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局農村文化調研材料
時間:2022-01-15 02:54:32
導語:文廣局農村文化調研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活動開展和經費管理情況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嚴格按照省廳、市局部署,把“三項活動”作為農村文化總綱來抓,作為政府惠農工程來落實,作為文化工作的品牌來創造。活動不僅覆蓋全縣各地,而且帶動了農村文化事業的整體繁榮,取得了較好效果。至今,開展農民綜合文體活動約600次,赴鄉村文藝演出1100場(含省市劇團演出場次),電影放映23200場。其中2011年開展農民綜合文體活動132次,赴鄉村文藝演出182場(其中市采茶歌舞團演出18場,省木偶劇團演出4場),電影放映4111場。2007年以來,我縣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專項資金每年177.49萬元,其中電影放映資金86.86萬元,占總資金的49%,文藝演出資金約30-38萬元,占總資金的17%-21.4%,其余為開展農民文體活動資金,占總資金的30%-34%。縣政府每年都配套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日常工作經費5萬元。
(二)主要做法
1、突出亮點,注重特色,活動開展成效顯著。
一是注重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結合,突出了文化活動主旋律。我縣開展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時,都是根據縣委、縣政府某一階段的中心工作,為突出縣委政府工作主題,加強了文藝創作、文藝宣傳和文體活動的策劃。如,2005年,林業產權改革是全縣農村涉及千家萬戶的中心工作,我們根據林改重點,適時編排了一場主題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縣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文藝演出專場,深入鄉村演出40余場,有力配合了林改工作,宣傳了黨的林改政策;2006年,我們根據當前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來的新典型和取得的新成績,創作、編排了小品《鵝緣》和舞蹈《虹》等多個劇目,在全縣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巡回演出達60余場,充分展現了我縣新農村的新風貌;2008年以來,是我縣“雙創”工作的關鍵年,我們根據“雙創”工作重點,編排了一臺以“雙創”為主題的文藝節目,深入鄉村巡回演出80余場。同時,根據當前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來的新典型和取得的新成績,創作、編排了《鄉里鄉親》、《彩云追月》、《盛世中國》等多個劇目,在全縣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巡回演出100余場,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好評和領導的高度贊揚。此外,我們還與縣紀委、縣政法委等有關部門、單位聯合組織開展了“廉政文化六進”、“創建和諧、平安”、“抗擊冰凍災害”等專題文藝演出,極大地配合和支持了政府中心工作開展。
二是注重與保護、挖掘文化遺產相結合,有效傳承了民間文化。我們把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與當地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和挖掘結合起來,有目的地組織當地農民開展文化活動。為進一步挖掘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縣每兩年舉辦1次農民戲劇展演和農村絕活奇趣表演。2006年、2008年、2010年共舉辦了3屆農民戲劇展演和農村絕活奇趣表演,共有、、、、、等8支農民業余劇團參加了展演,采茶戲(三角班)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有40位農村民間藝人參加了農村絕活奇趣表演,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口吹嗩吶不換氣、口叼重物、倒立手走路、一根筷子端水杯、手寫空心字、擼火鉗、烙筆畫、剪紙、大刀、棍術、氣功、魔術等,一個個絕活,精彩絕倫,讓人嘆為觀止。
三是注重與培植農村文化專業隊伍相結合,拓展了“三項活動”的外延。一方面積極組織縣文工團、縣電影公司、縣文化館等文化單位開展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活動。另一方面我們把農村文化工作重心轉移到培育農村文化經營大戶、引導農民自辦文化上,有目的、有重點地扶持和發展一批農村文化經營大戶和農村文化活動團體,使之真正成為農村文化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在對現有的農民業余劇團和農村文化經營大戶給予重點資金扶助、藝術指導和活動帶動之外,我們還出臺了激勵措施,鼓勵村組和部分農村能人投資農村文化事業發展,擔當農村文化經營大戶。全縣共組建農民業余劇團8支,農民腰鼓隊6支,農民健身操隊8支。其中,比較突出的是鎮農民業余劇團,該劇團在縣局的扶助下,目前劇團已發展演員24人,他們自編自演了《鵝緣》、《鄉里鄉親》等劇目20余個,每年在附近村組巡回演出就達80余場。、、和等農民業余劇團在縣局的扶持下也積極編排節目開展演出。如:農民業余劇團今年春節期間到鄉村演出30余場。農民業余劇團每年要編排劇目20余個,赴鄉村演出達400余場。
