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墓區應急預案
時間:2022-04-05 03:13:25
導語:清明節墓區應急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作原則
1、大力推行綠色生態殯葬、文明低碳祭掃,切實保障祭掃安全有序。把清明節期間群眾的文明、低碳、安全祭掃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公墓管理全體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作用,緊緊依靠有關部門的協調和參與,強化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保護能力,加強通往墓區道路的清障工作,提高科學指揮水平,積極倡導家庭追思會、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踏青遙祭等文明低碳的現代祭掃方式,實現祭掃文明、低碳、安全、和諧、有序。
2、落實應急工作責任制,堅持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在民政牽頭下,明確交警、公安、消防、工商、交通、衛生、教育等相關部門參與安全祭掃保障工作中的職責,充分發揮公墓管理工作人員在清明節期間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中的作用,防止踩踏、火災等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
3、完善應急保障機制,堅持依法規范、依法管理原則,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清明節期間突發公共事件的報告、控制、處置等依法實施管理,一旦出現突發公共事件,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環節緊密銜接,做到快速反應、科學應對。
二、組織領導
縣民政局成立清明節工作領導小組,進行統一組織、協調清明節期間公墓內部的各項管理工作。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進行總負責、總協調,其他相關人員為成員,按分工做好各自工作。聯系各有關單位,根據部門職能進行分工協作、明確責任、落實到位。確保清明期間群眾祭掃活動安全有序地進行。
三、清明節期間可能引發的公共突發事件
1、交通安全事故。由于通往公墓的公路狹窄,公路兩旁菇農生產原料隨意堆放,更加劇了道路的擁堵,加上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家庭出車掃墓,車流人流混雜,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2、山林火災。由于現階段群眾祭掃活動的習俗大多數還以焚燒香燭、紙錢等為主,墓區內樹木茂盛,極易引發火災。
3、擁擠踩踏事故。由于祭掃人員較多,在人流量高峰時段及墓區狹窄地段容易引發擁擠踩踏事件。
4、群眾打架斗毆事件。由于祭掃人員較多,容易就一些小的誤會、口角、擁擠摩擦升級為群體性的打架斗毆事件。
5、祭掃人員摔傷、突發疾病事件。墓區山高路陡,容易發生不慎摔傷、扭傷;掃墓時一些祭掃人員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會因自身的身體狀況不佳而引發身體不適,誘發一些突發疾病。
四、應對措施
1、認真落實祭掃活動工作安排。
由“清明節工作領導小組”進行統一組織、協調清明節期間的各項管理工作。公墓管理單位要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夜間巡防制等,向社會公布值班電話;在墓區主要路口設置墓區指示牌、警示牌,修繕墓區道路、防護欄;在墓區主干道和顯眼地段懸掛張貼安全警示標語和橫幅,對祭掃群眾廣泛宣傳清明掃墓期間注意事項,大力弘揚文明祭掃新風。
2、針對交通安全事故的應急措施:
(1)公路兩旁隨意堆放的香菇原材料,由交通(路政)管理部門先行治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提醒市民盡量采取騎車或步行前往祭掃的方式,以免在停車中給自己帶來不便。
(3)在交通高峰時段(早上7點至下午5點),交警部門對通往太陽山公墓路段進行交通管制和疏導工作,大型機動車禁止通行,派專人引導機動車安全停靠至指定地點,盡量避免擁堵情況的發生。
3、針對墓區火災的應急措施:
(1)指派專人對各墓區進行不間斷巡查,勸阻祭掃人員不安全用火行為,在祭掃形式上,要摒棄燒紙、燒香、點香燭等傳統祭奠方式,采用“鮮花祭祀”、“無煙祭祀”、“家庭追思會”等文明、環保、健康的祭祀方式,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和報告。
(2)在各墓區放置滅火器材,及時清除墓區綠化內的干枯樹枝、雜草,檢查更換老化的電線線路,及時消除各種安全隱患。
(3)萬一發生火災事故,各墓區巡查人員立即趕到現場有序疏散祭掃人員,小的火情用滅火器材進行撲滅,大的火情迅速通知、引導消防部門滅火。
4、針對擁擠踩踏事故的應急措施:
(1)及時疏散密集人群,提醒年老體弱者不要單獨到墓地祭掃。
(2)踩踏事件萬一發生,迅速組織救援并立即報警,通知救護車和醫務人員搶救傷員,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5、針對祭掃群眾打架斗毆事件的應急措施:
打架斗毆事件一旦發生立即報警,由公安人員到場調解處置。
6、針對祭掃人員摔傷、突發疾病事件的應急措施:
(1)在一些危險地帶設置警示牌,提醒祭掃人員注意安全;
(2)準備充足的開水和避暑藥品免費提供,預防祭掃人員因天氣炎熱而引發中暑等身體不適,誘發一些突發疾病。
(3)一旦發生祭掃人員摔傷、突發疾病等事件,立即組織人員看護或護送到安全地帶,并通知醫護人員到場救護。
五、注意事項
在整個清明節祭掃過程中,各崗位人員應各負其責,各單位應嚴密注視、緊密配合,盡量控制突發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必須迅速到位,避免事態擴大發展,釀成嚴重后果。
- 上一篇: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民政局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