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發展規律考察材料
時間:2022-06-12 05:35:00
導語:物流發展規律考察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行業20*年產值超過2000億歐元,位列經貿和汽車工業之后排在第三位,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10%以下。物流產業社會化和綜合服務水平高,物流企業注重物流技術研究和專業化、規模化經營,基本實現了以運輸合理化、倉儲標準化、裝卸機械化、加工配送一體化和信息管理網絡化為標志的現代綜合物流管理與服務。
“社會市場經濟”管理模式
根據*基本法,實行“大交通”管理體制,聯邦交通、建設與住房部是聯邦交通運輸事業的主管機關,它在交通運輸方面的業務范圍覆蓋鐵路、公路建設與公路運輸、內河航運和航道建設、海運、航空以及氣象服務等各個領域。
*貨運管理部門是聯邦貨運管理局,是聯邦交通、建設與住房部領導下的直屬專業管理局,聯邦貨運交通法中規定聯邦貨運管理局的任務是監督和控制,其主要任務是為保障貨物運輸安全和保護環境、制定貨物運輸管理規定、檢查貨物運輸車輛、審核運輸企業并管理經營許可證、監督貨物運輸市場(跨交通方式的貨運市場監控)、專業統計、養路費征收。該局的檢查范圍涵蓋公路、內河、鐵路和航空貨運等各種運輸方式。各州貨物運輸管理部門的機構設置形式不盡相同,有的隸屬于交通局,有的設在內政部內。其主要任務是依靠法律手段對交通運輸進行宏觀調控、審核運輸企業并管理經營許可證以及監督管理。
*物流業的管理模式是實行政府宏觀管理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按“社會市場經濟”模式運行,它是以私有制為基礎,以有效合理的競爭機制為前提,把自由競爭與國家干預結合起來的一種經濟制度。
注重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
*位于歐洲中心,擁有歐洲最長的水運網絡(7300公里)和世界第三大高速公路網(1.4萬公里)及全球最現代化的集裝箱船隊,高速鐵路網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先進的交通基礎設施和自動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物流裝備為*發展現代物流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絕大部分運輸基礎設施均由政府投資建設,每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高達數百億歐元,經營權歸政府所有,同時在修建過程中對環保也提出了具體要求,管理權由私有公司承擔,它負責管理期間的養護與維修的相關費用。德政府要求物流中心緊臨港口,靠近鐵路貨運站,周圍有高速公路網,物流中心內至少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的聯接。
*各級政府鼓勵和支持物流園區的建設,目的是為了促成物流服務公司經營地點集中化,運輸組織集約化,提高基礎設施利用率,減少城市交通量,降低物流對環境的影響,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更有效地為工商業服務,帶動地區經濟的增長。政府的支持主要體現在政策的制定和資金的投入上,*各級政府對物流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有資金投入,但并不直接參與物流園區的經營活動,而是通過參股的方式加入。*現有33個物流園區,其中5個還在規劃和土地開發階段。每個物流園區總面積平均約140公頃,即140萬平方米,總體入住率是40%左右,共有1200個企業進駐,工作人員有4萬左右。
市場準入管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逐步實行貨運市場自由化,1985年開始提出運輸服務自由化,1993年初價格管理取消,包括定價、價格體系,1994年歐共體跨國運輸限制取消,1997年底市場準入限制完全取消,1998年短途、長途運輸、搬家運輸的劃分方式取消。從1998年開始*基本上實現了貨運市場的自由化,只是對用大于3.5噸的車輛(包含掛車)從事經營性道路貨運的實行準入許可和強制保險,其前提是專業知識、誠信、資本能力(確保競爭能力、運輸安全、環境保護)。
嚴格市場監管
道路貨運監督檢查是*行業管理主要問題之一,由聯邦貨物運輸管理局的分支機構來執行。主要采取流動檢查和定點檢查的形式對道路運輸車輛及運輸企業的相關經營行為進行檢查,檢查地點一般在聯邦告訴公路和州際公路上進行,還往往與警察、海關和商業監管人員以及外國執法機構聯合執法。
其監督檢查有以下特點:一是檢查內容廣泛。檢查項目包括運輸執照、運輸單證、保險、車輛行駛記錄儀、駕駛員工作時間、車輛技術、養路費征收等。二是檢查力度大。檢查人員可以攔截正常行駛的車,并對其進行檢查,對一般性違規可以警告或者罰款,對嚴重違規的車輛可以禁止車輛繼續行駛。三是檢查密度高。*是歐洲對道路運輸車輛的檢查密度最高的國家,每年檢查車輛超過60萬輛次,處罰車輛超過12萬輛次。四是檢查人員素質高。檢查人員上崗前要經過嚴格的培訓,考核合格取得相關證書后才能執法,除了基本的從業資格證外,檢查人員還要經過相關法律法規、車輛行駛安全、貨物裝載安全等方面的專業培訓。
法律體系完善使競爭有序
*政府制訂的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物流市場規范經營、有序競爭的重要保障。
*主要的貨物運輸法規包括:《道路貨物運輸法》(2004年)、《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人員市場準入規定》(2000年)、《商法典》(2004年)、《道路貨物運輸合同法》(20*年)、《*通用運輸條例》及其補充規定(20*年)、《危險貨物運輸許可及承運人培訓的規定》、《危險貨物運輸法》、《聯邦高速公路養路費征收法》、《聯邦高速公路養路費征收管理規定》等。
