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韓國考察情況報告
時間:2022-10-12 10:51:00
導語:赴韓國考察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4年10月6—17日,我隨干部培訓班組成的考察團一行對韓國進行了考察。通過實地考察學習,感觸很深,收獲頻多。
一、考察活動的基本情況
為期12天的學習考察內容十分豐富。接待方韓國三星公司為我們安排了較為系統的課程,聽取了專題演講16次,其中由三星公司領導層和有關專家作的演講12次,主要內容是介紹公司概況以及他們在人才培養戰略、經營戰略、品牌管理戰略、應對金融危機等方面的經驗,同時也深入地發表了他們對未來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思考以及三星引領數碼時代潮流的戰略。期間,我們還訪問了韓國外交通商部、信息通訊部、淑明女子大學和濟洲道政府。有關方面負責人分別對韓國的外交政策、IT產業、教吐糜蔚惹榭鱟髁私檣堋T諤〗檣艿耐保頤腔崳剩斡胩致邸3窩刑滯猓頤腔棺ǔ糖巴槍舅艫乃礎⑵饜恕⒐晡踩夜こб約白ㄎ霉九嘌等瞬諾娜僑肆⒃海疾熗聳攵嗝教濉⒓愕緶貳⒐庀恕⑹只褪臚縞璞傅納擼喂哿巳羌糯窗旃芾淼鈉擋┪錒蕁⒑頤朗豕蕁衷啊Ψ裱芯吭旱壬緇嶧埂?疾熘啵交拱才盼頤槍劭戳撕車母櫛璞硌藎櫓艘恍┯衛饋⒘?SPANlang=EN-US>歡活動,對于我們了解韓國人民的生活和韓國文化的特色,增進雙方的了解和友誼,很有幫助。
三星公司對我們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接待熱情隆重、周到細致。我們也充分展現了我國中青年干部的良好風貌。這得益于出發前黨校充分的動員準備。
二、考察活動的主要收獲
十二天的研修、考察,時間雖短,內容豐富。通過這次赴韓國調研,我對韓國經濟騰飛的原因、三星崛起的奧秘,有了具體的了解和認識,獲益良多。現擇要簡述如下:
1、渡過金融危機,經濟快速發展
二戰后,韓國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農業國家之一。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韓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創造了“漢江奇跡”。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曾給韓國帶來嚴重的困難。但目前危機期已經過去,韓國經濟已步入了又一個高速發展階段。
1999和2000年,韓國分別實現了10.9%和8.8%的經濟高速增長。2004年3月底,國際評等公司穆迪已將韓國的績效評估等級提升了兩級,成為A3,恢復到了亞洲金融危機之前的水準;2004年第一季度韓國的增長率是5.7%;國際組織如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以及國際知名的投資銀行都了對今年韓國的經濟增長率預測,新的預測率介于5.5%—6.5%之間。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這樣的增長率是難能可貴的。
目前,韓國在半導體、顯示技術、新型家電等科技產業,以及造船、鋼鐵等傳統產業方面,已晉升世界水平;韓國寬帶(以ADSL和CABLEMODEM為主)上網率已達65%,排名世界第一;第三代移動通信等方面也居世界前列。
過去5年間,韓國共吸引了520億美元的外資(臺灣過去50年吸收的外資約500億美元),而之前35年,韓國吸引的外資總計也不過246億美元。據韓國商業、工業暨能源部統計,今年l至5月,韓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達35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9.9%。2004年6月份世界杯足球賽在韓國舉辦。在此期間,韓國趁機舉辦了多項促進外商投資的活動。例如“漢城投資論壇”、“2004CEO圓桌會議”。商業、工業暨能源部認為,外資投資韓國的金額將持續增長,尤其是在世界杯之后。
2、韓國政府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韓國經濟能夠飛速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美國的庇護、越戰的機遇、日本政府帶有贖罪性的贈款和貸款等,但政府主導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重要因素。
樸正熙時代,盡管韓國政府在政治上非常專制,但在發展經濟方面,卻采取了許多切實有效的重大措施,如利用日元貸款和贈款,修建了從漢城到釜山的高速公路、大力扶持本國企業等。為了扶持韓國企業,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這些資金并不用來創辦國有企業,而是貸款給少數與政府關系密切的私人企業,如大宇、現代、三星等。盡管這樣做政府承擔了巨大的風險,但企業也不敢懈怠,努力工作,回報政府。鑒于這些企業與政府的密切關系,銀行也給這些企業大量貸款,因為銀行確信政府不會讓這些企業垮掉。于是,韓國就出現了一批高負債、高速發展的大型企業,由此造就了“漢江奇跡”。迄今為止,韓國的經濟仍然主要由這些大型企業支撐。
韓國在以這種方式獲得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官商一體化的問題,經濟上也埋下了隱患。目前,官商一體化的問題隨著韓國政治民主化的推進,正在逐步解決;經濟上則在金融危機期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重創東亞各國,韓國受災尤其嚴重,許多大企業集團瀕臨破產,經濟面臨崩潰的危險。1998年甚至出現了經濟負增長6.7%的嚴重衰退局面。金融危機爆發后,韓國與泰國、印尼一起成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1MF)金援、輔導的三個國家。
