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災后重建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05 03:08:54
導語:司法局災后重建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重建辦《關于災后恢復重建一周年工作總結的通知》要求,現將涉及我局災后重建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扎實推進人民調解進項目工作
(一)加強人民調解隊伍建設,營造調解職能大提升大發展的良好氛圍。各鄉鎮確保落實1名副科級鄉(鎮)領導任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落實3-5人組成調委會專、兼職人員,確保人民調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辦公場所、有工作人員辦事,為大調解工作的扎實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其次健全教育培訓制度。發揮縣人民調解指導中心的作用,縣培訓鄉、鄉培訓村和重大糾紛經驗交流的形式強化調解隊伍的培訓,提高調解人員的政策法律水平,從而提高依法調解矛盾糾紛和民事案件的能力。各鄉鎮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維穩“第一道防線”作用,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力度,真正做到橫到邊、縱到底,實現“小糾紛不出村(社區)、大糾紛不出鄉鎮、疑難糾紛不出縣”。做到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確保全縣的社會穩定。
(二)圍繞市依法治市工作方案,全面推進人民調解進項目工作。全縣15個鄉鎮目前建立項目的人民調解室有:多功的“藍天新村”項目調解室、始陽的“樂壩村聚居點”人民調解室、“光榮村聚居點”人民調解室、樂英的“鹽店村聚居點”人民調解室、大坪的“毛山村聚居點”人民調解室、“大坪村聚居點”人民調解室、兩路“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人民調解室、仁義的“永興村聚居點”調解室、“溪口村聚居”調解室、“桐林村聚居點”調解室、“石橋村聚居點”調解室。11個項目調解室均嚴格按照雅司發[2014]2號文件要求,做到了“七有”、“及錄”、“優卷案”。:即:“七有”:有相對固定的辦公場所(與項目部共用);有必要的辦公設備(桌椅和電腦)、有調解員(各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員參與其中),有外觀標識、有規范的名稱、有公示牌、有矛盾糾紛臺賬。“及錄”:所有項目人民調解案件統一及時錄入大調解信息系統。“優卷案”指優秀的人民調解案件按照人民調解文書格式制作建立規范的人民調解案件卷宗。全縣項目調解室共受理糾紛29件。調解成功29件,成功率100%。目前在11個項目調解室中打造了3個項目調解示范點(樂英的鹽店村聚居點、始陽的樂壩村聚居點、兩路高速公路建設項目)。
全縣各級調解組織共155個(其中鄉鎮調委會15個、村調委會138各、社區調委會7個,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2個)、人民調解員775名。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495件,調解成功469件,調解成功率94.75%,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4件,調解成功率下降0.54%,案件下降率為3.35%。共制作規范性的人民調解協議書422份。
二、認真開展宣傳活動,為災后重建營造良好的法制氛圍
(一)深化“法律六進”主題活動,為抗震救災提供良好法治環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
1、進一步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主題活動,廣泛開展適合不同對象、不同層次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法律六進”活動持續深入全面開展。重點在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在學校開展法制宣傳講座,全縣法制副校長堅持在學校講法制課,共講課266課時,受到教育的青少年學生和部分家長27000人次,形成了良好的法制副校長講授法制課制度。
2、加強抗震救災期間法制宣傳工作。蘆山“4.20”地震發生后,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成為抗震救災工作的重點之一,我縣成立了抗震救災宣傳隊,深入各鄉鎮,進村入戶,開展災情調查、統計,宣傳黨和政府的抗震救災方針政策,涉災的政策隨時以最快的宣傳形式(手機短信)發送到群眾中。各鄉鎮共發放宣傳資料30萬份,做到一戶一冊,一人一份。法制宣傳欄天天更新,10000幅法制宣傳標語在各街道、救災點、公路邊懸掛,形成了抗震救災宣傳的良好氛圍。
(二)認真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活動。今年三月,按照我縣三月法制宣傳月工作要求,組織律師、法律工作者等人員到仁義鄉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和送法下鄉活動。與縣婦聯、縣人民醫院、縣疾病控制中心等在城廂鎮十里村村委會會議室開展了送法下鄉,三月婦女維權活動。活動中市律師協會劉律師在村委會會議室就婦女維權和抗震救災的法律知識進行了培訓。培訓農村婦女100多人,在村委會園壩開展了免費法律咨詢,醫院醫生對婦女進行了體檢,咨詢、體檢30人,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
在第27個“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縣司法局與相關部門在縣城茶馬廣場開展了大型禁毒宣傳活動,以“禁絕人人有責”為主題,工作人員和禁毒志愿者們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接受群眾咨詢等形式,講解有關預防的基本知識及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危害,教育廣大市民要有“珍愛生命、拒絕”的意識,為“法治縣”創建形成良好氛圍。此次禁毒宣傳活動,接受咨詢200余人次,發放宣傳書籍200余本,禁毒宣傳資料2000余份,營造了禁毒宣傳的濃厚氛圍。
