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林業局監察上半年總結
時間:2022-04-21 09:27:00
導語:區林業局監察上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半年,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林業局的指導下,圍繞著“又好又快發展,促進全面進步”的要求,立足*林業發展的形勢和特點,全面落實省、市林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建設中心城市生態強區”的工作思路,自覺融入市區發展大局,增強改革意識、機遇意識和服務意識,以林業改革為抓手、項目開發為重點、農民增收為目的,創新機制,狠抓落實,各項工作都邁出了新的步伐,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2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㈠林業工作概況
⒈林業產值:上半年,全社會實現林業總產值6.27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035億元,比增11.49%;第二產業產值4.1565億元,比增48.1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7933億元,同比增長60.24%),第三產業產值785萬元。其中竹業產值達到2.05億元,同比增長61%,在竹業產值中,規模企業加工產值0.908億元,同比增長91.*%。林產品實現持續較大幅度增長的勢頭。完成人造板產量4.0033萬m3,同比增長51.88%,其中膠合板等加工企業規模擴大,產量大幅度增長,膠合板生產1.83萬m3,比增113.02%;鋸材生產10.2782萬m3。其它人造板生產1.6413萬m3,同比增長203.22%。1-5月份,為國稅、地稅代征木材稅款312.99萬元,征收育林基金432.14萬元。
⒉木材生產:木材產銷兩旺,上半年全區完成木材產量14.34萬m3,同比增長19.26%,銷售木材14.29萬m3,比增15.79%;按銷售渠道分,銷往區內13.6314萬m3,比增22.14%;銷往區外0.6548萬m3,同比下降79.82%。
⒊資源培育:完成更新造林面積56416畝,是任務數54000畝的104.47%,其中個私造林面積44960畝,占全部造林面積的80%。營造林業四大基地10940畝,其中鄉土珍貴樹種基地建設720畝,大徑材基地建設2500畝,建設工業原料林基地7720畝,毛竹豐高基地200畝。全民義務植樹108.7萬株,占任務104萬株的104.5%,四旁植樹53.6萬株。
⒌林改工作:全區完成集體林權登記發換證面積202萬畝,占應登記發證面積244.2萬畝82.7%,占已申請登記面積221.6萬畝的91.2%,已發換林權證27371本,6個未完成林改村已有3個村通過林改方案,正組織力量全面實施,另外3個村組織開展方案的修訂和完善工作。29個林改基本合格村已基本整改到位的行政村有15個,還有14個行政村正在組織整改。
⒍林權糾紛調處:根據“輕、重、緩、急和先易后難”的原則,完成各類林權糾紛調處28起面積5748畝,占全年調處計劃32起的87.5%,其中巨口鄉7起,太平鎮14起,塔前鎮3起,爐下鎮1起,峽陽鎮1起,西芹鎮1起,王臺鎮1起。
㈡主要做法和成效
⒈造林綠化工作蓬勃發展。一是更新造林積極性大大提高。植樹造林總量連續三年增長,20*年全區植樹造林面積達到56416畝。二是個私造林繼續成為主力軍。我區林改基本到位后,提高了個私造林育林的積極性。同時,鼓勵農戶采取聯戶經營或承包經營方式,進行集約化、規模化造林,促使今春個私造林達到44960畝,占當年造林面積的80%。比去年個私造林增長48.62%。三是種苗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市森科種苗有限公司培育出的輕基質網袋容器苗木,具有成活高、長勢快、成本低、應用廣、結構好、利環保的六大優點,提升種苗質量,倍受我區乃至周邊10個縣(市、區)林農的青睞。黃小晶省長用“是個好項目,要宣傳,要推廣。”高度稱贊輕基質容器育苗項目。上半年,該公司輕基質網袋苗木已銷售800萬株,輕基質網袋600萬袋。四是樹種結構得到改善。以公司加農戶、公司與國有林場、采育場合作的方式,鼓勵企業和林農種植油樟、鄧恩桉和紅豆杉,進一步改善我區工業原料林資源不足的現狀,20*年完成紅豆杉種植7000畝,油樟種植392畝,建立光葉楮、鄧恩桉、刨花楠等科技推廣示范基地1500畝。四是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推廣使用輕基質容器苗木,每年從育林基金中切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項用于種苗生產建設。村集體和林農采用輕基質育苗容器造林杉木和闊葉樹苗每畝按200株、每株按0.1元補助,馬尾松每畝按300株、每株按0.05元補助.五是“護綠、愛綠、興綠”的綠色文明活動全面展開。投資500多萬元,對165公里的公路和9公里的鐵路進行綠化和綠化改造,對大橫村、夏道村、水井窠村、斜溪村、吉溪村、陳丹村、游地村8個非林地造林示范村進行綠化、美化、香化的加固和拓展,投資16萬元營造27個品種4萬多株花、草、樹木。
