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的考察材料

時間:2022-06-12 05:28:00

導語:城市交通的考察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交通的考察材料

來*之前,就知道*是一個繁華而又整潔的花園城市,盡管和*相距超過三千公里,然而印象中卻覺得十分親切,在大多中國人的眼里,黃皮膚黑眼睛的*人也是我們的同胞,正如以前看過的一項調查,不在少數的美國人也以為*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一樣。因此在廣東省提出將*市建設成為首善之區的目標后,同文同種的*作為先進城市的代表,成為*學習的對象之一。

從城市區位上看,*和*差異很大,*島孤懸在馬來半島的末端,周邊沒有其他重要的城市,交通體系由外部樞紐與城市交通銜接;而*卻處在*城市連綿帶的中心位置,交通體系不僅有銜接的問題,也有樞紐與城市交通疊加的問題。對城市本身,*的規模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都遠遠超出*,因此注定*市的交通問題會比*更加復雜,因此去*考察城市交通的意義,不在于交通設施本身:*的道路沒有*寬,地鐵也沒有*長。而是希望了解一個先發城市如何使交通的發展能配合城市目標的實現,對仍處于快速發展中的*交通有所借鑒。

一、定位

*地方雖小,卻擁有很多的中心地位,它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三大經濟支柱是國際貿易,加工業,旅游業。對應著這三大支柱,對于缺乏自然資源的*來說,人才、港口和環境就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因此,作為支撐城市發展的基礎設施,*的交通系統也充分體現了對使用者的友好、吞吐轉運的高效和與環境的和諧。而這樣的交通系統是怎么如何形成的呢?在考察的半天時間內,我從浮光掠影的片斷中得到了一些體會。

二、人和規則

在人口密集、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秩序是第一位的。正如集體居住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傳染病的流行,人類社會不得不形成眾多的衛生秩序一般,交通領域也是如此,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越需要以約定俗成的規則來保證效率。在*的見聞里,*人的交通素質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例如,*的車速很快,即使在僅有兩車道的道路上,小型的卡車也呼嘯而過。在有信號燈的路口,如果是綠燈,車輛幾乎完全不減速,而如果是紅燈或是沒有信號燈的路口,車輛必定停車等待或是減速避讓行人。人和車各行其道,既保證了安全,又提高了效率,而這與行人或是駕駛員對交通規則的尊重是分不開的。

事實上,不論是對人還是對車的交通管理或交通需求管理,本質上都是對人的管理。從培養市民的交通素質入手,可能是解決交通問題的基礎。在國內的很多城市,有時僅僅因為突發的交通事故就造成交通擁堵,這樣的擁堵往往依靠交警的指揮來進行疏導,而交警的指揮并沒有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只是起到維持秩序的作用。這說明,在很多情況下,交通擁堵的原因只是秩序的缺失。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交通規則,道路的交通效率就能提高;而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再多的交通管理設施也都只是擺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以規則著稱,而形成規則需要引導和處罰。*對于公共秩序(包括交通秩序)的維護到了嚴苛的地步。據導游介紹,在*,違反規則處罰的“起步價”是1000新元,相當于5000元人民幣,就算對于*人的高收入也是一個不小的懲罰了。而如果違反了法律,更加有鞭刑這樣殘忍的手段。但換一個角度想一下,其一交通的高效是*立國的基礎,其二錢財的損失總好過交通事故。

三、公和私

交通秩序的建立一方面是由于嚴刑峻法對交通規則的維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交通資源分配的公平合理。交通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一樣,也存在著公和私的問題,公正合理的分配交通資源既體現了社會的公正,也有助于控制不必要的交通需求。

首先是道路,在*無論是政府組屋還是排屋,或者是大廈,進出交通均通過門前道路解決,而不占用市政道路。在出入口控制上,路邊單位除了條件有限的傳統街區外,都通過緩和的道路從主干道引入門前,而不是將停車、進出等交通需求留給主干道解決。在道路資源的分配上,恰當的體現了資源的分級使用,使交通的目的能夠與道路的屬性對應起來。很好的融合了道路的交通性和生活性。

和道路設計一樣。*對車輛的使用也一脈相承的貫徹了公私分明的理念。在*,政府自上而下完全沒有公車,就算總理也是一樣,出行依靠公共交通,或雇用私車。導游告訴我們,當有大型的國際會議時,例如apec會議,*也依靠出租車解決接送國外元首的問題,因此大約有30%的出租車是高級出租車,政府在有需要時可以方便地租用這些車輛,并付給較高的租賃費用,而平時這些出租車則正常運營,可以提高整個城市的檔次。對于司機而言,雖然購置車輛的費用提高了,但*國際都會的地位完全可以保證政府租賃的收益;對于政府而言,也免去了公車維護、保養的費用;而對于整個城市交通而言,公車的減少提高了交通的運行效率。車輛公私分明的使用可謂是一舉三得。

四、形式和內容

*的交通設施與城市景觀十分和諧,就算帶著考察交通的眼光來看,交通也已經成為城市景觀的一個部分。從交通景觀上來講,*的交通設施既體現了外觀的豐富多彩,也合理的發揮了作用,充分體現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以車行道路邊標線來講,所見的就有三種:單黃線、雙黃線和折線。導游介紹,單黃線是不許長時間停車,雙黃線是嚴禁停車,折線是提示前方需減速。與國內的標線相比,這樣的表現形式既豐富生動,又有明確的含義,對于交通工程的設計可以說是一種精細化的管理思路。

五、小和大

*很小,但是也很大。導游說繞道一周,不過40分鐘,出租車所費也不過百元以內。但是*作為一個自由的貿易港口卻聯系了全世界,從世界各地吸引人才來為*的發展服務。

在幾百年前,萊佛士爵士注意到*的自然稟賦是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位置,并看到了國際貿易的巨大前景,因此確立了*作為中轉港口的定位。在這個基礎上,*從彈丸之地發展成東南亞重要的國際都會、樞紐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的規劃者和建設者們以規則為基礎、公正為理念、形式和內容統一為原則,形成了使用者友好、吞吐轉運高效和與環境和諧的交通系統,為支撐*城市功能的實現做出了貢獻

從*的發展,我看到城市的發展需要規模也需要自然稟賦,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好稟賦,在資源聚集的基礎上發揮出自身的特色,在區域內做出特色,是城市發展的命門。發展智力密集的產業,必須要有快速和諧的交通環境;發展旅游行業,必須要有優美的城市環境,減少交通的污染;而發展貿易行業,則需要低廉的運費和完善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