,當前許多高校社團思政教育實踐形式缺乏靈活性,如過于注重“理論灌輸”“顯性教育”;形式過于單一或過于追求活動形式;活動目的功利化、浮于表面等,嚴重影響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

四、文化自信視域下強化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徑

從文化自信視域來看,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從四個方面著手:一要堅持正確思想導向,確保社團建設的正確方向,引導學生明確自己入社的目的與意義;二要完善社團組織規范,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確保社團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三要激活社團實踐活動,豐富實踐內容與形式,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四要培育社團文化,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凸顯育人內在優勢。

(一)堅持正確思想導向,確保社團建設的正確方向

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來看,社團成員入社的動機與目的影響其參與社團活動和在社團活動中的表現。當前部分學生在入社目的與入社動機方面存在盲目性與功利性,這就需要社團指導教師與負責人做好學生入社前的宣傳與引導工作。健全的黨團組織有助于大學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視域下,注重黨團組織建設,發揮黨團組織作用,確保正確思想方向。在一些活動比較豐富、影響力比較大、發展相對成熟的社團中建立黨團支部,將社團自身建設與發展和黨團支部建設有效結合,堅持正確思想導向,充分發揮黨團組織作用。高校要有效發揮學生社團中黨團支部的重要作用,引導其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成為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用同一標準對學生社團中的黨團支部和其他基層黨團組織進行考核,鼓勵廣大優秀社團成員積極加入黨團組織,使其成為黨團組織的得力助手與可靠后備軍。同時,要充分發揮社團中黨團組織的思政教育功能和帶頭引導作用,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組織保障。[9]通過入社前的動員大會、學姐學長經驗交流會、心理座談會等方式,引導學生明確自己入社的目的與意義。

(二)完善社團組織規范,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擴招政策的落實與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大學生社團在規模與數量上不斷增加,成長態勢持續增強,并形成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但與此同時,很多學生社團在建設與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現實看,我國高校社團無論在參與社團活動、入社動機還是考核評價、組織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隨意性,其成員波動較大。這就需要不斷完善社團組織規范,借鑒其他社團先進管理經驗,營造良好社團環境,強化社團建設與管理,加強社團管理力度,增強社團的組織性、紀律性與約束力,防止成員盲目開展社團活動。首先,制定完善的社團相關規章制度與規范章程,建立健全社團管理運行機制,為社團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確保各項社團活動及其其他相關工作的有效運行。其次,構建完善的社團激勵與考評制度。作為高校校園里一個獨立的團體,大學生社團不僅要有完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制,還要有健全的考評與激勵機制。即社團指導教師和負責人等要根據學校要求和社團發展實際,制定適合本社團發展的、完善的社團獎懲制度、考核評比制度及準入機制等,對社員在社團活動中的表現及參與情況進行記錄,并將其與獎學金評定、推優入黨等掛鉤。[10]再次,建立健全社團監督機制。高校社團作為一種校園團體,各項事務的進行都需要進行監督管理,具體可以實行社團聯合會從宏觀上對社團進行管理,學生會社團部則從微觀上對社團的日常工作進行管理。

(三)激活社團實踐活動,豐富實踐內容與形式

作為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主體,學生社團有助于豐富校園文化。從文化自信視域來看,激活社團實踐活動,豐富實踐內容與形式,有助于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首先,要激活實踐主體。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學生社團,加大資金投入與監管力度,增強對學生社團的支持,在確保學生參與主體性的同時,還有加強對社團干部與成員的認可。另一方面,社團自身要加強建設,增強社團吸引力和凝聚力,創辦品質化的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在社團中找到適合的位置,并在交流、討論、實踐和體驗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養。[11]其次,要豐富社團實踐內容。要把握社團活動內容的方向性、思想性與政治性,審查實踐活動內容與主題,融入科學理論與先進文化。在選擇和處理社團活動內容時,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成長需求與發展期待,并圍繞、關注和服務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性信念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再次,豐富社團實踐活動形式。高校社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選擇恰當的教育形式,不僅要進行理論教育,還要開展實踐教育,豐富實踐活動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效結合。

(四)培育社團文化,凸顯育人內在優勢大學生

社團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更是高校學生團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和校園文化傳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需要高校著力培育社團文化,營造良好環境氛圍,凸顯育人內在優勢。首先,高校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社團文化資源,進一步豐富社團文化內涵。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正面的社團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社團文化的建設和社團實踐活動的開展,還有利于社團成員向心力的增強和社團活動影響力的提升。高校在創建學生社團時應明確其規劃目標和發展主旨,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社團發展,用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社團活動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豐厚的文化素養,培育學生的歸屬感與榮譽感。其次,高校要打造社團特色文化,創建自身品牌。高校社團在運行過程中要充分各成員專業優勢,有效結合專業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向外延伸“第一課堂”,為深化知識理論提供實踐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再次,注重“以人為本”,營造民主、和諧的社團文化氛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社團有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12]因此,高校要營造和諧的社團文化,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社團成員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邢夢潺.大職教觀視域下的思政教育重點與路徑探析[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2(1):63-67.

[2]周純,吳仲明.論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76-78.

[3]趙雷.淺析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理論觀察,2012(2):139-141.

[4]楊增崠,湯明月,李曉雪.高校國防類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提升———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8(Z1):74-77.

[5]李之團.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育觀察,2019(35):33-35.

[6]黎進.關于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湘南學院學報,2012(1):111-114.

[7]孔憲巍.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J].長江叢刊,2018(12):239-240.

[8]任虹靜.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職業技術,2019(8):50-53.

[9]于揚.高校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的基本途徑[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149-150.

[10]周純.高校學生社團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沖突與融合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9(2):45-48.

[11]周賢君.論高校學生社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現途徑[J].高等農業教育,2017(2):44-47.

[12]顧海燕,郭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的構建策略[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1(1):39-42+23.

作者:夏成龍 單位:安徽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