⒉林業改革穩步推進。一是林改攻堅掃尾工作穩步進展。2月下旬,*區委、區政府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對各鄉鎮(街道)下達了林改及配套改革目標責任狀。3月26日,舉辦了全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業務技術培訓班,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林業站長和業務骨干100多人參加培訓。5月25日,召開全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匯報會,19個鄉鎮(街道辦)分管領導匯報林改進展情況,部署下階段林改工作。同時,不斷創新服務方式,以統一印制300份公告的形式代替遺失700份舊式林權證、自留山證的登報申明,為林農減少支出70余萬元。目前,全區已發換林權證面積192.3萬畝(含生態林43萬畝),占已申請登記發證面積221.6萬畝的86.7%,登記發證27371本,與全省其他縣市發換林權證速度相比,位居前列。二是企事業改革全面推進。五個國有采育場改制工作已全面結束,82%以上的職工選擇了入股置換身份。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并先后成立民營和混合所有制的有限責任公司。林業公路段改革已進入掃尾階段。隨著改革的深化,四個新公司在培育優質高效資源、實行集約管理和規范管理方面,充分發揮了主力軍和帶頭兵作用。
⒊林改成果進一步鞏固。一是深化林業投融資改革。從去年起,組織召開了五次林權抵押貸款問題會議,林業局專門組織人員進行調研,并多次與信用聯社溝通形成意見,提交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區政府出臺補貼利息的方式解決林農貸款難的問題,切實做到“面向群眾,手續簡便”。上半年,林權抵押貸款600萬元。二是全面啟動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今年,我區被國家林業局列入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試點之一。人工商品林主伐實行按小班面積控制采伐,分樹種、經營類型、按樹齡從大到小排序,按面積控制。我區近四年每年的森林主伐面積指標控制在4.2萬畝以下。4月16日,正式啟動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4月27日,召開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動員會議,對各鄉鎮分管領導,林業站負責人進行培訓。目前,各鄉鎮(街道辦)該項改革試點進入實施階段。三是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和補償機制試點工作。按照“落實主體、維護權益、積極保護、科學利用”的原則,我局積極開展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和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在全區范圍內推行聯戶管護、專業管護、委托管護和均戶管護等模式。全區上半年安排共有8個鄉鎮10個村開展了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和補償機制試點工作任務。目前,10個村完成試點工作,下半年將全面推開,爭取兩年內全面完成改革任務。進一步完善生態公益林的管護補償制度,根據管護合同要求,20*年及時預付管護費137.85萬元,占應支付的60%。四是推進股份制合作林場試點工作展開。引導林農、造林大戶、木竹加工企業主等,以親情、友情、技術、資金等為紐帶,以家庭聯合經營、股份聯營、合作林場等形式,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促進造林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目前,全區林地面積在20萬畝以上(含20萬畝)的鄉鎮正在展開3個股份林場試點工作,20萬畝以下鄉鎮正在展開2個股份林場試點工作,每個試點林場面積在5000畝以上。五是林業服務體系得到完善。今年4月份我局退出機關二樓招待所,按照“提供信息、中介服務、林權交易登記、行政許可、抵押貸款服務、科技法律政策咨詢、林業科技培訓推廣”等8項功能的要求,進行服務中心職能設置,確保7月底前啟動區級林業服務中心;同時,加大對基層林業站的網絡延伸,方便林農,提高辦事效率。
⒋竹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是帶動竹農科學養竹。在大橫鎮、西芹鎮建立護筍留竹示范片6片4000畝,指導竹農按示范片比例留好清明前后的壯筍,并通過適當砍竹,培育合理的竹林結構,進而提高竹林的效益。二是邊遠山竹林效益得到開發。今年來竹山機耕道向二重山、三重山延伸,邊遠山竹林得到有效開發利用。20*年全區計劃安排100公里竹山機耕道,激發竹農加大低產竹林改造,提高集約經營水平,直接增加了筍竹產量。上半年全區冬筍產量1.27萬噸,春筍產量2.95萬噸,筍干760噸,竹材258.01萬根,小徑竹0.66萬噸。三是筍竹規模以上企業發展迅速。上半年新增規模以上筍竹加工企業3家,筍竹龍頭加工企業達到10家,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有效拉動了筍竹價格全面上揚。全區鮮筍價格每公斤平均上揚0.5-0.8元,毛竹價格每根平均上揚1-2元,最高價(10寸)達17元/根。各地群眾紛紛自發投資、投工、投勞加快竹山機耕路和竹山水利設施建設,加強毛竹林的撫育管理,提高竹林的集約經營水平,全年留養新竹1463.1萬株。
