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育管理工作規范化半年總結
時間:2022-09-10 09:48:00
導語:教育局教育管理工作規范化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州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緊緊圍繞縣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縣十五屆二次會議確定重點工作目標,創新工作思路,加強組織領導,切實采取措施,認真抓好“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學校建設和排危工作、高中和職業教育發展、教師隊伍培養和提高教育質量等各項工作。根據《**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任務分解的通知》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州人民政府做好和推進2009年全州重點督查的20個重大建設項目和20項重要工作文件的通知》的要求,現將2009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園)541所,教學點338個。其中縣教師進修學校1所、完中4所、職高1所、民辦高中1所、初中24所、小學483所(含完小338所)、幼兒園27所。全縣有20所鄉鎮成技校(含省級成技校5所),有村級成技校168所(含自然成技校8所)。全縣有教職工6766人(含代課教師261人,合同工8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3869人,初中專任教師2169人。全縣在校中小學、幼兒園學生139745人,其中高中7697人,初中38471人,小學86615人,幼兒園、學前班6962人。
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99.45%,小學在校生年輟學率0.50%;初中階段入學率97.62%,初中在校生年輟學率2.26%;高中階段入學率26%;幼兒入園(班)率27.26%;7至15周歲“三類殘疾”入學率74.09%;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2%,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85.58%。全縣18個鄉(鎮)和174個村委會(社區)均建立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現有青壯年總人口439700人,其中青壯年非文盲人口437174人,非文盲率99.43%,抽考復盲率2.13%。全縣小學生均校舍建筑面積4.43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積7.56平方米。全縣“普九”人口覆蓋率達100%、人均受教育年限6.30年(比全省低2.2年,比全州低0.16年)。
二、工作措施及進展情況
(一)狠抓“兩基”鞏固提高工作。2009年1月,我縣“兩基”鞏固提高工作通過州人民政府復查年審后,縣教育局根據州復查組的反饋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強化工作職責,狠抓“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爭取年底通過省級復核。一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鞏固提高工作責任追究制度的通知》(廣政發〔2008〕74號)和《**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鞏固提高工作方案的通知》(廣政發〔2008〕75號)文件精神,制定切實有效的“控輟保學”措施并加以落實,組織全縣性收回流失生工作2次,各鄉鎮分別組織收回流失生達5次以上,截止6月份,全縣先后共收回流失生2687人,控輟保學工作取得了一定得工作成效,為“兩基”29項指標達到省復核和國檢要求奠定基礎。二是調整充實了縣、鄉“兩基”鞏固提高工作領導小組和業務人員,并組織縣級“兩基”業務培訓2次,深入各鄉鎮指導好“兩基”業務工作。三是抓好學額鞏固,提高普及程度。縣教育局積極協調“兩基”成員單位和掛鉤扶貧單位,結合各鄉鎮實際,齊抓共管,全力配合,開展好教育捐資助學活動,解決中小學生入學難問題,使普及程度得到穩步提高。四是組織召開全縣教育工作會及“兩基”攻堅表彰大會,表彰全縣33個先進單位和220名優秀個人,促進全縣“兩基”鞏固提高工作順利進行。目前,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45%以上、小學適齡兒童輟學率控制為0.50%,初中適齡少年毛入學率97.62%、初中適齡少年輟學率為2.26%,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74.09%;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2%、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85.58%以上、初中3年玩學率86%以上;非文盲率99.43%,抽考復盲率2.13%。五是積極開展“無盲”鄉鎮創建活動。4月份,蓮城鎮、珠街鎮和篆角鄉“無盲”鄉鎮創建工作通過州級驗收;認真做好董堡鄉、南屏鎮和八寶鎮“無盲”鄉鎮創建工作。
(二)加快學校建設和排危進程。在抓好全縣學校發展規劃、建設的同時,全面掌握全縣危房情況,完善中小學校舍建設規劃方案。一是嚴格執行有關招投標制度,協調相關單位落實好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統計和財務管理工作。二是負責施工檔案管理,協調、配合審計、質檢等有關部門開展相應工作。三是對排危工程質量進行嚴格監管,加快排危進度,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全縣D級危房改造任務。四是拓寬籌資渠道,加強學校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五是基本完成預定工作目標。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設主體工程進入第5層,占地面積6672平方米,主樓建設面積359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546萬元,省撥120萬元,缺口資金426萬元,爭取8月底主題工程完工;縣一中學生廚房主體工程完工,已進入裝修階段;完成27所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規劃;那朵希望小學、拖施小學2個援建項目工程已在招標;著手落實特殊學校建設工程啟動工作;實施整體排除D級危房改造面積3萬平方米,項目學校36所,完成投資759.27萬元,竣工面積10155平方米。同時,加大對B、C級危房的監控,摸清底數,做好統計和圖片、資料等危房檔案收集工作。
