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局農機化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21 03:36:00

導語:縣農業局農機化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農業局農機化半年工作總結

20*年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精神為指導,圍繞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十一五”計劃目標,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進俱進,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一年來,農業機械快速增長,服務功能逐步增強;開展各類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消除事故隱患,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農機技術推廣取得新突破、農機技術培訓工作持續升溫;上道路運輸拖拉機的年度檢驗工作達到預期目標、專門從事農田作業拖拉機年度檢驗工作通過努力檢驗率達到67.7%,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積極組織農機科技人員和農業機械投入春秋耕生產和抗旱救災工作。一年來,農機化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的穩步健康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20*年農機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20*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759萬瓦特,比上年6575

萬瓦特增加184萬瓦特,增長2.8%;農業機械總值達到4228萬元,比上年4027萬元增加201萬元,增加5%;擁有各類農業機械8715臺(件)。其中:農用運輸機械977臺(包括農用運輸車143輛),年完成運送化肥、糧食、農家肥、農建等農用物資2218萬噸/公里;耕作機械1055臺;加工機械1742臺,年完成農副產品加工量8.9萬噸(其中:加工飼料2.3萬噸)。排灌動力機械1586臺(件),年完成機電排灌面積18962畝;收獲機械9臺,年完成機械收割面積5633畝;農機從業人員達到3421人,占全縣農村總人口的1.5%;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3818萬元,上繳國家費和稅378萬元。

二、20*年農機化主要工作回顧

(一)組織農機科技人員和農業機械服務春秋耕生產

春秋耕生產期間,共組織農機科技人員和干部職工29人/865天次,下鄉指導服務,檢修各類農機具1235臺(件),投入農田作業機械896臺,完成機耕面積100466畝(按復種面積計算),機耙面積86847畝,投入聯合收割機7臺,完成稻麥收割面積5633畝,投入制缽機275臺,開溝機11臺,播種機17臺,完成機制缽玉米育苗移栽面積4562畝;機械深施化肥面積62150畝,完成機械開溝面積3540畝;機械條播小麥面積6891畝,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做到了農機與農藝的緊密結合。

(二)農機安全生產工作

我縣20*年的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在州委、州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州、關于安全生產的有關文件和各級召開的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州拖拉機及駕駛操作人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楚政辦通[20*]22號文件),(楚雄州農業局關于轉發省農業廳《關于切實加強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的通知)(楚農通字[20*]22號),(關于印發《楚雄州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楚農通字[20*]18號),《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州農村地區拖拉機安全管理專項檢查的實施意見》(楚政辦發[20*]8號文件)精神,我局研究下發了各類通知和文件,認真開展了農機安全生產的監管工作和各類專項檢查整治工作。

1、認真開展了農機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

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年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姚政辦發[20*]14號)和《楚雄州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實施方案》(楚農通字20*]18號文件)的通知精神,縣農業局于3月26日下發了*縣農業局文件姚農字[20*]14日關于印發《*縣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3月31日又研究下發了《*縣農業局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對農機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落實。

(1)各鄉鎮農技推廣中心、縣農機監理站,按照職責、權限,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管理,堅決杜絕不符合安全技術條件的拖拉機上路行駛,確保道路交通安全。并積極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一次拖拉機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對無證駕駛、違法載人、無牌無證、異地注冊登記、多年脫檢、報廢后重新上道路行駛、拖拉機所有人變更、擅自改型改裝等違法行為進行了專項整治。

(2)各鄉鎮農技推廣中心、縣農機監理站,組織人力和物力,開展了安全生產檢查工作。春耕生產期間,是農機下田作業的高峰期,各鄉鎮農技推廣中心和縣農機監理站及早準備,組織一定人力物力,開展了春耕生產期間的農機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堅決取諦無證操作、無牌作業等違法行為。

(3)做好農田作業拖拉機年度檢審的后期掃尾工作,對脫檢的拖拉機進行補檢,新買的拖拉機要求辦理落戶等相關手續,提高檢驗率,確保拖拉機安全服務于農業生產。

(4)專項整治期間,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抓好拖拉機駕駛員“安全日”學習教育工作,上半年全縣共組織上道路拖拉機駕駛員“安全日”學習活動18場次,參學率達95%以上。二是強化責任、層層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農業局與農機監理站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縣農機監理站與各鄉(鎮)農機站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鄉(鎮)農機站與拖拉機駕駛員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專項整治期間,鄉(鎮)農機站與拖拉機駕駛員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書》1047份。三是開展了農田作業拖拉機的安全檢查工作,據統計,全縣開展安全檢查12天,檢查農田作業拖拉機1231臺次,其中:無證作業123臺,無牌作業58臺,現場辦理落戶農田作業拖拉機17臺,檢修農機具1243臺(套)。