⒌項目帶動林業經濟發展。一是“森林人家”生態旅游產生良好效益。今年“五一”期間,我區上洋村開展的“森林人家”休閑健康游接待省內外游客3.57萬人,收入達52萬元。二是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繼續實行規模以上企業“—廠—折率、—品—折率”、“扶大限小”的措施,主動協調解決我區平臺內征占用林內用地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對新上的木竹加工企業注冊資金要求達到500萬元以上,并按《*省林產加工業發展導則》辦理,積極主動提供服務等措施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如配合海博斯公司完成對原材料的可行性調查,目前,投資3000萬元的“竹原纖維轉化為紗”項目已落戶在爐下鎮斜溪工業園區內;*市華泰竹木有限公司今年3月兩條生產線開始投入生產,年創產值4500萬元以上。*魏氏木業有限公司新上項目已完成廠房建設13000平方米,今年產值有望達到3500萬元;延發竹木有限公司新上項目的廠房正在建設過程中,計劃在年底前投入生產,6月份設備安裝完畢,年創產值也將在3000萬元以上。藝竹綠色工業有限公司的木竹混合地板出口國外,產品供不應求。目前,延發竹木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級大中型工業企業,這是我區首家木竹制品企業被列為省級大中型企業。延發竹木有限公司、匯雄實業有限公司、*天富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三家企業被評為市級龍頭企業。三是拓寬招商引資渠道。發動全系統企業積極參加“5·16”旅洽會、“6·18”項目成果交易會等招商活動,通過已落地的企業進行以商招商,取得良好效果。在今年的“6.18”項目成果交易上,我局組織的25家參會企業共引進4個項目,其中與中國林科院現場簽約了總投資2000萬元“城市綠化苗木現代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和“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技術與裝置”項目,與*省新華林木發展有限公司現場簽約總投資4000萬元項目的“光葉楮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與浙江省溫州市保綠景園開發有限公司總投資3500萬元的“鄧恩桉種植基地建設”項目。目前,總投資4000萬元、面積10萬畝的光葉楮項目已在我區注冊落地。
⒍資源保護措施有力。一是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建立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引導鎮、村成立“三防協會”組織,對成立協會的每個鄉鎮補助1萬元;目前全區有14個鄉鎮成立“三防協會”組織,5個鄉鎮街道正在籌備。積極開展計劃燒除試點工作,在來舟鎮召開計劃燒除現場會,其它各鄉(鎮)已全面展開。完成營建防火林帶120.1公里。據統計,1-6月份共發生森林火災1起,過火面積14.6公頃,受害面積13.2公頃,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未發生人員傷亡事故。5月16日,國家林業局駐榕專員辦何美成副專員到我區調研,對我區的森林防火體系建設給予很高的評價。二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取得成效。制訂《*區重大林業有害生物應急預案》,認真開展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防治和檢疫工作,投入6萬余元對樹木園進行防治白蟻和藥劑樹干涂白。上半年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達10102畝,已防治面積4150畝,正在防治面積5952畝,進行木材調運檢疫簽證3627批。三是加大打擊破壞森林違法行為。林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和森林公安形成了有效的綜合執法網絡,組織開展了“打團伙重整治”專項行動,“綠盾二號”行動,重拳打擊盜砍濫伐、亂捕濫獵違章運輸等違法犯罪活動。據統計,查處林業刑事案件56起,破41起,逮捕15人,取保候審19人,起訴23起34人,查處林業行政案件476起,處理違法犯罪人員418人次,收繳木材6098立方米,收繳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0只,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只,死體1000多公斤,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412.1萬元。四是加大名木古樹和珍貴樹種保護力度。在19個鄉鎮(街道)開展古樹名木核查、建檔、掛牌保護試點工作,對全區散生古樹名木1050株,古樹群43個(株數1333株)實行掛牌,與名木古樹所有者或管護責任人簽訂管護合同,進一步落實名木古樹和珍貴樹種的管護責任,及時開展嚴厲查處盜伐名木古樹和珍貴樹種的活動。上半年破獲16起非法采伐、運輸、收購珍貴樹種的案件。五是認真開展二類調查和森林經營方案編制。今年6月前已完成外業調查工作,5月22日至27日,市區兩級林業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我區森林資源規劃外業調查進行檢查驗收,檢查結果為合格。
