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科學技術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10 03:50:05
導語:縣科學技術局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1年上半年,縣科技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從研發投入強度、創新主體培育、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實現突破入手,逐步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
1、科技研發投入強度明顯提升。通過開展培訓、入企調研等方式,向企業宣傳科技創新政策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斷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企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1月份舉辦了全縣R&D統計培訓會暨高企政策宣講會,47家企業共80余人參加培訓。從今年統計系統上報數據來看,2020年全縣R&D經費支出為15.5億元,比2019年增長142.6%,比2018年增長118.9%,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2.50%,比2019年提高1.41個百分點,比2018年提高1.24個百分點,實現了從2012年以來占GDP比重的首次正增長。
2、創新主體培育力度不斷加大。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其中科技型企業是最為關鍵的創新主體。圍繞“梯次推進、創新發展”的思路,對一般型企業、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梯次培育,不斷壯大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隊伍。今年以來,將六合化工、正宜包裝等企業列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對象,進行重點培育,從研發費用歸集、專利儲備等方面進行重點指導,推薦13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第一批)。截止目前,全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6家,市級科技型企業9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企業40家。高新技術產業統計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縣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圍的企業共104家,比去年增加13家。
3、項目爭取工作有序推進。一是推動高新技術項目建設。以科技創新類項目為抓手,不斷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今年以來,重點推動靶向納米抗腫瘤新藥、氣體誘導液相射流混煉橡膠新材料制備等10個高新技術項目建設,先后推薦聚氨酯新型液體擴鏈劑DETDA的研發與產業化、面向綠色造紙的廢水處理過程智能軟測量建模方法研究與應用、靶向納米抗腫瘤新藥等5個項目申報省重點研發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等,截止目前,共爭取無償資金1320萬元。其中推薦魯寧藥業有限公司與顏德岳院士聯合研發的靶向納米抗腫瘤新藥申報省重點研發計劃,該項目是將高效靶向親和性與強效細胞殺傷性融為一體,實現腫瘤的精準治療,滿足臨床治療對高效、安全主動靶向抗腫瘤納米藥物的重大需求,將打破國外壟斷。目前在學校實驗室所做體內、外試驗結果表明,該靶向納米新藥具有優異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二是做好人才項目儲備。通過深入企業走訪調研、征集企業人才需求、征集項目技術難題需求、建立人才項目儲備臺賬等形式,扎實推進人才項目儲備工作。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齊魯工業大學田中建教授,青島科技大學橡膠工業研究院依托青島科技大學人才資源,共同申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加快2020年度省高層次人才大賽獲獎項目落地,組織-武漢理工大學樊李紅教授與嘉頤化工有限公司、東興化工有限公司、華泰集團對接交流,推動其研發的“新型負壓封閉醫用護創海綿”項目轉化落地。
4、科技服務平臺作用日益顯現。武漢理工大化工研究院走訪調研企業40余家,征集技術難題、需求25項,邀請武漢理工大學謝智中、胡曉松等13名專家到企對接服務3次,與德坤工貿有限公司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青島科技大學橡膠工業研究院成功申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項目1項、申請專利5項;與齊輪橡膠有限公司簽約14臺硫化機改造項目,改造后的雙動力智能硫化機日產量提升8%,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預計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5000余萬元;建設橡膠制品技術中心、橡膠先進加工技術實驗室;聯合科技職業學院共建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術專業,今年計劃招生100名;邀請青島科技大學的16名專家到企對接服務12次,幫助解決高效率除塵技術、橡膠環保油在橡膠中應用、機械式硫化機效率低等難題和技術需求3 項。新跨界信息科技研究院組織開展科技大講堂、科技金融、企業運營管理等專題培訓講座3次,培訓人員360人次;開展花官大蒜一二三產融合產業對接會、科技職業學院項目合作洽談會等活動,幫助縣內單位對接各類人才資源、高校成果,助力縣內產業發展和高等院所對外合作;積極對接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助推環渤海食品研發中心項目盡快落地。筑夢之星孵化器已入駐企業17家,舉辦線上和線下雙創活動共15場,為入住企業對接前沿技術及人才、幫助企業融資,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支持。頤和國際數字大廈已裝修完成,運營團隊招商進展順利,已對接企業400余家、面談企業50余家,該項目抓實產業定位,合理規劃布局,力爭打造我縣樓宇經濟標桿項目。
5、科技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一是開展產學研精準對接活動。結合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實際,研究分析重點企業技術需求,引導企業加強與縣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交流,組織勝星化工、半球面粉等30余家企業參加中國石油大學組織石化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企業走進武漢理工大學、重點企業走進北京高校院所等產學研對接活動8次。通過產學研活動對接,簽訂合作協議2個,達成合作意向5項。二是組織舉辦重大活動。6月10日,聯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橡膠谷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孫武故里、美麗”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高分子材料創新創業大賽,共有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148所高校的626支團隊報名參賽,其中參賽省份數量及報名團隊數量兩項數據創歷屆大賽新高,決賽將于10月份在縣科技職業學院舉行。5月28日,與省化工研究院簽訂2021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論壇暨石油和化學工業創新指數TOP100企業會合作協議書,同期擬舉辦化工、新材料、三廢治理等分論壇,為企業與人才對接搭建交流平臺。
6、農業與成果科技工作務實推進。一是扎實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大碼頭鎮桑三村及周邊產業發展情況,以產業振興為主要思路,把小麥、玉米高效種植技術作為主要培訓內容,邀請省農科院作物所李升東、高英波兩位專家,舉辦了“小麥玉米種植技術專題培訓班”,重點講解了小麥、玉米的選種、大田壟間種植、重點病蟲害防治等內容,并應對農民提出的葉面肥施肥技術及要點等突出問題進行指導,授課內容通俗、實踐性強,為全縣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實踐了新思路。二是加強科技特派員管理。開展了科技特派員績效評估工作,全縣27名省科技特派員工作記錄和效能評分在合格以上的達到44%,好于全市平均水平。轉變科技特派員選推工作思路,瞄準農科院、基層技術服務站等,以實踐性強為重點,理論性強為輔助,選推科技特派員,推進科技培訓、指導服務等工作切中農民需求,上半年新增進入核準的科技特派員4名。三是提升科技成果水平。上半年,共實施技術評價36件,同比增長1.25%,其中社會公益類(醫療衛生類)29件,與去年同期持平,技術應用研究類累計7件,同比增長75%。累計通過成果評定26件,其中國際領先水平2件,國際先進水平4件,整體科技成果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
