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民政府關于“兩免一補”工作情況的匯報

時間:2022-04-18 04:18:00

導語:縣人民政府關于“兩免一補”工作情況的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人民政府關于“兩免一補”工作情況的匯報

縣人民政府

關于“兩免一補工作情況

匯報

(2006年4月18日)

AAA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05年全縣人口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元,縣級財政收入萬元,財政支出萬元,其中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萬元。全縣共有中小學所,其中高中所,初中所,小學及教學點所;全縣共有在校生人,其中高中人,初中人,小學人。

AAA縣委、縣政府一直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突出位置,不斷完善“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于2002年1月份將全縣教師工資劃歸縣級管理,保證了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統一發放;實現了包括校長教師管理在內的縣級教育人事統一管理;積極支持項目學校建設,新建、改擴建一批項目學校,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于2003年順利通過省“普九”復檢驗收。

為切實做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兩免一補”工作,保證貧困生接受義務教育,提高農村人力資源素質,按照國家、省、市文件精神,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密切配合、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較好地完成了貧困生資助任務。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科學謀劃,帶著感情、扎扎實實、一絲不茍地把“兩免一補”這一惠及千萬貧困生及其家庭的“陽光工程”做實做好。

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實行“兩免一補”是國家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基礎教育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國家實施“以德治國”關愛“三農”的政策體現,是促進城鄉均衡發展、保證貧困學生入學的惠農、惠民良策,作為縣級基層單位,我們必須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政策,確保將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實到每家農戶、每個貧困生身上,把實事做好、好事做實。

首先,縣政府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縣長任組長,教育、財政、紀檢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貧困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兩免一補”工作的指導和監督。領導小組在教育文化體育局設立辦公室,由局長任主任,財務、普教、紀檢等股室負責人為成員,具體負責確定學校受資助名額和具體資助形式、保證專項資金及時支付、建立貧困生檔案庫,組織有關學校進行申報工作等。學校在校長領導下,由專人負責資助貧困生工作,并成立由學生家長和教師代表組成的評審小組,負責貧困生的申請和初審,研究擬定受資助學生名單和資助形式。

第二,加強政策宣傳和人員培訓。我們及時地將國家的有關政策通過電視、學校公開欄、各種會議等方式進行公開宣傳,使廣大師生和學生家長能夠清楚的了解這項國家的惠民政策,自覺地把工作置于群眾監督之下;教文體局多次組織學校校長及工作人員的培訓,學習“兩免一補”有關文件,切實掌握貧困生界定、審批、資金發放等方面的政策規定,掌握相關軟件的使用要領,力求完成任務及時,執行政策不走樣。

第三,實行部門聯動、抓好資金落實。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縣級財力相當有限,但是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強化資金管理,根據《河北省資助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暫行管理辦法》要求在縣核算中心設立了專戶,所有國家和省的貧困生資助資金均及時劃撥專戶,嚴格財務支出手續,確保資金使用效益;2005-2006學年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撥出專項資金用于對貧困寄宿生的生活補助。最后,我們建立和完善了“兩免一補”工作的監督檢查機制,由紀檢部門牽頭,每年組織全面檢查,對學校落實情況情況進行督查,對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跟蹤訪查,將檢查結果作為學校評估、校長評議的重要依據。

二、堅持原則、嚴格標準,科學界定、細致操作,以公正、公平、公開的工作態度,坦誠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兩免一補”工作的穩步實施。

“兩免一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受到社會各方的強烈關注,稍不注意就會有失公允,引起廣泛爭議,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甚至形成不穩定因素。我們明確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在工作中做到堅持原則、從嚴要求,以規范、公平的形象爭取學生、家庭、社會的認可。

第一,嚴格掌握標準,科學界定貧困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嚴格按照《河北省資助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暫行管理辦法》和河北省《關于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兩免一補”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規定進行操作,科學合理地確定資助對象。2004年秋上級制定界定貧困生標準為家庭年均純收入不超過1500元,2005年起,界定標準定為年人均純收入不超過元,在此基礎上優先照顧烈士子女、優撫家庭子女、單親貧困家庭子女、孤兒、低保特困家庭子女、天災人禍家庭子女等。按照以上標準,我們每學期開學初都協同財政部門并要求學校、教師對學生家庭進行多方調查,確實掌握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力爭做到符合條件的全力納入資助范圍,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予資助。