金融危機以前,韓國大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在500%以上。金融危機爆發后,銀行急于抽回資金,抽不回來就形成呆壞賬,企業則舉步維艱。受西方國家控制的國際信用評級機構過分調低韓國的信用等級,導致韓國融資成本增加。僅此一項,據三星經濟研究所金京元常務講課時估算,韓國損失約150億美元。面對這場危機,韓國政府的主導作用再次顯示出來。其做法是:由韓國政府出面擔保,通過其創辦的投資管理機構發行債券,向社會籌集“公共資金”,韓國民眾則踴躍購買愛國債券。投資管理機構用籌集到的“公共資金”購買銀行和企業的不良股權,注入寶貴的資金。與此同時,在政府主導下,對銀行和企業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把銀行的個數從危機前的33個減少到20個、非銀行金融機構從2068個減少到1519個、現代集團的電子工廠與三星合并、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等。通過這一系列努力,韓國終于從危機中較快地恢復過來,走上了經濟復蘇的道路。用金京元的話來說,金融危機在給韓國帶來巨大損失的同時,也促使韓國解決了多年遺留下來的結構性問題,其意義是深遠的。當然,現在韓國還面臨如何償還“公共資金”債券等問題。但隨著銀行和企業經營狀況的好轉,這些問題已不難解決。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韓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主導的色彩非常濃厚。概括地說,韓國政府有六大功能:戰略導向、政策指導、經濟調節、法律規范、科教推動、文化促進。其一,戰略導向功能。這是韓國政府指導性功能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項功能。機遇能否及時抓住,方向能否準確把握,全在于戰略性決策和戰略指導。在上個世紀里,韓國經濟從50年代以“進口替代”為特征的內向型發展戰略向60年代以“出口主導”為特征的外向型發展戰略的轉變,83年代以后從以速度為主的戰略向以效益為主的戰略的轉變,以及大集團戰略等,無一不體現了韓國政府的這種戰略導向功能。
1961年韓國提出“出口第一”、“貿易立國”的口號。6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處于戰后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興起使一些發達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向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世界市場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韓國抓住這一機遇,實施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導向戰略,并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70年代美日等國再次調整產業結構,將部分重化工業部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韓國抓住這一機遇,一方面加強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改造,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工業,進行第二次產業升級。83年代以來,韓國緊跟世界經濟前進的步伐,把產業重心轉向高科技產業,實行第三次產業升級,使出口導向型經濟進入一個嶄新的高科技發展階段。
實行大企業集團發展戰略,是韓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又一條成功經驗。韓國根據自己國家小、資源匱乏的國情,認為沒有大的企業集團難以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取得一席之地。為了提高產業結構的國際化水平,不得不把有限資金和資源向大企業傾斜,通過扶植大企業集團帶動產業結構的國際化和整個國民經濟的規模化發展。組建大企業集團,有利于按照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進行優化結合,合理分工,提高出口競爭力;有利于推進工商業、先進技術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所以,韓國政府采取政策保護、資金扶持和借助外資等方式發展大企業集團,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韓國的大企業集團最早誕生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60年代以后大量涌現,70年代急劇擴張,83年代以后已初步形成“對內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外可以同發達國家的大公司、大企業分庭抗禮”的局面,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把歐美著名大公司甩在了后面。在全球500強企業中,韓國就有10余家,其中三星、現代、鮮京、雙龍等還排在了前100名左右。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日本發展大企業集團花了200年左右的時間,而韓國只用了30多年。其歷史之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是罕見的。
