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務實    服務群眾

時間:2022-06-16 05:34:00

導語:求真務實    服務群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求真務實    服務群眾

求真務實服務群眾

——烏海市海南區拉僧仲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典型材料

拉僧仲街道是海南區政府所在地。轄區面積56.07平方公里,下設4個社區,總人口2.65萬。街道黨工委下設黨支部16個,黨員306名,其中社區黨支部4個,黨員158人。近年來,街道黨工委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積極探索新時期下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街道2005年榮獲自治區級黨建綜合示范區,街道所轄4個社區均創建為市級綜合示范社區。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特別是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2005年,街道完成工業總產值39860萬元,同比增長34.66%;完成工業增加值21138萬元,同比增長137.1%;完成財稅收入486萬元,同比增長73.6%;引進投資項目12個,到位資金9340萬元。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黨組織自身建設,夯實基層基礎工作

一是加強陣地建設。近年來,市委、海南區委不斷加大對街道社區活動陣地建設的力度,街道黨工委也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對社區建設的資金投入,著力改善社區的辦公條件。2004年以來,共落實建設資金600多萬元,建成使用面積2000平方米的街道綜合服務樓及總面積1500多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樓,社區活動陣地面積最大的達到800多平方米,最小的達到100平方米。在此基礎上,街道黨工委每年投入近15萬元用于社區黨支部各項為民服務活動,使社區黨建工作得以有聲有色開展。

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為了進一步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街道黨工委配備了專職副書記,并從機關事業單位中下派了社區黨支部書記。在此基礎上,我們把強化干部政治理論和義務知識培訓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組織開展了“五個一”活動:黨員、干部每天工作之余堅持一次自學、每月讀一本理論或業務書籍、每月組織一次集中學習、每半年撰寫一篇調研文章、每年安排一次專題講座。2005年以來,街道領導干部下基層專題調研26次,形成調研材料5篇,集中學習17次,共有32人次進行了專題發言。每年兩次組織社區干部參加由市、區、街道舉辦的關于黨建、綜治、衛生、民政等業務知識培訓班,通過召開各類座談會、報告會和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提高了社區干部的綜合能力。

三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社區黨支部區分在職黨員、退休黨員、下崗失業黨員、流動黨員和“兩新”組織黨員等不同類型,分別登記建檔,分類進行教育管理。各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活動室陣地作用,堅持每月組織一次政治學習,實施了共產黨員責任區制度,簽訂承諾書,掛上責任牌,引導廣大黨員帶頭關心社區事務,愛護社區環境,維護社會穩定。為了加強在職黨員的教育管理,街道黨工委針對轄區在職黨員數量多、素質高的特點,以新世紀社區為試點開展了“黨員亮身份”活動,為每一戶有黨員的家庭懸掛“黨員之家”標志,黨員“全天候”接受居民的監督。為了詳實地記錄在職黨員們八小時以外在社區的表現,街道黨工委還要求各社區黨支部建立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活動記錄卡,詳細記錄每一位在職黨員在社區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并對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在職黨員,通過光榮榜、反饋書和感謝信等形式向其所在單位進行反饋,進一步贏得了在職黨員的理解和支持,涌現出許多優秀黨員,特別是非公企業黨員劉占華致富不忘回報社會,捐資5萬元用于農區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受到了群眾的無限尊敬和愛戴;社區黨員魏君雖身有殘疾,仍不忘黨員責任,盡己所能地為居民提供巡邏、物業監督、環境維護等義務服務……

四是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街道黨工委把創新團組織工作、知團情、管團事納入到了黨建規劃之中,納入到黨政領導班子的職責范圍之內。工作中,對基層后進團支部進行了限期整改,對癱瘓松散、工作活力不強的團支部進行了重點整頓。并以新世紀社區為試點,建立了青年活動中心,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逐步把團建工作轉化為團青工作,引導轄區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社區建設。2005年,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黨工委把一批優秀團員納入到學習交流活動中來,共有12名團員青年自始至終參加了教育活動,思想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