⒎精神文明成效明顯。一是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建工作長效機制。建立黨委委員掛點聯系基層黨支部工作制度,加強對支部工作的檢查、指導和監督。建立黨員關愛機制,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利用“七.一”、春節等重大節日組織慰問,今年春節林業局對下屬的特困企業及困難職工慰問金達17萬元。充分發揮工會的“橋梁樞紐”作用,籌建職工互動基金會,幫助職工因天災人禍等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困難,渡過難關。二是及時調整基層黨組織建設。理順黨員管理。對因企業改制下崗的黨員進行跟蹤調查,及時調查核實,接轉組織關系,做到下崗黨員有去向、不流失。根據現有行政、企事業的組織狀況變化,及時調整基層黨組織設置,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體系,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三是完成全系統基層黨組織的換屆工作。對系統內已屆滿的基層黨組織按規定程序進行換屆。四是黨風廉政建設常抓不懈。建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聘請11位離退休人員和林業一線職工為黨風廉政監督員,做到“關口”前移,加強對重點部位和“熱點”問題的完善和監督。上半年參與工程招投標4項,降低投資資金2.02萬元;參與國有林木流轉招投標4片,通過公開投標提高收入19.2萬元。四是狠抓平安創建工作。圍繞著建設“平安林業”這個主題,加大宣傳力度,堅持“嚴打”態勢,認真落實涉林矛盾糾紛調處工作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推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切實做好安全生產的各項宣傳和防范工作,定時深入一線檢查督促,加大安全經費投入。五是強化機關效能建設和政風行風工作。始終圍繞“服務發展、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從抓教育、抓制度、抓服務、抓監督入手,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基層所站效能建設和評選“服務發展最佳股室”和“群眾最不滿意股室”活動,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機關效能建設和行評工作。檢驗中心在15個工作站推行末位淘汰制,對總評分居倒數前三位的檢尺人員實行待崗一年,停發工資及獎金的處理。大大轉變工作人員作風。六是加快掛村幫扶和掛鉤社區工作。圍繞掛村幫扶和掛鉤社區工作要求,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積極發揮林業行業優勢,從資金、技術和林業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與西芹鎮中坪村、洋后鎮大祿村、太平鎮劉家村、水南辦篁路社區居委會“對口聯姻”,結成“互動聯動”共同體,幫扶資金達到6萬余元。七是弱勢群體得到關注。積極為改制后的采育場和公路段一線職工解決住房問題,對現有林業系統住房進行整合,在鄉鎮所在地國有劃撥土地中建設經濟適用房安置職工。八是林業宣傳得到加強。舉辦林業系統宣傳信息培訓班,編發內部刊物《延林信息》11期,專題簡報2期,報送的林業工作的信息,被《中國綠色時報》、《閩北日報》、《閩林動態》、《*新聞》、《*政務公開》、《*組工》、《效能簡報》等采用。
二、存在問題:
一是部份村強占國有林地現象不斷蔓延。近年來,隨著林改工作基本結束,林農從林木中嘗到甜頭,搶占國有林地、盜砍國有林現象不斷發生,并呈蔓延趨勢。
二是偷盜伐林木出現新動向。由于加工企業原料嚴重不足,加工企業采取高價收購原材料,一些群眾受利益驅動,采取就近盜伐生態公益林中的松雜樹種,造成我區生態公益林受到破壞。
三是油樟枝葉收購問題。當前業主沒有出臺收購油樟枝葉保底價,農戶沒有種植、管護油樟積極性。有的地方前幾年種植油樟失管或改種別的樹種,有的油樟進入采收期,卻無人問津。
四是林產業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浪費資源的“五小”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爭資源現象仍然比較突出,大部分龍頭企業不夠大、不夠強,產業鏈短,帶動力不強;科技含量偏低、木材綜合利用率不高,低附加值的產業比重過大,產品結構不合理,企業競爭力不強。
- 上一篇:林業局監察上半年的工作總結
- 下一篇:林業局監察上半年工作總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