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向市長匯報材料

時間:2022-05-09 05:38:00

導語:縣長向市長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長向市長匯報材料

首先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艾市長一行來隆化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我把隆化縣的有關情況作一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隆化縣地處河北省北部,毗鄰內蒙古、雙灤區、承德縣、灤平縣、豐寧縣、圍場縣,是全國著名戰斗英雄犧牲地。全縣總面積5497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地貌以山地為主,山多地少,耕地面積僅為58.3萬畝。概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縣轄25個鄉鎮362個行政村,總人口42.6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萬人,滿、蒙、回等少數民族人口22.9萬人。境內已發現鐵、金、鉛、鋅、瑩石等礦產資源48種,已開發利用24種,其中,以韓麻營一帶為主的超貧釩鈦鐵儲量達3億立方米以上,以郭家屯、韓家店為主的鉛鋅、瑩石的貯藏量居河北省前列。境內河流主要有灤河、伊瑪圖河、伊遜河、鸚鵡河、茅溝河,五條河流均為灤河水系,總長334公里,常年水流量10.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耕地畝均水資源居全省前列。全縣森林覆蓋率為53.39%,居全省第六位。隆化旅游資源豐富,具有較大開發潛力,主要景區(景點)有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的烈士陵園及紀念館、隆化民族博物館、茅荊壩森林公園、七家、茅荊壩地熱溫泉旅游區和中關龍鳳洞景區。

隆化是國務院確定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省政府確定的民族縣。“十五”期間,特別是近三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直部門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結合縣情實際,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確定了實施開放帶動、科教興縣、可持續發展和城鎮化四大主體戰略,明確了堅持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民營化的“四化方向”,全縣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可以說,“十五”時期,隆化同全市的情況一樣,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時期。到“十五”末,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5.6億元,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2.3%,高于“九五”增速7.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完成1.71億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長2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提前1年完成“十五”計劃,到2005年底累計達到47.33億元,是“九五”期間的2.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01元,是2000年1.8倍,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50元,年均增長12.7%。宣傳、黨建、穩定等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宣傳思想工作連續三年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全省理論工作先進縣。黨建工作繼1999年、2002年之后,今年第三次被省委授予“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稱號。在省委召開的堅持民主集中制經驗座談會上,我縣作了典型發言。穩定工作連續四年被省綜治委評為先進集體,連續三年在全市綜治考核中排位第一。

二、“十一五”規劃和今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間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隆化“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必須立足于自身優勢,在資源型工業、生態型農業、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并存的旅游業以及區域性物流業上做好文章。為此,我們對未來五年提出了弘揚主旋律(樹正氣、講團講、求發展)、唱響主基調(立足趕超,跨越發展)、實現主要求(突出發展,注意協調,重點突破,提速增效)的基本工作方針,在具體措施上確定了“342”產業架構,即第二產業,突出發展以礦產品開采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機電產品制造加工業為主的三大主導產業。第一產業,堅持不懈地扶持培育以養牛為主的“養牛、水稻、制種、兩杏一果”四大產業。第三產業,加快發展以物流、旅游為主的服務業,培育以烈士陵園紅色旅游項目為主的旅游品牌。到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億元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比2000年翻二番,年均增長15%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萬元以上。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20%左右。全部財政收入超過4億元,比2000年翻三番多,比2005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長18.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2億元以上,比“十五”翻一番,年均增長12.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9%。城市化率達到30.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今年工作重點和主要目標。今年,我們繼續突出發展主題,強化產業和項目兩大支撐,實施環境建設、文明生態、十項民心工程三大工程,重點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企業改革兩項改革,實現農民收入增加和財政實力增強兩大目標,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協調、快速、健康發展。主要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9.4億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6億元,增長14.3%;財政總收入達到2.2億元,增長2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00元,增長10.8%;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365元,增長10%。我們的基本考慮是,在預期指標的安排上,要積極可靠,留有余地,但在實際工作中,要搶抓機遇,力爭于超。