其二,政策指導功能。這是韓國政府根據國家整體發展目標和總體發展戰略,相應地采取指導社會經濟運行的各種經濟和行政性措施,即國內通常說的“政策杠桿”。在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韓國政府較成功地運用了各種“政策杠桿”,有效地指導了韓國經濟的快速運轉,體現了政策配套、相輔相成,獎勵為主、強化制激、政策行為計劃規范等比較突出的特點。
其三,經濟調節功能。這主要指政府直接“插手”某些經濟行為或經濟活動,也是韓國的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一大特征。在韓國,政府直接“插手”經濟行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利用”國營企業發展那些公益性或公用性而盈利小甚至虧損的產業或產品;二是參與甚至壟斷某些關系國計民生和物價穩定的產品貿易(尤其是進出口貿易)。
為克服金融危機,韓國政府在整頓國內金融機構方面,強力要求企業與金融機構吞下改革的藥方,尤其是切斷作為韓國經濟主要支柱的大企業集團與銀行之間的不正當往來。同時在改革企業運作模式方面,韓國政府要求大企業集團放棄不具有競爭力的蕪雜業務,專注核心產業,并要求企業引進外部獨立董事,強化公司治理機制。實在不具競爭力的企業和銀行,政府則放手讓他們倒閉。對此,2004年5月底金大中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說:“要度過危機,就必須接受改革帶來的痛苦,直到結構性的變革完成為止”。在改革過程中,韓國政府打破了過去完全由大企業集團主導經濟的局面,中小企業的活力被釋放出來。從1998年以來,韓國新創中小企業達11000多家。
其四,法律規范功能。政府功能通過法律規范而實現,這是韓國的政府主導型經濟和政府指導性功能的又一顯著特點。無論戰略導向、政策指導和經濟調節,還是科技推動和文化促進,政府一般都要立法,通過法律行為而加以實施。所以,韓國的經濟法規比較健全,而且規范配套,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法規體系。
其五,科教推動功能。韓國是一個資源貧乏、市場相對狹小的國家。為了在世界經濟競爭中獲勝,必須提高科技水平。因而韓國把發展科技作為一項重要國策。20世紀60年代是經濟起飛的準備階段,其科技重點是引進勞動密集型、技術要求比較簡單的組裝技術;70年代重點引進改良性技術,以推動當代工業的發展;83年代提出“科技興立國”口號,重點研究高新科技,發展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從而實現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全方位化和高層次化,以及貿易結構的高附加值化和多邊化。為了保證科技的迅速發展,韓國先后制定了《科學技術振興法》、《技術開發投資促進法》等一系列法規,并不斷增加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的投入。從20世紀83年代以來,科技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步提高。1983年僅占0.16%,1991年達到3%(50億美元),,1996年又增至4%(150億美元),2000年則達到了5%(500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目前僅為l%。
發展科技和經濟需要人才,而人才要通過教育來培養。因而大力發展教育成為韓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60年代起,韓國制定了《教育臨時特別法》、《國民教育憲章》、《產業教育振興法》等一系列法規,不斷增撥教育經費。1990年在政府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所占比重已達到22.3%,僅次于國防支出。此外,韓國不斷調整教育結構。除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初級教育、中等教育和特殊教育外,還特別重視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僅僅4700萬人口的韓國目前有各種大學200多所,70%的適齡青年上大學。去年高校擬招生人數已超過高中畢業生人數,基本上實現了全部高中生上大學。目前韓國是世界上人均博士最多的國家。
其六,文化促進功能。韓國政府重視文化建設,既強調弘揚自己的傳統文化,又采取了“揚東納西”的文化方針。1993年2月金泳三就任總統,稱自己領導的政府為“文民政府”,制定了新的文化政策,即“文民政府的文化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質,強化民族精神。韓國政府明確規定,要根據“彌益人間”的精神,協助所有的人完善其個人品德,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取得參加建設民主國家和促進人類繁榮活動的資格。另外,韓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始終注意培養民眾的創業意識、憂患意識,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并積極推動企業建設富有各自特色的企業文化,塑造企業精神。凡此種種,都極大地促進了韓國經濟的騰飛。
