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區域經濟發展的思維分析

時間:2023-03-30 17:32:18

導語:新常態區域經濟發展的思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常態區域經濟發展的思維分析

摘要:社會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階段,各個地區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是由于現實社會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制約因素,影響了區域經濟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需要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理念,從戰略層面出發合理規劃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戰略思維要求相關人員可以從大局出發,對區域內的各類資源要素進行整合和分析,利用長遠的眼光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發揮各類資源要素的優勢,激發區域經濟活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持續發展體系的構建。基于此,本文結合新常態背景,分析了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演變過程以及發展問題,利用戰略思維提出了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期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下;區域經濟;戰略思維

1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思維演變過程

1.1提高資源要素利用率

資源要素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每個地區都有屬于自己的資源優勢,在傳統的經濟體系中只是重視對資源進行利用,忽略了資源的內在價值,在戰略思維的影響下從資源利用逐漸轉變為提高利用率,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發揮資源要素的優勢。例如,嘉峪關市礦產資源豐富,擁有21個礦產種類,通過開挖礦產提升了經濟發展速度。然而隨著礦產資源數量的不斷減少,新能源推廣范圍擴大,發展資源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受到了影響,當地必須要重視對產業結構進行轉型和調整。

1.2挖掘文化和地緣要素

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其之所以可以快速發展在于人們對于文化產品的需求量提升,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各個區域均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在戰略思維下重視對文化元素進行利用,打造特色文化產業結構。嘉峪關早在20世紀便被列入到文化遺產地名錄中,每年前往嘉峪關旅游的游客數量持續增加,嘉峪關市通過對文化要素進行利用推動了文旅融合產業的發展。地緣要素主要是指每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嘉峪關屬于蘭新鐵路樞紐站,可以方便人們的出行,大量游客在此地區中轉,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有著積極作用。

1.3拓展產業技術要素

科學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以往地方企業并不重視對科學技術進行研發,在新時代環境下,人們對于產品的質量要求有所提升,企業如果仍然沒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會影響產品優勢[1]。戰略思維下重視對產業技術要素進行拓展,增加產業技術研發資金投入,為相關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充分激發企業研發活動開展積極性,對傳統產業結構體系進行轉型和升級。例如,在農業發展中開始重視融入信息化技術,打造訂單式農業發展模式,將農業和物流、制造等各個行業進行融合,形成資源互補的發展模式。

2新常態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2.1發展協調性問題突出

縱觀國內各個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不協調問題極其突出,例如甘肅省產業結構仍然處于單一化發展階段,即使甘肅省為各類新興產業提供政策、資金支持,但是受限于薄弱的經濟基礎,經濟發展能力和中東部地區相比仍然缺少優勢。在甘肅省內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質量、速度也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象,嘉峪關市經濟發展重視依賴傳統產業,例如礦產產業、旅游產業,并未結合新常態下市場環境的變化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如礦產開采率下降,旅游產業文化要素融合不足。

2.2經濟環境越發復雜

經濟發展環境和區域經濟發展速度聯系緊密,當前國內、國外經濟形勢存在不穩定的問題,市場環境波動幅度大,經濟要素,給部分企業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嘉峪關市旅游行業是當地的主要產業,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近幾年游客出行量大幅度降低,打擊了旅游業,經濟發展態勢低迷。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持續增加,國內很多企業開始和國際企業展開了合作,但是由于國際環境復雜,部分國家對中國經濟發展采取了限制政策,這也有可能會出現貿易摩擦,不僅不利于經濟合作活動的開展,也會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3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發展途徑

戰略思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進行應用符合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目標要求,可以針對地域經濟體系進行優化和改革,落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

3.1增加資金投入量,夯實發展基礎

3.1.1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有著緊密聯系,通過完善區域基礎設施體系可以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提高對各個企業的吸引力,逐漸擴大企業入駐規模,落實招商引資目標,扶持區域內新興企業。例如,交通是基礎設施建設中所關注的重點,交通體系是否完善決定了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如果交通能力較差會使當前地區和外界之間的交流受到影響,也會制約其他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嘉峪關市當前交通運輸業正在逐步恢復,并且開始廣泛建設各類交通工程,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重要便利,也可以為物流運輸業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除此之外,網絡設施也是急需完善的基礎設施項目,通過擴大5G網絡技術的覆蓋范圍,可以為各類信息化產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擴大信息企業規模,增加對高新人才的吸引力,從而促進區域內人才要素流動。3.1.2利用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技術對傳統產業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加快產業轉型速度,改變以往對于某種資源要素依賴過多的現象。工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國家所重點發展的產業,在工業生產活動中存在著較多的安全隱患,并且工業生產環境惡劣會給工作人員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在工業生產中融入工業機器人、工業網絡可以優化工業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在短時間內制作更多的工業產品,有效避免人為操作失誤,提升了生產安全性[2]。政府部門也應積極鼓勵制造業對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形成自動化的生產模式,利用智能技術對生產流程進行監測,及時發現各項設備存在的異常信息,做好故障診斷,保證生產環節銜接的有序性。信息化技術也推動了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例如電子商務經濟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提高了產品銷量,擴大了銷售對象范圍,為區域經濟效益的提高打下了基礎。嘉峪關市應積極鼓勵當地農民發展電子商務經濟,在各大電商平臺中設置產品銷售店鋪,如拼多多、淘寶等,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