第二、嚴格審批手續,做到有據可查。在審批過程中,首先由貧困學生的監護人或學生本人填寫申請資料進行申報,同時由學生所在村委會提供經濟狀況證明,學校評審小組對申請資助學生的有關情況進行認真審核后,將貧困生資助名單和資助形式進行公示,公示一周無異議后,學校將受資助名單、資助形式和評審公示情況上報縣資助小組審核確定,縣資助小組再經過復核和抽查后再最后確定資助名單和資助形式。通過幾個反復的過程,保證了資助工作的公正與合理。

第三、在嚴格與靈活中取得平衡。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是動態的,貧困生的概念也是動態的,只有及時了解掌握才能保證科學合理,必須以公正之心對待貧困生的調整才能保證政策的落實。2005年春季貧困生界定標準增加了“財政供養人員子女不得享受資助”的限制,在前一季中符合條件的部分家庭子女就不能繼續資助,盡管學生及家長有意見,盡管這些家庭中有的由于各種原因經濟狀況甚至不如普通農民家庭,盡管他們可能與我們的相關人員有各種關系,我們都通過嚴格細致的工作將其一一置于資助范圍之外。與之相反,2005年春界定工作將近結束之時,我們通過群眾了解到張會亭鄉某村有一個學生不屬資助對象,但就在之前不久其父剛因車禍去世,家庭陷入窘境,為確保學生就學,局黨委決定特事特辦,抓緊時間將其納入資助范圍。嚴格與靈活是相對的,要在其間取得一個平衡,而這個平衡的支點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了這個支點,我們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廣大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三、著眼未來、立規建檔,強化管理,勤于督查,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為實現全免費義務教育打好基礎。

“兩免一補”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同時又是一項長期工作,它將貫穿于2007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免除雜費以及將來實現全免費義務教育的過程之中,因此必須站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高度,著眼未來,細致工作,為實現全免費義務教育后的教育管理、貧困生救助打好基礎。

在免費教科書管理方面,認真做好免費教科書的選購、驗收和發放工作,確保選購的教科書均為國家規定必修科目,同一年級教科書種類和版型一致,對享受免費教科書的學生不再收取免費教科書以外的其它教材、教輔資料等費用,全縣統一訂購的作業本從學校收費中結算,無償提供給貧困學生;及時組織學校對新華書店送到的免費教科書進行驗收并按規定程序填寫結算憑證,免費教科書在發放給貧困生前,按要求在教科書的扉頁上統一加蓋“本書由國家免費提供”的印章。在雜費資金管理方面,2004年秋季和2005年春由于資金下達較晚,對貧困生雜費實行了先收后退的方法,2005年秋季以后,對確定的貧困生在一費制收費時直接免除;省級補助的免雜費資金全部用于補充學校公用經費,補助貧困寄宿學生的生活費原則上由學校集中掌握,財政部門保證及時劃撥專戶,并實行報帳制,在支出過程中嚴把票據關和審核關,不符合規定用途和手續的不予報帳,經常核對帳目,做到專款專用。

在檔案資料管理方面,我們健全檔案制度、加強人員培訓,對相關人員要求政策掌握熟練,信息管理系統操作得心應手,做到文本檔案和電子檔案真實、齊全、規范。

在強化監督檢查方面,我們更是高度重視,把它作為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的重要手段,每學期都定期組織全面檢查,經常進行抽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和整改。2005年春季的檢查中,發現一個鄉鎮的個別學校在清退2004年秋季兩免資金時,向貧困生每人收取了1元的審批表款,其實當時學生并未提出異議,該款項也確實全部用于貧困生資助活動,但是我們還是要求學校立即進行清退,并在全縣予以通報;2005年秋季的檢查歷時二十余天,檢查更為細致,所到學校隨機抽取了部分學生,采取座談或問卷的方式對資金發放情況進行調查,我們對檢查結果進行了認真總結,對個別學校受村民影響對兩免額度實行平均的做法進行了通報批評,并要求全系統以此為鑒,堅決杜絕該類事件發生。