3、三星成功的奧秘
三星集團成立于1938年,最初生產替代進口品,如白糖、服裝面料等,后來進入金融保險領域,上世紀70年代開始涉足電子、機械、化工等行業,從83年代起開拓通訊、半導體市場。目前,三星在全球有300多個分支機構,員工達到17萬人,其中“三星”電子在《財富》雜志的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105位,“三星物產”位居第118位,“三星生命”名列第286位。三星2001年的營業額達到987億美元,2004年預計可達到1200億美元。三星的飛速發展不同尋常、令人驚羨,這是因為:一方面,它是在世界經濟增長緩慢的形勢下實現的;另一方面,它與世界500強企業中那些業績不佳的歐美公司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世界著名的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三星在移動通信領域的諸多方面已經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三星的品牌已昂首世界高端產品市場。目前,三星已成為韓國最大的企業。
三星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應歸因于其核心競爭力,即核心領導、核心技術和核心人才。
(1)核心領導
三星的核心領導層開拓創新、奮力拼搏,通過其獨特的經營哲學、發展戰略和帷幄運籌,打造并展示了很強的核心領導力。
“一等”主義的經營哲學。這是由三星創始人李秉喆會長提出來的,是現在的李健熙會長及高級領導者所一直奉行的經營理念,對全體三星員工具有極大的影響,成為三星企業文化的靈魂。
選擇和集中的發展戰略。所謂選擇和集中,就是指企業不可能在所有的領域都取得世界第一位,所以要充分考慮到自己企業的實力,選出能在世界上取得第一的領域并在這一領域進行集中的投資。三星把事業分為三種類型,一個是現在做得非常出色的這一領域的投資要加強;第二個是在5年之內有可能給公司創造利潤的領域,三星稱之為苗圃事業;第三個是在5年至10年之后能給公司創造利潤的,三星稱之為種子事業,在這兩方面的投資也是重要的。
三星核心領導層所具有的堅定的信念、堅韌的毅力和卓越的遠見,也是構成三星核心領導力的重要因素。比如,在信息化時代到來的今天,半導體發展的空間是很大的。雖然三星此前和國際先進企業有1-0年的技術差距,但是三星最高領導層始終認為,只要經過努力就一定可以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這種堅韌的信念支撐著三星果斷決策,大膽投資。同時,三星正確地選擇了動態存儲器作為集中投資對象,并且時機得當。當時判斷世界市場對動態存儲器的需求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將會持續增長,所以三星非常大膽地決定在這一方面集中力量重點投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半導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三星保持了對存儲器領域的持續投資,使自己的研發和生產水平超過了日本,在世界市場上占據了第一位。
核心領導人物決定了三星的企業文化。金融危機后,韓國許多企業的股份已經國際化了。三星也不例外,股份大部分為國外擁有。永遠屬于韓國的是三星的企業文化,包括三星重視人才、追求第一、重視員工福利、勇于創新等優良傳統。這種企業文化是人格化的,它體現在其創始人李秉喆、現任會長李建熙、副會長兼CEO尹鐘龍等領導人的身上。他們在企業擁有很強的號召力。相比之下,我國的企業很難形成真正的企業文化。因為企業文化通常是人格化的。我國的大型國有企業負責人經常變更,企業文化很難定型。
(2)核心技術
三星的成功離不開科技創新。正是由于三星較早地做出重大決策,投資半導體等高科技、高附加值領域,才使三星較快地渡過了金融危機,成長為韓國最大最強的企業。例如,三星電子去年總收入的7%用于研發,2004年這個比重將達到8%,研發人員數量占其員工總數的35%,達1.7萬人,有的研發人員的薪水比首席執行官還要高出5倍。目前,三星在美國申請的專利數已位居全球企業第四位。他們預計10年內諾貝爾獎獲得者將在三星誕生。
三星的科技是后來居上的。如三星電子從1987年開始開發液晶顯示屏,到1995年實現10.4英寸產品的批量生產,比世界上先進企業仍落后兩年。到1998年,三星已達到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水平。2001年,三星率先開發出40英寸的可以和電視兼用的TFT液晶顯示屏,目前占國際市場20%的份額。現已開發出世界上最大的63英寸等離子體高清晰度彩電。
(3)核心人才
三星的成功得力于其杰出的人才戰略。三星充分認識到人才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理念并付諸行動,如“人才第一主義”、“三星的人才,人才的三星”、“教育第一,人才為先”、“三星人才的當地化和當地人才的三星化”等等。李健熙會長甚至提出一個優秀人才可以養活數萬人的觀點。為了培養人才,三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訓制度,不惜花費大量資金培訓員工。三星不僅擁有自己的高等學校和各種培訓機構,而且還建立了龐大的人力開發研究院,專門從事核心人才的培養和開發。
4、韓國人的心態特征
