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情況的匯報材料

時間:2022-05-05 05:44:00

導語:市長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情況的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長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情況的匯報材料

同志們:

這次全市財稅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全省財稅工作會議精神,著眼于壯大財政實力、切實改善民生,客觀分析財稅工作形勢,明確財源建設著力方向,落實財源建設政策措施,確保超額完成全年收入任務。前段時間,省政府召開全省財稅工作會議,專題研究推進公共財政建設、解決民生問題的財稅措施,各級各部門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剛才,長林同志就貫徹全省財稅工作會議精神和實施財源建設獎勵政策作了說明,國稅、地稅就加強稅收征管、超額完成全年稅收任務作了很好的表態發言,我都贊同。下面,就全面加強財源建設,我講幾點意見。

一、客觀分析我市財源建設面臨的形勢

總體上看,我市財稅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各級各部門特別是財稅部門圍繞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群策群力,扎實工作,付出了艱辛努力,推動了全市財政收入增長和財稅質量的提高。也要清醒看到,我市財政實力、財源后勁、調節能力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財政支出壓力較大,財源建設仍然還有很大潛力。

成效主要體現三個方面:第一,財政收入實現持續穩定增長。2006年,全市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28.44億元,比2005年增收22.28億元,增長20.99%,完成年初預算的105.36%。今年1-9月份,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6億元,同比增長24.2%,全年超過預期目標大有希望。第二,財源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壯大支柱產業,不斷培植新的增長點和稅源,地稅型產業和骨干稅源不斷壯大。第三產業對財政貢獻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貢獻率達55.83%。濟鋼、將軍等一批重點企業成為稅源的中流砥柱,對全市財政收入起到強勁拉動作用。縣域稅收占全市稅收半壁江山,章丘、歷下、歷城、市中等縣(市)區稅收收入超過5億,增幅均超過20%,歷下今年有望超過12億。第三,稅源結構更趨合理。2006年,金融、房地產、鋼鐵、煙草工業和機械五大行業交稅占全市重點納稅人的62.48%,成為地方稅收主要來源。上半年,房地產、鋼鐵、機械、貿易服務和交通運輸業增幅較大,均超過40%,初步形成結構調整與財源建設協調互動的良好格局。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對地方財政支撐作用逐步增強,2006年分別占整個稅收的34.51%、19.46%、14.08%,今年上半年又有快速增長,反映出我市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和綜合效益。這些成績,是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財稅系統廣大工作者和各級各類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納稅人,向全市財稅系統廣大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差距和潛力主要有:一是財政實力還需增強。我市財政收入在副省級城市中居第12位,增幅第9位;省內與青島差距逐步拉大,增速低于全省平均5.31個百分點,居第16位。這遠遠不能滿足我們解決民生問題、推進和諧發展的公共財政建設的需要。二是稅收比重有待提高。2006年,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76.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青島(85.16%)、萊蕪(90.36%)等市相比差距較大,低于國內許多省會城市85%左右的比重。三是稅源過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一些納稅大戶,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實力對地方財政支撐力較弱,市屬企業財政貢獻小于中央和省級企業;許多建成的工業項目尚未形成新的稅收增長點,第三產業一些優勢行業稅收貢獻潛力沒有充分發揮。這種過于集中的稅源結構,特別是過分依賴資源型行業,遇到宏觀形勢和市場供需變化,將會引起我市財政收入大幅波動,不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四是財源建設仍不平衡。部分縣(市)區經濟基礎差、收入總量低,非稅收入比重大,可用財力相對不足,保平衡壓力依然很大。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們在財源建設上的不足和差距,也反映出財源建設的潛力和壓力。我們要正視困難和差距,變壓力為動力,迎難而上,勇于挖潛,廣植財源,推進全市財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進一步明確財源建設的著力方向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財稅部門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公共財政建設的要求,加強財源建設,優化收入結構,依法科學征管,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把財政增長建立在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基礎上,不斷提高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圍繞這個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繁榮發展第三產業。把現代服務業放在事關結構升級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提升金融、物流、會展、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突出發展軟件、文化、教育培訓等知識型服務業,大力發展旅游、商貿、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顯著提高服務業在經濟總量、地方稅收中的比重。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市金融業無論從增長率還是對地方稅收貢獻率,都表現出強勁勢頭。金融業對基礎設施和環境依賴小、產出大,聚集財富迅速,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極大、外部性極強,做好金融業發展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提高工業經濟效益。以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為取向,加快提升工業發展水平。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變“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增長模式,依靠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創造自主品牌,形成名牌效應,實現規模實力、質量效益、產業集中度和創新能力四個明顯提高。大力發展園區經濟,顯著提升園區承載力,培育高聚集度產業區,以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為龍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互補和協作能力,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和特色產業基地。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改變企業管理方式,促進企業集約化經營,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增強盈利能力。

(三)培植中小企業發展。在繼續發展、鞏固、壯大骨干財源的同時,努力創造條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促進中小企業快速穩定發展,培植后續財源,形成多元化財源結構,分散財政風險,增加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運用財政貼息等手段,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和空間。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實行公平待遇,通過招標或其他方式使中小企業平等獲得各類政府性資金支持。幫助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中小企業管理經營水平,鼓勵引導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外部廣闊市場。