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我縣“兩免一補”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工作局面順利打開、穩步推進;各項政策深入人心,一大批貧困學生得到資助:2004年秋季中央、省下達我縣貧困生資助資金萬元,小學免書費人,免雜費人,初中免書費人,免雜費人,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人,由于資金下達較晚,此項工作至學期末完成,實際資助貧困生人,其中小學人,初中人,資助金額為萬元。2005年春秋兩季受資助人數均為小學人,初中人,全年按照小學生均書費元、生均雜費元,初中生均書費、雜費元的標準共免除貧困生書費萬元,雜費萬元。2006年春季按上述標準免除貧困生收費小學人,初中人。同時年秋季和年春季各資助貧困寄宿生人。初中階段學生輟學率也從2004年的下降到左右,使廣大農民真真正正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無不對黨和政府的關懷心存感激,對“兩免一補”這項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實拍手稱快。同時我們的干部隊伍也得到了鍛煉,執行政策的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由于這項工作屬于新生事物,在工作中也遇到一系列問題,必須認真研究,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

一是貧困生界定難度較大。如何科學合理地界定貧困生是實行“兩免一補”工作的前提,也是這項工作的難題。由于學生家庭收入的不透明性,學校乃至基層村(居)民自治組織難以準確掌握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以人均年收入來確定貧困生很難操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般是先確定因天災人禍致貧、孤兒、低保家庭等重度貧困生作為優先救助對象,但是此類學生在貧困生中只占少數,大部分則是中度貧困生,貧困程度不好掌握,雖然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嚴格審批手續,仍然難以完全避免爭議,一些學校的學生及其家長出現了攀比現象,有些學生不愿意繳納合理的書費和雜費,特別是在學年初貧困生需要重新審定的時候,界定貧困生與學校收費工作密不可分,為盡早完成工作,保證學校運轉,部分學校對貧困生的書費和雜費采取了收費先收后退的辦法,雖然在清退過程中慎而又慎,但畢竟不能完全符合政策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嚴格要求,另一方面采取提前下達資助計劃等辦法將界定工作時限前移,爭取在新的學期完全避免先收后退現象。

二是必須加大財政投入,保證學校正常運轉。按目前“兩免一補”的雜費補助標準,小學生每年元,初中生每年元,支付免費作業本費后用于補充學校公用經費的資金為小學每生每年元,初中每生每年元,而據我們初步測算如果保證學校正常運轉,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應在小學每生每年元,初中每生每年元,目前的學校收費及補助經費只能保證學校的低水平運轉,教師培訓等資金微乎其微,縣級財政受財力限制,無力補助更多公用經費,2006年經過努力將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按小學每生每年元,初中每生每年元列入預算,即使這樣,到2007年實行全免雜費以后,我縣的農村中小學學校公用經費仍將有缺口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沒有能力全部負擔貧困生教輔資料費用,為保證正常的教學需要,采取了學校統一推薦、學生自愿購買的方式,如果由學校全部負擔這些費用,將會嚴重危及學校運轉乃至生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學校正常運轉是“兩免一補”深入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三是必須全面推進農村教育改革。“兩免一補”工作是整個農村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免一補”中出現的問題也是農村教育改革要面對的問題,并且隨著改革的進行“兩免一補”也會面臨新的問題。有的問題不是僅靠免費來解決的,比如輟學問題,盡管我們采取了包括免費在內的很多措施,但仍有部分學生輟學,并且女孩輟學要比男孩多,這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個別學生家長認為免費讀書不如打工掙錢;二是個別學生存在厭學思想;三是縣域高中入學“瓶頸”導致升學無望而輟學,等等。這些問題必須放在農村教育的大環境中,在農村教育發展中逐步加以解決。

以上是我縣“兩免一補”工作的一些情況,從目前來看基本達到了“公正實施、科學界定、發放及時、惠澤貧困、控輟保學”的預期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把“兩免一補”及所有教育工作做得更好,促進我縣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