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勞動收入供電物資三看三對比討論匯報
時間:2022-12-14 02:33:00
導語:規范勞動收入供電物資三看三對比討論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值迎峰度夏的關鍵時刻,將員工的思想統一到國家電網公司和省網公司相繼出臺的規范員工收入分配有關文件決策部署上來,確保“十一五”發展起步之年的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滿完成,就規范員工收入影響職工切身利益這一問題,物資公司支部、行政、工會組織職工認真貫徹李書記和蔣總的要求,開展以“三看三對比”為主要內容的大討論活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進行的“三看三對比”討論中我公司職工進一步識到,社會主義的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共產主義的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是符合我們的國情和追求的,可在實現的過程中作為國有企業階層(壟斷產生的)還要考慮到其它行業(效益不好高耗能低利潤)的承受能力,這是由于我們的社會財富歸根結底是由全體社會人員創造的,一些單位目前還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更好的(高成本低產出)經濟效益,而產生了差異,這就需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均衡,在隨著社會發展的今天,產生了現實中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勢態,這可能會對社會的穩定埋下(產生大鍋飯時代的陰影)隱患,而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我們每個人所需要的,因此作為電力部門更應該為此減薪,采取措施切實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這樣才會給公眾心理上平衡和安慰。
討論大家認為:深化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才能激發廣大員工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員工個人收入與其職責、貢獻以及企業經濟效益緊密聯系、能增能減的收入分配機制。完善適應各類企業特點的多種分配形式,積極探索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改進政府對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只有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企業各類人才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才能加快促進企業提高效益,加快企業發展的步伐。
電力行業是高危險,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行業,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行業,我們不贊成這種言論:“一些人‘丑富心理’越來越嚴重,看著別的企業效益好,員工收入高就不爽;”電力系統過高收入,成為當下收入分配改革討論中的重點對象,當然,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主題來看,縮小收入差距勢在必行;電力部門生產一線的職工工作也很辛苦,在回顧2005年在對外經營中實行公平、公正、公開,讓用戶有選擇權的陽光管理招投標工作中我公司24名員工,共創九百多萬元純利潤,平均每個職工創造經濟效益37.5萬元,(這不含企業內部的招標采購物資)言而物資部門的收入在同行業來說,崗位級別和收入是比較低的,今年夏季在這熱浪滾滾的季節中,烈日下的溫度達40多度,我們的職工一直在施工現場進行廢舊物資回收工作,他們為減少回收工作的損失緊緊跟隨施工隊,現場同步進行舊導線的回收,現場回收人員由三個五十多歲的職工組成,連續二個月在施工現場。
物資部門在收入分配上工作三十多年的高中畢業職工的收入還抵不上工作六、七年多的其它科室大學畢業生,有個老職工一家五口人就靠他一千四百元的工資生活,因其子女有病每天要靠20.00元的胰島素針劑來進行維持治療,如果不治療發展下去腎功能就會衰竭;一些青工每個月實際收入只有五百多元,還要買房,連按揭代款多無法付出。通過社會對比使大家認識有所提高,因為我們生活的城市中有許多企業職工的月收入不足千元,扣除保險金等項目后也只能拿到四五百元,何況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需要生活,面對這種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這就需要調節過高收入,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矛盾是存在的,而解決也是在進行的,遇到問題我們覺得正確的是首先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中一些職工認為,“一刀切式”的減薪政策似乎并不妥當,希望在系統內部也應“縮小貧富”差距;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如我們的社會制度有很多缺憾一樣,收入和能力也不是標準的等號,企業薪酬確定的依據不合理,職位、績效、能力因素體現不足,激勵作用不夠。薪酬確定偏重于職務(職稱)、資歷,對崗位和績效因素體現不夠,形成了事實上的“身份工資”,其中最大的弱點是:貢獻與報酬失衡;員工的收入與公司績效直接掛鉤,才能使電力部門的發展更有后勁。改革的關鍵還是要打破壟斷,形成平均利潤率、平均工資率;因為電力行業工資和績效直接掛鉤可以調低,也隨時可以調高,這就要看這個企業績效情況;減薪也好、收入分配也好,最后一定是要有市場的力量來推動,
減薪是要減少收入,降低一些生活水平,當然也許在實施的過程中會減少你個人的利益,可這一點點的付出可以緩和逐漸激化的貧富矛盾,為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討論中大家認為:想一想那些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把他們年輕的生命奉獻出來,也許他們的出發點只是很樸素的希望自己、自己的親人能過上好日子,可他們的行為卻是實實在在的讓更多的人得到了益處。我們說他們是高尚的、是可親可敬的。當然我們可以提倡奉獻,而不能簡單的去要求奉獻,可精神文明、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不也是我們的追求嗎?
××供電公司物資分公司
200X-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