韓國人認為韓國的文化源自中國,并認為日本的文化是從中國經朝鮮半島傳到日本的。在我們同韓國人的交往中,他們對中國有較強的親近感。事實上,他們的姓氏與中國非常一致:張、李、崔、郭等,都是韓國的大姓。我們經常發現韓國人與我們的團員同姓。十幾年前,韓國還普遍使用漢字。但近十年來,韓國大力推行韓國文字,街道上已很少看到漢字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好在近年來,韓國出現了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韓國外交部稱之為“漢風”。因為大多數韓國人相信,未來二十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從感情上,韓國人不喜歡日本人,也不喜歡美國人。尤其是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等西方國家損害了韓國的利益,使他們有切膚之痛。他們對中國強大沒有敵意,并提出要同中國一起,領跑亞洲和世界經濟。
韓國人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亟盼半島統一。最近報道北朝鮮搞核武器,一些韓國人私下表示高興。甚至說朝鮮一旦統一,我們就擁有了核武器和射程一千公里以上的導彈,頗感自豪。這種心理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韓國人在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也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他們特別注重研究中國的發展,對、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非常佩服。為激發部下的危機感,韓國一些大企業還把工作會議選在上海浦東召開,讓企業領導層親身體驗中國的發展。韓國人的危機感是不無道理的。我們在考察三星工廠時,發現三星只有高中或職高畢業學歷的一般員工,卻有7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月工資。相應的工作在中國可能只有700元的月工資。可見,中國有勞動力便宜的競爭優勢。由此我們也體會到了為什么外界認為中國將成為世界制造工廠。但要將我們的優勢變為現實,離不開人的素質的提高。據說韓國目前正在搞一個大型開發區,美國等許多國家紛紛投入巨資。他們看中的正是韓國的人才優勢。中國如果光有勞動力便宜的優勢而無高的勞動力素質,也難以大有作為。
5、啟示和感受
通過韓國經濟騰飛原因和三星成功奧秘的考察和分析,我獲得了許多啟示和感受,也引起了一些思考。
(1)韓國經濟發展模式及其政府功能的啟示
現代經濟的發展是政府干預與市場運行相結合的產物。我國能否恰當地確定政府的經濟職能,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既能激發經濟活力,又能平衡經濟運行的機制,是關乎我國經濟建設進一步順利推進的重要問題。為此,我覺得,韓國的經濟模式及其政府功能,對于我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第一,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不是放棄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宏觀調控作用。正如鄧小平所說,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問題在于,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和經濟模式的轉換,政府的職能也要相應地轉變。不是不要政府“管”,而是“管”什么和怎樣“管”。這是我們參照韓國的經驗可以進行思考的問題。但是,不論“管”什么和怎么“管”,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管”就是服務,就是指導、輔導和引導,“管”就是扶植、幫助和支持。
第二,尊*重教、科技立國,大力開發人才資源,這是韓國政府功能的突出內容和突出特點,也是韓國經濟騰飛的主要原因。韓國教育在注重提高國民素質的同時,著力培養創業人才,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國目前面臨著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將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強大的人力資本的艱巨任務。完成好這一任務,有利于我們緩解就業壓力,為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本的強有力支撐。
第三,韓國把科技進步落到實處,亦即落實到企業,扎根于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企業是科技進步轉化為生產力的主要陣地,如果我們的大企業都能像韓國的大企業那樣把科技進步視為生命,為了獲得科技進步能夠舍得投資、竭盡全力、使盡渾身解數,那么,我們的經濟和科技將獲得飛速發展。
第四,借鑒韓國的大企業集團戰略經驗,我國應當扶持培育一批進入世界500強的大型企業。為此必須改變我國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按照專業化協作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原則組建大企業集團,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著力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大力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從而在實現集團快速發展的同時推動國民經濟的高速騰飛。