四是注重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成為農村文化陳地建設的助推器。
在農村文化“三項活動”中,注重與當地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一方面積極組織文化單位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另一方面組織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村民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推動了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通過“活動帶發展”的模式,鼓勵村組在開展農民綜合文體活動的同時,建立村民文化活動室。一些鄉鎮和村組為了有效開展農民文體活動,紛紛擠出資金投入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在縣局的扶助和帶動下,全縣新建村級文化活動室50個。為了進一步充實文化活動室,一些新農村幫建單位也圍繞著“三項活動”紛紛向掛點村捐贈圖書、文化活動器材等,農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2、獲獎情況。
2007年11月,農民業余劇團參演的節目《鵝緣》榮獲全省“農民劇團展演”一等獎。2008年11月,農民業余劇團參演的節目《鵝緣》獲第九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銀獎。2009年12月,農民業余劇團參演的現代采茶小戲《因大失小》榮獲全省農民文藝匯演三等獎。2007年,楊天義、賀建中獲市文化局、財政局“全市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先進個人;縣局和縣文化館獲“全市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8年3月縣電影公司獲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先進集體。
3.開展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與“一村一品”農村特色文化品牌創建相結合的情況。
①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扶持農村文化團體,帶動農村文化陣地發展,為“一村一品”提供物質保障。農村文化活動開展以來,通過以活動帶動的方式,我縣農村文化陳地有了很大的發展。為了讓文化真正在農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縣強力推行“三個扶持一個帶動”,鼓勵農民自辦文化。一是政策扶持。2006年開始,縣委、縣政府就出臺了《縣自辦文化優惠辦法》,明文規定凡是涉及農民自辦文化的項目,一律免交各種稅費。同時,對農民自辦劇團或其他文化經營項目,規定可以先開辦后辦證。對地處偏遠的鄉鎮,縣文廣電局還組織工作人員上門辦證。二是資金扶持。對農民自辦劇團或文化活動室,縣文廣新局按開辦情況、規模大小和實際成效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一定的資金扶助。三是技術扶持。對于有業余愛好的文藝骨干,縣文廣電局每年都要組織開展一至二次文藝培訓。同時,對農民業余劇團和其它農民文藝團體,縣文廣新局還經常組織縣文工團、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上門進行藝術指導,并免費為他們提供服裝、劇本、道具、音響、燈光等服務。四是活動帶動。通過組織開展全縣性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或鄉鎮文化活動、社區文化活動來帶動農民自辦文化的發展。如:每年全縣都要開展一次農民業余劇團劇目展演,同時還經常組織農民業余劇團參加省、市農民劇目展演。2007年11月,農民業余劇團在縣局的組織、策劃下參加全省農民劇目展演,并獲得全省一等獎的好名次;2008年11月,又代表參加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獲得銀獎;2009年12月代表市參加全省農民文藝匯演獲三等獎,給全縣農民劇團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的扶持帶動,新組建農民業余劇團8支,農民“腰鼓隊”6支,農民健身操隊8支。到目前為止,全縣已有“腰鼓隊”、健身操隊、“太極扇”隊、二胡、農民業余劇團、農民放映隊等農村文化活動團體80余支。有100余個村建有文化活動室,239個村建有圖書室。通過對農民自辦文化的有效扶持,出現了特色文化村多,農民自辦文化團體多,農民特色文化活動多。為村民提供了娛樂、休閑、健身的活動場所,為構建“一村一品”提供了物質保障。
②創新農村文化活動,為“一村一品”注入活力