(三)繼續擴大高中辦學規模,突出抓好縣一中擴建和縣民職中實訓基地建設。一是科學合理規劃高中校點布局,狠抓“兩基”鞏固提高不放松,為高中教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堅持規模擴大與提高質量并重,在擴大辦學規模的同時,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內強教師素質,外樹學校品牌,全面提高高中學校的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三是努力提高學校等級,爭取用3年的時間,使**一中晉升為省一級二等完全中學、**三中晉升為省一級三等完全中學,二中、四中晉升為二級一等完全中學。2009年,組織和指導廣一中申報國家級“綠色學校”。同時,發揮市場作用與兼顧教育公平原則,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多元化管理,多模式辦學,解決投入不足、辦學體制單一問題。四是充分發揮廣一中的優勢和品牌效應,幫助、帶動二、三、四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教學質量。五是做好廣一中擴建和民職中實訓基地建設的各項協調配合工作。目前,縣一中擴建土地測量全部結束,總征地戶數217戶、總面積152.519畝(其中:田114.159畝、地37.94畝),6月20日進入公示,若無爭議,將進行征地資金兌現,縣一中學生食堂預計7月底竣工;縣民職中實訓基地遷建工程通過縣人民政府批準,現正與縣發改局、國土局、建設局、蓮城鎮政府等相關部門協調配合,進一步做好前期規劃工作。六是做好2009年高中招生工作。全面安排部署普高、中職招生6000人(普高、中職各3000人)任務。6月份,1785名考生參加高考結束。力爭下半年使在校生規模達10505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36.7%。
(四)積極組織教師隊伍培養培訓,加快了縣進修學校省級示范性學校建設。建立和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制度,制定全縣校長、中層干部、中小學教師的中長期培訓方案和各校校本培訓方案,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培訓力度,通過強師德、提素質、鑄師魂、育名師,造就一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一是抓好教育干部隊伍和高中教師的培養和培訓。二是開辦縣級骨干教師研修班。把各鄉鎮具有5年至8年教學經驗,在本轄區擔負課改重要作用的優秀骨干教師組織到教師研修班學習,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科專業能力,使之回到學校起到帶頭、引領的作用。目前,已分別開展縣級圖書管理員、實驗員和安全管理員培訓共計8期,投入經費49.312萬元培訓1150人;州級高、中考培訓287人;省級骨干教師培訓20名;抽調骨干教師赴上海培訓10人。三是對學歷偏低、年齡偏大、學習欲望不高250名教師進行適應性培訓。讓這部分教師分批脫產到縣教師進修學校進行為期2個月的培訓,促進他們意識轉變和專業技能提高,激發他們的愛崗敬業精神,以適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四是對中間大部分教學方法不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農村學校班主任,將這部分班主任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作為培訓的核心內容。五是縣教師進修學校通過省級驗收,充分發揮培訓職能。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善縣進修學校職能建設,提升辦學品牌,在州教育局的關心和指導下,2009年1月縣教師進修學校通過省級示范性教師進修學校。
(五)強化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貫徹國家、省、州德育工作有關規定,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育質量,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切實采取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實效性。開展“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一是認真落實《**縣中小學教學過程質量管理規定》、《**縣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和《**縣教育局關于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加快“農遠”項目工程的熟練運用,強化實驗教學,加強對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改革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水平的測試方法,制定科學的教學評價方案。二是采取掛鉤鄉鎮學校的方式,深入基層調研,送教下鄉,指導全縣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截至目前,送教下鄉131人到174個村完小870個課時,受益學生5.39萬人次。四是認真分析和開好中考、高考研討會,統籌和協調優質教育資源,力爭使我縣普通高中辦學達到學生低進高出、高進強出的辦學目標。四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教育思路,強化學校管理,推進新課程改革,加強“農遠”項目的使用和實驗教學,開展“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構建社會、學校、家庭和教師的和諧關系,促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力爭使2009年高考、中考、義務教育階段期末考試質量明顯上升。