第五,為企業和企業家創造廣闊而寬松的活動和發展空間,培養、扶植、造就世界級的企業家,營造尊重企業家的氛圍,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一條經驗。一個沒有優秀企業家的民族不會是先進的民族,一個不尊重自己優秀企業家的民族同樣不會是先進的民族。
(2)三星經驗的借鑒
三星可供我們借鑒的經驗是豐富多樣的。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可以簡要例舉以下幾點:
第一,借鑒三星打造核心競爭力的經驗,我們的企業應當在形成核心領導、發展核心技術、培養核心人才等方面多下功夫;
第二,三星人的敬業精神、開拓創新精神、團結合作精神等等,即三星精神,值得我們借鑒;
第三,三星集團注重科技研發和人力資源開發的許多具體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第四,三星人追求“一等”的經營哲學和理念、精益求精的態度、作風也值得我們的企業借鑒;
第五,三星集團構建富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的舉措也值得我國的企業借鑒。
(3)幾點思考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由矛盾推動的辯證過程。韓國創造了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的范例,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其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教訓也是不容忽視的。
其一、韓國的政府主導型經濟發展模式雖然曾經取得成功,但在新的國內外環境條件下,政府若干預過度,則勢必阻礙經濟的市場化進程,降低整個經濟的競爭力。特別是韓國政府對金融業管得過多,金融業成了改革滯后的部門,這也正是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
其二、大企業集團的發展戰略導致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大企業,對以大企業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中出現的弊端未能及時加以糾正。在長期的金融政策體制下,大企業習慣于大量負債經營,終于陷入債務危機。此外,政府保護下的韓國大企業仍然實行家族繼承所有制,并把所有權與經營權結合起來,在企業經營方式上仍然沿襲獨斷專行的經營體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有鑒于此,我國在扶植、培育大企業集團的同時,必須也支持那些有特色、有生命力的中小企業的發展。
其三,韓國以出口主導為特點的外向型經濟雖然造就了“貿易之國”的輝煌,但由于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過高,受國際市場牽制較大,容易導致經濟脆弱。因此,在拓展國外市場的同時,必須注意拓展國內市場,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市場、兩種資源。
其四,韓國的經濟發展的外延擴張型、速度增長型模式存在著很明顯的弊端。在速度型的發展模式下,經濟增長靠的是高投入。而在新的環境下,高投入逐步轉變為高費用、低效率。于是,過快的增長速度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了消極影響。所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變單純的經濟增長為經濟的協調發展。速度和企業規模并非國家競爭力的主要體現。
其五,在韓國傲人的經濟表現之外,政治改革相對緩慢。韓國始終難以廓清政治上的貪污腐敗和官商勾結。而官商勾結的臍帶不斷,就勢必成為韓國未來發展的隱憂,嚴重威脅韓國的經濟架構。對韓國而言,經濟和政治的改革仍是一場持久而艱巨的挑戰。對于許多正在力爭上游的國家來說,這也許值得認真思考。
三、關于考察活動的幾點建議
為使今后的考察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我個人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充實考察活動的內容和改進考察的方式:
l、進一步深化學習考察的內容。一方面,我理解三星希望我們了解其規模、技術、產品、效益,以利其今后在中國更好發展的愿望;另一方面,我希望通過深入研究三星,了解韓國企業與政府的關系、企業內部的運行機制、企業成功發展的社會環境等情況,以便我學習借鑒。顯然,后者需進一步加強。
2、三星電子是一個信息高科技企業,但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成員對該領域技術了解不多。建議今后安排幾個熟悉行業情況和技術的專家隨團考察,一方面了解和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給大家講解,使我們收獲更大。
3、由于我們來自各行各業,背景和興趣各不相同,可考慮有分有合的考察方式,除對一些共同感興趣的情況進行考察外,還可適當地按不同專題分小組進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