二、抓服務功能拓展,大力開展便民利民活動

一是建立“四本登記冊”。為了尋求黨組織服務黨員、黨員服務群眾的有效工作載體,街道黨工委建立了“四本登記冊”。通過建立黨員資源登記冊,將黨員特長、愿意認領何種公益崗位、能夠為社區做哪些工作等,逐一記錄成冊;通過建立困難家庭登記冊,各社區黨支部對轄區內困難家庭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摸排,逐戶登記建檔,深入開展“五必問,五必訪”、“三包三訪”等活動,體現黨的溫暖和關懷;通過建立民情反饋登記冊,以“先鋒日記”的形式,記錄轄區居民反映的各種“小事”、急事、關心的事;通過建立黨建活動登記冊,記錄開展各種黨建活動的情況,并及時進行總結,反思不足之處,推廣成功經驗。

二是開展共駐共建。充分整合利用轄區各種資源,街道黨工委引導4個社區黨支部與轄區54個單位結成了共駐共建對子,社區根據轄區單位的資源優勢和特點,與他們簽訂了共駐共建協議書,雙方提供雙向服務。在共駐共建活動中,各社區主動請轄區內的各單位黨組織和黨員與他們共同開展“紅盾進社區”、“我是環保小衛士”、“愛心奉獻基金”、“我為人人巡一夜,人人為我巡百夜”、“相約健康社區行”等利民工程,實現了社區黨組織搭臺,黨員群眾唱戲的工作構想,既體現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風貌,又教育了群眾,深得人心。

三是大力開展便民利民活動。為了完善社區服務功能,街道相繼建成了2個社區服務中心和2個社區服務站,立足居民需求,積極開展各類社區服務。針對轄區內弱勢群體較大、素質高的離退休黨員較多的特點,街道黨工委在社區黨員中開展了“扶貧濟困一助一”結對子、“共產黨員責任區、責任崗”等活動,號召黨員率先與特困群體結成幫扶對子,率先參與樓道衛生整治、綠地維護,率先維護治安、維護社區穩定。組建了各類志愿者服務隊18個,其中專業服務隊8個,通過“求助熱線”,盡力為社區成員排難解憂,架起溝通社區組織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街道黨員與特困戶、殘疾人等共結“一助一”對子58對,1100多名黨員和群眾成為社區建設的志愿者。

四是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春季開展春節游藝活動,“元宵老少猜謎樂”等活動;夏季開辦各類講座,組織社區文化節;秋季開展家庭才藝表演、獨生子女家庭漫畫比賽、榮辱觀教育漫畫展等家庭娛樂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

三、抓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為民辦實事

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街道基層黨組織及黨員的宗旨意識得到明顯提高,緊緊抓住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加以解決。針對轄區下崗人員較多的實際,街道黨工委把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作為民心工程來抓。將轄區內下崗職工中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組織起來,為社區居民提供多種服務;通過發展街道經濟、開辦三產服務業,提供公益性崗位等多種方式安置460多名下崗職工和待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街道黨工委針對新世紀社區人口年輕化、知識化、收入穩定的特點,積極引導社區搭建業主與物業公司的溝通橋梁,加深了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支持,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物業費收繳難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物業管理費回收率達99%;針對其它三個以平房為主的社區,衛生、治安狀況不好等問題,在有關職能部門的幫助下,投入18萬元,進行積存垃圾集中清理、危舊廁所集中改建,24小時巡邏值勤,使轄區衛生、治安狀況大有改善。新橋社區黨支部積極爭取包聯共建單位和街道黨工委的支持,為轄區發生火災居民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濱河社區黨支部及時向街道黨工委反映居民如廁難題,爭取3萬元資金,為居民新建公廁,并協調安排公廁管理人員,受到居民的交口稱贊。

中共烏海市海南區拉僧仲街道黨工委

200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