三、上半年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縣域經濟發展,依據縣域實際落實好科學發展觀,突出發展,注意協調,重點突破,提速增效”的總體要求,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克服了春季干旱、鐵精粉市場價格回落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全縣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運行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了雙過半任務。截止到6月底,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2億元,同比增長16.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8億元,同比增長92.8%。財政總收入完成11472萬元,同比增長4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8億元,同比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達959元,同比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21元,同比增長3.3%。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增速均排在全市前兩位。工作中,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工業立縣思想,加快工業化進程。隆化要想有大發展,必須有工業的大發展,隆化要實現跨躍,必須有工業的率先跨躍。今年年初,我們召開了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大會,確定了“工業立縣”思想,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決定》,提出了“3433”工作方案,即突出發展礦產品開采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和機電產品制造加工三大主導產業,鞏固提高隆東、隆中、隆西、隆北四個工業小區,發展壯大30家骨干企業,滾動謀劃和建設30個重點項目。不斷優化我縣工業經濟的產業、企業、產品和區域結構,促進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抓重點、抓督導,抓落實,三大產業均實現了快速發展。礦產品開采加工業,重點支持了新村礦業、福利瑩石加工廠、金谷等骨干企業加速整合資源和擴張,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上半年全縣鐵精粉產量達到80萬噸,實現產值3億元。在納稅超百萬元的18家企業中,鐵選企業達到12家。同時,鈦粉生產開始起步,年生產能力可達到10萬噸,新增產值2200萬元。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大肉牛深加工型龍頭企業謀劃力度,目前,北京三元公司已進行廠址初選,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可研工作。通過加大扶持力度,三北種業、隆泉米業、紅源果業、格林公司規模不斷壯大,產品檔次和品牌效應不斷提升,發展后勁不斷增強。機電產品制造加工業,閥門、保通工貿、金風電控等骨干企業依托品牌、市場、技術等優勢,進一步加快技改擴能步伐,企業規模迅速擴大。1—6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5.8億元,同比增長87.8%。工業增加值完成2億元,同比增長103.4%。實現稅金3046萬元,同比增長16%。

二是強化產業富民思想,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隆化縣是農業大縣,發展農業產業化是富民強縣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民普遍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今年,我們繼續把工作重點放在做大做強基地,引進扶強龍頭企業上,通過外埠企業的市場、產品、資金、技術優勢與我們的資源、環境、勞動力優勢對接,實現雙贏發展。在基地建設上,上半年投入資金8300萬元用于養牛產業,全縣牛飼養量達到30.7萬頭,存欄23.9萬頭,出欄6.8萬頭,全縣養牛小區達到16個,萬頭牛基地13個,千頭牛村達到80個。水稻面積保持在23萬畝左右,其中優質稻10萬畝,有機稻1萬畝,綠色稻5萬畝。縣內玉米制種發展到6萬畝,比2005年增加1.1萬畝。“兩杏一果”基地面積達到72.7萬畝。在龍頭企業發展上,不斷推動企業上檔升級,利達養殖場、綠源米業等9家企業被新增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6家,企業數量位居全市前列。三北種業有望在明年掛牌上市。

三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后勁。項目工作,到6月底,全縣共謀劃各類項目154個,總投資128億元。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4個,投資總額36.7億元。其中:大烏蘇溝百萬噸綜合采選項目總投資2.5億元,項目建成后,年生產鐵精粉能力達到100萬噸,磷精粉70萬噸,鈦精粉15萬噸,年可實現稅金1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建成投產。金風工業園項目,總投資1億元,擴建后可生產組裝750千瓦風機,目前機艙擴建工程已完成,企業正在謀劃實施兆瓦級風機項目,預計明年實施,投產后年產值可達5億元,利稅1.1億元。閥門工業園項目,總投資1.3億元,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計劃年底完成,投產后年產值可達5億元,上繳稅金5000萬元。御室金丹擴能項目,總投資1.8億元,計劃建成集種植、生產、科研、銷售、旅游觀光為一體的中藥企業。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計劃在中關龍鳳洞景區內實施,該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可達5億元。灤河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項目總投資2.3億元,今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目前工程已進入籌備實施階段。另外,為迎接省民族經濟現場辦公會召開,我們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共上報項目132個,總投資達6.03億元,擬爭取資金2.2億元。其中達成意向或承諾的項目有69個,涉及資金6185萬元。改革工作,企業改革,主要開展了進入破產程序企業的后續工作和加大困難企業的改革力度。引進縣外資金349萬元,對馬柵子金礦實施了破產拍賣,盤活了企業資產,促進了資源的規模開發。市水務局以657萬元收購了老陡山水電站,目前正在進行技改擴能。農村綜合改革,對收入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隆化鎮、韓麻營鎮、中關鎮實行規范的分稅制體制,對其它22個收入在500萬元以下的鄉鎮實行統收統支加激勵的體制。通過半年來的運行,效果較好,各鄉鎮抓經濟發展、抓增收節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共有24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66%。上半年共為參合農民報銷門診醫藥費和住院費近150萬元。

