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上半年總結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時間:2022-11-10 03:32:57
導語:民政局上半年總結和下半年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1年,區民政局緊緊圍繞民生改善走在前列的目標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努力爭試點、出亮點、創品牌,克難攻堅,開拓創新,全區民政工作亮點紛呈、長足發展。
一、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爭取兩項省級試點。一是全力爭創全省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工作。通過明確鄉鎮政府職責,充實加強鄉鎮工作力量,創新管理服務模式,促進鄉鎮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經濟發展能力全面提升。二是全力爭創全省特困人員監護試點工作。探索完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加強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特困人員的監護照護,實施“一查”、“二定”、“三選”、“四照護”4步工作法,成立由一名監護人、一名照護人、一名幫包責任人、一名居家護理員、一名社工(社會志愿者)組成的“5個一”關愛服務小組,建立完善安全有關注、起居有照護、困難有幫扶、居家有服務、生活有關愛、權益有維護的“6有”工作機制,全力保障和維護好特困人員基本權益,不斷提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
(二)落實兩項民生實事。一是落實殯葬服務溫馨惠民工程。將市第二殯儀館改革提升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所需運營經費全部列入財政預算,由區財政兜底保障。遺體接運、火化等基本殯葬服務項目按1000元/人標準予以補貼,悼念大廳、整美容等經營性服務項目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免費,骨灰盒等喪葬用品全部零差率成本價銷售。2020年上半年累計為群眾減免各項喪葬費用150余萬元。二是落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升工程。河頤社區養老服務站、六合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六合街道河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孤島鎮永興社區老年食堂、孤島鎮西韓村老年食堂等5處養老服務場所均已開工建設。其中2處老年食堂基本建設完成,7月份投入使用。在完成民生實事選址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挖掘社區閑置資源,分別在河盛小區、河欣小區確定2處養老服務場所選址,利用閑置設施改建,目前正在聯系專業養老服務組織來我區投資建設運營。按照能力完好和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分別每人每月200元、260元、320元的標準,為414位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急、助行等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
(三)抓好四項服務改革。一是抓好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將中心敬老幸福園餐飲、運營管理等服務整體外包,以機構養老行業標準為抓手,探索深化專業組織運營、政府行業監管、園民管理自治、社會力量參與的“四結合”運營管理模式,增強運營活力,提升服務質量。二是抓好逝者“身后事”一站式聯辦改革。建立完善“身后事”跨部門聯辦工作機制,精簡申請材料,規范辦事流程,依托全市“身后事”一站式聯辦平臺,通過跨部門信息共享,實現戶口注銷、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結算、醫保清算、公積金提取等事項“一窗受理、一鏈辦理、一次辦好”。三是抓好殘疾人福利政策改革。嚴格落實殘疾人福利政策,實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采取“以任意地申請、戶籍地審核審定及發放”的形式辦理,解決了殘疾人異地申領補貼面臨的“多地跑”“折返跑”等難點堵點問題。將殘疾人“兩項補貼”審批權限列入全區第一批委托下放審批服務事項目錄,進一步優化簡化審批流程。四是抓好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改革。自5月27日起,開始受理省內跨市及跨省辦理婚姻登記預約申請。6月1日起,雙方均非戶籍的內地居民可以憑一方在省內辦理的居住證和雙方戶口簿、身份證申請辦理婚姻登記。
(四)推進六項市級試點創新。一是推進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建設“@救助”社會救助系統,推進“快速救助”“主動救助”“精準救助”“公平救助”。在“民政”微信公眾號鏈接社會救助申請端口,通過“一網通辦”小程序,救助申請可以直接推送到業務系統,實現實時查看和處理,為困難群眾提供不見面申請服務。二是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充分發揮區婚姻家庭輔導中心作用,為離婚當事人提供專業的、人性化勸導服務,上半年累計開展離婚輔導239對,勸和108對;“520”期間共為66對新人提供結婚頒證服務。三是推進社會力量參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試點。聚焦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引導專業社會組織協助開展街面巡查和救助5次,心理慰藉等志愿服務活動2次,尋親成功3起,護送返鄉2人。公開選聘9名特邀監督員,對全區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進行監督,進一步提升我區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水平。四是推進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試點。啟動鎮(街道)社會組織孵化平臺建設,實現全區70%鎮(街道)覆蓋,為入住社會組織提供黨建指導、資源鏈接、場地支持等服務。立了中共市區青年志愿者協會黨支部、中共市區志愿者總會黨支部,社會組織黨組織持續壯大。引導社會組織下沉入駐基層社區,對接群眾需求,承辦公共服務,社會組織影響力不斷擴大。五是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區域化統籌發展試點。委托圣城勝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六合街道轄區內養老設施的統籌運營,結合場所面積和周邊老年人服務需求,建立“六合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食堂、老年服務站)”三位一體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以老年人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導向,依托各養老服務點開展居家上門、助餐助潔、康復護理、長期或短期托養等多元化服務。六是推進兒童關愛服務示范創新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專業社會力量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未成年人關愛服務項目,著力打造“一個品牌”“二個建設”“三個板塊”“五愛工程”,提升未成年人關愛服務水平。項目實施以來,已累計走訪摸排77人次、電話調查172人次,開展關愛服務活動6場次,實施心理疏導和心理關愛11人次,為孤困兒童送去生活及學習物資5批,總價值3.2萬余元。
