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財政局未來五年工作規劃

時間:2022-12-10 04:27:23

導語:經開區財政局未來五年工作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開區財政局未來五年工作規劃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三年倍增戰略的第一年。財政工作將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主基調,培植財源,組織收入,確保稅收收入按預期目標平穩增長;強化預算績效管理,規范財務管理,確保各類資金提質增效;守住債務風險底線,規范投融資行為,確保投融資和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可控;落實各類財政稅收政策,積極服務企業,促進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現就未來五年及“工業立市”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工作措施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預算管理工作,精心指導、精準編制、精細管理,努力實現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更大發展

1.財政局要高度重視預算管理工作,把預算管理作為單位重點工作來抓,定期調度,強化責任,協調聯動,將預算績效管理納入年度部門工作考核。

2.財政局負責精心指導各部門編實編細項目預算,對部門經辦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提高預算編制質量。

3.各資金使用部門要精準編制年度預算,要研究上級文件和會議精神、分析本部門工作特點、結合年度工作實際和往年預算執行情況,科學編制年度預算,特別是項目支出預算。

4.財政局要實施精細管理,定期提醒各部門合理安排支出,提前報送月度支出計劃;跟蹤監管重點項目支出,動態反饋預算執行進度;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切實執行各項財務制度,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嚴肅財經紀律,全面規范津貼補貼發放,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二、全力組織財稅收入,固本培源、綜合施策、創新思路,努力實現經濟實力更大發展

1.加強稅收預期管理,分析經濟形勢,鞏固主體稅源,夯實稅源基礎,實施減稅減費政策,關心存量企業發展,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優化支持產業發展政策,激發存量企業發展潛力,擴大稅基、促進財政增收,保持稅收穩定增長、均衡入庫。

2.加強部門聯動,實施綜合依法治稅,配合稅務、環保、自規等部門開展綜合執法,清理和整治國有土地使用稅、房屋租賃稅收欠稅行為,堵塞稅收漏洞,促進低效用地清理。

3.創新招商思路,改進招商方式,突出產值和稅收貢獻招才引智、招大引強,改善和優化投資環境,培植新增稅源,拓展稅收領域。

4.抓住開發區空間規劃調整機遇,同步調整稅收統計口徑,力爭稅收總額大幅增長、位居省級開發區中流。

三、實施審計源頭治理,分析問題、強化措施、健全機制,努力實現項目內審和審計整改工作更大發展

1.深入分析政府性投資項目內審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及審計提出的整改問題,研究其根源所在,找準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2.施工前,規范圖紙設計、工程量清單編制前期工作,委托資質優良的機構;較大項目必須組織圖紙會審、答疑等活動,早發現早解決問題;不論項目規模大小,均要在施工前確定跟蹤審計協審機構,防止工程中出現漏項、增量不清楚現象,有效提高工程審計效率;嚴謹認真簽訂施工合同,充分考慮開竣工時間、決算價高于審定價10%的審計費由施工單位承擔、資金支付進度等;與規劃設計、勘察、監理、協審機構等簽訂委托審計協議,明確相關職責和違約責任。施工中,“大項目”明確專班運作,“小項目”確定專人負責現場簽字確認工程量和其他施工記錄。完工后,限期組織竣工驗收,按時提交審計材料、出具審計報告。對敷衍了事、無理取鬧、影響施工的規劃設計、勘察、施工、監理和審計等單位,移交有關部門依法處理;若在經開區及投資公司項目庫的企業,立即永久性清理出庫。

3.完善施工合同、工程相關機構責任約定,健全項目施工組織和監管、相關人員工作責任制和項目施工結果評價機制,建立工作臺賬和工程項目檔案管理制度,制定項目矛盾糾紛調解和依法處置方案,防范項目資金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4.對近年來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分析,舉一反三,找出問題的規律和根源,對責任部門進行預警,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如優化招商協議約定條款,規范政策資金審批流程,力爭類似問題不再重復發生、遺留問題盡快解決。

四、改進國企監管方式,健全制度、防范風險、開拓創新,努力實現投資公司平臺效益更大發展

1.規范投資公司監管,維護自主經營的同時,積極承擔起政府賦予的國企職責,完成好政府交辦和管委會委托的各項工作任務,理清政府、企業債務關系。

2.優化管委會對投資公司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機制,配合投資公司結合實際完善人事管理、人員考核、聘用和錄用、資產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讓制度管人管事,以充分調動公司全體職工積極性創造性。

3.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債務風險,制定防范預案和措施,每年進行一次風險評估,及時調整糾正偏差,確保風險可防可控。

4.有效利用好政府政策資金、項目資金、債券資金,短期投資和建設要堅持量力而行原則,事先充分分析評估風險和收益,壓縮中長期資產投資規模。

5.創新市場化運作模式,豐富自身造血功能,積極穩妥與金融機構合作,壓縮融資成本,盤活存量資產資金,發揮基金杠桿作用,提升擔保業務質效,為園區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