(三)開展了拖拉機安全管理專項檢查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專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2號)、《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州農村地區拖拉機安全管理專項檢查的實施意見》楚政辦發[20*]8號文件精神,我縣研究下發了《*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拖拉機安全管理專項檢查的通知》(姚政辦發[20*]28號文件)下發各鄉鎮,成立了以縣農業局局長為組長,縣公安局副局長、縣監察局副局長、縣農業局副局為副組長,縣安監局副局長、縣交通局副局長、縣運政管理所所長,縣農業局農機股股長、縣農機監理站站長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并于20*年5月28日至30日,由縣人民政府組織公安、安監、監察、交通、農業等安全生產成員單位,分兩個檢查組對全縣九個鄉鎮的拖拉機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大檢查。檢查組按照檢查內容采取聽取匯報、查記錄、看痕跡材料等方式,對各鄉鎮拖拉機安全管理進行了了全面的檢查。

檢查組用了三天時間,檢查了九個鄉鎮貫徹落實(姚政辦發[20*]28號)和(姚農字[20*]14號文件)精神,檢查了前期開展的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情況,拖拉機駕駛員安全教育學習情況,拖拉機及駕駛員縣、鄉、村三級“戶籍化”管理臺帳,異地注冊拖拉機清理登記及管理情況,本行政區域內拖拉機違法載人、無證駕駛及違法載客等違法行為是否得到有效整治等情況,通過檢查,兩個檢查組對各鄉鎮在拖拉機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對存在的不足給予了指出。通過檢查,我縣拖拉機和駕駛人員的基本情況是:全縣擁有拖拉機2360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806臺,小型拖拉機764臺,手扶式耕整機877臺;拖拉機有牌有證1888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797臺,小型拖拉機498臺,耕整機593臺;拖拉機無牌472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9臺,小型拖拉機179臺,手扶式耕整機284臺;異地落戶大中型拖拉機41臺。拖拉機駕駛員情況:全縣有機有證駕駛員1674人,其中:8.83千瓦以上拖拉機持證人員1252人,8.83千瓦以下拖拉機持證人員422人;無機有證139人,有機無證486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0臺,小型拖拉機178臺,耕整機278臺)。

(四)開展“全國安全月”活動、加大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工作

(1)“全國安全月”活動期間,各鄉鎮農機站向各學校中小學學生發放《致中小學學生的一封信》8000余份;積極參加由縣安委牽頭組織的“全國安全月”安全宣傳咨詢活動,參加活動人數4人次,并發放《致中小學生的一封信》和《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傳材料4000余份,農業局懸掛布標一塊。

(2)各鄉(鎮)農機站也積極行動起來,利用標語、黑板報、廣播、布標等形式,對安全生產進行了有聲有色的宣傳。據統計,全縣9個鄉(鎮)共粘貼標語415長,出黑板報18期,懸掛布標9塊,廣播宣傳11場次,參與鄉(鎮)組織的“全國安全月”宣傳咨詢活動18天次。

(五)完成了我縣從事農田作業拖拉機及上道路運輸拖拉機的年度檢驗工作。

3月份和8月份是我縣專門從事農田作業拖拉機及上道路運輸拖拉機的檢驗時間,農業局及時組織農機監理站和農機技術學校的相關人員,在各鄉鎮農技推廣中心(農機站)的支持配合下,認真開展了此項工作。檢驗農作拖拉機487臺,占應檢數719臺的67.7%,檢驗上道路運輸拖拉機875臺,占應檢數909臺的96.3%。較好地完成了上道路運輸拖拉機的年度檢驗工作。

(六)加強指導、協助農機使用者協會開展工作

我縣農機使用者協會成立近四年來,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和縣監理站的辛勤工作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抓好拖拉機駕駛人員入會工作;二是抓好會員安全學習工作,每季度一次的駕駛員“安全學習日”活動,縣監理站都到各鄉(鎮)指導學習。全年共開展駕駛員“安全學習日”活動39場次,參學4396人次,平均參學率達95%,有車有證上道路拖拉機加強人員教育培訓面達100%,占道路拖拉機加強員保有量的95%;播放交通安全光碟18場次,出黑板報12期,全年與機手簽訂《農機安全生產保證書》1750份;三是抓好會費收支財務管理工作,將有限的會費投入到基層片組為會員做好服務工作中;四是抓協會片組會員活動制度建設,探索協會會員活動以機站牽頭,監理站把關,駕駛員管理駕駛員的新型管理模式,以保障協會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農機技術推廣和農機技術培訓工作