(五)做好五項重點任務。一是提高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全區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869元/人/月、667元/人/月;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達到1217元/人/月、934元/人/月,護理標準按照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分別提高到2522元/人/年、4202元/人/年、8404元/人/年;社會散居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分別達到1582元/人/月、1189元/人/月;低保和脫貧人口中的殘疾人生活補貼保障標準提高到一級220元/人/月、二級165元/人/月、三四級125元/人/月,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到138元/人/月、132元/人/月。上半年,累計發放各項救助補助資金1660余萬元,惠及困難群眾9000余人。二是深化基層自治和社區治理。依法督導75個村、29個社區完成新一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健全完善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等配套組織。加強村務公開工作檢查、指導和宣傳,發放《村務公開明白紙》1000余份。堅持分類整治,穩妥推進,持續抓好村“牌子多”問題整治,依法清理村、社區牌子2000余塊。加強和諧社區建設,推薦街道參加全省和諧社區示范街道評選,推薦河寧社區、河安社區參加全省和諧社區示范社區評選。三是加強社會組織監督管理。依法完成社會組織年報工作,社會組織年報率達到98%,位居全市第一。深入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明確打擊整治范圍和重點,公開舉報投訴電話,加強輿論宣傳和線索排查,推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四是加強市第二殯儀館績效考評管理。制定市第二殯儀館工作人員績效考評管理辦法,建立按崗取酬、績效掛鉤、多勞多得的考評分配機制。依托“民政”微信公眾號開發市第二殯儀館滿意度評價系統,將考勤管理、工作表現、民主測評、群眾滿意度測評等納入考評內容,設立績效考評獎,強化服務考核,進一步激勵干部職工轉變作風、愛崗敬業,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五是抓好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通過組織培訓、機構自查、分組檢查、聯合消防和市場監管部門檢查、與利津縣異地互查、聘請專家檢查指導等多種方式提升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自查能力。開展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面對面”談話、回頭看活動,主要領導與機構主要負責人面對面談話,簽訂《社會福利機構安全生產承諾書》、移交《社會福利機構安全生產制度清單》,落實機構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鎮街屬地管理責任和民政局行業監管責任。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一是全力實施特困人員監護試點工作。摸清基礎信息,壓茬開展確定監護職責、實施分類監護、落實精準照護等工作,夯實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特困人員的監護責任,指導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創新照護服務方式,全力保障和維護好特困人員基本權益,不斷提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二是加快推進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完善主動發現救助機制,積極推進社會救助向“物質+服務”轉變,拓寬救助途徑和方式,依托社會力量建立“點對點”“全覆蓋”的困難群眾聯系幫扶體系,實現物質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導、能力提升和社會融入等多樣化救助新格局。三是做好社會力量參與規范引導。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和留困兒童關愛服務制度和機制,通過規范參與流程、搭建平臺陣地、提升隊伍素質等措施,努力打造“小城大愛,溫暖回家”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品牌和“兒童關愛服務之家”留困兒童關愛服務品牌。四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民政兜底保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把低收入人群納入監測范圍,尤其是收入超出低保標準的脫貧人口,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定期與扶貧、醫保等單位進行數據共享和對接,及時掌握低收入人群突發意外、收入驟減、醫療費用重大支出等情況,實施主動發現、主動救助。
(二)提升養老服務水平。一是協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相關部門,同時向市局申請,出臺針對老舊設施改造出具消防手續辦理辦法。二是繼續協調油田老年服務部,對老年站、活動中心等場所進行功能提升,提供2-3間養老用房,由專業組織提供服務,增加養老服務功能。三是邀請專業養老服務組織來我區在街道投資建設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食堂、老年服務站)”三位一體的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實行區域化運營,以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為中樞,將轄區內所有為老服務場所整體接管或合作運營,鼓勵設立家庭照護床位,開展層次清晰、功能多樣、形式靈活的居家養老服務,促進養老服務規模化發展。四是聯系專業機構,結合我區國土空間規劃和城鎮總體規劃,制定我區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養老設施布局規劃。五是對接區人社局,委托專業培訓機構開展養老護理員培訓班,提升護理技能。繼續做好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工作。
(三)推進基層自治和社區治理。一是深化基層自治工作。選取優秀《村規民約》開展交流學習,確保自治制度的質量,指導行政村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自治制度的規范、約束作用。推行“陽光村務”,不斷規范村務公開工作。二是改進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依法明確應當出具證明事項清單,并編制出具證明事項辦事指南,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提醒糾正、曝光問責和信息共享核查機制。三是提高社區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制定《城市社區“兩委”專職成員考察方案》,確定城市社區“兩委”專職成員社區工作者身份,落實“3崗18級”薪酬待遇。制定《城市社區工作者績效考核辦法》,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考核工作,充分調動和發揮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社區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四是推動城市社區“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全覆蓋。招錄社區工作者,組織社區工作者外出學習,提升社區工作者工作能力,培養“全科社工”人才,進一步優化社區工作者的分工。
(四)加強專項事務管理。一是推進平安邊界建設。依法完成墾利線、利津線邊界線聯檢工作。及時更新完善國家地名信息庫,啟動我區地名志的編纂工作,推進地名普查成果轉化。二是發展壯大社會專業人才隊伍。建立鎮、街道社工站,整合民政助理、兒童督導員等民政服務力量和團委、婦聯、殘聯等群團力量以及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共同開展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關愛保護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社區融入、社會參與等工作。開展第二屆“和諧使者”評選工作,做好人才庫儲備,為推薦參加“和諧使者”、“齊魯和諧使者”評選打好基礎。三是加強婚姻登記標準化建設。完成建國以來的婚姻登記歷史檔案信息錄入工作,全面建立收養評估制度,引入第三方專業社會組織開展收養家庭評估。
- 上一篇:綜合行政執法局下半年工作打算
- 下一篇:市場監管局上年總結及下年工作計劃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