(三)安排部署,落實“法律七進”工作。按照市依法治市辦推進“法律七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縣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縣推進“法律七進”工作實施方案(天治縣辦[2014]2號)下發各鄉鎮、縣級有關部門,要求各鄉鎮和牽頭部門結合各單位工作實際,結合災后重建工作制定“法律七進”工作實施方案上報并認真組織實施。
(四)認真推進“法律七進”工作。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聘請了三名具有較高法律素質、豐富執業經驗法律經驗和良好法律職業道德的法律顧問成立了縣委法律顧問團,主要為縣委依法執政、依法治縣、做出重大決策、出臺重要政策等工作提供法律服務。同時,出臺了《中共縣委法律顧問團工作準則》,明確了法律顧問團的工作職責、工作開展方式和工作保障等內容。各鄉鎮、各村免費安排律師、法律工作者擔任法律顧問。
認真組織開展法律進學校,調整全縣法官、檢察官、警官、司法助理員擔任的中小學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建立完善工作考核制度,表彰2012-2013年度的優秀法制副校長。完善中小學生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和普法教材,推動教材、師資、課時、經費、考試“五落實”。
組織開展送法進工地活動。6月10日,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龔勇,副局長楊文剛一行四人到中鐵高速公路項目工地開展法制宣傳進鄉鎮農村、進項目工地法制宣傳活動,重點針對反恐和公共機構節能進行了宣傳。在鄉鎮宣傳反恐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求大家要充分認識恐怖組織的危害性,認識今天的和平穩定來之不易,在項目工地了解工地矛盾糾紛情況,要求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為中鐵高速公路項目工地提供法律幫助,確保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五)調整充實普法講師團,為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和專題法制講座、集中培訓等提供師資力量。5月30日上午,在二郎山賓館一樓會議室開展了依法治縣講座,參加講座的有縣人大、縣委、縣政府、縣政協的縣級領導,副科局級以上公務員100多人。講座邀請了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法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市仲裁委員會委員、仲裁員,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團成員張勇攀同志就依法治省、依法治縣工作中央、省、市法治的精神、指示和安排結合4.20地震災后重建中廉潔重建、安全重建和優質重建進行了講解。講解深入淺出,結合縣工作實際,受到大家都好評和歡迎。5月30日邀請了市委黨校調研員張德義開展了法制講座,參加講座的有縣委中心組人員并擴大到非中心組的縣級領導干部。
(六)印制普法宣傳資料,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法制宣傳。
今年上半年共印制并發放機關干部普法讀物4000本,宣傳品20000個。組織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在縣電視臺開辟了法制頻道欄目,開展普法宣傳。
大力推進鄉村普法“六個一”工程。每個鄉鎮設立一個法制輔導站、一個法律援助工作站、組建一支法制宣傳隊伍,每個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一個法制宣傳欄,每個村民小組培養一名“法律明白人”,每村設置一個便民法律服務聯系牌。大力推進“法律服務進萬村”活動。向各行政村(社區)選派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法律顧問。組織公務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建立了4支法律服務小分隊深入農村(社區)開展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法制宣傳。今年上半年每個小分隊開展活動2次。組織農村“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集中學習涉及災后重建的法律法規50次。利用農閑、趕集、節慶等時機到村(社區)開展法治文藝演出、發放普法讀物和普法宣傳用品10次。對主要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場所管委會成員的集中法律知識培訓工作安排在下半年進行。
三、提升法律服務工作水平,積極為災后重建服務
我局積極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為致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努力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律師、法律服務者工作,加強對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重大敏感案件和群體性事件的監督指導,積極組織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接待群眾來訪活動,全力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1、法律援助工作:
全年市對縣目標任務: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1800人次,新建1個鄉鎮(街道)規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
截止目前,縣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共為來訪當事人提供免費法律咨840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5件(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為19件,婦女案件15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53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6件。完成目標任務55%,確保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
新建1個鄉鎮(街道)規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擬在兩路鄉實施。因近期人員抽調影響工作進展,但我局已與兩路鄉溝通,力爭9月底前完成新建兩路鄉規范化法律援助工作
