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民增收工作匯報材料
時間:2022-02-24 08:39:00
導語:鄉鎮農民增收工作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市堅持“建大龍頭、帶大基地、興大產業、占大市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思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中心任務,立足區域特色優勢,把日光溫室蔬菜產業作為調整種植結構、提升種植效益的突破口來抓,多年堅持財政資金扶持,部門跟蹤服務,技術人員包片指導,使日光溫室產業逐步培育成為農戶的增收主業。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溫室4679座、5495畝,帶動全市5600多戶農戶從事日光溫室蔬菜產業的種植與銷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溫室蔬菜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條龍服務的產業化經營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溫室蔬菜實現經濟收入2500多萬元,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4.5%。**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區域優勢發展基地,找準突破口培育支柱產業
**市從1998年開始,持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適應性和戰略性調整。在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緊緊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兩個市區市場需求空間大的優勢,從1999年開始,在已有部分農戶種植一代日光溫室經驗的基礎上,集中連片規模發展二代日光溫室,當年投資760萬元,在赤金鎮和平村、營田村、**鎮南門村等片區配套建成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1295座,并全部落實到戶,當年成功試種出9大類、15個新品種的日光溫室蔬菜,棚均收入達到4000余元,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入生產、當年取得經濟效益的目標,使廣大種植戶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堅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鄉鎮發展日光溫室產業的信心和決心。由于二代日光溫室空間大、立柱少、采光儲熱保溫性能好,很快被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溫室。經過99年到2001年連續三年的建設,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標準二代日光溫室4049座、5180.4畝,改造一代日光溫室298座,建成赤金鎮西湖、營田、和平和**鎮河西、中渠、東渠、南門兩個千畝以上的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帶,基地規模逐年發展壯大。
二、落實政策完善配套設施,夯實基礎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多年來,**市在日光溫室的打建及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上,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高效益的原則,采取市、鄉、村補貼貸款利息、定棚補助資金、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采購建設物資、統一架設灌溉設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對全市集中連片的4000多座日光溫室進行了田間道路、水、電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建設。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日光溫室生產效益和科技含量,從2001年開始推廣應用日光溫室有機質無土栽培技術,堅持每年為每座機質改造溫室補助800元扶持資金,并固定專門的技術人員,常年堅持在基地劃片包棚開展技術服務,逐棚指導改造建設和種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機質無土栽培溫室677座、880畝,2004年畝效益達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鎮和平村、清泉鄉躍進村、**鎮河西村、北門村4個有機質栽培日光溫室蔬菜示范小區,在新老市區市場設立了無公害蔬菜銷售專柜,組織開展了日光溫室蔬菜產地認證和產品論證,使全市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向無公害方向發展。今年,我們將繼續落實相關扶持政策,計劃再改造機質栽培溫室154座、200畝。
三、加強科技指導服務,穩步提升產業整體效益