我縣今年的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一)是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縣委、政府工作思路,春秋耕生產期間,充分發揮現有機具潛能,積極投入農業生產。大春生產期間,積極投入烤煙預整地機耕作業,起到了較好的示范推廣作用。(二)是配合縣煙草部門完成了起壟機的補貼推廣工作.共補貼農戶63戶,起壟機64臺,補貼資金249600元,農戶投入369920元,合計資金619520元.同時培訓起壟機操作手83人,極大地促進了我縣烤煙栽種進度,為煙農豐產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是按時按質完成了農機購置補貼項目。20*年,我縣完成了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0萬元。為把中央這一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讓購機農民得到真正實惠,縣農機技術推廣站的全體同志積極努力,勤奮工作,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搞好宣傳,發動群眾報名購買補貼機具,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確定補貼對象和補貼機具,整個工作平穩有序開展。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我縣共購入8—15馬力手扶拖拉機22臺,15—25馬力拖拉機4臺,80馬力以上拖拉機2臺,微耕機18臺,增氧機15臺,全喂入稻麥聯合收割機3臺,春翔—250型旋耕機2臺。L338型犁2張。共補貼農戶64戶,補貼機具68臺,項目總投資656370元,其中:農戶投入455920元,中央財政補貼200450元。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我縣的農機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機為農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我縣的農機技術培訓工作,在全校教職員工的積極努力下,共舉辦培訓班5期,培訓學員385名,其中:新訓G證256名,新訓H證2名,新訓K證105名,H證增駕G證9名,K證增駕G證13名,。在整個培訓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精神,嚴格按照培訓收費標準,保證培訓學時,注重培訓質量,嚴把培訓安全,實現了全年培訓安全事故零記錄和考試合格率100%的好成績。做到了社會滿意,主管部門滿意和學員的滿意。

(四)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的工作

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在鄉(鎮)黨委、政府和縣農業局的領導下工作,認真履行農業局安排的工作職責以及年初與農業局簽訂的《20*年農機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的目標任務。一年來,圍繞農業農機中心工作,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春秋耕生產期間,積極組織農業機械及農機科技人員下鄉服務,抗旱救災,指導農業生產;配合縣農機監理站做好了對專門從事農田作業拖拉機的檢驗工作;組織本轄區上道路運輸拖拉機年度檢驗工作;組織好駕駛員安全日學習和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檢查工作;部分有條件的鄉(鎮)農機站,還積極尋找農機作業,大力開展農機生產經營活動,增加創收,增強了機站的自身活力和目標管理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農機工作存在的問題

1、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沒有賦予農業農機上路執法權,農機監理部門無法對上道路拖拉機實施動態管理,農機監理路檢路查行政執法工作無法開展,給農機安全生產帶來了隱患。

2、農作拖拉機監管不力,檢驗率不理想。由于農作拖拉機較少上路行駛,交警監管不到,而農機監理部門又缺乏管理的法律依據,使這部分拖拉機處于半脫管狀態,造成今年農作拖拉機檢驗率不理想。

3、由于農機監理制服被取消,對規范農機行政執法工作造成一定影響。

4、鄉(鎮)農機站農機管理人員發展不平衡,且逐步減少,部分鄉鎮農機管理人員被鄉政府抽調做其他工作,而個別鄉鎮已無農機管理人員,嚴重影響了鄉鎮農機管理報務站工作的正常開展。

5、鄉(鎮)農機站管理手段單于,服務功能差,給鄉(鎮)農機站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6、農機推廣無推廣工作經費,且農機技術推廣站無公務費,農機培訓費政府統籌過高,不利于我縣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

7、無工作經費,“創建平安農機、促進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不正常。

四、2009年農機化工作計劃及要點

1、不斷加強農機隊伍建設,加強農業農機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培訓,努力提高農機管理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

2、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讓農民得到真正實惠,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機裝備水平。

3、繼續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及各項專項整治工作。

4、指導好各鄉(鎮)拖拉機駕駛員“安全日學習”和教育管理工作。

5、做好2009年農作拖拉機及上道路運輸拖拉機的年度檢審工作。

6、繼續抓好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示范和農機技術培訓工作。

7、開展好“農業機械使用者協會”的日常工作,積極發展會員,擴大協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8、開展好“創建平安農機、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后期實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