為創新農村文化活動,不斷為“一村一品”注入有機活力,我縣把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與當地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和挖掘結合起來,有目的地組織當地農民開展文化活動。如:為保護和傳承盤谷小祠下村民間“鰲魚燈”,我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到盤谷鎮谷村小祠下與當農民一道手把手地學習和改進制作編織技術,編排了“鰲魚燈舞”組織農民巡演。為傳承民間中秋文化,2006年中秋節,我們把“三項活動”的舞臺搬到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鎮燕坊村,在當地組織農民舉辦“相聚燕坊,共賞明月”的系列文體活動,燒寶塔、跳燈舞、吃月餅、祭月神,活動吸引了附近村莊農民1000余人參加,氣氛活躍,場面熱烈。此外,我們對、、、、等地的“三角班”、水田鄉西流村的“藤盤舞”、盤谷下曾家村的“長龍”、采茶劇等多項民間傳統文化進行挖掘、保護與開發,將它們列入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彰顯了“一村一品”的文化特色。
4、經費使用與管理監督情況。
①嚴格要求,強化管理,資金管理嚴謹規范。
在資金管理上,我們嚴格按照省廳制定的《省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有關文件要求,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做到不擠占、不挪用、撥付及時、足額到位。
(一)當地政府為“三項活動”安排了專項配套資金。縣政府專門從縣財政中安排了35萬元配套資金用于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的開展,其中日常工作經費5萬元。
(二)嚴格管理,專款專用。在省級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省廳、市局要求,規范操作,嚴格管理,并做到把好三關:一是把好資金賬戶監管關。省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工程啟動后,我縣在縣工商銀行縣會計核算中心設立了縣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資金專用賬戶。縣財政局接到省級專項資金后按規定將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專項資金打入縣財政專用賬戶上。縣文廣電局則根據管理規定按程序和實報實銷的方法從專用賬戶上將資金撥付給組織實施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的單位,整個資金使用過程全程接受縣財政和審計監管。二是把好資金審批關。按照上級要求,我縣統一使用《省農村文化活動經費報帳憑證》,并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先由當地鄉鎮政府或村委會簽字、蓋章,后由鄉鎮財政所審核簽字、蓋章,然后交縣文廣電局“三項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簽字,最后報領導審批。同時,還要求在每一張報帳憑證上,實施單位必須提供3-5個村民手機電話,以備調查核實。三是把好資金使用關。按照省廳、市局要求,我們制定了《縣農村文化事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我縣文藝演出、電影放映的采購標準和采購程序以及農民綜合文體活動的使用經費標準和組織開展程序。《管理辦法》經縣政府批準后,并以縣政府文件形式下發給各鄉鎮人民政府。在資金的具體操作和使用過程中,先由各鄉鎮政府向縣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辦公室報送本年度的“三項活動”實施方案,再由縣文廣電局根據活動方案協同相關文化單位付諸實施。整個使用過程,嚴格規范,做到了不截留、不挪用、不擠占、并嚴防虛報冒領。
②精心組織、認真部署,活動管理井然有序。
一是能夠按照省廳、市局要求,及時報送有關活動統計情況月報表,并做到詳盡、真實、準確。
二是能夠按規定向鄉、鎮提供所需的戲劇、電影等劇片目錄。如縣電影公司從數字電影儲備目錄中調出有關影片目錄并打印成冊,供鄉鎮場選擇。縣文工團根據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身邊的典型事例編排文藝劇目10余個,用于文藝演出。
三是在活動方案報批上,堅持“三級報送,三級審核”制度。每次活動,尤其是農民綜合文體活動,活動前先由所在行政村提出活動方案,經鄉鎮文化站和鄉鎮人民政府認定、簽字蓋章后,再由當地文化站向縣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辦公室報送。在活動方案的審批上,先由辦公室提出實施意見,再交分管領導審核,最后交主要負責人審批。為了規范操作,縣文廣電局還統一印制了《縣農村文化活動方案審批表》。審批表明確了活動申報單位、收文時間、方案名稱、活動內容,領導意見等等。審批手續和檔案資料,做到完整、齊全。
③突出重點,“查”“訪”結合,活動監督有力有序。