3.2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加強經濟保障

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緊密聯系,完善的政策體系可以保障區域經濟穩定發展,維護市場秩序的穩定性,規范市場環境。政府部門應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目標、要求對經濟發展政策進行調整,包括經濟政策、保障政策、法律法規等,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各類問題處理對政策內容進行細化,強化經濟持續發展能力。例如,當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資金不足的現象,融資渠道單一,政府應當重視為企業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持。對于高新企業、中小型科技企業等提供便利政策優惠,減少企業稅收壓力,促使企業可以將資金投入到科技研發活動中,從而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為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同時重視積極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貸款服務,針對優化現有貸款流程,對政府所重視科技研發項目提供專項產品服務,滿足企業資金需求,讓企業能夠在更短時間內獲得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可以開發線上服務系統,企業無需前往線下辦理各項流程,只需要在線上提出申請,經過金融機構審核后,在線上撥付貸款,提高了貸款服務效率。

3.3搭建區域經濟合作,促進協同發展

區域經濟之間的合作交流是極其關鍵的,通過有效合作能夠做到資源互補,打造利益共同體,強化經濟穩定性,形成協同一體化的戰略空間。各省應當對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要求省會城市能夠主動和其他城市展開經濟交流合作,將省會城市作為中心,利用其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區域經濟發展圈,形成全方位的戰略合作模式,涉及合作領域包括文化行業、醫療行業、教育行業、工業等。人才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高素質人才才能夠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但是目前部分地區出現了人才流失的現象,人才都會前往各個大城市就業或者學習,本地人才數量減少,人才數量少,經濟發展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影響企業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對于外界優秀人才吸引力下降,人才無法得到補充,形成惡性循環。在區域合作過程中需要促進人才資源要素的流通,重視向各個地區輸送優質人才,形成人才共享的模式,防止出現人才單向流入的現象。例如,高校可以和當地企業展開深度合作,打造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企業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訓練的環境,高校將人才送入到企業內作為實習生,彌補了企業人力資源不足的局限性,也有利于提高人才整體素質,使其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在高校教學過程中也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發展家鄉的意識,培育家鄉情懷,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家鄉經濟建設。城市與城市之間也需要對各類產業技術資源進行共享,企業可以共同參與同一項目的研發,或者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和其他地區的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加強產業鏈之間的聯系,應用供應鏈管理理念。

3.4深入挖掘特色資源,優化產業結構

特色資源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也是提高企業或者產品競爭力的關鍵,在新常態背景下只有挖掘特色資源的優勢,才能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鏈,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4.1特色農業。農業是甘肅省的主導產業,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嘉峪關市近年來農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農產品產量及品質均有所提高,應當依據當地的農業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種植特色農產品。嘉峪關市目前將“種業、蔬菜、奶業、生豬”作為農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力求能夠對農業產業鏈進行延長,從而生產出更多的優質農產品。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依據地域自然優勢,培育新的產品品種,提高農產品性能水平。傳統農業生產是以每戶農民為基礎單位,在現代化農業體系中重視打造生產基地,形成農業連片生產模式,引進各類農業機械設備和新型生產技術,提升農產品品質[3]。重點培育龍頭企業,讓龍頭企業以及農民合作社展開深入合作,打造一體化的市場營銷體系。由龍頭企業向農業合作社發布訂單,合作社和農民進行溝通,從而解決農產品銷路單一的問題。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應當順應綠色經濟發展趨勢,重視申報綠色農產品,強化產品市場經濟效益,打造精品農業。

3.4.2特色旅游業。當前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明需求也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旅游的方式放松身心,感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目前旅游業發展出現了千篇一律的問題,游客到達每一個景點可以發現紀念品、美食、游玩項目都較為相似,沒有突出地域特色,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在文旅融合理念的影響下,特色旅游業應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將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行業發展理念中,讓游客可以在旅游過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升旅游體驗。嘉峪關市內的各個旅游景點應當對當地的特色民俗文化進行挖掘,組織特色民俗活動,為旅游景點增添色彩。重視研究特色文化創意產品,根據地域特色設計符合文化特征的產品會提升游客的消費積極性,在無形之中進行文化滲透。在設計文創產品時應當改變以往只是設計紀念掛飾的理念,將各類實用物品和文化元素進行融合,例如設計特色服飾、玩偶等,將文化元素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到產品設計中。除此之外也可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以往游客通常是前往各個大城市進行旅游,生活節奏相對較快,鄉村旅游節奏慢,可以讓游客感受到特色風俗人情,也能夠讓游客和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符合現階段游客需求。鄉村地區應當發展觀光旅游業,打造特色的農業景觀,讓游客前往鄉村地區的農業生產基地進行農產品采摘,積極發展農家樂,為游客提供地域特色飲食和住宿服務。

4結束語

經濟發展態勢整體趨于平穩,但是國內以及國外經濟形勢仍然較為復雜,市場環境波動幅度較大,區域經濟發展壓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始終處于較高的狀態。信息技術、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全球產業結構體系帶來了新的推動力,高新產業迅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也需要考慮到各類技術帶給產業的積極作用,加快資源要素整合,利用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加強產業結構之間的互動效果,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在區域經濟戰略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增加資金投入量,對政策體系進行完善,為各個區域之間搭建經濟合作平臺,并對特色資源進行挖掘,形成區域性特色產業,提升品牌效益。參考文獻

[1]方艷.經濟新常態下區域物流產業與產業結構互動關系研究:以廣東省2000-2017年面板數據為例[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1):9-14.

[2]杜兩省,胡海洋.經濟新常態下科技創新與區域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聯立方程模型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9(8):1-8.

[3]朱明.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創業和區域經濟增長分析:以西南地區面板數據分析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1(11):134-136.

作者:李霞 單位:中共嘉峪關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