近年來,**市不斷地加強對農村重點產業的科技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力度,在草畜、日光溫室蔬菜、啤酒原料等產業的發展上,聘請省內外有關院所的專家組成農業專家咨詢團,探索建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新體系。在日光溫室蔬菜產業的發展上,**市設立了專門的扶持資金,用于日光溫室先進實用技術和適用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工作,先后引進日光溫室種植技術43項,成功地嫁接改造了18項新技術。截止目前,全市大部分種植戶對日光溫室的茬口安排技術、扣膜技術、調控措施及全程化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常規技術都能全面掌握,并嫻熟應用,常規技術普及率達到了90%以上,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市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的模式和技術措施。特別是有機質無土栽培技術的引進推廣,帶動了穴盤育苗、節水滴灌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新技術的應用普及率達到了60%。同時,全市先后引進推廣了34個日光溫室新品種,使日光溫室的種植由葉菜向果菜等多品種方向發展,全市的日光溫室蔬菜品種增加到了60多個,在傳統的葉菜、果菜種植品種擴大的基礎上,西甜瓜、櫻桃西紅柿、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和花卉園藝都有了較快的發展,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在種植品種結構的布局上,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鎮、赤金鎮為主產地,以清泉躍進為主的茄辣種植區,以赤金西湖、柳河官莊子、下西號沙地為主的韭菜種植區,以**鎮河西、北門為主的西瓜、甜瓜種植區,日光溫室蔬菜區域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布局初步形成。通過各項技術措施的推廣普及,有效提升了全市日光溫室的整體效益,到2004年底,全市日光溫室畝均效益達到了8219元,年均遞增500多元,打建改造日光溫室已經成為廣大種植農戶的自覺行動,農戶的種植經營觀念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
第2頁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四、樹立精品品牌意識,積極開拓外部銷售市場。
從2001年起,**市緊緊依托本地的優勢特色產品和龍頭企業,提出了創優創名“草王”飼草、“綠峰春柳”酒花、“參樂”南瓜粉、“沁馨”甜玉米、“雅丹”紅花油、“花季”孜然等農產品六大品牌,先后在蘭州、酒泉等地舉辦了多次新聞會和產品宣傳推介活動,并先后成功策劃組織了酒泉市農產品“質量、品牌、效益”主題活動和全國啤酒原料產業發展技術研討會,極大地提高了**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通過近幾年狠抓規范管理、資源整合、品牌打造等工作,不僅強化了品牌意識,更為重要的是把龍頭企業和各個專業協會推到了創市場的主體地位。從2002年起,**市先后指導8種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執行國家質量標準,以日光溫室蔬菜為主的17種農產品制訂并實施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對全市日光溫室蔬菜和啤酒大麥進行無公害產地認證,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品牌農業的發展,引領了全市日光溫室蔬菜產業向無公害、標準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市先后對5大類23個蔬菜品種,推廣執行了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暫無標準的17個蔬菜品種,制定出了地方暫行標準進行推廣應用;統一注冊了“沁馨”、“花季”蔬菜品牌,積極地進行市場運作,把品牌溫室蔬菜逐步推向了市場。目前,**市日光溫室蔬菜以其無公害、品質好遠銷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等地市場,年外銷量達2萬多噸。日光溫室蔬菜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全市大田蔬菜、脫水蔬菜、制種蔬菜的快速發展,全市每年的大田蔬菜落實面積都在2.5萬畝以上,已在赤金鎮、**鎮、下西號、黃閘灣等鄉鎮建成大田蔬菜、制種蔬菜和脫水蔬菜專業生產小區19個,建成脫水蔬菜龍頭加工企業9家,年加工生產各類脫水蔬菜3000多噸。
五、培育發展專業經濟協會,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近幾年來,**市把扶持專業經濟協會作為提高農民市場組織化程度、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借鑒外地區發展市場農業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經驗,積極為專業經濟協會的發展創造了寬松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在協會內部,我們通過建章立制,完善內部決策機制、經營機制、分配機制和運行機制等手段,不斷加強對專業經濟協會的組織管理,使全市的專業經濟協會能夠堅持自愿結合、民主辦會、兼顧服務與盈利的原則,還能夠聯企業創品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壯大實力,成為組織廣大農民參與競爭的市場主體。在協會外部,切實改變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局面,減少業務主管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對專業經濟協會的行政干預,充分運用經濟手段來規范和管理運行行為。截止目前,全市共組建各類形式的專業經濟協會83個,吸納單位和個人會員20254人,帶動輻射農戶14850戶,占全市農戶總數的74%。其中以日光溫室蔬菜、啤酒花為主的種植業專業經濟協會26個,發展會員5535人。
通過幾年的扶持發展,**市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已涉及到飼草、日光溫室蔬菜、肉牛肉羊、啤酒原料、林果、優質專用糧等各個主導產業領域,并建立了穩定的生產基地,專業經濟協會一頭聯結市場和龍頭企業,一頭對接千家萬戶,成為發展市場農業的必然趨勢,正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和推進小康社會進程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