(六)學校建設和整體排除現有中小學D級危房得到進一步落實。一是在抓好全縣學校發展規劃、建設的同時,全面掌握全縣危房情況,完善中小學校舍建設規劃方案。二是嚴格執行有關招投標制度,協調相關單位落實好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統計和財務管理工作。三是2009年計劃優先排除最危、最急校舍30000平方米,涉及項目學校32個,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已開工建設6個項目學校、共2980平方米,其余26個項目學校、共27020平方米正在進行設計、圖審階段,計劃6月前全部開工建設。四是剩余危房面積59289平方米,涉及項目學校242個,總投資5928.9萬元,計劃2010年底前全部排除完畢。目前,已完成所有項目學校規劃,正在進行招投標前各項準備工作。五是積極爭取州級1億元貸款盤子和3000萬元的貸款貼息盤子,盡快落實縣級配套缺口資金貸款1000萬元,切實加強管理,嚴格工期、嚴格標準、嚴格操作規范,保證質量、保證進度、保證安全,確保圓滿完成整體排危任務。
(七)抓好“農遠”項目的管理和使用,促進“普實”工作順利實施。一是完善“農遠”項目的資源配備,加強管理和使用,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使用效益。上半年,開展信息技術課件制作競賽活動2次,使“農遠”工程資源得到推廣應用。二是整合資源,確保“普實”工作進展順利。在全縣教育經費緊缺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努力做好摸底調查工作,制定《**縣縣“普實”工作實施方案》,成立“普實”工作領導小組,在縣教育局設立“普實”辦公室,明確了工作目標和任務,明確了各鄉鎮學校掛鉤工作人員,統一措施、統一工作要求。同時,及時派出專業工作組分別深入各實地調查了解“普實”所需儀器藥品、用房改造、實驗室桌凳柜、配套設施等情況。經統計,全縣應普及實驗教學的學校308所,其中:需達高級中學一類標準配備1所、完中一類標準配備學校3所,初中一類標準配備學校22所、初中二類標準配備學校2所,小學一類標準配備學校39所、小學二類(A)標準配備學校163所、小學二類(B)標準配備學校78所;全縣尚缺實驗室275間、實驗保管準備室238間、整套儀器208套、桌凳4642組、儀器柜3683個、演示臺345張、準備桌367張,需補充完備儀器91套,需改造實驗室781間,需投入資金1205.54萬元。目前,全縣各學校“普實”用房正在維修改造,規劃采購“普實”儀器藥品及配套物資清單,投資1121.68萬元,預計6月底完成采購任務。三是把舊莫鄉昔板中心學校、縣城區一小和蓮城端諷完小3所學校確定為鄉鎮中學、城區學校、完小的“普實”示范點,并安排專人蹲點指導和督促落實。目前,各試點工作正在緊張開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26日,縣委、縣人民政府召開“普實”工作啟動大會,安排部署了今年各鄉鎮的“普實”任務,明確了具體的目標,縣人民政府與鄉(鎮)政府簽訂了“普實”責任書。“普實”所需設備正在進行采購,計劃7月底前完成實驗室的改造工作,10月底前完成“普實”迎檢各項準備工作,11月迎接州級“普實”評估初驗,12月迎接省級“普實”評估驗收。公務員之家
(七)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新機制,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和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政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資金撥付及使用等相關制度,切實加強學校經費管理。一是加大中小學公用經費的投入。2009年春季,我縣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專項資金由2008年春季的1627.78萬元提高到2170.37萬元(其中中央補助1736.3萬元,省級補助434.07萬元),確保全年小學生每生達到300元、初中每生達到500元。二是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政策,認真落實國家“兩免一補”政策。2009年春季學期全縣有125086名學生使用免費教科書,125086名學生免交學雜費,32634名學生享受生活補助,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26%;2009年春季貧困生補助資金1092.13萬元(中央546.07萬元,省級546.06萬元),確保小學貧困生每年每生500元,初中貧困生每年每生750元。享受人數達32634人(其中小學10532人、初中22102人)。
(八)學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教育局始終對學校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制定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應急方案,學校每周開設一節安全課,每學期舉辦安全知識宣傳活動,提高了師生的安全防護意識。進一步修訂完善安全保衛、值班、安全日志、危房鑒定和改造等制度,嚴格住宿管理制度、飲食衛生制度、家長聯系制度、乘車安全制度及堅持安全工作日檢查、周小結、月匯報制度,落實24小時值班制,加強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制定和管理,健全安全預警機制,加大安全檢查力度,不斷消除學校安全隱患。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初中在校生流失現象仍然突出。由于受打工潮的影響,留守少年兒童逐步增多,控輟保學難度加大,“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任務艱巨。
(二)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全縣教育投入總體不足,加之D級危房學校校區自然條件惡劣,導致校舍建設工程進度較慢。“普實”資金缺口大,導致實施進度慢。
(三)高中教育發展步伐亟待加快。縣一中擴建資金缺口大,前期工程進展較慢,縣民職中實訓基地遷建項目工程啟動慢。
(四)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急需完善。師資力量分配不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受到遏制,師資隊伍培訓條件和效果有待提高。
(五)中小學“減負”工作深入落實不夠,教學質量和學生升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六)教育系統安全體系不夠完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導致教育評價滿意度難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