站。
2、公證工作:一是進一步規范公證工作規范,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在程序上嚴格要求,保障公證工作的公信力。不斷完善工作人員的崗位目標制度,做到接待、辦理、送達、歸檔規范化、法制化。二是加強學習,未雨綢繆。積極組織公證人員參加業務能力培訓,認真學習了定式公證文書的有關規定,并在內部開展了《物權法》、《民事訴訟法》及《勞動合同法》的學習和討論。三是積極參加“警民親”活動,為老弱病殘開展通綠鈀通道,提供人性化的上門服務
截止目前,共辦理公證案件382件,公證收費57807元。
3、律師工作:一是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實踐活動,對律師事務所的規章制度進行了清理,對落后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執業環境條件下的各項制度進行了清理刪除,根據新形勢發展的情況,積極制定增加了適應新形勢下律師事務所管理的制度,并報市局律師可批準。二是長期堅持積極參與政府法律顧問團的工作,及時對縣法制辦交辦的我縣經濟項目合同審查的完成,檢查律師正確的審查意見,及時向有關領導反映在合同審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積極取得領導的支持,作出優質高效審查意見。三是積極參與政法委或信訪局主持的維穩事件的協調處理,提供全程的法律服務,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積極支持了我縣的社會環境建設、經濟環境建設。
2014年上半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3件、民事案件34件、法律援助案件20件、法律顧問8件,比2013年上半年有所增長。
4、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縣城廂法律服務所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為宗旨,依法開展法律服務工作。共受理案件40件、代書60件,法律顧問8家,非訴訟事務3件,提供免費法律咨詢270人次。
四、加強隊伍建設,促進災后重建工作
我局堅持把教育實踐活動與災后恢復重建、司法行政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由局長龔勇同志帶隊,親自在災后重建的西城、黃銅片區擔任一個工作組組長,帶領我局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按照縣委統一部署,從3月初進入工作區,召開會議、走村入戶宣講重建政策,所負責的213戶群眾的災后重建迅速開展,工作走在所有工作小組的前幾位。我局還召開全縣司法行政系統會議,要求全系統人員都要緊緊圍繞災后恢復重建,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扎實開展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等各項工作,努力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災后恢復重建服務。
我局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縣鄉鎮司法所項目(新建始陽、仁義、大坪、多功、小河、樂英、思經、新場、老場9個鄉鎮司法所)已委托給9個相關鄉鎮,目前均已簽定合同動工,資金是中央下達的災后重建資金,由各相關鄉鎮按工程進度申請撥付。
五、司法業務用房投入使用
我縣司法業務用房是國家投資的政法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307萬元,建筑面積1460平方米。因“4.20”地震受損嚴重,省司法廳下撥10萬元用于司法業務用房維修加固,目前維修加固已完工,司法業務用房已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
六、存在的問題及下半年打算
(一)存在的問題
法律援助工作人員不足。我縣法律援助中心實編為3人,但是空編3人,法律援助中心現任工作人員由司法局派了2個干部,1個接近退休年齡,另一人被抽調。隨時會形成人力斷層,需要及時充實人員,以免造成對于已經形成的受理案件以及咨詢類案件數據不能及時錄入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統,或者日常工作無法開展。
(二)下半年打算
1、災后重建時間長,任務重,重點圍繞災后重建工作加強法制宣傳育及涉災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做好政策引導。加強“法治縣”和“法治村”創建工作,進一步深化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認真開展“法律七進”工作,重點加強青少年普法教育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使我縣法制宣傳教育的文化特色更加突顯。為災后重建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2、加大矛盾糾紛的調處力度,及時開展涉災矛盾“隨手調”,切實加強“人民調解進項目”工作機制,緊緊圍繞災后重建這個中心,積極做好因災后重建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施工安全、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資、工傷賠償、勞動爭議等方面的矛盾糾紛的化解工作,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基礎性作用,全力服務和保障災后重建項目高效推進。
3、降低法律援助入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確保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困難群眾都能平等獲得法律服務,使得政府這一民生工程深入人心。
4、加大對我縣特殊人群(重點為是社區矯正人員及刑釋解教人員)的管理力度,做好平時的摸排工作,加大化解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規范檔案文書,做好特殊人群管理的社會風險評估工作及管理工作。
5、繼續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6、嚴格按要求圍繞我縣災后重建工作,抽調精干力量充實到各片區工作組,全力為我縣災后重建工作服務。
- 上一篇:司法局三案專項整治工作總結
- 下一篇:司法局自查工作報告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