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災情匯報材料
時間:2022-02-14 09:27:00
導語:鎮災情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受今年第4、5、6號強熱帶風暴的連續影響,我縣各鄉鎮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嚴重影響了我縣農業生產,特別是對晚稻生產的影響最為嚴重,晚稻秧田被沖毀或被洪水淹死導致無秧可插,已插大田秧苗被淤泥掩埋或被沖走導致死苗或缺蔸,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晚稻生產的正常開展。為了把洪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的完成,特提出如下災后晚稻恢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及早搶播補播晚稻種,抓好育秧的重要環節,提高秧苗素質。
1、選擇生育期適宜的水稻品種(組合)。為了保證晚稻補播的晚稻能安全避過寒露風,應選擇生育期在95~105天的感溫型品種(組合),比如:中優1號(97天)、福優947(95天)、馬壩銀占(105天)、油占8號(105天)、美香占(103天)。
2、搶時播種。選擇好品種后立即浸種催芽,用溫水(38℃)進行浸種,可以縮短浸種時間。用作補播的秧地最好在地勢較高的曬場或水泥地板等易于提升溫度的場所,育秧過程中要保持秧畦濕潤,防止高溫燒芽燒苗。
3、適當增加20%的播種用量,保證比正常播種期的多插基本苗,雜交稻組合每蔸插3粒谷苗,常規品種插4~5粒谷苗,以促進本田期早夠苗,相應縮短營養生長期,提早進入生殖生長期。
4、加強秧田管理,培育壯秧。播種時應施用壯秧劑促根促蘗;在秧苗二葉一針期淋施人畜糞尿或0.5%的尿素液,并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
二、對受淹秧田或已插大田要立足保苗。
在洪水退后,要及時清理畦面或大田上的雜物并清洗禾苗,秧田要保持畦溝濕潤、已插大田要保持淺水層,防止禾苗脫水枯死,并用多菌靈、百菌清、托布津粉劑800倍液噴施,預防病害發生。
三、加強本田期管理。
對補播秧本田要施足基肥,氮素肥料在中前期施用,多施鉀肥,促進晚插稻早成熟,以防止貪青遲熟,抽穗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噴施根外追肥2次,以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
四、綜合防治病蟲害。
因澇災的影響,今年晚稻插秧進度普遍推遲,加上受淹后易暴發病蟲害,因此要密切關注水稻病蟲發生發展情況,及時噴藥做好防治工作。
五、調整種植結構,做好秋冬種計劃。
1、對受淹時間長、不能插上晚稻的水田,改種甜玉米或玉米、紅茹、大豆、蔬菜等作物。改種甜玉米在9月15日以前播種,最遲不要超過9月20日;改種玉米、紅茹、大豆等應在8月25日前完成。
2、做好冬種免耕馬鈴薯和蘑菇的生產計劃。冬種馬鈴薯品種選擇K3紫花等為主,在晚稻收割前20天備好薯種,以利安全度過休眠期,提早出苗,確保苗齊苗壯,為高產奠定基礎。冬種蘑菇要及早準備稻草、牛糞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