一是制定了《縣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農村電影放映、文藝演出和農民綜合文體活動的報批程序、活動要求、監督管理和處罰措施等等。從制度管理上,杜絕違規操作行為的發生。二是加強了活動的日常監管。每次活動結束后,活動實施單位報送過來的活動報表、活動回單,縣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辦公室都要進行認真審核,重點審查有無活動方案、有無村委會證明,有無當地財政所簽字蓋章、有無領導審核、有無活動圖片、活動報表與活動內容是否相符等等,從而確保了活動的經費報銷符合要求。三是采取突擊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加強了活動監管。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們“不打招呼”直接深入鄉鎮、村組核實活動情況。全年共開展檢查活動10余次。從檢查的情況來看,目前我縣尚未發現虛報現象。四是公布監督、電話,設立監督信箱。為了加強活動的社會監管,我縣還在政府網站、政府政務公開欄、縣電視臺向社會公布了活動監督電話。同時,在縣文廣電局、縣財政局辦公大樓內設立了舉報信箱,接受群眾監督。
二、活動所取得的成果
1、特色品牌活動的培育和打造。通過以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帶動的方式,我縣培育了一批特色品牌活動,如每兩年一屆的農民業余劇團展演活動、農村絕活奇趣表演活動。
2、活動的亮點、特點。一是注重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相結合,突出了文化活動主旋律;二是注重與保護、挖掘文化遺產相結合,有效傳承了民間文化;三是注重與培植農村文化專業隊伍相結合,拓展了“三項活動”的外延;四是注重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成為農村文化陳地建設的助推器。
3、活動的影響力,群眾的滿意度,在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文化富民等大局工作中的作用、意義。
當我們走進鎮村的家,撲鼻而來的是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堂高掛的不是傳統的壽祿圖,而是一張種子繁育。水稻栽培技術圖。寬寬的書架上擺著各種圖書、資料。老黃說:“通過農村文化三項下鄉活動,看了電影和戲劇,我懂得了文化科技的重要,現在我又辟了一間書房,花了2000多元買書訂報,讓村里人也常常來這里看看書、讀讀報。”這讓我們感覺到了農村文化活動的鏗鏘之音。享受“三項活動”,農民感慨萬千。農村文化三項活動開展以來,群眾反映良好。有的說:如今的免費送文化下鄉的政策,是黨和政府對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關注和關心,真是要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農民的關心。有的說:過去農村生活太單調,吃了晚飯就睡覺,要么就是打牌,如今電影、戲劇常下鄉,我們的生活充實了。還有的說:過去農民看戲、看電影難,演戲的、放映的收費難,如今可好了,政府給我們買單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4.活動對基層文化單位和隊伍建設的影響和成效。通過“三項活動”,促進了農村文化事業發展。農村文化活動開展以前,農村原有的文化隊伍及設施基本呈現“線斷網破人散”,大多用于唱戲和放電影的大祠堂挪作他用,以及一些文化站名存實亡的狀況,通過“三項活動”,各級黨委和政府把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把農村小康文化作為政府的工作目標;農村文化單位開展以文補文、多業助文活動,鄉鎮以文化為起點,建造各種文化活動場所,有條件的村已修建了影劇院等娛樂場所;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已基本實行專職。
5.活動對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鞏固的作用,尤其是鄉鎮和村級文化陣地建設的促進作用。通過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的扶持帶動,新組建農民業余劇團8支,農民“腰鼓隊”6支,農民健身操隊8支。到目前為止,全縣已有“腰鼓隊”、健身操隊、“太極扇”隊、二胡、農民業余劇團、農民放映隊等農村文化活動團體80余支。有100余個村建有文化活動室,239個村建有圖書室。通過對農民自辦文化的有效扶持,出現了特色文化村多,農民自辦文化團體多,農民特色文化活動多。
三、活動開展中存在的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鄉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后,尤其是村級設施急需改善;二是文藝專業人才偏少,需培植文藝骨干。
四、對今后創新開展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一是要繼續加大活動資金投入,隨著三項活動的深入開展,專項資金應逐年增加;二是專項經費中應提取一部分用于扶持農民業余劇團,使之不斷壯大。三是農民群眾對采茶戲演出要求呼聲大,建議活動資金能向送戲下鄉傾斜。四是加大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文化專業人才發掘培養的力度。
- 上一篇:文廣局文化站自查報告
- 下一篇:文廣局年度個人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