四是加強縣城建設,提升整體形象。進一步提升縣城品位,提高吸引力和競爭力,增強城鎮的配套性,一直是我們縣城建設的重點。今年我們在完成縣城規劃文本的基礎上重點實施了三項建設,總投入達3億元左右,是歷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縣城面貌改變最大的一年。市政和公益設施建設,投資2000多萬元,啟動實施了兩路、兩街、兩巷、兩場、一壩建設。目前“兩巷”工程基本完成,“兩路”、“兩街”已完成路面工程,正在進行人行道硬化和鋪裝,伊遜河橡膠壩工程已建成蓄水,其余工程也將在年底前完工,對于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區域競爭力、加速城鎮化進程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房地產開發項目,開工項目共11個,總投資2.7億元,總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其中在縣城中心廣場兩側開工建設兩座18層商住樓,將成為隆化的標志性建筑。縣城綜合治理,制定出臺了《縣城秩序綜合管理辦法》,開展了縣城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對客運三輪實行了單雙號運營管理,完善了路標等硬件設施,集中整治了亂停亂放、亂擺亂占、亂潑亂倒等現象,縣城秩序和環境明顯好轉。

五是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發展保障能力。我們圍繞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總體思路,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作為擴大開放、促進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關鍵環節來抓。在硬環境建設上,交通建設,投資3.3億元,全長71公里的韓郭公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路面工程正在抓緊施工,預計10月底前竣工通車,它的建成將對我縣西部6個鄉鎮18萬人的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今年計劃開工的18個村75.9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已全部開工,目前已有7個村完工。電力建設,全市電力“136”重點工程500kv輸變電工程、興洲220kv輸變電工程和五條110kv配套線路工程全部完成。光纜電視和通信建設,上半年新增有線電視村10個,新建移動通信基站20個。在軟環境建設上,充分發揮行政審批中心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職能。全縣108家企業的審批行為納入了行政審批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截止6月底,行政審批中心共受理各類審批事項3330項,辦結3249項,辦結率達到97.65%。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在嚴格政策、規范程序的前提下,積極解決企業資金緊張問題,到6月底累計投入擔保資金340萬元,促進了骨干企業更快更好發展。

六是注意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十項民心工程”。我們將社會各界最關心,與廣大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農民減負增收、就業再就業、公益事業發展、公共衛生、濟困助殘、社會安全等10個方面列為“民心工程”,并細化為29小項,明確每項工作牽頭單位和承辦單位,明確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加強調度和督導,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為農民發放退耕還林補貼3727.7萬元,糧食直補資金311萬元,綜合直補資金390.1萬元。加大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力度,新增就業崗位760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50人,其中安置“4050”人員100人。認真實施“兩免一補”,投入資金175.7萬元,共有14483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共受理治安案件227起,查結227起,查結率100%,社會治安總體平穩。加強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落實責任制,加強對重點行業、領域和環節的監督檢查,未發生重特大傷亡事故。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認真開展調研,責成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深入農村基層,了解農村和廣大農民現狀以及最急需解決問題,為制定一個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科學規劃做好準備工作。另一方面,依據現有財力加強文明生態村建設。確定了78個縣直單位和第二批示范村結對子,財政又安排了80萬元用于支持生態村建設。目前,文明生態村共硬化路面54公里,鋪沙石路57公里,架設路燈734盞,新建沼氣池1700個。