(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促進縣域之間均衡發展,縮小縣域發展差距是財源建設的重要著力點。要在投資、金融、財稅、外經外貿、技術開發和利用等方面給貧困縣區適度的政策傾斜,營造縣區的良好發展環境,激發縣區后發優勢。通過做扎實的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好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若干優惠政策,更多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對困難縣區財政轉移支付和重點幫扶力度,充分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增強縣域經濟造血功能,提升縣域經濟規模、質量和創新能力,不斷把縣域財政做大做強。

三、完善和落實財源建設的激勵政策

會上印發了我市加強財源建設意見以及財政局出臺的實施細則,長林同志也作了說明。會前財稅部門做了大量細致扎實的研究論證,會后各級各部門都要認真抓好政策的貫徹落實。總的來說,這次出臺的政策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導向明確。《意見》圍繞保障科學和諧發展的主線,突出三個導向:一是鼓勵轉變發展方式。重點鼓勵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更多的用于科技創新,支持循環經濟和重大節能技術開發,加大對重點污染源的防治力度,支持環保產業發展。二是鼓勵經濟結構調整。按照國家宏觀調控方向和產業政策,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等發展,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三是鼓勵財源質量提升。針對縣域財源建設、稅收收入比重提高、財源貢獻大戶、財政困難縣區收入增長等方面的政策,都是為加快提升我市財稅結構和質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這個導向,就是財源建設的方向,也是各級各部門以及企業發展的重要著力方向。

第二,力度加大。在目前財政支出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8000萬元專門設立財源建設扶持資金,而且每年都列入預算安排,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財源建設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對金融業的獎勵,一次性補助200萬元—2000萬元,這個力度也是很大的。按照各財源單位對財政收入的貢獻份額和動態增幅,相應調整扶持獎勵幅度和分類補助標準,獎勵幅度從2倍到10倍,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保障扎實。為確保政策落到實處,《意見》從組織實施、實施細則、覆蓋范圍、資金來源都作了扎實而有操作性的要求。要求成立市財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縣(市)區、各部門、綜合治稅部門責任,對支持政策作了詳細分解,對獎勵條件、標準、幅度作了明確規定,獎勵面涵蓋縣區、部門、企業、企業法人代表;特別要求縣(市)區要把專項扶持資金納入預算,體現出對財源建設的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要把握好機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加快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四、加強征管,依法治稅

財稅部門要加強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嚴格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做到應收盡收,力爭全面反映經濟發展成果。

(一)依法加強稅收征管。要立足增收,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切實做好收入組織工作。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在抓好大企業、大集團等骨干稅源的同時,加強對中小企業和零星分散稅源控管力度;嚴格稅收執法,嚴肅征管紀律,強化稅務稽查,加大對涉稅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在抓好內資企業稅源控管同時,加大對外資企業稅收征管,對優惠政策到期的企業及時恢復征稅。大力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抓好征管責任區和稅收管理員制度落實,強化稅源管理,完善稅源動態控管體系,防治稅源流失;完善稅務稽查工作機制,改進稅收征管手段,發揮財稅信息化功能,通過強化納稅評估,提高征管控制能力。深化綜合治稅成果,完善協稅配合制度,加大區片管理力度,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稅源和零散稅收征管。要區別不同對象,有針對性地采取征管措施,切實加強對建筑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餐飲娛樂業等有潛力行業和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管理。

(二)嚴格非稅收入征收。非稅收入是財政收入重要組成部分。各責任部門要堅持依法行政,既不準亂收,也不準該收不收,嚴格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依法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健全非稅收入信息統計分析制度,實現各級各部門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適應財稅、資金管理新形勢,財政部門要研究建立責任體系、監管機制和必要的獎懲機制,確保各項非稅收入及時足額上繳國庫或財政專戶。按照“成熟一個,規范一個,重點突破”原則,把所有應當納入財政管理的非稅收入,逐步納入財政管理。國有土地出讓金征收、管理、分配,既要保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田開發整理,也要保障失地農民生產生活權益。加強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和水資源費征管,努力變資源為財源,增強支持發展調控能力。

(三)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完成今年財稅工作目標任務,必須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形成財稅工作合力。為加強財源建設,會后要按照《意見》的要求,立即成立全市財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財源建設工作;市財政局抓好相關的具體協調工作;各縣區、各級各部門要把財源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訂目標規劃,明確部門職責,加強調度分析和監督考核。各級主要領導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切實將財稅工作放在推進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位置,切實做到思想有位置、領導有分工、工作有部署,超前謀劃,解決好前進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支持財稅部門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財政、國稅、地稅以及各護稅協稅部門,都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強協作,密切配合,毫不放松調度收入情況,保證應收稅費及時足額入庫。對重點支出加大監督和跟蹤問效,確保各項支出規范有效,保證財政資金安全,確保不出任何問題。特別要克服一切困難,全力以赴抓好最后一個多月的收入工作,努力超額完成全年財稅工作任務。

同志們,當前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已進入關鍵階段,財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各級各部門要繼續重視加強對財稅工作的領導,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全面超額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為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