這些法規對貨運的具體規定有:從事道路貨物運輸必須滿足誠信、專業技術、資本(確保競爭能力、運輸安全、環境保護)三個前提條件;貨代商對承運貨物承擔賠償責任,新《*通用運輸條例》規定,承運人對普通貨物損壞或丟失承擔每公斤5歐元的賠償責任,貨物外表損壞,必須在交接貨物時當場提出索賠,對外表看不見的損壞,可在交貨后7天內提出索賠;超過3.5噸的機動車貨運必須辦理賠償保險,承運人在運輸途中必須攜帶保險證明;3.5噸以上的卡車司機必須具備從業資格證書;實行職業駕駛員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新的駕駛員要經過140小時的培訓,經過考核,每位駕駛員在五年內必須接受35小時的培訓,每次至少7個小時。
中小運輸企業主力軍
*目前有卡車運輸企業53486個,從業人員505556人,其中駕駛員347000人,其中大部分卡車運輸公司都是中小型的,擁有單輛車輛的占27%,超過50輛車輛卡車的運輸公司只占3%。公路貨運主要是靠集裝箱運輸或大型廂式車來完成的,約占95%以上。
*現有車輛365378(其中鞍式拖車:135509),掛車:292141(其中鞍式掛車17*24)。對于載重車輛(不含掛車)來,輕型和重型車輛占大部分,其中載重量小于3.5噸的占33%,大于9噸的占44%,大于14噸的占23%。對全部掛車,中型和重型占多數,分別為25%和53%。
卡車運輸公司獲得運輸業務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直接面對貨主,從貨主那里直接獲得合同,這種方式往往僅限于那些大型的專業化卡車運輸公司;第二種是掛靠車輛,這是最主要的經營方式,中小型卡車運輸公司將車輛掛靠于中等規模的貨代公司和大型的卡車運輸公司,并從那里獲得運輸合同;第三種就是卡車運輸公司從貨物運輸中介或網上獲得運輸合同。
企業聯合體實現組織化
*道路貨物運輸的組織化程度較高,主要體現在物流生產的高度社會合作化、專業化和工業化,其中貨代企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的貨代公司發展于上世紀70年代,能夠提供倉儲、中轉、運輸以及增值(如理貨、包裝、預裝配、呼叫中心、回程貨物處理、價格標簽等)服務,主要從事貨物運輸的組織,在道路貨物運輸環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50%的貨代公司從事零擔運輸,20%從事包裹運輸,70%的企業從事國際貨物運輸。其發展趨勢是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企業平均從業人員數量從1985年的33人一直增加到現在的64人。自備運輸車輛的企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目前為58%。
另外,*貨代企業日益走向協作化。由于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貨物運輸市場的自由化,加上燃料價格升高,運輸成本提高,以及歐洲東擴,因而*貨物運輸競爭日益激烈。為拓寬運輸服務網絡、有效利用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多的貨代公司走向了聯合。聯合的方式有多種,有緊密型的(如參股),有松散型的(如通過簽定合同建立合作關系,而各個企業又相對獨立,經營仍然比較靈活),另外還有交費式,通過繳納年費參加于一個大的聯合體。
目前,*有35個貨代公司聯合體,平均每個合作體有32個合作企業,分布在*或整個歐洲。這些聯合體主要從事零擔、包裹與快遞以及專業化運輸(如汽車、自行車、藥品、生活用品等)。這些聯合體在物流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在*2005年物流企業前40強中就有6個是這種聯合體。
多式聯運“受寵”
多式聯運是*物流企業采取的一種主要運輸手段,其比例大約為67%,特別是許多大型物流企業,非常重視采用多式聯運。*多式聯運的特點有:
基礎設施完善
由于*政府的財政支持(為貨運中轉站提供85%的基礎建設資金,以及運營推動資金,以減少第一年的虧損),*在港口、城市工業區、物流園區等地擁有大量的貨運中轉站,為多式聯運提供了便利。例如*物流園區內基本上建有多式聯運中轉站,其中一半由*政府投資建設,企業經營,*公鐵貨運中轉有限公司就運營著近30個貨運中轉站,而*這類公司一共有8個。
積極政策支持
例如:聯運的重載貨車的載重量可以達到44噸(單獨一種運輸方式的重載汽車裝載量限重為40噸),免收稅費,減少燃油稅;減少養路費,可以在節假日運輸等。
完善標準體系
在*關于多式聯運的標準共有33個,包括國際標準、歐洲標準和*工業標準。例如標準歐洲托盤(1200×800),轉換橋(相當于集裝箱,長7.2米,寬2.4米)可以放18個歐洲標準托盤,鞍式掛車(長13.2米,寬2.4米)可以放33個歐洲標準托盤。同時轉換橋和鞍式拖車適用于鐵路運輸,使多式聯運成為可能,也更加方便。(作者單位: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
視窗:*物流業20*年產值超過2000億歐元,位列經貿和汽車工業之后,排在第三位。*物流業作為世界物流佼佼者,采取政府宏觀管理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式,注重物流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通過完善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堅持“社會市場經濟”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的競爭有序和高速發展。
- 上一篇:公職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論文
- 下一篇:企業文化建設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