七是加強黨的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半年來,我們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思路,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圍繞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目標要求,以“三級聯創”為主線,進一步完善了“三員”和“三定一考”黨員教育管理機制,深入開展城鄉黨建互動活動,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得到增強。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按照“關心基層、關注基層、充實基層、重用基層”的用人導向,大力培養和選拔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潛力的干部。順利完成了縣委、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做到了群眾滿意,干部滿意,村支書和村主任“一人兼”比例達到了40.3%。高度重視各級黨組織與黨員領導干部的學習,舉辦了新當選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培訓班,引導各級干部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干部駕馭全局、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順利完成了三個批次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召開了總結表彰大會,建立了長效機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真落實《實施綱要》,積極構建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糾風治亂、專項治理和案件查處力度,樹立了良好的執政形象。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我縣經濟總量規模小,整體實力在全市處于落后位次,加快發展的任務艱巨。二是全縣能夠左右全局的大企業、大項目少,一些重點項目受土地、水、電、資金等制約,建設進度不快。三是農民增收難度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規模還較小,制約因素依然存在。四是總體發展環境需進一步優化,服務企業、支持發展的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斷摸索和創新。

五、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抓項目,強后勁。堅持把項目工作作為全部經濟工作的總抓手,采取開工項目抓竣工,竣工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見效,“四步聯抓”的方法,抓實、抓好54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工業方面,重點抓好大烏蘇溝百萬噸選廠、閥門工業園區、金風電控、御室金丹藥業基地、郭家屯鉛鋅礦、鈦選冶煉、中關礦泉水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爭取早日達產見效。農業方面,重點抓好產業化龍頭企業擴能、肉牛深加工、灤河水利水電樞紐等項目;第三產業,重點抓好旅游業發展和以鴻兆為主的“萬村千鄉”連鎖店等建設項目。全力做好省民族經濟現場辦公項目相關工作,努力爭取到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到年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6億元。

二是抓工業,保發展。堅持工業立縣思想,強力推進“3433”工作方案的實施,鼓勵和支持骨干企業通過技改擴能、資產整合、開發新產品、拓展市場、創新機制等途徑,盡快做大做強。同時在項目謀劃和要素配置上,向非金屬礦產、向西部鄉鎮傾斜,優化工業的內部結構和區域布局,發展壯大礦產品開采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機電產品制造加工業三個主導產業,鞏固發展隆東、隆中工業小區,加快隆西工業小區和隆北工業小區建設。到年底,力爭鐵精粉產量達到150萬噸以上,培育產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的企業5家,全縣入統工業總產值完成11.5億元,增長24%,上繳稅金9000萬元,增長20%。

三是抓調整,促增收。堅持以加快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在龍頭帶動、基地建設、技術推廣和市場銷售環節下功夫,著力謀劃新上一批,擴能壯大一批,嫁接改造一批,培育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力爭年底新發展1-2家龍頭企業。全年養牛投入資金達到1.8億元,牛飼養量達到35萬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60%以上。年底四大產業產值力爭達到9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0%以上。

四是抓改革,激活力。堅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有序有力地推進企業改革。對商業服務公司等尚未改制的企業,認真研究好政策,把握關鍵環節,妥善安置職工,力爭完成改制任務。做好酒廠、肉聯廠等閑置資產的盤活工作。繼續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鄉鎮機構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的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五是抓基礎,優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縣城建設,重點抓好縣城中心廣場及周邊房地產開發項目,力爭10月底竣工。在完成第一道橡膠壩的同時,做好第二道和第三道橡膠壩項目謀劃工作。交通建設,重點抓好韓郭公路改造工程,定期進行調度,及時協調解決存在問題,確保10月底建成通車。同時爭取承圍支線韓麻營至金廠梁段公路改造工程早日啟動。電力建設,重點做好中關110kv變電站項目爭取工作,力爭早日批復實施,同時抓緊謀劃郭家屯和湯頭溝兩個35kv變電站項目。進一步完善行政審批中心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的功能,提高服務效能,支持企業加快發展。加強人文環境、法制環境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制保障。

六是抓穩定,促和諧。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加大對重點問題的解決力度,確保不出現大的問題。同時抓好“十項民心工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安全生產、防汛等工作,完善機制,集中組織幾次安全生產、礦山秩序和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專項治理活動,力爭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努力構筑“和諧隆化”。

七是抓黨建,強保障。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鞏固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把提高執政能力,特別是提高抓經濟發展的能力當做基層黨建的重點,用發展成果檢驗和衡量基層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是否先進,從而把黨建工作做得更扎實和富有成效。