7、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扎實開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根據縣委統一部署,第一時間成立局黨組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于3月3日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各階段規定的專題學習內容。局黨支部按照局黨組統一安排,及時召開支委會議,研究制定了局黨組黨史學習教育集中學習教育計劃和黨員個人學習計劃,對黨史學習進行了周密安排,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突出深思細悟,抓好學習教育。充分利用主題黨日、、舉辦學習班等形式,深入系統地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截止目前共開展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史學習專題研討4次,集中學習6次,現場黨性教育1次。創新黨史教育載體,打造“實體+數字”黨建圖書室,以“互聯網+”的方式開啟黨史學習新模式。三是推動成果轉化,踐行為民辦事。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指導企業申報高企、開展產學研精準對接等工作相結合,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聯系群眾“大走訪”活動。今年以來,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走訪調研8次,匯總梳理技術需求及問題41項,建立企業科技創新問題及需求臺賬,分類分層次開展精準對接服務,取得良好成效。
二、存在的問題
1、企業研發費用歸集不規范。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要求是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的制約條件之一,也成為了企業創新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通過前期調研發現在全縣36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只有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東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施普瑞石油技術有限公司等少數高新技術企業能嚴格按照項目來歸集研發費用。
2、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受全縣產業結構影響,高新技術產業企業規模小,數量少,在全縣243家規模以上企業中只有104家納入高產統計范圍,規模較大的石化企業除了勝星化工以外,大部分不在統計范圍之內,而全縣石油化工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在62%以上,占比提升比較困難。1-4月份,全縣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86.6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12%,比年初下降了2.54個百分點。
3、產學研成效不明顯。受肺炎疫情持續影響,縣內企業保生產、保運營壓力依然較大,開展產學研合作意愿不高。原有人才政策不能滿足當前人才引進需求,縣內尚未出臺人才新政,對企業引進、培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難以起到激勵作用。同時,規模以上企業自有人才平臺少、層次低,企業高層次人才柔性合作多,自行培養或全職引進較少。部分產學研合作項目簽訂協議后,推進相對緩慢。
三、下一步打算
1、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一是深入挖掘高企資源。深入鎮(街)、開發區進行調研,通過發放明白紙等方式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企業了解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提高高企申報積極性。計劃再推薦10家以上的企業申報第二、三批高新技術企業。二是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研發費用歸集。落實企業研究開發財政補助政策,通過政策引導企業開展研發費用歸集,同時聘請第三方中介機構做好研發費用歸集指導工作,為下一步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打好基礎。
2、推動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實施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計劃,支持企業完善研發體系,加強技術、產品研發和工藝、裝備改造,根據自身特點和企業需求,建設院士工作站、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等,持續提升發展能力。重點推動鎂卡車輪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建設,抓好奧星化工有限公司、六合化工有限公司、安和乳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重點實驗室建設,爭取年內新增市級以上科技研發平臺10家以上。
3、深化科技合作與交流。突出人才引進,組織開展“企業院校行”“高層次人才行”,為縣內企業和高校專家開展精準對接搭建平臺。組織汽車配件企業與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材料學院開展對接,舉辦青島科技大學第三屆技術交流論壇,開展技術交流、實地考察和洽談合作。持續組織開展各類產學研活動,力爭推介最新技術成果50項以上,幫助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5名。做好“國家人才工程”、“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市黃河三角洲學者”等各類人才申報工作。
4、做好農業科技工作。一是加強科技特派員效能提升。實行科技特派員動態評估管理,按照優、良、合格、差四個層級,對科技特派員進行打分,并上報市、省,對評分為差的,先進行談話后,給予一段時間的觀察,對應采取相關措施。繼續加強科技特派員選推工作,結合動態評估,積極對接省、市科技特派員引導政策,進一步激發科技特派員效能提升。二是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工作。重點結合產業和時節,從調研摸底入手,針對性聘請專家授課,推進農業技術培訓工作,9月份前舉辦三期培訓,切實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工作。
5、持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將抓實黨史學習教育,全面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引導全局黨員干部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力量,以更高的政治自覺,更實的方法措施,更飽滿的奮進精神,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在精準服務企業、提升科技服務水平方面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推動全局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走深走實。
6、著力抓好市對縣考核工作。加強與統計、財政、稅務等部門的合作,積極做好與上級有關部門的匯報溝通,確保圓滿完成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研發投入強度、科技成果轉化以及人才等市對縣考核指標任務。
- 上一篇:銀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意義
- 下一篇:司法局上半年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